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8章 瓷土

原始瓷的胎質細膩緻密,瓷土經過粉碎和淘洗,燒成情況良好,同時用陶車拉坯成型,所以器型規整,器壁厚薄均勻,鉢、碗、盤、盂的內底,自底心開始有一圈圈細密的螺旋紋和外底有一道道切割的線痕。與西周時期的原始青瓷相比,坯泥的處理精細了,燒成技術有了提高,成型由泥條盤築法改爲輪制,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坯件的外表都上一層薄薄的石灰釉。經燒成後,多數釉成青色或青中泛黃。釉層厚薄均勻,有的凝集成芝麻點狀。廣東、廣西、湖南南部的原始瓷,瓷胎與當時的硬陶差不多,多爲紫色、灰紅色;釉除黃褐色、黃綠色外,尚有墨綠色等,但都屬於以鐵爲主要著色劑的青釉系統。由於這時期的原始瓷胳質細膩,外施青釉,利於口脣接觸和洗滌,所以都製成碗、盤一類的飲食器皿和模仿銅禮器形式的鼎、鍾、盉和錞於等。飲食器皿有碗、盤、鉢、盂、盅、碟和鼎等,其中盤和鼎式樣豐富,鉢、碗大小成套,飲食所需用具已經基本齊備。仿照銅禮器中的盉,有流和提樑,流作獸頭形,口部有淺孔,但與器腹不通,很可能是隨葬用的明器。器物的造型與其它地區的陶器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碗、鉢和酒盅等大宗產品,都取直線條的圓簡體形式,高矮適中,口部細薄,給人以輕巧的感覺。瓿爲直口鼓腹,在胖胖的器身上裝飾二圈櫛齒紋,顯得重心向下,穩重大方。

仿照銅器形式的鼎,式樣較多,有一種鼎直口淺腹,口沿的一端裝一個獸面,與此相對稱的一面飾獸尾,獸首高昂,頭尾相應,造型獨特。紋飾仍取吳越地區盛行的s紋。原始瓷的這些造型和裝飾風格,顯示了吳越文化的一個側面。秦漢時期的原始瓷與戰國早、中期的原始瓷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首先是胎、釉原料不同。從少量經過測試的標本中可以看到,西漢原始瓷胳料中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較高,前者達17.23%,後者是2.97%。春秋戰國時,蕭山茅灣裡和紹興宮盛的原始瓷的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分別是:茅灣裡爲13.69%與1.68%,富盛爲15.19%與2.12%。坯中氧化鋁含量的增加,使陶瓷坯有可能在較高的溫度中燒成,生成較多的莫來石晶體,從而提高陶瓷器的機械強度和燒成中減少製品的變形。莫來石又稱富鋁紅柱石,無色,晶體呈柱狀或針狀,熔融溫度約爲1910℃,是陶瓷製品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在燒成時若窯內溫度達不到它所需要的高度時,不僅不能達到增加氧化鋁的目的,反而會使坯體疏鬆,燒結情況很差。氧化鐵的引入,就不可避免地給坯體帶來顏色,在氧化氣氛中燒成,胎呈紅色,在還原氣氛中燒成胳呈灰色,氧化鐵含量越高,胎的顏色越深。所以秦漢時期的原始瓷,除一部分燒成溫度比較高的產品,胎骨緻密,擊之有鏗鏘聲,多數胎質粗鬆,存在著大量的氣孔,吸水率高,呈灰色或深灰色,不及戰國時期的細膩、緻密,嚴格他說只能稱“釉陶”。胎質粗鬆,從斷面中還可看到較多的砂粒,說明原料的粉碎、淘洗和坯泥的揉煉不及戰國時期精細,比較隨便。秦漢時期原始瓷的釉層較戰國時的厚。但釉色普遍較深,呈青綠或黃褐等色,很可能釉料中氧化鐵的含量較戰國時的高。而且由戰國時的通體施釉變爲口、肩和內底等處的局部上釉,上釉的方法由浸釉變成刷釉。說明兩種原始瓷,從釉料到上釉工藝存在著明顯的不同。

