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

陳芝廷不在,那就只有朱敬倫親自出馬了,本來其實陳芝廷親自出面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爲人家纔是本地的鄉紳代表。

威妥瑪翻看著面前厚厚一疊文件,除了第一頁是給英國政府和英國女王的外交公文外,其他紙張上密密麻麻都是一個個名字。

“這就是新安所有的鄉紳?”

威妥瑪連續翻了上百頁也沒翻到頭,皺著眉頭問道。

朱敬倫擺擺手:“不。不只是新安,還有東莞、香山、順德、番禺、南海、鶴山、新寧、高要、高明、開平和恩平,總共十二縣,總計十萬鄉紳。”

廣州府的新安到南海等縣,是早就簽好字的,原本是沒有鶴山等縣的事的,可誰讓朱敬倫到哪裡平息了土客械鬥,讓他的影響力覆蓋了這些縣,在立約的時候,順便就讓這些人簽字了。

威妥瑪暗吸一口氣,他就知道沒那麼容易,中國人太難以溝通了,而廣東人尤爲不好溝通,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他沒有做過調查,但是他知道,第一次鴉爿戰爭的時候,當英軍來攻打清軍的時候,廣東老百姓是跟著英國人的軍艦在跑,手裡提著籃子,裡面裝著雞蛋,想要做筆好買賣。

那時候的廣東人根本就不排外,作爲唯一的通商口岸八十年,廣東人應該是最瞭解洋人的中國人,可是這次戰爭中,他看到幾乎廣東各地都組織起了鄉勇,讓他們佔領了廣州城,結果連附近的鄉村都進不去。

這次他們在北京輕鬆的逼迫清政府割讓了九龍司,本以爲拿著條約和皇帝諭旨,會很容易讓當地官府跟他們交割土地呢,可沒想到新安官府直接給了他們一份這樣的外交公函,姑且叫外交公函吧。

“您是說這十萬鄉紳,都反對你們的朝廷割讓國土?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威妥瑪聲音陰沉的反問。

朱敬倫哂笑道:“您是說這算反叛嗎?在你們國家或許是,但在我們這裡不是,我們有我們的規矩,老百姓保家守土,這是有傳統的,蒙古人曾經來了,我們是這麼做的,後來滿洲人來了,我們依然這麼幹了。儘管我們都失敗了,但是我們確實會這麼幹。”

威妥瑪威脅道:“您難道不知道這會引發戰爭嗎?”

朱敬倫笑道:“也許會吧,但是我們別無選擇。您知道蒙古人當年屠殺了多少人嗎,您知道滿洲人當年又屠殺了多少人嗎,光是廣州就殺過好幾次。但這又如何,我們還得反抗,因爲我們在保衛我們的土地。”

威妥瑪道:“你們這很不明智,你們不會成功的。”

朱敬倫道:“是啊,誰能擋得住當年的蒙古人呢,誰又能擋得住當年的八旗鐵騎呢。我們也知道擋不住,但土地沒了,還要生命做什麼?給人當奴隸嗎?”

威妥瑪道:“可是我們政府並不是像蒙古人或者你們現在的朝廷這麼統治你們,我們會保障你們應有的權力,而且絕對不會沒收你們的私產。我們租借這塊土地,只是爲了方便貿易!”

朱敬倫道:“我相信你們會保障好割地居民的權力,甚至比我們現在的朝廷做的更好,也相信你們不會侵犯私人財產,但是尊嚴呢?丟失的尊嚴,你們能給我們保留嗎?”

威妥瑪點了點頭,在他看來,問題十分嚴重。

他再次提醒道:“您確定知道這份文件意味著什麼嗎?你們有可能因爲反叛而被你們的政府鎮壓,同時我國也很有可能因爲你們違反國際條約而施加懲罰措施!”

朱敬倫搖搖頭道:“我不認爲我們的政府會鎮壓我們這些鄉紳,因爲我國的道理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不但是在保衛我們自己的土地,也是在爲朝廷守土,再次提醒您一句,這裡的準則跟你們哪裡的不一樣。同時在提醒您一句,割地就是割地,掠奪就是掠奪,無論他冠以什麼樣冠冕堂皇的理由,保障貿易也好,保障自由也罷,都掩蓋不了是對我們侵犯的這個事實。”

威妥瑪不願意談了,牽扯到感情的事情就沒發談了。

最後他道:“我需要最後確定一下,您能保證這份文件上的代表,都是自願簽字的嗎?以及這份名單上的人物,全都是真實的嗎?”

朱敬倫道:“我再次鄭重的告知您,這份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是地方上擁有財產,以及受過教育的紳士和各家宗族的族長。我以我的名譽保證,這上面沒有一個人是在別人強迫之下簽字的。他們不但能夠代表他們自己,而且能夠代表這十二縣的一千五百萬人。同時我還要強調一點,這份文件並不是原本,而是一份復件,原本已經在送去貴國的路上,如果有幸的話,我們的代表希望能夠向貴國女王陛下親呈!但是這份文件,足以證明它的存在,你們可以去調查上面的每一個人。我們願意等候你們調查的時間,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幾千年了,我們有的是耐心。”

威妥瑪道:“好的,我瞭解了。我會將這份文件轉遞給額爾金閣下,我們會對這份文件的效力問題進行一下討論,之後在跟你們接洽。希望在這之前,你們能夠保持克制。”

