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治小城如做紅燒肉
也就八十年代,啥都不完善。
連建築樣式、城市規劃居然都能聽他這麼個純外行指手畫腳。
好在讓衛東只扒拉大框架,具體細節不瞎摻和。
池世明也跟著建築、規劃專家們一起抵達。
雖然這會兒都是蜀川省城之下的“地級市”。
江州從民國的陪都開始成爲全國重工業大後方,解放後的直轄、三線工程主力、改開計劃單列等一系列領頭羊級別的地位。
還是保證了技術底蘊遠超商州。
光是一堆高校就吊打三峽口零高校的碼頭地級市。
專家教授們正好可以把之前經開區那片“小街區”模式,原封不動的複製粘貼給商州。
主要是詫異,兩邊都是這麼大的城區建設規模,讓老闆你撐得住嗎?
可能在這會兒,大家都還很難理解,地產資金來源會有多少層出不窮的花樣。
起碼比較瞭解賣樓花模式的HK仔已經琢磨出來:“這跟九龍旺角那一帶的建築街區特色也很相近?”
就港片裡面很常見的那種漫天都是招牌,兩邊掛滿空調窗機、晾衣桿的狹窄熱鬧街道。
實際上也是分成長條格子的小街區。
幾乎可以算HK最有特色的城市風情,伴隨港片、TVB神劇深深印在了一兩代人的腦海裡。
所以讓衛東想複製過來:“東京也這樣,我們現階段要的是煙火氣,有繁華的街區熱鬧吸引人願意過來入住,迅速帶動生活氛圍,非得搞些綠化小區,佔地較大、成本偏高還拉開距離。”
之前在江州買那一百八十套宿舍樓,現在正在自由市場背後修的三棟,都是標準的這會兒城鄉開發建設模式。
一堆赫魯曉夫樓,有點間距排開,中間有空地有綠化。
除了後來最被詬病的千篇一律呆板,剛開始看著環境還可以。
有點安居樂業的味兒。
可沒有物業打理,這些空地很快要麼髒亂差,要麼被厚臉皮佔用來種菜搭棚。
髒亂差的概率很高。
而三四十年後,國內城鄉最多的那種小區樓盤,講究容積率的景觀規劃,維護情況也不好。
讓衛東就從老領導說起包產到戶,農田分到各家,水利工程逐漸沒人維護的思路,延展到小區建設上。
帶著專家們在沿江開發地塊,現場講解。
現在只有一條破碎的水泥公路,兩邊不是雜草叢生的荒坡就是稀拉的幾間年久失修的廢棄倉庫舊房。
倒是省了拆遷的麻煩。
照片就不用了,建築、規劃專家們早就沿著經開區那邊的項目,人手一大堆。
很熟悉。
HK、東京都有樣板在前,分成小街區密集建設,每個街區自由建築的大小高低,錯落有致。
集中拿一兩個小街區合併,做成有專人維護的公園、球場、綠化景觀,那不實用得多。
最後這點又有北美城區建築的影子,一大片區域,拿個小街區做成商業綜合體、大超市、醫院、學校甚至寺廟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以讓衛東這個保安四十年的經驗,挺煩那種每個小區分隔封鎖不許外人進出的劃分。
很多人在網上吐槽,長大以後的城市沒了人情味兒,很大程度都是這種小區分隔出來的原因。
冷冰冰的街上沒地方可去。
看看那些三線工廠、老舊城區的生活氣息就特別濃郁。
反正以後要怎麼發展讓衛東不會參與,他覺得自己只是在這個轉型改革的階段,提出點小小的改進。
既避免了這年頭赫魯曉夫樓的重複簡陋,又沒有後世動不動小區佔地面積很大的浪費空置。
算是折中在這個房改初期的方案。
哪怕未來可能會落後,會拆遷,需要升級。
起碼在這階段能多快好省又宜居的鋪開。
江州來的建築、規劃專家都大力稱讚讓衛東同志的勃採衆長、眼光獨到。
最後才提議我們是不是尺寸稍微大點。
說起來大家都沒怎麼出過國,只在各種書籍文獻和極少數海外建築畫冊上見過外面的風景。
池世明都只在HK打轉轉。
哪有讓衛東這樣突飛猛進的從東京到洛杉磯,都在有目的的考察學習。
還跟四十年後的城鄉建築做了對比。
最後還不固執。
專家說東京這種六十乘三十米的小街區尺寸,可能更適合那種一戶建的建築區域?
