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2章 火頭軍

“還有款識,也是門學問。”

唐明從貨架上拿起一個青花梅瓶,翻開底款,展示道:“款識書寫到位與否?對於高仿瓷的成敗極爲關鍵。”

“比如樊家井、老鴉灘附近的普通寫款師傅,行情是每個款識二十元。而羅家塢的高仿寫款師傅則可以拿到一個字五十元的報酬。”

“也就是說,請高仿寫款師完成一個類似“大清乾隆年制”的六字款識,需要花費三百元。千萬不要小看這筆花費,這僅僅只是燒窯之前每件瓷器的成本,而每次柴窯最終能燒製成功、模仿到位的精品不會超過5%!”

“如果以每20件燒成功1件來計算,相當於每件燒製成功的高仿瓷背後需要花費高達六千元的款識費用,這是一筆驚人的開支。”

“這是您老的燒窯筆記?”

魯善工從桌上拿起一本筆記,慢慢打開,裡面記滿各種信息。

首日晚上8點,開始擺放匣鉢。首日晚上10點,開始封窯門。

首日晚上11點20分,開始點燃第一把火。

首日晚上11點50分,封堵點火口,只留下上方的送柴口。

次日凌晨8點,開始燒還原焰,送柴口需要保證鬆柴填滿狀態。

次日中午12點,取第一個照子進行觀察。窯火需要燒一夜一天,整整24個小時後,再冷卻一夜,保證所燒瓷器充分還原後才能開窯取匣鉢。

窯工將燃燒的火柴放入點火口,即將點燃這個裝滿了匣鉢的柴窯。

次日中午,柴窯燒到還原焰時,窯門上的眼睛發出通紅的光,下面的送柴口中鬆柴呈填滿狀態……

“哎,沒辦法,小型柴窯燒一次需要70擔鬆柴,大型柴窯則需要幾百擔鬆柴。而鬆柴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在提倡護林環保的今天已經越來越難買到。”

唐明搖搖頭,無奈道:“在工序簡化的今天,燒一次傳統柴窯仍需要至少六個不同工序的藝人,分別完成坯入匣鉢、放匣鉢入窯、封閉窯門、點火控溫、比試照子、冷卻出窯等工序。”

“若按照過去燒柴窯最傳統的劃分,每一次燒柴窯都需要有把樁師傅、馱坯工、加表工、收兜腳、小夥手、三夫半、二夫半、一夫半、打雜工、推窯弄等等工種,這在今天已經很難細分。”

丁老接話道:“其中經驗豐富,通曉各種燒窯技術的把樁師傅,俗稱火頭,纔是柴窯能否燒製成功的最關鍵人物,現在眼前站的可是景德鎮碩果僅存的幾個老火頭之一!”

“幹了一輩子,沒有其他手藝,不值一提!”唐明擺擺手,自謙道:“從十幾歲開始跟隨老師傅學習燒窯。柴窯有八個腳位,上三腳是架表、馱坯和把樁;下三腳是一夫半、二夫半、三夫半,中間有小燴手和收兜腳。”

“我是從最低的一夫半做起,燒柴窯是個特殊工種,既要懂技術,還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說得透就是個重體力活。”

“把樁師傅是柴窯團隊的技術核心,就像部隊的元帥一樣。1960年把樁師傅一月拿93元工資,最低等級的一伕半隻能拿17元。”

唐明笑道:當年老師傅給我說,這個活,大聰明的人做不了,太笨的人也做不了。因爲太苦,中途很多人選擇放棄,只有我堅持下來。”

“把樁是教不出來的,就像不可能教人當將軍。毫不誇張的說,100個燒窯的人,能出一個把樁就不錯了。”

“按照景德鎮柴窯的傳統規矩,廠子裡的領導可以解僱把樁師傅,卻不能單獨辭掉裡面的工人。把樁就像餐廳的大廚,老闆不能單獨把白案、紅案給解僱,有事都得先找大廚。”

唐明想起什麼,笑道:“我們這裡流行一句土話:過的年好,不如建窯建得好,燒窯燒得好。”

“如果窯燒得不好,燒塌半邊是常有的事,我見過整個報廢的窯也有,前面溫度高,後面溫度不夠,裡面瓷器全部報廢。”

丁老點頭道:“因爲柴窯的溫度不平衡,溫差大。前部溫度達到1000攝氏度時,後部才300攝氏度。這就要求窯工掌握好燒窯的快慢,把握好窯內的溫度變化和氣氛,所有顏色釉就是利用不同的窯位和不同的氣氛燒製出來的,一切全靠把樁師傅的經驗。”

“把樁就是要文武雙全,首先得要有體力,能把幾十斤的東西舉起來,並把它們輕輕地碼好,這就叫武功。”

“其次要有眼力和判斷力,精準辨別溫度,合理安排窯位。單憑肉眼,必須能判斷窯內所有細微變化,這點老唐比現代高科技都準!”

