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2章 東園溫明

第142章

東園溫明 日頭偏西,三人行走在石板路上。

氣氛有些沉寂,心情也有些沉重。

葉安寧低著頭,默然不言。

她從未想過,偌大的一個村,竟然看不到幾個男人。而之所以看不到,不是因爲外出打工,而是因爲犯罪坐牢,以及犯了罪害怕坐牢,只能外逃? 她也知道,普通人一個月也就賺一千左右,一年能存到萬兒八千,就算是高收入。

但她從來不知道,爲了八千塊錢,竟然會逼死人命,逼的兩個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下意識的,她又想起昨天晚上,舅舅說的那些話: “胸有激雷,面如平湖,可拜上將軍。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林思成這樣的性格,既能上到雲裡,也能下到泥裡。

不然,他不可能只帶個毛都沒長齊,屁都不懂的顧明,波瀾不起,輕輕鬆鬆的從盜墓賊和文物販子手裡弄回幾大箱的國寶。甚至於,這些人現在都還在幫他找?

爲什麼犯罪份子並沒有因他超高的眼力,超絕的能力,乃至因爲年齡,身份,將他視做異類。反倒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因爲他懂,他了解,關鍵的是,他能融入。”

“葉安寧,你有沒有想過,林思成明知道你舅媽在想什麼,更知道你在想什麼,卻一直裝傻充愣?因爲向下才叫融入,向上,那叫壁壘!”

“他不是在畏懼,而是在衡量,他有沒有打破障礙的能力,以及需要多長時間。如果做不到,或是太久,那就不要傷害你……”

當時,舅媽還罵他,說他小題大作。但舅舅只說了一句:“明天跟著去看看,你就懂了!”

葉安寧確實懂了:爲了八千塊錢,就能逼死一條鮮活的生命?

甚至於兩個家庭家破人亡,更甚至於,死無葬身之地? 歷史書上有很多,電視裡也演過很多,戰爭年代比這更慘。但當她親眼見到時,感受著那從未有過的震憾,葉安寧才明白舅舅所說的意思:階級。

無形無質,卻又無處不在。

所以,在普通人看來,自己身上的那些優勢全是優點。但對林思成而言,卻全成了缺點? 說難聽點,以他的能力,以後又能差到哪裡。爲什麼沒苦要給自己找苦吃,沒罪找罪受?

說不定,還會被人誤解,乃至於受氣?

這麼一想,他沒有見了自己像是見了毒蛇一樣躲的遠遠的,就夠可以了……

想著想著,葉安寧的心情頓時好了起來,抿著嘴,勾著嘴角。

顧明還莫明其妙,心想葉表姐這心臟可以。剛看她還那麼難受,沒走幾步,竟然就有了笑容?

而後,他又給林思成使了眼色。

林思成無動於衷,心裡卻暗暗的給王教授點了個贊。

感情這東西,最好還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好。但林思成真心顧不上,更沒精力和時間。

而既要志同還要道合,還要能包容理解,而且要一直理解,真就挺難。

如果從這一點考慮,葉安寧真心挺合適的。當然,難度不小,他暫時也顧不上,更沒時間……

胡亂轉著念頭,幾人進了主街。差不多五點,接娃的接娃,做飯的做飯,街上的人影少了許多。

繼續往前,走著走著,一個老太太縮在巷子口,鬼鬼祟祟的招手:“娃子,娃子,你來,你來……”

仔細一看,就之前問過路的那位老太太。

林思成走了過去,在三步外站定:“老人家,什麼事?”

老人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遍,又看了看他身後的葉安寧的顧明:“娃子,你們是來找寶的吧?”

咦? 林思成頓了一下:“老人家怎麼知道?”

老人撇撇嘴:“到這來找陶啓志,還能幹什麼?他家東西是多,但他去年就判了,十八年!”

林思成不動聲色:“然後呢?”

“他家沒人了,你肯定找不到了。但娃子,我家也有寶,真的……”老人壓低聲音,“娃跑了,但娃他爹九年!”

果不然? 林思成怔愣著,不知道說點什麼的好。

這個年代,這地兒的人這麼的明目張膽,他並不奇怪。這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發展時期,所造就的特殊的社會現象。

就像陸豐博社村,也到2014年才覆滅。

他是感慨老人所表達的意思:判的越久,東西越真! 看林思成不說話,還以爲他在懷疑,老人扯了扯他的胳膊:“你要不信,就跟額去看一看,見了東西就知道了……”

林思成想了一下,又點點頭。

老人眉開眼笑,在前面帶路,三個人緊隨其後。

就巷子裡的第二家,一幢磚砌的小二樓,一個三十多歲,稍有些胖的女人在院子裡曬豇豆。

剛進院子,老人扣上了鐵門,女人怔了一下,站了起來。

“進屋,先進屋,我去拿東西……翠琴,沏茶!”

