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5章 甲骨

文字起源於何時,雖難確定,但根據考古材料的證明,甲骨文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一種比較成熟的字體。它是古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文字。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發現在河南安陽城北五里的小屯村。這個地方曾是殷商時代的故都。最初發現的時候,由於洹水堤岸壞了,衝出了許多甲骨,拋棄在地面上。

又有人在耕地時也發現了這種東西。可是當時人們不認識它,多不注意。後來有人稱它爲龍骨,用爲藥物。到了光緒二十六年,一個有心人王懿榮撿出了百多片帶到北京,這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從此遂爲考古家研究的依據,確定它在我國文化史上的價值。原來這種甲骨文字,多是用來記載卜筮的辭語的。

古代尊尚鬼神,遇事都要占卜,拿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颳去表皮的一些障礙物,就將卜辭刻在上面。因爲它都是記載殷商時代的事蹟,所以知道它是殷商時代的遺物,因此也叫殷墟書契。大的字體有一寸見方,小的像穀粒,可都非常精緻。甲骨文字大都有一個先寫後刻的過程。

有用墨寫或硃寫在玉片、骨片、陶片上的,也有刻好後再填朱方式一直沿用到西周便絕大多數甲骨文只刻不填。從書法上看,鍾明善先生在《中國書法簡史》中認爲:“甲骨文字大體可分爲兩大類型:一類是瘦硬挺拔的細筆道的;一類是渾厚雄壯的粉筆道的。甲骨文是刀刻的,刀有鈍、銳,骨有細、硬、疏鬆之別,所成筆畫就有粗有細,有方有圓。

由刀刻形成的筆畫多方折,筆畫交叉處剝落粗重,給後世書法、篆刻留下了不少用筆、用刀的方法。從結體上看,甲骨文錯綜變化,大小不一,但均衡、對稱、穩定之格局已定。從章法上看,或則錯落疏朗,或則嚴整端莊,且因骨片大小和形狀不同而異,都顯露出古樸而又爛漫的情趣。

給現代書法章法求新上以有益的啓示。罕見的殷人墨跡——玉片、陶片、獸骨上的墨書、朱書,橫豎畫起筆筆畫粗圓如點漆,自然藏鋒,住筆尖細如橫針、懸針;轉折處圓潤自然,尤其寶貴。當然後期甲骨文字中也有些筆道纖弱無力的作品,不足取法。”很明顯鍾明善認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書法。

理由是以前的圖書符號並不全有用筆、結字、章法的書法三要素。甲骨文的發現,一方面給書法界開拓了新天地,很多書法家去學習借鑑,另鑄新風,書趣古樸,情味別具一格。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爲甲骨文雖然古雅可愛,但字體不易認識,不適宜臨摹,究屬少數人的愛好。

鐘鼎文指三代鐘鼎彝器上的文字,它的發現,始於漢代。漢武帝時候,有人在汾陰得到一個寶鼎,獻給皇帝,朝廷還因此改了年號,叫元鼎,這是公元前116年的事。周以前的鐘鼎文字,簡單質樸,銘文很短,大都只有兩三個字,辭句很深奧,一般的人難以讀通。到了周代,器既日增,銘文也長,三四百字以上的屢見不鮮,文詞也很典雅。

就字體來說,周初金文,從筆畫到結字都與殷商甲骨文、金文相近。此期作品,以清道光年間歧山出土的康王時重器《大盂鼎》的銘文爲其代表。

其它如武王時《利簋》銘文,《大豐簋》銘文;成王時《令簋》、《大鼎》、《令尊》銘文;康王時《麥鼎》銘文等也屬於這一類。把這類銘文與商《骨匕刻辭》、《帝辛四祀卣》和墨書陶片等去對照,會發現它們之間的許多相同之點。

筆畫大都首尾尖細,中間較粗,“父”、“有”、“民”、“吏”、“十”、“辛”等字收筆一畫,起筆尖細,行筆漸重按成肥筆,落筆又歸尖細,形成這時金文特有頭尖、腹大、尾尖短的蝌鬥尾巴形畫。

西周自昭王起至宣王、幽王止,金文逐漸進入成熟階段。其書法的主要特點是:(一)筆畫圓勻。起筆、收筆、轉換大多爲圓筆。使後人學習篆書必須用藏鋒、裹鋒、中鋒運筆才能得到篆書筆意。這種圓轉、藏鋒的筆畫就是後來隸書、楷書中圓筆筆法的由來。草書的使轉也從中得到啓示。