唐明哈哈大笑,擺擺手道:“行話叫一滿二燒三熄火!短短七個字就能概括燒窯技藝的三個方面。碼匣滿窯、投柴燒煉和適時熄火。”

“在長達兩天的燒窯時間裡,窯工需要不間斷地加柴燒煉,在沒有任何現代化儀器監測的情況下,只憑用眼睛來觀測窯膛溫度,憑藉經驗掌控火候,最後還要用一天時間將窯溫均勻降下來。”

“柴窯完全靠自然通風,天冷的時候瓷器因爲溫度低而達不到質量要求,天熱時無風多雨氣壓低,窯內進風量大大降低,冷時窯內進風量大,最高溫度很難達到燒成所需要的溫度,導致燒成質量大大下降。”

“所以在景德鎮有“七死八活九翻身”的俗語,七月是最熱最潮溼的季節,窯爐受氣壓影響不能正常使用,次品率過高,乃制瓷廠一年中最困難的時期。”

“到九月秋高氣爽,不冷不熱是柴窯最好的燒成季節,燒出的瓷器質量普遍好,這一季節是陶瓷生產的最佳時間。”

說完看看時間,笑道:“晚上正好要燒一窯明青花,到時候去看看。”

第109章 俗不可耐 反得其真第221章 糠糠屁第107章 喊口號有屁用!第52章 好多個零第224章 絹壽八百第297章 空間藝術第40章 雙喜臨門第20章 指點迷津第78章 薄冰盛綠雲第5章 六合盞 穿龍釘第212章 命真好第233章 六龍御天第184章 傳奇中的傳奇第42章 悶聲發大財第49章 拉拉隊第327章 最後決戰第149章 霸氣側漏第130章 壽山行第177章 開打!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327章 最後決戰第112章 鼠須麟角筆掃千軍第49章 拉拉隊第186章 白眼一翻 天下無敵第130章 壽山行第113章 千萬毛中揀一毫第264章 八寶泥第122章 莫欺少年窮第8章 第一位客戶第90章 魚鱗雲襯夕陽天第48章 客似雲來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徑第249章 桃李滿天下第201章 美人皮色第55章 官窯第一家第15章 銀藍兔毫第7章 不傳之密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第123章 刀鋒戰士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術活第96章 這就是命!第280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268章 鑑定第245章 刺繡第202章 神秘身影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47章 一鳴驚人第319章 牛刀小試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21章 博古齋第296章 買櫝還珠第11章 紀氏後人第93章 打響第二炮第260章 真真假假第154章 深入敵後第126章 千里送人頭(舵主kennyqi加更)第32章 頓悟第85章 累哭了?第35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268章 鑑定第61章 蓮花墩第30章 必先利其器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197章 女生外嚮啊!第169章 松風竹爐 提壺相呼第18章 一木四變第287章 如履薄冰第88章 敲開故宮大門第279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2章 獨具匠心第181章 泥美人第96章 這就是命!第58章 烏煙瘴氣第66章 一生一事第166章 無恥第69章 師傅坑徒弟第244章 吃盡苦中苦第108章 奇葩第289章 原始美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255章 三大財主第281章 原料的時尚第61章 蓮花墩第37章 青花之謎第303章 官哥不分家第121章 百一硯第294章 因地制宜第300章 講究第12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悶聲發大財第140章 化繭成蝶第121章 百一硯第22章 梅子青第276章 文人學士第205章 騙人的電視劇
第109章 俗不可耐 反得其真第221章 糠糠屁第107章 喊口號有屁用!第52章 好多個零第224章 絹壽八百第297章 空間藝術第40章 雙喜臨門第20章 指點迷津第78章 薄冰盛綠雲第5章 六合盞 穿龍釘第212章 命真好第233章 六龍御天第184章 傳奇中的傳奇第42章 悶聲發大財第49章 拉拉隊第327章 最後決戰第149章 霸氣側漏第130章 壽山行第177章 開打!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327章 最後決戰第112章 鼠須麟角筆掃千軍第49章 拉拉隊第186章 白眼一翻 天下無敵第130章 壽山行第113章 千萬毛中揀一毫第264章 八寶泥第122章 莫欺少年窮第8章 第一位客戶第90章 魚鱗雲襯夕陽天第48章 客似雲來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徑第249章 桃李滿天下第201章 美人皮色第55章 官窯第一家第15章 銀藍兔毫第7章 不傳之密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第123章 刀鋒戰士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術活第96章 這就是命!第280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268章 鑑定第245章 刺繡第202章 神秘身影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47章 一鳴驚人第319章 牛刀小試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21章 博古齋第296章 買櫝還珠第11章 紀氏後人第93章 打響第二炮第260章 真真假假第154章 深入敵後第126章 千里送人頭(舵主kennyqi加更)第32章 頓悟第85章 累哭了?第35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268章 鑑定第61章 蓮花墩第30章 必先利其器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197章 女生外嚮啊!第169章 松風竹爐 提壺相呼第18章 一木四變第287章 如履薄冰第88章 敲開故宮大門第279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2章 獨具匠心第181章 泥美人第96章 這就是命!第58章 烏煙瘴氣第66章 一生一事第166章 無恥第69章 師傅坑徒弟第244章 吃盡苦中苦第108章 奇葩第289章 原始美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255章 三大財主第281章 原料的時尚第61章 蓮花墩第37章 青花之謎第303章 官哥不分家第121章 百一硯第294章 因地制宜第300章 講究第12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悶聲發大財第140章 化繭成蝶第121章 百一硯第22章 梅子青第276章 文人學士第205章 騙人的電視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交口县| 上林县| 阜康市| 洛浦县| 巴马| 如东县| 高淳县| 静海县| 富川| 嘉鱼县| 河北省| 出国| 神农架林区| 静宁县| 达日县| 巴楚县| 高淳县| 茶陵县| 鄯善县| 花莲市| 灵石县| 绍兴县| 南岸区| 洮南市| 吉安市| 湖南省| 阿勒泰市| 柳河县| 丰宁| 湘阴县| 泰州市| 古浪县| 灵川县| 太和县| 壶关县| 万年县| 威信县| 襄城县| 新化县|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