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6章 火眼金睛

仿製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雋秀,未必能學其古拙。因爲一件器物的創作,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以及技術條件都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說陶瓷器在紋飾、胎釉等方面均能體現各時代的特色,但造型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爲突出。所以若能善於識別其形狀和神態,就可以在鑑定工作中掌握一種比較可靠的方法。

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歷代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狀,大體是古時簡樸,隨同時代的演進而漸趨繁複。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大多較爲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常見有相當大的器形。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裡紅大碗有口徑達42釐米,青花和釉裡紅大盤的口徑也在45~58釐米左右。由於胎體厚重,燒製不易,難免有翹棱、夾扁、凹心、凸底等變形的缺陷,因而過去文獻多有元瓷粗率之論,其實這是不夠全面的。元瓷紋飾之豐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盤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爲十二瓣花形),足見當時製作認真,雖底足之微也不輕易放過。此種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後便不復見(永、宣只見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無花足盤)。

永樂時一般盤、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內凹,圈足較元代放大,顯得格外平穩。特別是胎土陶煉精細,造型輕重適宜。永樂時期另有一種純白脫胎帶暗花的器皿,胎體非常輕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謂“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詩句。這種“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盤、碗之類,後世雖有仿作,但在暗花紋飾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種類更加繁多,無論盤、碗、杯、壺、罐、瓶等製作都非常精緻,而且能獨出心裁,銳意創新,如“無擋尊”可稱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時曾經仿製外,後世很少有此種仿品。目前傳世品中常見的永、宣時期造型有:雞心碗、花澆、僧帽壺、長圓腹執壺(流口爲葫蘆形)、天球瓶、扁腹綬帶葫蘆瓶、四季委角獸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時期在瓷質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纖巧,而且也無大器。

弘治傳世瓷器雖不多,但以黃釉雙耳罐、碗著稱於世。正德時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筆架、插屏、墩式碗、磨盤式香盒、七孔出戟圓腹高足瓶等。嘉、萬以後造型漸趨複雜,在器形上有很多創新之作,文獻上有所謂“製作益考,無物不有”的記載。只以文具一項來說,就有筆架、筆盒、筆洗、水丞、硯臺、顏色碟、顏色倉(俗稱溫盂)、印盒等多種多樣。更有大魚缸、大罐、大瓶、大盤(嘉靖黃地青花大盤口徑有達80釐米的)等,器形之巨尤勝過元代;其他如鏤空瓶、壁瓶、捧盒、方鬥杯、燈臺、繡墩等不勝枚舉。可以說在風格上厚重古拙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時期的作品來未免粗製濫造。

清代無論在器形或種類方面均顯著增多,並且製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時期創新之作獨樹一幟。琢器中如琵琶尊、馬蹄尊、象腿尊、鳳尾尊、觀音尊、太白尊、蘋果尊、杏葉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載、柳葉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時期在器形的創作方面也是豐富多彩的,如雙陸尊、三羊尊、虯耳尊、鹿頭尊、絡子尊、牛頭尊、蒜口綬帶如意尊、撇口橄欖瓶、太白壇、菊瓣盤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及永、成瓷器不僅胎釉、紋飾維妙維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亂真。

乾隆時期比較突出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轉帶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書式金鐘罩等。這一時期無論創新、仿古都達到了高潮,所仿銅、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慶、道光以後,則大多因襲舊制,很少見有創新之作。造型從精美蛻變爲粗笨,已逐漸失去前期的優秀傳統。例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別並不顯著,以後漸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點之後,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類的器皿乍看外表極爲相似,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明代中期瓶、壺、罐一類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顯的接痕,而清代以後製品由於旋削細緻,此種接痕多不明顯。如此所謂一線之差,往往在斷代辨僞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又如元代大盤盤身弧度較小而淺,明代永、宣大盤盤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後者底大。特別是永樂造型,無論大小盤、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內牆向外稍撇,較外牆約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許多民窯盤、碗底常有明顯的輪狀旋削痕(即所謂“跳刀”),而在官窯瓷器中則極爲少見。至於康熙大盤有些是雙圈底,民窯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紋”,也是當時造型上比較常見的特徵。文物工作者在鑑別新舊真僞時每以這些作爲一部分依據。