結體比周初金文更緊密、平正、穩定、富有規律性。如銘文中有四個“武”字,結構完全一樣,重心平穩,上下呼應,有避有就,可以說是結構緊湊的好範例。

從章法上看,除最末一行稍顯擁擠處,通篇之中縱成行,行距小;橫有列,字距大,爲後來漢隸碑版如《曹全碑》一類章法開了先河。其中有界格的《大克鼎》、《小克鼎》、《宗婦簋》章法尤爲嚴整規範。《虢季乾白盤》字距、行距都很大,顯得特別疏朗開闊,是西周金文章法中最有特色的一個。

春秋戰國五百年間,東方諸國的書法,如魯、杞、紀、祝、齊、戴、燕、晉、蘇、曾、陳、鄭、蔡等,都較多繼承了成熟的西周書法的特點。西方的秦國亦繼承了西周金文的書法特點,併產生了劃時代的優秀書法作品——《石鼓文》。石鼓文是十個饅頭形石頭,每石刻一篇有韻的詩。詩的體裁類似《詩經》的四言詩。

刻石的年月,自唐宋以來,就議論不定,有人說刻於周初,有人說刻於後周。唐人以爲周文王或周宣王,宋人始提出爲始皇以前的說法。近代學者認爲是秦刻石者甚多,但仍有文公、穆公、襄公、獻公諸說。

唐蘭先生根據那時的銘刻、文學、語彙、文字及書法的發展,證實石鼓的製作爲秦獻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論證全面,很有說服力,如無新的提法,似已成爲定論。《石鼓文》用筆圓勁挺拔,圓中見方。結體有略趨方正之勢,促長取短,務取其稱。字距行距開闊均衡整齊,疏朗若晴空星月。

字大逾寸,近於大篆。雄強渾厚,樸茂自然,爲“書家第一法則”,不爲過譽。後來李斯整理的小篆,就由此脫化而來。歷代臨摹者很多。《秦公簋》和《秦公鍾》的銘文與《石鼓文》相似。其它如虢、虞的書法亦與《石鼓文》相近。此外尚有字體委婉流動、結構疏密均有意誇張、縱長的徐《洗兒鍾》、《子庫鍾》、中山王墓出土的銘文等。

還有參差錯落,結體狂怪的《楚公鍾》、《楚王恙鼎》銘文等。至於兵器文字如鳥蟲書。《越王州句劍》銘文屬於篆書美術字一體;玉器銘文、古空文字、貨幣文字、符節文字,簡冊遺墨等又各具特點,往往一字數形,在書苑中形成了百花爭妍的盛況。

一字數形,後人稱爲奇字,什麼叫奇字呢?就是和古文不一樣的書體。《說文解字》上舉了一些例子,大多是古丈的別體字,或增減它的筆畫,或變異它的形體。

《漢書?楊雄傳》說劉歆的兒子劉棻曾經跟楊雄學奇字,就是指的這種書體。從文字上的功用上講,這種各具特色的書體和一字多形的現象,恰好給書法提供了極可寶貴的資料。

鐘鼎文和甲骨文一樣,寫起來很不方便,一般的書法家無從問津。清中葉以來只有一些好古的人如張廷濟、吳大癕等人才去追摹它。

大篆也叫籀書,又叫籀篆。但也有相反的意見。據《漢書?藝文志》載,有“史籀十五篇”,自注雲:“周宣王時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漢光武帝年號)時亡其六篇。”又說:“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子壁中古文異。”據清人王國維在《史籀篇疏證序》裡說,太史籀當爲篇名而非人名,這種字體同鐘鼎文又有同有異,“上承石鼓文,下啓秦刻石,與篆文極近。”“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只能說基本是如此。石鼓文可爲代表。

秦始皇時定書體爲八種,謂之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處書,八曰隸書。蟲書又叫鳥蟲書、鳥篆,以鳥蟲頭起筆,以蟲身屈曲爲線的篆書美術字,是戰國《越王州句劍》銘文一類書體的延續;刻符如《新妻》、《陽陵》皆爲小篆;摹印爲方正的小篆,開漢印篆體的先河;用於門榜,封簡題字署書,刻於兵器的書,都是大篆、小篆或隸書應用範圍的變化而已。所謂的“秦書八體”,以漢字形體而論,不外乎是大篆、小篆、隸書三體。

