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歡迎林工 銀勺輕輕攪動,氣泡挨個炸開,空氣中瀰漫著咖啡的香味。
桌上擺著水果,七八桿老煙槍吞雲吐霧。
文物局的劉新局長摁滅菸頭,又看了一遍手裡的文件。看著看著,手下意識的擡了起來,捋了捋已不剩幾根頭髮的腦門。
大致看完,劉新的臉上露出苦笑:“這小孩真的是……兩位,這怎麼說?”
旁邊的兩位局長眼神轉動,卻沒有說話:劉局長,山西的同行就在對面坐著,你讓我們怎麼說? 如果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就挺想不通:林思成你是咋想的,這麼多好處你不要,非要整這一出? 其它都不說,就那隻碗,少說幾百萬總有吧? 林思成倒好,這邊剛要談,一封報告就傳真了過來:鑑於方便管理,協同執行,建議保留原勘察組和化驗組人員結構……
不是……人家山西的同行都上門來了,這怎麼保留?
總不能讓田野所、考古隊、省博實驗室也在山西開個分中心?
但如果換個角度,站在公允的立場上,三位局長就挺欣慰: 何志剛沒白折騰,田傑、高章義,黃智峰,並手下的團隊,也沒白跟著林思成辛苦這麼久。
說直白點:到時候的勘查報告、發掘報告、乃至期刊、論文、學術報告,林思成一件都不準備放手。
署哪個機構的名無所謂,陝西也行,山西也好,但他下面的這些人,全部得紙上有名。
暗暗感慨,劉新看了看對面:“幾位領導,你們看呢?”
沒人說話,要麼嘆氣,要麼面露苦色。
水老師說這小孩挺難纏,還真就挺難纏?
碗我不要,技術也不用給,什麼“兩省部門協作研究”、“共同申請國家級項目課題”等等,也不急著談。
包括什麼名譽、獎金、贈予,統統都不用,你先把我的人給我安排好了再說。
如果換個人,早掀桌子了:把你給能的,還談起條件來了? 但想起來此之前,水總工說的那幾句話,幾個人就泄了氣:
你們別看人家是個毛頭小孩,我告訴你們,離了這個毛頭小孩,你們還真玩不轉。
他們在運城的階段性的實驗報告都看了吧,是不是已經開始精煉胎土,調配釉料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已經開始嘗試性的研究成份配比。說直白點,人家腦子裡已經有了全盤的復原計劃,並且已經開始付諸實施。
不需要多,給你們三年,你們能不能追得上?但等到那個時候,人家專利早申請了,可能廠都建起來了,你們就算追上有啥用? 也不是我老漢小看你們,估計光是找窯址,你們都得一年以上……
俗話說的好:離了張屠夫,還能吃帶毛的豬。但這次,看來還真就不行?
問題是這樣一來,山西這邊的考古單位,就光掛個名?
幾人對視一眼,考古院的領導笑了笑:“耿校長(文博學院院長),劉局長,你們看這樣行不行:咱們這邊,能不能再和林老師溝通一下?”
劉新剛要說什麼,耿院長怔愣的一下:咱們這邊,是哪邊?
西大,西京市文物局?
問題是,怎麼溝通? 難不成告訴林思成:小林你看,人家給你私人的好處這麼多,又是幾百萬的古董,又是省文化部門、工業部門的名譽顧問,還免費給你能申遺的失傳復原技術,甚至還有不菲的獎金。
這麼多好處,底下的人委屈一下也就委屈一下了,咱就悄咪咪的幹吧。
但如果真這樣給林思成講了,他耿彥民還幹個屌毛的院長? 下意識的,眉頭就皺了起來,耿院長看了看對面:“何院長,我說一句您別介意:怎麼說,學校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你說對不對?”
何院長愣住,臉一點一點的紅了起來。
都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罵娘,但這句話,比罵娘還難聽。
你是老師,你高尚,我他媽就下賤對不對?
怎麼跟掉到了茅坑裡似的,嘴一個比一個臭,性格一個比一個硬?
眼看要僵,帶隊的領導連忙打圓場,“林老師的考慮不無道理:畢竟用熟手了,溝通起來方便,也好協調。
所以我覺得,團隊保持原班人馬,這算不上什麼大問題,無非是多聘幾位名譽顧問,咱們這邊也肯定做好後勤保障。同時,薄弱的地方,我們肯定加強協助,同步做好技術支持……”
何院長剛要說什麼,聽到最後的“技術支持”,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對啊?
林思成只說保留原勘察組和化驗組人員結構,沒說再往裡加人? 野外勘察就不說了,這個確實要比人家差點。就那小孩一釺子扎到草木灰池那一招,就夠他們學好久。
但化驗分析、調試配比這一塊,光是一個試驗組哪能夠? 到時候少不了本地單位協助,無非就是看誰的研究速度更快,學術成果出來的更早,更多。
換種說法:誰的論文發的早,發的多,還不一定。
暗暗轉念,何院長點了一下頭:“我沒意見!”
哈哈,沒意見?