其次是器物的成型也一變戰國時期拉坯成器、線割器底的作風,而普遍地採用器身分制,然後粘接成器的方法。最後是品種和裝飾也有明顯的差別。秦漢時期的原始瓷,以仿銅禮器的鼎、盒、壺、鈁、鍾、瓿等爲常見,很少發現戰國時盛行的碗、鉢、盤、盅等一類的飲食器。裝飾的紋樣則以弦紋、水波紋、雲氣紋或堆貼鋪首等爲主,絕少甚至完全不用戰國時經常採用的s紋和櫛齒紋等。這些明顯的差異,表明秦漢時期的原始瓷與戰國以前的原始瓷,乃是兩個不同時期的歷史產物,兩者在工藝傳統上看不出有直接的繼承關係。原因則在於楚滅越的兼併戰爭中,浙江境內已發達的原始瓷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和破壞而中斷。但是原始瓷重又在越國故地復興,又說明燒製原始瓷的工藝傳統和影響並未全然斷絕,所以在短期中斷以後,又重新燒造。上海市嘉定縣外岡墓中出土的原始青瓷瓿,胎骨堅硬,呈灰色,肩部劃圓珠和水波紋,外施淡綠釉,具有濃厚的戰國楚器的特徵。由此可知,這類原始瓷開始復燒的時間,可能在戰國末年。1977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內城與外城之間的秦代房基中,發現與灰陶扁平蓋同出的幾件原始青瓷蓋罐。在灰陶扁平蓋的頂面分別刻有陰文小篆“左”、“麗山飤官”和“右”等字樣,當是秦代的原始青瓷無疑。從陝西臨潼縣文化館藏的器物來看,青釉蓋罐的蓋作扁圓形,上有半環形鈕,蓋下有子口與器身密合。胎質細密堅硬,燒成溫度較高,但鐵含量較重,呈色深灰。蓋面和器身外表均滿施青褐色釉,釉層不夠均勻,有聚釉現象。蓋罐的輪線柔和,蓋與器身的比例協調,體型的大小適度,是一種美觀而又實用的儲盛器。漢初的原始瓷器,所見產品有瓿、鼎、壺、敦、盒、鍾和罐等。形制大都依照當時的青銅禮器,器型大方端莊,鼎、敦、盒的蓋面和上腹施青綠或黃褐色釉,製作比較精細。到了西漢中期,原始瓷器的面貌發生了某些變化,敦已完全被盒所取代,一些仿銅禮器的製品如鼎、盒的形狀已大不如前,鼎腹很深,足很矮,有的足已縮短到鼎底貼地,變成似鼎非鼎,似盒非盒。同時施釉的部位縮小,以至於完全不上釉,其製作已不如漢初的精緻、講究。至西漢晚期,鼎、盒一類的製品歸於消失,壺、瓿、罐、鈁、奩、洗、盆、勺等類日常生活用品急劇增加,生產更注重實用。同時出現了牛、馬、屋等明器。牛、馬線條比較粗獷,造型藝術不高,房屋多幹欄式建築,也有築圍牆的平房和構築堡壘的樓屋式的地主莊院,式樣豐富。西漢時期幾種主要器物的演變進程是這樣的:瓿在西周時期多仿青銅瓿的造型,敞口、圓腹、圈足,肩有小圓餅,腹身飾弦紋,像後代的罈子。西漢初期的瓿,平脣短直口、斜肩、扁圓淺腹、平底、底下安有三個扁平的矮足,肩部有對稱的鋪首雙耳,耳面翹起並高出器口。上有扁圓形蓋,蓋面中心有捉手,便於揭取。蓋沿下面作出子口,與器身吻合緊密。到西漢中期,肩部漸鼓,耳的頂端則逐步降低,與器口接近平齊,底下三足消失。

到西漢晚期,瓿的形體變得又高又大,斂口、寬平脣、圓球腹、肩部的雙耳已大大低於器口,形如大罐。進入東漢以後,原始瓷瓿已不再生產,爲印紋陶罍所代替。鼎漢初的原始瓷鼎由戰國時期的陶鼎演變而來,獸蹄形三足較高,附耳高翹,耳根突出。蓋似半圓球形而頂面稍平,上附三個高鈕,仰放時可當三足用。西漢中期,鼎的雙耳短直,獸蹄足顯著變矮,逐漸與底平齊以至完全消失,蓋鈕也逐漸變小而成乳釘狀,像個罐形。西漢晚期以後,鼎與盒等仿銅禮器不再生產。壺自漢代以來,一直是各地窯口生產的大宗產品。漢初的原始瓷壺,口部微向外侈,頸部較長,器肩斜鼓,並裝有人字形紋的對稱雙耳,腹下圈足較矮,稱爲圈足壺。到西漢中期,口緣趨向喇叭狀,頸部縮短而器腹加深,圈足更趨低矮以至變爲平底。肩部附耳作半環形,也有在雙耳上端貼鋪首或難塑龍頭的。到了西漢晚期,壺口已明顯的呈喇叭形,腹部球圓,極少發現圈足。雙耳常作鋪首銜環。長沙五里牌漢墓出土的喇叭口壺,耳部配裝活動的鐵環,是非常罕見的。