女人連忙應著,把三人請進屋裡,將燒好水,老人抱著一口陶罐進了屋。

林思成瞄了瞄,眼皮微微一跳:漢陶?

乍一看,又髒又舊,還歪頭扯耳,但就憑罐身上那幾道簡單的漆紋就能斷定,這是從漢代官墓中挖出來的。

存世量極多,價值不高,也就百兒八十。但如果較真,挖的人三年起步。

然後,老人斜著罐子,“嘩啦”一聲,倒出滿滿一罐銅錢,鋪滿了一地。

林思成又瞄了瞄,怔愣的一下,又看著老人。

老人還挺熱情:“娃子,你看我幹啥,挑啊?不貴,一枚一百!”

林思成又掃了一眼:地上沒三百枚銅錢也差不多了,但真的還不到五分之一。

極雜,極亂,西漢的幣型幾乎全有。關鍵的是,仿的還極真? 而且價格也不低:兩漢五銖存世量極多,即便是西漢五銖,普通的也就五六十,品相好的才百八十。

而地上這些,真的極少不說,品相也就一般。

這是老人看他年輕,想當肥羊宰。

但來都來了? 林思成嘆了口氣,大致一掃,一枚一枚的往外挑。

每挑一枚,婆媳二人的眼皮就一跳。

真的是早些年男人沒進去的時候從村裡收的。假的是兒子這些年陸陸續續從外面倒騰回來的,基本真二假八。

真的都做了記號,極細微,婆媳倆自然能認得出來,外人卻很少能認得出來。所以就是靠這個,這些年硬是養活了婆媳倆和三個孫子。

五六年了,罐子裡的真錢基本沒見少。

但這會兒倒好,這年輕人一挑一枚真的,一挑一枚真的? 婆媳倆對視了一眼,但沒吱聲。

真的就真的吧,一枚一百,其實也不虧。

大致挑了七八枚,林思成指了指:“顧明,來,你看一看,這八枚之間有什麼區別?”

顧明擰著眉頭:說實話,除了顏色不一樣,他真看不出什麼區別。

但和林思成玩這麼久,時而就聽幹爺講,他至少知道:顏色不同,是因爲埋的地方不同,深淺不同造成的,和銅錢本身的關係不大。

所以,他還真就看不出有什麼區別? 看他不說話,林思成又指了指:“你再和其它的比一比!”

顧明撇著嘴:我怎麼比? 林思成能單獨挑出來,說明這幾枚肯定是真的。反而言之,剩下的那些基本全是假的。

但是,即便擺成兩堆,他還是分辯不出來,真的和假的有什麼區別? 頓然,顧明瞪著眼睛,瞳孔裡閃爍著清澈的光。遂而,他又嘟嘟囊囊:“我不都說了,以後絕不碰這一行……”

知道就好!

林思成點點頭,拿出錢包:“老人家,八百對不對?”

老人愣了一下:“對,對!”

她剛剛還在想,這小夥子要是還價,她就不賣了嘞。

老人接過錢,又瞇著眼睛笑了笑:“娃子眼光不錯,家裡幹啥嘀?”

林思成收起銅錢:“我爺爺就幹這一行,在小東門擺攤!”

“噢~”

怪不得? 很年輕,但眼睛真毒:五六年了,她賣出去的銅錢沒一千也有八百。但第一次碰到兩百多枚就地倒一攤,有人一挑就是一枚真的,再一挑又是一枚真的。

沒一枚假的不說,還快……

老人盯著林思成,想了想:“娃,我這還有好寶貝,帶字的,你要不要?”

帶字的? 林思成怔了怔,看了看手裡的銅錢:“鼎?”

老人反倒嚇了一跳,擰著眼角撇著嘴:“要是鼎,娃他爹才判九年?無期都打不住……”

“哦哦~”林思成忙笑了笑,“那你拿!”

“好,你坐著!”

老人應了一聲,和媳婦出了屋。

聽到腳步聲漸漸遠去,葉安寧壓低聲音:“那八枚裡,是不是有一枚武帝五銖?”

林思成點點頭:“兩枚,一枚赤仄五銖,一枚四決五銖!”