第183章 震撼第181章 泥美人第243章 智勇雙全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78章 薄冰盛綠雲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24章 三省吾身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221章 糠糠屁第165章 賺錢新門路第60章 督陶官後人第294章 因地制宜第82章 天字第一號第316章 流派之爭第20章 指點迷津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11章 紀氏後人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146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181章 泥美人第5章 六合盞 穿龍釘第325章 鯊船第147章 內幕第286章 火眼金睛第205章 騙人的電視劇第299章 火眼金睛第32章 頓悟第328章 風雲際會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65章 半刀泥第321章 宮廷木匠第10章 鴛鴦蝴蝶碗第151章 死人才值錢第311章 找死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33章 仿哥窯?第73章 烤花滿窯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239章 青山居第244章 吃盡苦中苦第74章 繭山龍泉堂第94章 神之手指第172章 鎖定目標第222章 尊古齋第125章 磨石如磨心(舵主我是楊大大加更)第79章 秘色之謎第113章 千萬毛中揀一毫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223章 追尋寶藏第198章 一根香骨四兩酒第173章 白石VS大千第153章 小拿破崙第122章 莫欺少年窮第154章 深入敵後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304章 天目變第245章 刺繡第221章 糠糠屁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163章 打蛇七寸第259章 命中註定第289章 原始美第256章 黑老虎第119章 鈴朱而墨韻增輝第7章 不傳之密第290章 天朝之美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233章 六龍御天第103章 驚天大漏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6章 偷師第316章 流派之爭第147章 內幕第180章 炒泥?第45章 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第326章 無名的堅守第125章 磨石如磨心(舵主我是楊大大加更)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3章 碧波白蓮第170章 因爲愛情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90章 魚鱗雲襯夕陽天第39章 仿品?第315章 冰羅蘭第43章 廢物回收?第202章 神秘身影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314章 石中玉第184章 傳奇中的傳奇第212章 命真好第295章 閒情逸趣第196章 基因決定命運第275章 下筆猶如人第215章 監守自盜第232章 最難受的座椅第253章 內閣秘寶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85章 累哭了?第161章 國仇家恨
第183章 震撼第181章 泥美人第243章 智勇雙全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78章 薄冰盛綠雲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24章 三省吾身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221章 糠糠屁第165章 賺錢新門路第60章 督陶官後人第294章 因地制宜第82章 天字第一號第316章 流派之爭第20章 指點迷津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11章 紀氏後人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146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181章 泥美人第5章 六合盞 穿龍釘第325章 鯊船第147章 內幕第286章 火眼金睛第205章 騙人的電視劇第299章 火眼金睛第32章 頓悟第328章 風雲際會第117章 懟三萬次!第65章 半刀泥第321章 宮廷木匠第10章 鴛鴦蝴蝶碗第151章 死人才值錢第311章 找死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33章 仿哥窯?第73章 烤花滿窯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239章 青山居第244章 吃盡苦中苦第74章 繭山龍泉堂第94章 神之手指第172章 鎖定目標第222章 尊古齋第125章 磨石如磨心(舵主我是楊大大加更)第79章 秘色之謎第113章 千萬毛中揀一毫第105章 首席大掌櫃第223章 追尋寶藏第198章 一根香骨四兩酒第173章 白石VS大千第153章 小拿破崙第122章 莫欺少年窮第154章 深入敵後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304章 天目變第245章 刺繡第221章 糠糠屁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163章 打蛇七寸第259章 命中註定第289章 原始美第256章 黑老虎第119章 鈴朱而墨韻增輝第7章 不傳之密第290章 天朝之美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233章 六龍御天第103章 驚天大漏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6章 偷師第316章 流派之爭第147章 內幕第180章 炒泥?第45章 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第326章 無名的堅守第125章 磨石如磨心(舵主我是楊大大加更)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3章 碧波白蓮第170章 因爲愛情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90章 魚鱗雲襯夕陽天第39章 仿品?第315章 冰羅蘭第43章 廢物回收?第202章 神秘身影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314章 石中玉第184章 傳奇中的傳奇第212章 命真好第295章 閒情逸趣第196章 基因決定命運第275章 下筆猶如人第215章 監守自盜第232章 最難受的座椅第253章 內閣秘寶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85章 累哭了?第161章 國仇家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东兰县| 新平| 黎城县| 兴海县| 开化县| 靖宇县| 济阳县| 井陉县| 钟祥市| 鹰潭市| 涿州市| 偃师市| 固阳县| 天峨县| 岚皋县| 满城县| 大悟县| 京山县| 子长县| 常宁市| 淮安市| 康平县| 师宗县| 寿阳县| 富顺县| 株洲市| 尼勒克县| 鄂托克旗| 大宁县| 扎鲁特旗| 营口市| 黔东| 陇南市| 正镶白旗| 灵丘县| 清水河县| 静宁县| 泰和县| 固镇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