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0章 運氣

第190章

運氣 林思成拿出了放大鏡:“能上手吧!”

女人點點頭:“當然能!”

林思成站了起來,趙修能精神一振,也跟著站了起來。

器形很大,高足有六十公分,腹徑約摸二十四五。

重倒不重,但以防萬一,需要傾斜看底,看足時,還是幫著把著點的好。

趙修能掰住罐口,林思成一寸一寸的看。

看瓷先看胎:凡清代官窯,必用高齡土加瓷石的二元配白,先篩,再吸(除鐵),後陳(陳腐),這樣配出來的瓷胎胎質極白,且潤,且滑。

所以到康熙之後,清代官窯瓷的底足很少見鮮豔的火石紅,至多也就是白中顯灰,至多淡黃。

且修削的圓潤光滑,形似泥鰍背部輪廓,故爾俗稱泥鰍背。

就如這一件。

之後再看釉:這件以白釉爲底基體,乍一眼,瑩潤如脂,仔細再看,卻泛著一抹若隱若現的青色,宛如白青玉。

這是乾隆後加入綠松石釉形成的效果,口沿及底部會顯出淡淡的細紋,形如粥皮。

而後再看底色:釉下隱現雍正後特有的軋道工藝而形成的鳳尾紋,線條繁複卻精準,如錦上添花,富麗堂皇。

之後再迭加彩繪,以開光與堆塑的手法,再融合國畫中的渲染與點染,色彩鮮明,人物衣紋層次分明,明暗過渡和諧自然。

最後纔看畫:

整畫以御窯廠中軸線展開佈局,頸部繪珠山及文昌宮,腹部以房屋工棚爲間隔,形成九組畫面。

依展現採石、淘泥、旋坯、畫坯、吹釉、滿窯、燒窯、彩器燒爐的工藝場景。所繪人物達五十人之多,有匠,亦有官,各司其職,各勞其作。

而最爲驚歎的就是這一點:這是留存至今,唯一真實再現清中期御窯廠的繁榮圖景,完美且清晰的印證了有關文獻記載的御窯廠建制、分工、生產等情況的文物。

所以才珍稀,所以才貴。

看到這裡,百分之九十九的行家會百分之九十九的認定,這就是真品:正兒八經的嘉慶官窯粉彩,御器廠窯工制瓷瓶。

確實是真品,但既便真品,既便是雙胞胎,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相似,就因爲那百分之一的不同,價格卻天差地別……

暗暗轉念,讓趙修能把瓷瓶扣了過來,林思成又打開手電。

剎那,那種熟悉中透著幾絲懷念的感覺又涌了上來,他又皺起了眉頭。

趙修能也跟著看,看的更認真,但越認真,就越覺得這東西是真品。眉頭皺的比林思成還緊。

甚至於,他看不出這一件,與山西那一件有什麼區別? 但見了鬼了?山西博物院從上到下,從院長到保管員,都信誓旦旦,說那是世間唯一一件。

那這件是從哪冒出來的?

方靜閒已經看過好幾次,他知道比起林思成,甚至比起趙修能,她眼力都要差好多,所以安安靜靜,默不作聲。

就這樣,一看就是好久,前後快半個小時,林思成才直起腰。

方靜閒眼巴巴的看著他。

算上今天,她來這兒已經是第四次,目的很明確:光緒開爐十錢,嘉慶粉彩御窯制瓷瓶二選一。

不管是哪個,能入手一件她就心滿意足。但開爐錢被林思成判了死刑,那這一件呢?

她迫不急待,正要問個究竟,趙修能使了個眼色,小聲提醒:“林老師,同樣的,我見過一樽!”

咦,趙總的關係可以??? 林思成眼睛一亮:“故宮還是江西?”

“???”趙修能反倒被問住了,“山西!”

山西……

“哈哈……”林思成想了一下,又笑了一聲,“那就是五六年前!”

趙修能用力點頭,“對,七年前!”

那時老太太身體還硬朗,被請去補了幾件粉彩,又幫著看了看那件梅瓶。

但因爲之前保養的不太好,瓷瓶有些脫釉的跡像,母子倆耗時月餘,稍稍做了些補救。

自那後,那東西開始採用真空保藏,就再沒面過世……所以趙修能才驚奇:不是舉世唯一一件嗎?

林思成卻搖搖頭:“舉世唯一有些誇張,不過確實少見:故宮有一件,山西也有一件,不過五年前被江西借走了……也就是你和見老太太見過的那一樽。可惜劉備借荊州,一借就不還……”

“按江西的說法,御窯廠在景德鎮,所以這件東西給他們的意義要更大一些……之後兩家來回拉扯,打了三四年嘴炮,直到前年江西還了山西一樽漢鼎,纔算是把這件事情解決掉……”

稍稍一頓,林思成又想了一下:“民間收藏的也應該有,國外更有,而且不止一樽!”