葉安寧的眼睛亮了一下。

大漢代秦後,因爲連年征戰,秦半兩大都被熔鍊成兵器,民間無錢可用,物價飛漲。

爲了穩定社會秩序,劉邦允許民間私鑄,這就是郡國五銖的由來。

後來,景帝時爲加強中央集權,收回鑄幣權爲中央所有,然後就有了七國之亂。

之後,到武帝時才徹底收回鑄幣權:由鍾官(主鑄)、辯銅(主審)、均輸(主運)三官統一於上林苑製造五銖線,史稱“上林三官五銖”。

其中又因爲時期不同,以及因重大歷史事件所賦於的政治意義不同,後世的稱呼各不相同。

比如第一批赤仄五銖:內圈爲青銅,外圈爲純銅,所以銅錢邊緣會呈現特有的赤紅色,史稱“赤仄”五銖。

主要是爲儘快收回鑄幣權,儘快普及於民間,品質極爲精良。

之後爲了打匈奴,但因爲國家沒錢,更缺銅,漢武帝沒辦法,只能割韭菜。所以大肆鑄錢,質量也越鑄越差,最後發展到銅錢只有最外面薄薄的一圈是銅,裡面全是鐵的程度。

甚至別出心裁,弄出了鹿幣,皮幣。

仗打贏後,武帝很光棍的下了罪己詔,然後收劣幣,鑄良幣。然後就有了“上林三官四決五銖。”

但沒多久,又要打匈奴,武帝沒辦法,只能故伎重演。

如此這般,來來回回,光是西漢武帝時期,鑄的五銖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精美的卻不多。如第一批上林三官,也就赤仄五銖,以及四決紋,就是精品中的精品。

赤仄五銖差不多一枚五六千,四決紋一枚要兩三萬。

但給葉安寧,她至多也就能認出是武帝五銖。但具體是武帝時的那一種,她真分辯不出來。

兩枚銅錢加起來也就三四萬,比起昨天林思成拉回來的那幾箱國寶,簡直不值一提。

但不得不讓人感慨:除非碰不到,只要碰到真東西,撿漏對於林思成而言就如吃飯喝水那麼簡單。

而百分九十以上的人,都像顧明這樣,哪怕把真的和假的各自分開,也分辨不出來……

小聲討論了幾句,差不多過了快半個小時,婆媳二人才回來。

各自抱著一件東西,用布包的嚴嚴實實。只能看出兒媳手裡的很長,像根棍子。婆婆手裡的很厚,像只盒子。

放下後,老人先打開長的那一件。聲音很低,神秘兮兮:“娃子,你運氣好,碰到真寶貝了!”

林思成不置可否,但隨即,眼睛瞇了瞇。

確實是根棍子,但削的極爲齊整,關鍵的是,上面還寫滿字。

大致長這樣: 這東西叫木觚,章炳麟的訄書·儒法:箸之簡牘,拭之木觚。即古代紙張沒有普及之前,用來記寫的簡牘。

你要說這是竹簡,也不算錯:用木頭削制而成,三、四、五、六、七棱都有,然後在棱上寫字。

各地都有過出土,最有名的是甘肅嘉峪關出土的漢武遺詔。

但這一根肯定不是,因爲上面寫的東西不對。如果展開來看:

皁幘、覆傅、綬印衣……這是遺策? 說直白點:古代下葬時,賠葬品的清單,而且是大官的墓葬遺策。

繼續往下看,林思成心臟止不住的跳了一下:玉席、玉枕、玉溫明……

何謂玉溫明? 漢書·霍光傳: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

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

說簡單點:在秦漢兩代,黃湯題湊玉溫明的使用者只有帝王與妻妾,其次爲帝王特許的寵臣,諸候都沒這個資格,所以才說“賜”。

而溫明,就是蓋在腦袋那個部位的盒子。

這肯定不是出自皇帝和后妃的墓葬,因爲遺策中記錄的東西的規制不對,只可能是諸侯或大臣。

而文獻中有記載,兩漢榮賜過東園溫明的,兩隻手就能數的過來。

再看年代特怔,典型的西北地區黃土高原土質,再把範圍縮小一點:西京及周邊。

所以,這是把誰的墓給盜了? 張湯、衛青、霍去病、霍光、更或是太平公主?

暗暗猜疑,林思成擡起頭來:“老人家,這東西哪來的?”

“額也不知道,但老漢進去時特地交待,最少三萬,低了不賣。還叮囑額:人要是看不對,千萬不要拿出來……”

林思成默然:那自己是怎麼被她看對的? 開著六七十萬的車,穿的還光鮮,肯定不差錢。

來了就找陶啓志,肯定是來淘東西的。

眼睛還那麼毒,又這麼年輕,肯定不是雷子。

關鍵的是,出手大方,乾脆利落。

“好,三萬!”

頓然,老太婆眉開眼笑。

話是那麼說,其實看過這東西的人也不少,要麼說東西不對,要麼說價格太高。

就數這年輕人最利索。

一根棍兒賣三萬,雖然是漢代的,雖然寫滿了字,但頂多算是本賬本。

關鍵的是,不知道主人是誰。對於倒騰古玩的來說,三萬當然太高。

但站在研究歷史和考古的角度,這棍兒是妥妥的一級文物。說聲國寶,並不誇張。

林思成又頓了一下:這幾天說的有點多,感覺“國寶”這兩個字都有點不值錢了? 暗暗轉念,他取出卡交給顧明,“你去幫我取錢!”

