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

大寧新城還在修建之中,本身連城牆都並不完善,城內(nèi)百姓民戶、積蓄糧草,數(shù)量都非常稀少。

何況大寧處在塞北,過去明朝的時候就是因爲糧草轉(zhuǎn)運困難,所以明軍才主動放棄了大寧衛(wèi),將大寧內(nèi)遷。

幾年前安北大都督府駐節(jié)大寧,靠著劉芳亮數(shù)度掃北搜套的威名,開始了重建大寧城的工作。

廣袤的千里大草原上,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派空曠平坦、無險可守的原野上,順軍要設(shè)法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修建起一座嶄新的城市。

在這個過程中,還不免遭到周邊遊牧部落的襲擊。

雖然東蒙古諸部已經(jīng)瓦解,曾經(jīng)執(zhí)蒙古牛耳的察哈爾部,已經(jīng)淪爲了十幾個不足千帳、互相攻伐不休的小部落。

可也是正因爲這樣,朝廷的威名和法令,只能震懾住那些有名號的酋首豪帥,卻震懾不住一些或數(shù)十騎、或百餘騎,小股來襲擊大順百姓的馬匪。

劉體純卸任安北大都督的職務(wù)以後,本來品級地位等同於內(nèi)地經(jīng)略使的大北督一職,便淪爲了虛銜。

正好當時的大長公主李徽柔,與其夫興平伯高元照正因納妾之事鬧分局,齊國大長公主因此常居宮中,還將兒子會寧王李淳和也帶到了宮中。

天子常見李淳和相貌雄壯,有類太祖,大長公主又不斷進言,希望爲會寧王謀取一個顯赫的官職。

李來亨正因爲安北大都督淪爲虛銜,沒有勳臣大將願意出任這個職務(wù)感到煩惱。

畢竟安北大都督現(xiàn)在唯一的差事,就是出塞去修大寧城,實際上就是一個監(jiān)工的活。

但因爲前任的大北督是劉體純,所以後繼者的資望總也不能低於劉體純過多,還是需要在開國元從重將中選擇一人出任。

大多數(shù)勳帥們,如何願意去做這個監(jiān)工差事?

正好就讓年紀輕輕的會寧王去擔任大北督好了,反正會寧王李淳和是宗室郡王,由他繼承劉體純的職務(wù),想必劉體純心中也不會有什麼芥蒂。

李淳和雖然沒有太多實際的軍政事務(wù)經(jīng)驗,但是反正安北大都督也不過一虛銜而已,他就算什麼都不會,那去監(jiān)工辦差,總是會的吧?

這能出什麼事!

結(jié)果誰能想到,準噶爾大軍迂迴萬里,沿阿爾泰山北麓疾馳行軍,一戰(zhàn)兼併喀爾喀,再戰(zhàn)南下察哈爾,一舉就把順準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從西域和雪原,變成了距離北京近在咫尺的大寧一帶。

會寧王李淳和身邊只有千餘士兵,大多還不是精銳的戰(zhàn)兵,只不過是些充數(shù)的工人而已。

原先活動在漠南草原一帶的零散東蒙古部落,也紛紛聚攏到了僧格渾臺吉的旗幟下面,蒙古大軍兵力暴增,雪球越滾越大,很快就逼近了大寧城。

當時城中百姓都恐慌不已,會寧王李淳和的左右親隨,居然都在當夜逃竄,其他士兵、民工也是同樣逃散屢禁不止。

他的幕僚們也都勸說趕緊拋棄大寧城,逃回關(guān)內(nèi)地區(qū)。但李淳和身爲大順宗室,走了母親的後宮路線,才謀取了安北大都督的虛銜,奉天子之命修建大寧城,此時若拋棄大寧城自己逃回關(guān)內(nèi),豈非讓公主蒙羞、令天子齒冷?