有些時代接近或後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於紋飾畫法和胎釉原料前後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區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裡繪三層紋飾,碗外繪四層紋飾,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細加以對比,便會發現他們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碗腹下部收斂程度有所不同,即永樂碗腹較豐滿,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時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著碗腹微削的缺點。

這些細微的差別,是根據實物仿製時,因成型、燒窯等技術條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綻(仿品的器形往往與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區別,因仿製時雖按真品原器製造,在未燒前與真器原形盡同,但經過高溫燒成後,其形與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別。這可能是由於原料的配製和提煉的精粗不一致,而經高溫後縱橫收縮膨脹的結果,爲鑑別器形的關鍵)。至於有些僅憑傳聞或只靠臆測而製成的仿品,如後世所仿的各式各樣的所謂“永樂壓手杯”之類,在造型上更是愈變愈奇(自嘉、萬間開始越仿越大,甚至後來的已不成杯而變爲大碗),只要見過真的實物,自然就不致妄斷臆測。

大體說來,瓷器紋飾的發展過程不外是由簡到繁,由劃印貼刻到雕剔描繪,由單純一色到絢麗多彩。例如元瓷上慣用的變形荷花瓣(俗稱“八大碼”)圖案,就是在晉瓷紋飾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尤其元代青花、釉裡紅等釉下彩的出現,開闢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過去一色釉的單調局面。明、清以後各種色彩的發明更豐富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有其產生、成長、發展過程,因此也可據以推斷器物年代的遠近。

如早期的青花、釉裡紅因爲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製品中顏色美麗的較少,而且釉裡紅中常有色調灰暗或變爲絳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點。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裡紅紋飾佈局都非常美觀,圖案不僅重視主次協調,而且慣用多層連續的花邊紋飾,無論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邊線不填滿色,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至明代中期以後此種畫法漸絕,雖間或採用,但爲數不多。此外由於原料成分的限制,在畫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時代特徵,如元末明初有些使進口青料的瓷器,雖以顏色濃豔渲赫一時,但色調極不穩定,很不適於畫人物,因而在元代紋飾中畫人物的較少,也有所謂“元代人少,永樂無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說法。

至於成化鬥彩,雖然色澤鮮明,晶瑩可愛,卻也受原料和技術的限制而有所謂“花無陰面,葉無反側”的缺點,而且畫人物不論男女老少,四季均著一單衣,並無渲染的衣紋與異色的表裡之分。類似這些就表現爲紋飾上的時代特徵,往往爲後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對於鑑別真僞會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時代上的區別,如根據現在掌握的實物資料看,成化彩繪中沒有黑彩,當時除用釉下鈷畫藍線外,還用紅、赭色描繪輪廓線。假如我們遇到一件釉上黑輪廓的成化彩瓷器,就應該懷疑它是不是真實可靠,因爲黑輪廓線的應用最早不超過正德初期。其他如粉彩的出現,現知不會早於康熙晚期,當然也很難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贗品了。

至於乾隆時期由於大量使用洋彩,並且吸取了西方紋飾圖案的裝飾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筆法線條精細與紋飾奇異,從而有部分花樣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風格。這種瓷以乾隆中期以後的製品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時期的官窯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裝飾的。清代外銷瓷器中也有畫著西洋紋飾圖案的,都是比較別緻的一種裝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在用文字作爲瓷器裝飾的特點上,明、清兩代製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寫梵文、經語、百福、百壽字的,而用大篇詩、詞、歌、賦以及表、頌等作裝飾文字的則是康熙時期的創作。例如“赤壁賦”、“騰王閣敘”、“前後出師表”、“聖主得賢臣頌”等,此種只有文字而無圖畫的器皿歷朝很少仿製。明確這一點,對判斷時代和辨別真僞的具體工作,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根據紋飾的筆法同樣也可看出時代特徵。例如康熙瓷器由於當時對繪瓷方法十分重視,因而官、民窯瓷器在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可觀,而且瓷器上的圖案紋飾多是模仿名畫家的筆法。只以畫樹方法而論,康熙枝幹喜用披麻皴,顯得老筆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繪枝幹只是描繪皴點,工力雖細,但筆力纖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細從它的起落轉折等處看清筆法,自然會有助於我們的鑑定工作。至於明、清官窯紋飾多較爲工整而板滯無力,民窯紋飾則氣韻生動而粗放不羈,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點。不過,在官窯中又有所謂“欽限、部限”之分,民窯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窯的作品,這種以清代帶私家堂款者居多。