耿院長和劉新對視一眼,眼底閃過幾絲古怪。
你們以爲,林思成只帶了黃智峰那一個組,就覺得他肯定研究不了多快? 那是你們不知道,他平時是怎麼搞研究的:
就王齊志的那個實驗室,說是王齊志負責,其實約等於透明人。
包括林思成這個具體負責人,十天半月纔去一次。但去一次,稍稍指點一下,就能頂三五個月的效率。
從來都只聽說負責人嫌實驗進度慢,效率低。但故意壓進度,嫌底下的人研究的太快的,聽過沒有?
轉念間,耿院長點了一下頭:“我也沒意見!”
咦? 剛纔還那麼強硬,一轉眼就答應這麼快?
感覺有點不大對,但對面的幾位並沒有多想:所謂夜長夢多,趁熱打鐵,管他爲什麼會答應,只要答應了就行。
最難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都好談。無非就是合作共贏,利益交換。
那隻碗自然是不用談了,平定砂器、黑白刻花工藝也再沒提。
林思成的頭銜倒是給了一大堆:
山西文物局名譽顧問,省文化廳、考古院特邀專家,省工業局特聘工程師。
待遇不低,能領好幾份工資,還有階段性的獎金。
本來還有撥款,用於分中心裝修和購買設備,但林思成說不需要。
化驗室依舊借用YC市市博的,分中心給間辦公室,掛塊牌就行。
大致兩天,基本談妥,西大林思成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運城分中心正式掛牌。
很低調,沒什麼儀式,也沒讓領導來剪綵,甚至連鞭炮都沒放一把。
但凡瞭解林思成的,都有些懷疑:這小子,怕不是準備隨時跑路? 跑路絕不至於,林思成只是覺得:光是一個卵白玉,沒必要太折騰。
……
分中心就在市文物局的旁邊,整整一層。
原本是市文物局遺產保護中心,剛裝修好,正準備搬,順便給林思成批了一層。
嶄嶄新的設施設備,會議室、辦公室、陳列室、培訓室,以及宿舍,全都做了規劃。
甚至還預留了半層實驗室,但凡林思成點點頭,最多三天,所有設備就能全部到位。
田傑捏著下巴:“何局長,我怎麼感覺,當地是想讓林思成在這兒紮根?”
何志剛點點頭:完全可以把“感覺”去掉。
按照當地政府最初的構想,分中心最好開在太原,最好比照西大總中心的規模,一比一的複製。
包括設施設備、部門架構,人員編制,甚至於研究項目。
領導還專程告訴林思成,不用怕花錢,有研究撥款,更有政策支持。
包括研究資金,如果申請不到國家級的扶持項目,那就申請省級,反正給誰批都是批。
如果卵白玉的工藝能復原成功,肯定少不了申遺。到時候,保護單位即便達不到省一級,至少也是TY市。
但因爲林思成堅持,要保留原勘察組和化驗組人員結構,自然而然,這事情就沒辦法再往下談了。
林思成坦誠布公,甚至稱處是直白:可以共同研究,運城可以,太原也可以,省級部門更可以。但不管是哪個部門,都要自己動手。
如果說讓我和你共享技術,共享研究成果……那對不起,我手底下這麼這麼一大幫都分不過來。
這樣一來,影響個人職稱評定與晉升還是其次,關鍵在於後續:卵白玉復原技術肯定要落在當地,這個毋容置疑。
但之下以及附屬的科研成果,學術榮譽提升,以及影響力,只會是林思成的團隊受益,與當地的部門基本沒關係。
費錢費力,給別人做嫁衣,當地肯定不願意。
當然,林思成的話說的也很直接:這樣最好,與其最後扯皮,還不如提前擺明車馬,也能少欠點人情……
一想起當時的情景,趙修能就撮著牙花子,一臉痛苦的表情。
田傑越看越難受:“趙總,你想說什麼?”
稍一怔,趙修能咬了咬牙:“我就覺得,有點虧!”
何志剛、田傑、高章義都沒有說話。
誰虧?
當然是林思成虧。
其它不說,就說這兩座中心:西大的中心從無到有,林思成費了多少精力?
學校和區裡是有支持,但頂多四五分之一,趙總又支持了四分之一。等於花了一千萬,有一半以上是林思成靠撿漏掙的。
這兒,一分錢都不用林思成花。
再說級別:學校那一座只是區一級,到這兒,一來就是省一級,就問你,這個支持力度大不大? 但只是爲了不讓最初提出這個計劃的何志剛白折騰,不讓跟著他來這兒的幾十號人兩個多月白乾,林思成就沒答應。
沒答應? 林思成,你懂不懂“省級部門全力支持”、“成果權威能影響到政策傾斜”是什麼概念? 林思成當然懂。
何志剛嘆了口氣:“我問他,劃不劃得來,他說:有些事情,沒辦法用劃不劃得來衡量!”
趙修能怔了一下,心中生出一絲異樣的情緒。
捫心自問:誰不希望自己的領導、同事、朋友、學生,乃至合作伙伴有情有義,始終如一?
