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善工搖搖頭,沒辦法,伸手拿起一張老宣,腦中閃過信息,進入幻境。
燎草!
只見工匠把收割的稻草去穗、撕枯葉,破節、石灰浸,曬乾堆垛,經過蒸煮、灰浸等幾十道工序,攤曬,使其天然漂白,製成的草料才能造紙。
挑絲!
撕成線狀的原料還必須手工精心挑選,容不得一點雜質,一公斤原料最少去掉三分之一。
硾皮!
練白後的原料用木碓搗碎,把加工後的皮料與草料分別進行打漿。打漿後捶成餅狀,工藝要求十分熟練,否則會有傷手的危險。
踩料!
切好的原料放進木槽內,放入適量的清水,由打漿工赤腳在紙漿上反覆踩踏2—3小時,其目的是將纖維進一步分解。
加植物膠。
楊桃藤汁。
這是獨門秘方,各家各戶不同,魯善工全神貫注,因爲下面就是造紙最核心,也是難度最大的工藝。
編紙簾!
涇縣造紙72道工序中,居然有83種抄紙工具,首屈一指的就是紙簾。
可以說紙簾的好壞直接決定紙張的好壞,只有又密又細,能抄出好紙。所有紙簾,全靠匠人一雙妙手。
斫竹!
砍生長期2-4年、株型大、竹竿挺直的毛竹,剔除枝葉,截取長30公分以上的竹筒,鋸掉竹節。竹筒越長越好,竹筒短,簾的接頭多影響牢度,織簾時又費時間。
開片,用掌刀把竹筒劈開,剖成約2公分寬的竹片,颳去表層竹青,剖去竹片裡層竹黃,留用約一毫米厚的竹表層。
裡層剖成的竹篾鬆脆,竹篾的牢度不夠。然後把竹片的一頭削成偏鋒,剖成篾絲。竹片削成偏鋒剖成的篾絲篾頭尖,拉絲時進入節門孔方便。
抽絲,讓每一根已經十分纖細的竹片兒穿過鐵皮上按照直徑打好的一個個小小圓圓的洞,再從另一頭抽出來。
小洞直徑從2毫米到1毫米,再到0.5毫米,竹條穿過的孔洞越來越小,最後變成一根粗細均勻竹絲。
簾絲的粗細根據紙張的厚薄確定,紙張粗厚簾絲粗一點,簾絲直徑約0.8毫米,紙張細薄簾絲細一點,簾絲直徑約0.5毫米。
跟拉絲一樣,只不過用的是竹子,魯善工看來雖然直徑可能不如細金工藝要求高,但難度一點不少。
搬出架子,拿出小筐。筐裡頭都是圓圓纏著線的木墜子。先把墜子纏好線,等距掛在臺子上,竹絲放一根,木墜子依次交叉編一下,再放一根,木墜子再依次交叉編一下。
竹絲做緯,絲線成經,細細密密,整整齊齊。一雙巧手,上下翻飛,細如髮絲的竹子左右穿梭,一點點變成簾子。
一張簾需要好幾條簾頭篾連接,接頭削掉一半相插對接,要在小格中上下行錯開連接,上下行不能並排連接,也不能在大格中連接,因爲大格寬,簾上漆後接頭容易斷。
每條簾絲的接頭要緊湊,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疊。這樣織出來的紙簾經向堅挺,緯向可卷,光滑均勻,精細美觀。
紙簾不僅有龜紋、鹿紋等十幾個品種,還爲知名書畫家定製專用的紙簾,防後人仿造自己的字畫。這也是魯善工之所以放棄宋徽宗,先修復其他兩人的原因。
一張紙簾多大?常用的紙簾最少1.5米長,0.8米寬,最普通的這種也要做一個多星期。
上漆!
紙簾做好便可以上漆,刷土漆難就難在要掌握好漆的濃稠,塗抹也要無比均勻,竹絲不能粘連,否則紙漿無法穿過縫隙,也就抄不出好紙。
把紙簾繃上一個外框,完全打開,用豬毛做的刷子刷土漆,一次就要刷一天,總共刷三次。刷好漆的竹簾防水不腐,光滑耐用。待上好漆,簾子烏黑髮亮,薄如蟬翼,緊密透光。
場景一花,來到最關鍵的核心,撈紙!
撈紙的過程將決定紙的厚薄、大小,一旦成型,便無從更改。通常有兩個人完成,一個掌簾,一個擡簾,分站紙槽兩側。
擡簾的要活,掌簾的要穩。
將漿料蕩入其中。一張宣紙的厚薄、勻稱、鬆緊等都由紙匠控制,一撈單層,再撈雙層,三撈三層。
魯善工看來,宣紙生產沒有具體的理化指標,相當一部分環節憑日積月累的經驗來掌握,某些單一的操作要領無法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完全靠個人的感悟和領會。
跟其他手藝一樣,比如瓷器的拉坯和修坯,一堆泥,一把刀,有人就是宮廷御用,有人就是街邊閒雜。
既同步又輕靈,簾插入漿槽,來回抄蕩把紙漿攢留在簾上。紙的厚薄則取決於抄蕩次數,纖維會均勻地沉澱在竹簾上,水分從簾縫中流失。
僅撈紙一項,學徒期要三年以上,在備料期間,不僅需冒著刺鼻的石灰氣味,還要挑幾百斤重的燎草上山攤曬,加上天資悟性,成材率百裡挑一。
片紙皆辛苦!
匠人不停抄簾、跨轉、擡手、彎腰、回身、落下。一張張紙被撈出,放在貼到滾燙的10米長的特製牆面上烘乾。
上火牆!
潤溼後的紙會放在火牆,迅速烘乾,同時再一張張刷平。高手要求,每張紙重量誤差不能超過一克。
將曬好的紙張打成捆,用專用剪刀齊邊,過程中需要剔除宣紙中每個肉眼可以發現的瑕疵。
在一片耀眼的白色中,以極快的速度,發現紙面上最細小空洞和破損,那些有瑕疵的將重新回到紙漿槽中。
回到現實,魯善工拿著一張張輕薄潔白的宣紙,雙手沉甸甸,能感覺到其中的重量。
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難怪歐陽老掌櫃曾經說過:現在市面上那些不是宣紙,充其量算是書畫紙,都是由龍鬚草紙漿製成,濫竽充數而已。
在陽光下欣賞,層次分明,質地均勻,濃淡清晰,著色鮮亮。抖動時聲音脆而不僵、質挺而柔,紙面潔白而不耀眼,仔細觀察,紙中有朵朵雲片,簾紋清晰可見。
別說上面沒有畫,
就光這張紙,
已經是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