提到官、民窯瓷器,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所謂“官窯龍五爪,民窯龍三爪或四爪”的問題。這種封建社會的典型紋飾,一般說來固然也提供給我們一條判斷真僞和區分窯口的線索,然而並非是絕對的。相反,在民窯瓷器中既有五爪龍的紋飾,而官窯瓷器畫三爪、四爪龍的作品也不是沒有的。例如“宣德官窯青花海水龍紋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窯青花魚龍變化折沿洗”等均畫三爪龍,“康熙官窯綠地素三彩雲龍紋文具盒”畫四爪龍。而元代民窯青花紋器皿則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並且明、清民窯瓷器中也不乏此種例證。

官窯瓷器上的紋飾往往還與當時最高統治者的愛好和意願分不開。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於是多喜用八卦、仙、雲鶴一類的圖案作裝飾。清道光皇帝嗜愛鳥、犬、草蟲,因而這一類的畫面也出現得較多。又如清代有賞賜瓷器之風,舉凡雍、乾、嘉、道、鹹五朝皇帝所賜羣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蓮爲主要紋飾,並以海水紋飾繪瓶口者爲多(此種賞瓶通身共有九層花紋)。使用這種紋飾的含義,據說是表示爲官以清(青、清同音)白爲重,蓮是廉(蓮、廉同音)潔,海水是象徵四海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統)萬年(萬年青)、二蟹(甲)傳蘆(臚)、三羊(陽)開泰、四十六子、五倫圖、六國封相、七珍、八寶、九蓮登、百福、百壽、紅蝠(洪福)齊天等,類似這些充滿封建迷信色彩的紋飾,在明、清瓷器上出現的很多,如能進一步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對於我們掌握其發展規律大有裨益。

如某些常用的瓷器紋飾在同時代的銀器、漆器、銅器乃至織繡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證的事例也屢見不鮮。若能舉一反三,互相印證,往往能發現時代特徵,找出共同的規律,而對於歷代瓷器紋飾中較爲突出的時代特徵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變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滿色的畫法,永、宣瓷的牽牛花與海水江芽,正德瓷的迴文的行龍穿花,嘉、萬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畫,康熙瓷的雙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過枝花與皮球花,以及乾隆瓷的萬花堆和錦上添花等紋飾,在決疑辨僞中有重要作用。

