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帶上兩人,開車進山,直奔瓷土礦區(qū),展示開採全過程。
“你們看那邊!”
三人下車,來到山坡上,唐明指著不遠處的礦口,介紹道:“瓷石礦多呈脈狀分佈,形成一條狹長礦帶,如同厚薄不均的牆體傾斜插入地層深處?!?
“宋代以前人們順著礦體往下和四周挖掘,刨去表層泥土和植物,採用裸露地表風化鬆散狀的礦石,按照制瓷的工藝要求進行必要的粉碎、淘洗加工,才能得到瓷石?!?
“瓷石採集後,人工用鐵錘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然後經(jīng)過淘洗、沉澱、除渣、稠化去水,最後製成形似磚狀的泥塊,俗稱白不子,即可出售給作坊使用。”
?тт kān ?¢ Ο “此種瓷石加工方法,歷史久遠,應(yīng)與景德鎮(zhèn)制瓷歷史同步。就算現(xiàn)在景德鎮(zhèn)使用此原始方式製備瓷土原料的仍有不少,在湖田和三寶等地比較集中。一般窯主除隔段時間來清換水碓中的原料和淘洗泥料外,平時水碓棚均無人看管,省時省力。”
“水碓棚?”
魯善工有些迷惑,唐明帶兩人下山坡,走到河邊,指著一個類似水車的工具道:“一個大的立式水輪,輪上裝有若干板葉,轉(zhuǎn)軸上裝有一些彼此錯開的撥板,用來撥動碓桿。每個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桿,桿的一端裝一塊圓錐形石頭?!?
“古代原本下面的石臼裡放準備加工的稻穀,利用流水衝擊水輪使它轉(zhuǎn)動,撥板臼撥動碓桿的梢,使碓頭一起一落地進行舂米。現(xiàn)在我們用來打碎瓷石?!?
“這種方法最恰當也最經(jīng)濟實用,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節(jié)省人力,效果很好?!?
“瓷石舂細後,陶工用閘板截擋住水流,使水碓停止運轉(zhuǎn)。然後用鏟子將舂細的瓷石鏟入淘冼池中攪拌、淘洗?!?
“其中顆粒較粗和重量較大,迅速沉到池底,而細粉狀的則融入水中,成爲混濁漿狀,再用木舀桶舀入排沙溝,其中較粗的顆粒再次沉降在排沙溝裡,較細的則流入沉澱池?!?
“待充分沉澱以後,上部清水放回淘洗池,沉澱後的漿體舀入稠化池,進一步沉澱濃縮,然後舀入泥牀,待乾涸到一定程度時,將泥置入磚形的木模內(nèi),製成瓷石不子,這時候瓷石加工便纔算完成?!?
三人來到附近,近距離觀察,唐明指著泥牀道:“原來單一瓷石泥料只能燒至1150℃左右,爲軟質(zhì)瓷,製品變形率較高,胎色也不夠白淨?!?
“在瓷石原料中加入高嶺土可燒至1330℃左右,不僅減少製品的變形率,也讓泥料工藝性能更加適宜成型和加工。高嶺土是一種疏鬆的土質(zhì)原料,較易開採,且無須粉碎,可直接進入淘洗。”
“傳統(tǒng)淘洗方法是在山坡上挖好水槽,並在較平緩的地勢中開挖三個淘冼池。池底及四壁均用磚或石塊砌成,池與池之間以溝槽相連,並設(shè)閘板開關(guān)?!?
“高嶺土採集後,利用溪水將其衝下,沙石和粗料雜質(zhì)沉入槽底,被高度約爲槽深一半的閘板擋住,而細土則化成泥漿通過閘板上部流入淘洗池?!?
“待各池中的高嶺土成爲稠泥後取出晾曬至一定程度,再製成規(guī)格一致的磚形不子,每塊約兩公斤,即可進入坯坊配製原料?!?
魯善工看完不由感嘆道:“沒想到瓷石加工也如此複雜嚴格,如同大浪淘沙,去僞存真!”
唐明點頭微笑道:“景德鎮(zhèn)瓷器之所以胎質(zhì)細膩釉色瑩潤,素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著稱於世,正是與我們當?shù)厮a(chǎn)優(yōu)質(zhì)原料和嚴謹工藝密不可分?!?
“走,咱們?nèi)ジG廠看看?!?
三人下山,來到唐家老窯口,見到不少窯工在幹活,各司其職,忙而不亂。
工人看見唐明進來,紛紛打招呼,然後繼續(xù)手裡工作。唐明帶著兩人來到院子角落,有兩個工人在處理泥料,魯善工好奇看起來。
一個窯工站在大坑裡,赤腳踩在泥料上,用力下壓,一步一個腳印,從邊緣往中心沿圓弧移動,真有點步步生蓮的感覺。
“菊花芯,蓮花瓣,三道腳板兩道鏟!”
丁老笑道:“拉坯之前需先將經(jīng)過陳腐的泥料取出踩煉,第一步就是踩泥,俗稱踩蓮花墩。講究每踩完一層,加一層,三層用鏟子拍打?!?
“主要目的是將泥料中殘餘氣泡排出,並使水分進一步均勻,以防止燒成過程中產(chǎn)生氣泡、變形或開裂。”
“下一步就是揉泥,你看那邊。”唐明接過話頭,指指旁邊的幾個工人,都坐在一條長板凳或平整青石板上,俗稱碼頭。
凳子前低後高,便於用力,凳面上墊一塊白布,工人騎坐在凳上雙手用力揉壓泥團,依次將空氣排擠出。搓揉成長條形後,豎起壓短,進行第二次搓揉。如此反覆,直到達標。
“別的地方手法類似揉麪,泥形呈旋渦狀。另一種形似羊頭,俗稱卷羊頭,我們這裡工人大都採用這種方式,效率更高。”
魯善工仔細看著工人的一舉一動,記在心中,難得有機會偷師,藝不壓身,多學點沒錯。
三人來到屋裡,七八個工匠在拉坯,確定中心,將揉好的陶泥輕摔在轉(zhuǎn)盤中心,雙手旋轉(zhuǎn)拍打陶泥,使之成錐形。啓動拉坯機使轉(zhuǎn)盤低速逆時針旋轉(zhuǎn),用手沾水潤滑泥錐表面起潤滑作用。
雙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穩(wěn)定,加快拉坯機轉(zhuǎn)速,右手側(cè)壓泥團,左手穩(wěn)定泥團,同時將泥團向轉(zhuǎn)盤中心推壓。
左手掌根部從泥錐下部外緣向泥團中心施力,同時向上提動。右手用併攏的四指至手掌與左手相對向泥團中心施力,同時向上提動。
雙手施力均勻,提升速度與轉(zhuǎn)盤轉(zhuǎn)動速度吻合;泥錐拔高後,用雙手拇指按住泥柱頂端,整平柱頂。
唐明邊巡視邊解釋道:“拉坯需要先測量原件大小,再根據(jù)乾燥收縮和燒成收縮規(guī)律,仔細計算出坯的大小。在拉坯成型的過程中,這一比率的計算是在原件數(shù)據(jù)基礎(chǔ)上加20%左右。”
“現(xiàn)在即便是景德鎮(zhèn)學院導師和學生的作品,與過去工匠設(shè)計的圖樣相比仍有不小距離。過去工匠會根據(jù)勾線、分水等工序來細分工種,每個人只專注完成自己所負責部分,長年累月練習,在細節(jié)把握自然爐火純青,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