第22章 梅子青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312章 銅器第311章 找死第242章 驚天大劫案第246章 博古奇聞第27章 弟子仿?第270章 代筆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51章 上臺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240章 水上漂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第328章 風雲際會第31章 極限挑戰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154章 深入敵後第232章 最難受的座椅第6章 偷師第233章 六龍御天第143章 尋寶新方式第183章 震撼第75章 有種白叫何朝宗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203章 寶藏聚集地第255章 三大財主第211章 千古之謎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135章 啪啪出來的激情第264章 八寶泥第243章 智勇雙全第96章 這就是命!第322章 十二工藝第93章 打響第二炮第141章 拈花摘葉皆可傷人第81章 家賊難防第223章 追尋寶藏第82章 天字第一號第204章 國寶一籮筐第295章 閒情逸趣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244章 吃盡苦中苦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徑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224章 絹壽八百第250章 自成一派第289章 原始美第20章 指點迷津第265章 掃貨第226章 故宮也有醫院?第221章 糠糠屁第66章 一生一事第9章 救命?第227章 都不容易第1章 梅花鋦第51章 上臺第245章 刺繡第72章 十二美人第179章 大展宏圖第280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325章 鯊船第268章 鑑定第48章 客似雲來第243章 智勇雙全第38章 做舊第150章 港姐壓路機第134章 被招安的高手第108章 奇葩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69章 印證第139章 文人相輕第151章 死人才值錢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52章 好多個零第95章 步步驚心第297章 空間藝術第55章 官窯第一家第101章 四大功第290章 天朝之美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術活第60章 督陶官後人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48章 客似雲來第10章 鴛鴦蝴蝶碗第277章 皮匠刀第203章 寶藏聚集地第17章 渾然天成第166章 無恥第89章 巔峰之作第56章 美人醉第241章 鐵百萬的傳奇第209章 青樓第一人第45章 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第285章 甲骨第137章 願者上鉤第169章 松風竹爐 提壺相呼
第22章 梅子青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312章 銅器第311章 找死第242章 驚天大劫案第246章 博古奇聞第27章 弟子仿?第270章 代筆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51章 上臺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240章 水上漂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第328章 風雲際會第31章 極限挑戰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154章 深入敵後第232章 最難受的座椅第6章 偷師第233章 六龍御天第143章 尋寶新方式第183章 震撼第75章 有種白叫何朝宗第106章 什麼叫底蘊第203章 寶藏聚集地第255章 三大財主第211章 千古之謎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135章 啪啪出來的激情第264章 八寶泥第243章 智勇雙全第96章 這就是命!第322章 十二工藝第93章 打響第二炮第141章 拈花摘葉皆可傷人第81章 家賊難防第223章 追尋寶藏第82章 天字第一號第204章 國寶一籮筐第295章 閒情逸趣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244章 吃盡苦中苦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徑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224章 絹壽八百第250章 自成一派第289章 原始美第20章 指點迷津第265章 掃貨第226章 故宮也有醫院?第221章 糠糠屁第66章 一生一事第9章 救命?第227章 都不容易第1章 梅花鋦第51章 上臺第245章 刺繡第72章 十二美人第179章 大展宏圖第280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325章 鯊船第268章 鑑定第48章 客似雲來第243章 智勇雙全第38章 做舊第150章 港姐壓路機第134章 被招安的高手第108章 奇葩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69章 印證第139章 文人相輕第151章 死人才值錢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52章 好多個零第95章 步步驚心第297章 空間藝術第55章 官窯第一家第101章 四大功第290章 天朝之美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術活第60章 督陶官後人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48章 客似雲來第10章 鴛鴦蝴蝶碗第277章 皮匠刀第203章 寶藏聚集地第17章 渾然天成第166章 無恥第89章 巔峰之作第56章 美人醉第241章 鐵百萬的傳奇第209章 青樓第一人第45章 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第285章 甲骨第137章 願者上鉤第169章 松風竹爐 提壺相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虹口区| 鹤岗市| 南木林县| 民乐县| 龙海市| 昭通市| 蒙阴县| 清河县| 芜湖市| 准格尔旗| 林周县| 连云港市| 巫溪县| 锦州市| 仪征市| 安溪县| 江达县| 三江| 广水市| 咸宁市| 根河市| 和平县| 子洲县| 大关县| 周口市| 凉城县| 亚东县| 富平县| 呼玛县| 甘谷县| 漳州市| 施甸县| 石门县| 沙洋县| 井冈山市| 鲁山县| 淮安市| 林芝县| 孝感市|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