顧明接過卡,都站了起來,老人卻攔了一下,指了指旁邊那一件:“還有一件,你肯定也要,看完了一塊取!”

說著,她又掀開了外面的布。

一層接著一層,露出一個方型的盒子。

外部大致長這樣,像座小房子。

豎起來之後,從開口的那面看,內部長這樣: 瞅了兩眼,林思成不知道說什麼的好:剛還在想玉溫明,這老人就給他拿出來了一樽玉溫明?

如果按規制和品級,這東西,比金縷玉衣還要高一級: 漢書中僅見霍光傳一處,之後又一處:北堂書鈔·禮儀部十三引晉公卿禮秩雲:安平王孚薨,給東園溫明秘器。

後漢書中一例都沒有。

史記中倒是有好幾處,比如張湯、衛青、霍去病,但未引入漢書,真假存疑。

出土的也有,江蘇揚州邗江胡場漢墓,漆罩。

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溫明,松木。

玉製的,這是第一件。

由此,林思成也算是知道,這件東西以及之前的遺策,是從哪挖出來的:杜陵之旁,張湯之子,宣帝時大司馬,富平縣候,張安世。

在西漢,這是與霍光齊名的人物,但後世評價比霍光高的高的高。

林思成嘆了一口氣:“多少?”

老太婆眼睛一亮:“十二萬!”

林思成眉頭都沒皺一下:“顧明,你帶這位大姐去轉賬!”

葉安寧欲言又止。

林思成搖搖頭:“沒事!”

(本章完)

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155章 胡鬧第89章 大清內廷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253章 半天發掘一座墓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225章 口音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172章 聽不懂?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42章 疊壓型遺蹟第153章 更親近第166章 開始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51章 江湖救急第63章 買不起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89章 大清內廷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205章 徹談第132章 支鍋貴姓?第2章 再挑幾塊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90章 運氣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222章 得不償失第76章 又得翻案?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229章 慢慢來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117章 這人挺厲害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49章 請客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94章 幹私活的女助理第152章 協調會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222章 得不償失第172章 聽不懂?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62章 這碎娃是個行家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78章 不辛苦第216章 眼瞎了一樣?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04章 我姓林(月票加更23)第33章 有些人,總是與衆不同第155章 胡鬧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41章 洞坑窯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78章 不辛苦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20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77章 完了第166章 開始第43章 他竟然沒說謊?第26章 曼生壺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77章 完了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100章 密宗佛像第241章 洞坑窯第180章 白勸了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77章 完了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119章 貴姓?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35章 念出法隨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86章 名家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8章 核輻射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41章 洞坑窯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60章 漏上漏第46章 怎麼,沒聽清?
第191章 收穫頗豐第155章 胡鬧第89章 大清內廷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253章 半天發掘一座墓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225章 口音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172章 聽不懂?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42章 疊壓型遺蹟第153章 更親近第166章 開始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51章 江湖救急第63章 買不起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89章 大清內廷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205章 徹談第132章 支鍋貴姓?第2章 再挑幾塊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90章 運氣第223章 關公門前耍大刀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222章 得不償失第76章 又得翻案?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229章 慢慢來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117章 這人挺厲害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49章 請客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94章 幹私活的女助理第152章 協調會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222章 得不償失第172章 聽不懂?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62章 這碎娃是個行家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78章 不辛苦第216章 眼瞎了一樣?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04章 我姓林(月票加更23)第33章 有些人,總是與衆不同第155章 胡鬧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41章 洞坑窯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78章 不辛苦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20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77章 完了第166章 開始第43章 他竟然沒說謊?第26章 曼生壺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77章 完了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100章 密宗佛像第241章 洞坑窯第180章 白勸了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77章 完了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119章 貴姓?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35章 念出法隨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86章 名家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8章 核輻射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41章 洞坑窯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60章 漏上漏第46章 怎麼,沒聽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西藏| 即墨市| 安宁市| 永吉县| 孟村| 酉阳| 三台县| 桐庐县| 望谟县| 萨嘎县| 读书| 巴楚县| 湛江市| 个旧市| 三亚市| 厦门市| 金寨县| 景东| 易门县| 华蓥市| 玉山县| 财经| 遂平县| 子长县| 麻栗坡县| 赤壁市| 渑池县| 松江区| 天镇县| 江北区| 肥东县| 斗六市| 安福县| 肥东县| 昌宁县| 突泉县| 平武县| 镇巴县| 普兰店市|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