總之,觀察瓷器紋飾既要考慮到它由簡單到複雜,由一色到多彩的發展過程,也要留意其題材內容、筆法結構以及時代風格和所用材料,並且多參考其他旁證,方可得出初步認識,當然還不能執此一端即輕下結論,因爲後世利用所謂復窯提彩、舊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種種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亂真。必須進而結合其他方面的特徵,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第118章 市井有高人第158章 神助攻第256章 黑老虎第325章 鯊船第162章 造假也是愛國第228章 皇帝的高科技第200章 京城第一玩家第325章 鯊船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249章 桃李滿天下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50章 裝逼神器第315章 冰羅蘭第4章 王老邪第128章 升級!第237章 不解之謎第230章 前輩也不是萬能的第131章 一夜暴富第95章 步步驚心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89章 巔峰之作第278章 三個階段第181章 泥美人第22章 梅子青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133章 史上最強造假團隊第76章 女神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164章 新領域第288章 瓷土第125章 磨石如磨心(舵主我是楊大大加更)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270章 代筆第191章 國寶中的國寶第83章 揭皇榜第33章 仿哥窯?第309章 一色壓萬彩第1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01章 四大功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273章 歷史的個性第230章 前輩也不是萬能的第307章 修仙皇帝第164章 新領域第138章 不得不說的秘密第95章 步步驚心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287章 如履薄冰第287章 如履薄冰第189章 手藝的真諦第229章 流金歲月第159章 防小三的最高境界第59章 高手在民間第318章 投資窪地第13章 鑲口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57章 一氣呵成第41章 妙手回春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293章 處處留心皆學問第120章 石中藏奇寶第258章 打眼第164章 新領域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212章 命真好第138章 不得不說的秘密第18章 一木四變第317章 強強聯手第75章 有種白叫何朝宗第151章 死人才值錢第324章 椴木織第301章 點泥成金第42章 悶聲發大財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195章 史上最牛包工頭第276章 文人學士第310章 埋地雷第58章 烏煙瘴氣第64章 火的藝術第206章 洛陽紙貴第113章 千萬毛中揀一毫第282章 真VS貴第92章 花成月滿樓第202章 神秘身影第267章 仗義執言第286章 火眼金睛第28章 亭亭山上鬆第258章 打眼第82章 天字第一號第19章 男女搭配 幹活不累第15章 銀藍兔毫第174章 附庸風雅的罪第181章 泥美人第49章 拉拉隊第191章 國寶中的國寶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75章 下筆猶如人第34章 奇人
第118章 市井有高人第158章 神助攻第256章 黑老虎第325章 鯊船第162章 造假也是愛國第228章 皇帝的高科技第200章 京城第一玩家第325章 鯊船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249章 桃李滿天下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50章 裝逼神器第315章 冰羅蘭第4章 王老邪第128章 升級!第237章 不解之謎第230章 前輩也不是萬能的第131章 一夜暴富第95章 步步驚心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89章 巔峰之作第278章 三個階段第181章 泥美人第22章 梅子青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133章 史上最強造假團隊第76章 女神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164章 新領域第288章 瓷土第125章 磨石如磨心(舵主我是楊大大加更)第46章 善工堂專場第270章 代筆第191章 國寶中的國寶第83章 揭皇榜第33章 仿哥窯?第309章 一色壓萬彩第1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01章 四大功第235章 低調的奢華第273章 歷史的個性第230章 前輩也不是萬能的第307章 修仙皇帝第164章 新領域第138章 不得不說的秘密第95章 步步驚心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第287章 如履薄冰第287章 如履薄冰第189章 手藝的真諦第229章 流金歲月第159章 防小三的最高境界第59章 高手在民間第318章 投資窪地第13章 鑲口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57章 一氣呵成第41章 妙手回春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293章 處處留心皆學問第120章 石中藏奇寶第258章 打眼第164章 新領域第302章 單色釉之王第212章 命真好第138章 不得不說的秘密第18章 一木四變第317章 強強聯手第75章 有種白叫何朝宗第151章 死人才值錢第324章 椴木織第301章 點泥成金第42章 悶聲發大財第308章 紋路是國運第218章 同行是冤家第195章 史上最牛包工頭第276章 文人學士第310章 埋地雷第58章 烏煙瘴氣第64章 火的藝術第206章 洛陽紙貴第113章 千萬毛中揀一毫第282章 真VS貴第92章 花成月滿樓第202章 神秘身影第267章 仗義執言第286章 火眼金睛第28章 亭亭山上鬆第258章 打眼第82章 天字第一號第19章 男女搭配 幹活不累第15章 銀藍兔毫第174章 附庸風雅的罪第181章 泥美人第49章 拉拉隊第191章 國寶中的國寶第37章 青花之謎第275章 下筆猶如人第34章 奇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汝城县| 赤水市| 岱山县| 平和县| 中西区| 东宁县| 拉萨市| 平潭县| 威远县| 驻马店市| 新巴尔虎左旗| 栖霞市| 南漳县| 宝鸡市| 邮箱| 河曲县| 灵寿县| 海口市| 格尔木市| 黔西县| 绥滨县| 特克斯县| 阳泉市| 南华县| 四平市| 来宾市| 枞阳县| 高清| 汪清县| 兰考县| 呼图壁县| 洞头县| 高邑县| 建湖县| 巴楚县| 太康县| 河间市| 平陆县| 西乌|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