想想這麼個街區四面都有街道,優點是四面底層都可以是商鋪,絕對很符合商品經濟發展。
但建築要麼是整體大樓,要麼是一堆單體樓圍起來,那麼建築跟建築之間有遮擋,最好還是要有空隙,不然就太逼仄了。
其實讓衛東第一次買樓的江州好吃街,從陪都時期就是這種小單體樓高低錯落的風格挺有特色,問題在街區兩百米長,嚴嚴實實擋住背後的棚戶區,參與不到繁華,就成了髒亂差的旮旯角。
這纔是讓衛東偏好小街區的原因,就像滷菜、紅燒肉,切得越小塊,四面八方就越容易入味,沒啥夾生的死角。
但現在一說也嗯嗯嗯,可以。
那就商量著調整成八十乘四十米。 江州那邊更寬闊點,西山大廈做一百乘五十米。
趕緊修建出來看看,最後比較哪個更合適。
池世明在邊上聽得很興奮,哪怕沒有讓衛東心頭的模擬城市建設遊戲感,也有種城市規模在因我們而生的操控。
尤其是這十幾萬人的地級市裡,讓衛東現在就是橫著走的存在。
雖然他已經儘量低調,基本不離開自由市場、衛生巾廠、食品廠到新工地這麼小塊地區。
可實力在那擺著。
不光市裡面各種部門機關、銀行、廠礦官員都找著各種理由過來跟他交流搭話。
從自由市場的商販、街面上的執勤、到廠區裡的職工管理人員,看見他都跟看見老爺那麼恭恭敬敬致意。
尤其李二鳳得了消息,第二天帶廚子過來住進小樓照料生活,就更顯著像土皇帝。
氣得讓衛東大罵李二鳳你是要讓老子被槍斃嘛。
老子舒舒服服住在江邊招待所,吃個食堂專心做事多愜意。
晚上再跟建築、機電、生物專家們擼個串喝點酒,簡直就是神仙都不換的小生活。
專家們都喜歡沒事去背後甩兩竿當釣魚佬了。
你來搞成地主風格,要是被人打小報告到老領導那,不就成了恃寵而驕,壞了印象麼。
農家妹子撇嘴,卻又開心他什麼女人都沒帶,依舊每天早上趕著去自由市場買野味、買新鮮果蔬。
讓衛東遇見,直接動手敲頭,她也倔強的不吭聲。
拉姆和卓瑪肯定看懂了是什麼八卦,小眼神隱藏得很好,嫺熟配合這位小姐姐做菜餚。
讓衛東又要罵毛兒不許帶著兩條獒犬去街面上顯擺,咱們家現在千萬不能招搖。
可這兩兄弟的理解明顯是江湖上那套,年紀不大卻偏要做著很老練的樣子,出沒在讓衛東周圍鞍前馬後,還很來勁。
只要讓衛東在街上跟人閒聊、寒暄,比劃講解事務,他倆就悄悄在周圍隔離阻擋。
低調的技術活兒比後來那種一羣保安給流量明星虛張聲勢強多了。
所以讓衛東只能自己朝著平易近人去努力。
好招數可以用到老。
打籃球。
白天跟不同部分的專家交流開會,晚上六點過去衛生巾廠食堂拿飯盆吃過伙食,卓瑪收了碗筷去涮洗,拉姆就默默的把一杯熱茶奉上。
按照她倆的習慣肯定要加點奶,讓衛東喝不慣那味兒,又不想打擊小同志努力工作的積極性,就叫她們搞點果汁,搗出來的果味奶茶倒也像模像樣。
順便在食堂擠著看完聯播新聞,消食得差不多了才換上球鞋短褲去自由市場。
一週左右,逐漸熟悉起來的建築公司也被他鼓動組織參與打野球。
還在路口就各種讓同志、衛東同志、東哥來打球的招呼。
讓衛東也談笑風生的隨口招呼,尤其是建築工、衛生巾廠、食品廠的工人尤其覺得他可親,熱情格外高漲。
不然大多都是農村勞力的這些工人們,很少踏入熱鬧喧譁的自由夜市。
本就已經成了商州人晚上新熱點的自由夜市,現在愈發人聲鼎沸。
好多人真就是晚上特意趕過來接近讓衛東。
所以拉姆抱茶缸,卓瑪帶毛巾,都跟著李二鳳隔遠點,不要去打擾他這種“工作社交型運動”。
規矩都是讓老闆定的,任何五人成隊,上場三球定勝負,最多五分鐘沒決出高下的就劃個石頭剪刀布換隊。
唯有勝者可以留在場上。
他自己也不挑選那種打得好的高手跟自己配合,純粹隨機的來遇見什麼人就參與進去:“可以可以,拉出來打嘛,他們那個大個兒是體委的,跟他拼籃下不是找虐麼?”
“我的,我的,失誤了!”
“喂喂喂,不要打業務球,老子看出來很反感你是瞧不起我咋的……”
щщщ?tt kan?¢○
氣氛自然好到爆。
汗流浹背的在場上衝殺拼爭幾分鐘下來,再遠的距離都能跟他嘮幾句。
尤其運動帶來的那種內分泌釋放就很熱烈順暢,沒什麼彎彎繞繞的陰柔算計。
李二鳳還想擠上去噓寒問暖,小姐妹都知道悄悄拉住她,大哥那都是什麼場面。
他打的還是球嘛,周圍那麼多人看著他哩。
今天終於有好多聲音都在問了:“這是要開始修新房,要賣新樓嗎?”
“市裡面出臺了新文件,要全面停止福利分房,不會是真的吧?”
“一直不都是分房嗎,怎麼可能以後全都要自己買房?”
“全國上下來商州學習調研,都沒聽說有這個規定,這不是有人在整我們商州啊?”
歷史總是這麼在重演,當變革到來的時候,成見這座大山讓多少人錯過了改變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