不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不論是趙修能、何志剛、田傑、高章義,或是王齊志、商妍、黃智峰,以及中心的料員,研究員,考古隊的隊員。
幾人默不作聲。
換位思考,他們都覺得,林思成很虧。
爲了他們,值不值得?
但林思成並不這麼覺得。
他靠著座椅,慢條斯理:“說實話,這邊的支持力度確實很大,條件不可謂不誘人。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無非就兩個字:選擇。
要麼選一,要麼選二。不可能有‘既要還要’這個選項。所以,既然不想選,給的再多,也是無根浮萍。 WWW ?тtκan ?¢〇
有句話說的好: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事二主……老師,如果換作你,你會不會答應?”
王齊志默不作聲。
如果換成他:答不答應是一回事,拒不拒絕又是另外一回事。
乍一聽,挺矛盾,其實一點都不。
默契這個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要有本事,別說一條船,踩三四條又能怎麼樣? 瓷器修復給陝西,卵白玉給山西,看,是不是不衝突? 所以追根結底,林思成還是爲了他身邊的這些人,纔想都不想就回絕。
因爲不論在哪裡研究,總負責人肯定得是他,論文也罷,期刊也罷,學術報告、研究成果,等等等等,負責人和第一作者那一欄,肯定是他簽名。
剩下的,陝西人籤是籤,山西人籤也是籤,有什麼區別? 答案是有:陝西人不可能送林思成一隻價值幾百萬的古董碗,不可能階段性的給他設置那麼高的獎金。更不可能一分錢都不用他出,給他建一座幾百萬的研究中心。
下意識的,王齊志想起他經常問林思成的那一句:值不值得?
林思成每次都說:有些事,總得有人來幹……
王齊志一提,林思成就笑:“那不是爲了給你加深點好印象嗎?老師你如果現在這麼問我,我肯定不這麼說。因爲太假,太高大上……”
王齊志瞪著眼睛:“難道不高大上?”
林思成又笑了起來:“老師,我真沒那麼偉大。我就說一點:中心建成,出了成果算誰的?我如果想幹點什麼事情,影響到了當地的利益,會不會發生不太愉快的事情?
打個比方,我想把卵白玉的專利授權給西京,當地會不會干預。如果我非給了,會怎麼樣?”
王齊志張了張嘴,話到了舌根底下,卻不知道怎麼吐。
以後的事情,誰能說得準? 但話說回來,如果在陝西,那肯定不會。
原因很複雜,先說一點,西大中心從無到有,基本都是林思成自力更生。從本質而言,這就是一傢俱有科研性質的民營公司,林思成說了就能算。
關鍵還在於,林思成已經用一次次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能力、專業性,乃至品格、德行、情操。
掰著指頭算算:倒流壺、張安世墓、耀州瓷……林思成的名字掛進檔案的單位,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以及何志剛、陳朋、李春南、關興民、郝鈞,更包括學院的院長、校長,以及自己這個老師在內,等等等等,在各行各業有著深刻影響力的這些人。
而每一次,都像這一次。
以前經常聽人說,吃虧是福,王齊志一直嗤之以鼻。但自從認識林思成,他就覺得,林思成把這句話體現的淋漓盡致。
想了好久,王齊志嘆了一口氣:“水老先生給的那隻碗,總不是假的吧?”
“是真的!”林思成點著頭,“但無功不受祿,人情好欠不好還,萬一還不上呢?”
王齊志沒說話。
要換成他:我還不上就還不上? 當然,他也就是在心裡想想,好歹林思成叫他一聲老師,他姓王的也是要臉的好不好? 轉著念頭,車進了TY市區,又拐了兩個彎,開到了文物局的樓下。
車剛停穩,兩位男子迎下臺階。
一位四十多歲,領先一步,一位三十出頭,稍稍落後。
剛到車前,年長些的伸出了手:“王教授,林老師,辛苦。我姓任,在文物局科技處工作,水先生是我老師……”
“任處長好!”
兩個挨個握了一下,又跟著進了樓。
邊走說邊,都挺客氣,但林思成總感覺,這位應該見過自己。
而且眼神很怪。
怪就怪吧。
在當地人看來,自己乾的事情,確實挺讓人看不懂。
轉著念頭,幾個人上了四樓的會議室,剛進門,林思成怔了一下。
好多領導,文物局,文化局,工業局。
人他是第一次見,但這閒著的一個多星期,爲了查資料,他沒少往這幾個局跑。每天都從大廳經過,即便每次只是捎帶著看一眼,也記住了。
怪的是,水即生也在,坐在右首靠前的位置。
更怪的是,這些人看到他的第一眼的那種眼神。
和樓底下碰到任處長時,有什麼區別? 轉著念頭,他笑著打招呼:“水先生好,各位領導好!”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上首的領導鼓了一下掌:“歡迎林工!”
隨後,掌聲如雷! 王齊志懵了一下,一股酥麻感涌上了腦門。
做爲對手,林思成是很難纏,但捫心自問,誰不期望有這樣的同事、下屬、朋友? 誰能說,不佩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