李淳和看到糧乏兵病的景象,就把糧草、財物全部裝載到大車上,佯裝撤退,宣佈即將率軍撤出大寧來穩(wěn)定軍心。

實際上,李淳和認爲東蒙古部落皆叛,漠南草原處處爲敵,一旦出了大寧城的城牆,這支順軍部隊根本不可能活著看到長城的邊牆,一定會在半路上遭到蒙古部落的襲擾截擊,最終全軍覆沒。

他先用緩兵之計穩(wěn)定軍心,接著便開始積極佈置城防。

李淳和以要拆毀大寧城爲藉口,動員城中百姓、民工拆除民宅的建材,得以收集了大批門板、木材、磚石,作爲之後守城的必要材料。

接著他又命帳中幕僚統(tǒng)計全城百姓人丁數(shù)量,號稱是爲了編組南逃時的隊伍,將所有婦孺老弱、男女壯丁,全部按照籍貫、年齡、性別,編組爲若干標。

這一舉措,在之後也產(chǎn)生了很大作用。

當準軍圍城時,雖然人心一時大亂,但由於大寧城居民都已經(jīng)接受了軍事化的改編,所有人都被編入某標某旅中,因此局勢很快就安定了下來,沒有因爲準噶爾人的突然襲擊而潰敗。

此外城中乏糧,所以李淳和還是藉口將要撤離大寧城,而且撤退時要燒城,將城內(nèi)百姓私藏的糧食,全部收集到了一起,進行統(tǒng)一分配。

這保證了糧食分配的極高效率,也避免了無謂的浪費。

雖然到了大寧保衛(wèi)戰(zhàn)後期,城中缺糧情況越發(fā)嚴重,甚至守軍將所有的驢子、騾子、戰(zhàn)馬、馱馬、駱駝,也都全部宰殺。

但大寧城,始終沒有出現(xiàn)吃人肉充飢和餓死百姓的情況。

當三個多月後,權(quán)將軍李瑋羣、制將軍李元胤率部解圍時,大寧城中軍民,雖然人人都面黃肌瘦,一副行將餓死的模樣,可到底沒有出現(xiàn)真正的普遍饑荒。

這無疑是得益於會寧王李淳和,在圍城戰(zhàn)一開始的時候,就對城中的全部物資進行了嚴格的管制調(diào)控。

他意識到大寧保衛(wèi)戰(zhàn),很可能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堅守之戰(zhàn),因此還特意在準軍完全圍城以前,親自率兵出城捕殺牛羊走獸,放火焚燒水草,好抹平敵人在持久戰(zhàn)方面的優(yōu)勢。

所以大寧圍城戰(zhàn),雖然總共打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但是隻有第一個月時,準軍是集中了佔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三萬多人兵力攻城。

等到第二個月時,準噶爾人便爲了讓隨行的牛羊逐水草而居,把大量兵馬分散到了各地遊牧就食去了。

大寧守軍的守城壓力,因此大大減少了。

朝廷雖然將主力全部付與劉芳亮,全力組織西軍遠征搗巢,力圖利用準噶爾主力在東蒙古一帶活動的絕好機會,徹底控制天山和伊犁河谷一帶。

但是天下清議譁然,爲了應(yīng)付輿論,也是爲了應(yīng)付大長公主的壓力,李來亨還是重新啓用了大將郭君鎮(zhèn)坐鎮(zhèn)北京,並將開封宮中宿衛(wèi)軍也一同派遣北上,又從各家勳臣府中抽調(diào)富有軍事經(jīng)驗的護衛(wèi)奴僕上千人,又組爲一軍。

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yún)橋南岸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七十章 放棄關(guān)中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zhàn)(一)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五十五章 復(fù)興陝西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qū)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wèi)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quán)誕生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zhàn)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zhàn)爭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四章 耿應(yīng)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九章 鄉(xiāng)官亦士紳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二十六章 歲入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十二章 鰲拜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六章 營田使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台县| 叶城县| 塘沽区| 洛川县| 大关县| 武穴市| 光泽县| 铜川市| 吉林市| 中西区| 昌邑市| 图木舒克市| 镇沅| 清水县| 桑植县| 永宁县| 沭阳县| 灵川县| 吉首市| 于田县| 东乡县| 南木林县| 连山| 五莲县| 封开县| 澄迈县| 获嘉县| 保定市| 沽源县| 禄劝| 古蔺县| 蓝山县| 于都县| 民县| 盐津县| 思南县| 拉萨市| 三原县| 新沂市| 德令哈市|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