割讓九龍的諭旨和條約送到新安之後,整個九龍半島上的宗族都要瘋了,洋人果然又要割地,不用朱敬倫動員,一向以械鬥出名的文家就第一個開始聯合他們分散在本縣各個地方的宗族,文家先行動了,九龍剩餘的四大家族也都紛紛行動,一邊聯合本地大小宗族勢力,集合隊伍自保的同時,也向他們其他地方的宗親發出了求助。

原本的歷史上,割讓九龍新界的時候,九龍五大家族就組織過鄉勇對抗過英國人,結局不言自明,他們不可能打得過工業化的英國軍隊。

但這個時代不一樣了,有朱敬倫早就鼓舞起來的反割地運動打底,這大半年來,各個村的青壯都沒停止過訓練,儘管訓練並不科學,基本上都是請來的槍棒教頭教大家練武,比如黃飛鴻那樣的武師,在新安一帶隨處可見。

而且因爲反割地運動的經驗,讓整個廣州府各縣都學會了如何動員,此番串聯起來,範圍很快就擴大到了整個廣州府,可不僅僅是新安各地的宗族鄉勇在朝著九龍移動,連東莞、香山也都開始動起來。

因此不止是朱敬倫擔心英軍會動武,其實英軍也擔心中國人會動武,在雙方結束和平溝通前,他希望大家都保持克制。

朱敬倫何嘗不擔心失控呢,但是第一這不是他下的******,這次真的是自發行動起來的,他事前也沒有半點準備。

但他發現情況不對勁之後,立馬就做了相應的部署。

很快馬老三就回來了。

朱敬倫忙問部署情況。

“跟東莞交界的各條路口都守住了?”

當發覺九龍宗族將聯絡範圍擴大到外縣後,朱敬倫第一時間就派兵去把守往來道路。

馬老三說都安排好了,沒出什麼大事,就是進入新安的東莞鄉勇們在沙井和鬆崗一帶,跟當地鄉勇有些衝突,主要是爲了偷吃人家的雞之類的小事,軍隊一去已經穩住了局勢。

“九龍各族的人都去了嗎?”

派兵把守路口的目的不是爲了堵這些人,而是爲了秩序,所以派兵的同時,就招呼了九龍各個家族,讓他們派人去路口接人,各自接各自的宗族鄉勇,此時應該稱呼他們爲族勇,讓他們帶自己人老老實實去九龍,朱敬倫還一路派兵護送,防止跟當地鄉勇起大沖突,最後沒跟洋人打起來,倒在新安發生了大規模械鬥,那就是笑話了。

馬老三說各族都很配合的派人去了,還派的是族中有威望的老人,朱敬倫這才放心了。

接下來就看英國人的態度了。

其實那份簽著十二縣各縣鄉紳姓名的反割地文件,本能早早的送到北京去,讓洋人談判之前就看到,沒準還能組織住額爾金向北京朝廷提出割地的要求,但是朱敬倫沒有,但是卻將另一份東西交送到了朝廷手裡,就是那份割地鄉紳寫的血書。

這麼做的目的有些卑劣,如果朝廷看到了那份血書,依然不管本地鄉紳的態度,割讓土地給洋人的話,會讓本地人徹底對朝廷失望。不讓英國人看,英國人成功割地的話,本地鄉紳自然就有了保家守土的動機,這時候朱敬倫站出來,帶著這些對朝廷喪失最後一點希望的本地鄉紳最後保住了割讓的土地,那就會意味著一件事——獲得民心!

鬆散的民心可能沒什麼助力,但是已經動員起來的羣衆的民心,會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力量,讓朱敬倫實現他奪取廣東的最初願望。

此時柏貴根本就不知道朱敬倫在幹什麼,他收到朱敬倫的回信後,不由大驚失色,洋人還是要來廣州啊,而且這次他好像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他們前來。

因爲條約已經換約完成,同時洋人的軍艦多達一百多艘,他不認爲朱敬倫能守住江口,北京那樣的京城,洋人還不是說去就去了,蒙古八旗那麼強悍的軍隊,洋人還不是說打敗就打敗了。

朱敬倫就靠著一些炮臺,一些鄉勇,就能擋住洋人?

柏貴認爲絕沒有可能,最大的可能是,洋人沒擋住,廣州還是讓他們進了,而朱敬倫卻給摺進去了。

一想到這個人的所作所爲,柏貴突然覺得,朱敬倫是有大忠之心,是一個識大體,懂大局的好臣子。

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八十節 練兵第二十節 取信(4)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上架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楔子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
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八十節 練兵第二十節 取信(4)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上架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楔子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承德县| 成武县| 治县。| 舒兰市| 玉溪市| 自治县| 盐亭县| 肇州县| 天峻县| 南靖县| 利川市| 什邡市| 疏勒县| 玉树县| 德阳市| 汕头市| 绍兴县| 平江县| 类乌齐县| 乌鲁木齐县| 会同县| 周至县| 和田市| 于都县| 钟山县| 淄博市| 新化县| 弋阳县| 郧西县| 陈巴尔虎旗| 仪陇县| 洱源县| 汕尾市| 东至县| 南开区| 甘泉县| 锡林浩特市| 磐安县| 鄂尔多斯市|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