就他所知道的,鴉片戰爭時期就流出去好幾樽。其中兩樽被英國富商阿爾弗雷德·莫里森購得,存放於家族莊園放山居,史稱放山瓶。

之後一樽流入日本,陳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另一樽流入市場。大概2010年,香港佳士得拍賣,被“亞洲神秘商人”以摺合人民幣七百多萬的價格拍回,又捐給山西博物院。

但林思成懷疑,應該是山西被江西擺了一道後不甘心,委託國家文物局某機構拍回來的。

反正自那以後,江西但凡搞什麼“御瓷展”,山西也必然跟著搞。也不管藏品有沒有人家豐富,東西有沒有人家高級,反正每次打頭的,必然是那樽嘉慶粉彩制瓷瓶。

然後,就會有意無意的把江西幹過的事蹟拿出來再說一遍。自然而然,江西就會被人拉出來鞭一次屍。搞得江西后來別說展,提都不敢提那樽瓶……

林思成只講了前半段,只當故事講,趙修能聽得眼皮微跳:“林老師,這東西……真是嘉慶官窯粉彩?”

要是隻說出處……這當然是官窯粉彩。

林思成點了一下頭:“對!”

頓然,方靜閒雙眼放光:按林成說的,江西拿漢鼎跟山西換……少一點算,豈不是也要千八百萬?

但對方開價,只要四百萬……比光緒的開爐錢還低!所以一轉手,少說也賺一倍……

頓然間,方靜閒的心思就活絡了起來,但嘴剛一張,話還沒說出口,林思成一盆涼冰潑了下來:“但方總,你如果想入手,就算了!”

啥? 趙修能怔愣的一下,方靜閒也怔愣的一下。

和方靜閒坐一塊的那位高秘書表情更誇張:剛剛露出來的笑,像是凍在了臉上。

兩隻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林思成,嘴脣囁動,心裡暗暗的罵:不是……這人怎麼這麼討厭?

方靜閒來了好幾回,每次都帶人看,哪位不是圈裡知名的收藏家,鑑定家?

但人說話都比較中肯:看著感覺挺好,年代好像也挺老,胎、釉、花、色看著好像都沒問題,價值應該挺高……

啊,要四百萬?

方總,這個價格我不是太敢肯定,但應該也不虧……

唯有這位,聽都沒聽過,還賊年輕,一張嘴更是能氣死人:東西是真的,但入手就算了……啥意思? 還有之前的開爐錢:百來萬還是值的……

大行(拍賣行)的評估師都不敢這麼大口氣,嘴一張就敢把東西的價值定死在了一個區間……

暗暗嘟囊,她又盯著林思成看了幾眼:“林老師對吧,你說的東西是真的,但不能入手是什麼意思?”

林思成笑笑:“就字面意思!”

“價太高,還是東西不對?”女人撇著嘴,“林老師,沒關係,你說話不妨直接點,別這麼委婉!”

咦,我這還委婉? 林思成頓然就笑:“高秘書,你要這麼說?那好,我直接一點!”

說著,他又幫瓷瓶拿了過來:“高秘書,你應該也懂行,我就講一點:爲什麼兩件同一年代、同材質、同品質,乃至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的東西,但同時期的價格會天差地別?”

“我再舉個例子:上個月,一幅項氏舊藏,文徵明作遊吳氏莊園圖絹本立軸在南京拍賣……上面有項德弘(項元汴第五子)、畢沅(清代學者,收藏家,官至湖廣總督)的鑑藏印。

還有宮本昂(清收藏家,金石家)、吳芝瑛(民國女書法家,收藏家)、呂學端(民國畫家,收藏家,建國後原上海文史館研究員)……林林總總十多方鈐印,傳承清晰的不夠清晰,但最後卻只拍了一百二十萬?”

“但往前挪一個月,就十一月,紹興翰越堂在杭州拍賣,同樣是文徵明的字畫,同樣是絹本立軸,尺寸差別也不大的郊原秋風圖,上面就七八方收藏印,卻拍了兩千四百多萬?”

“既然大差不多,在我看來後面的那幅畫的還不如前一幅,爲什麼會有整整二十倍、甚至兩千多萬的差距?因爲後一幅,其中有一方鈐印是石渠寶笈(清代內務府的鑑藏章)……”

幾個人都在靜靜的聽,聽完大半段,還在奇怪:同樣的作品,差兩千多萬,怎麼可能?

但聽到石渠寶笈,幾人恍然大悟:前者民間收藏,後者清宮秘藏,差兩千萬都算少的。

但這隻瓶呢,和林思成說的兩幅畫又有什麼關係? 本能的,趙修能和方靜閒齊齊的愣住,又對視了一眼。高秘書的眼皮止不住的跳,心中更是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她好像能猜到,林思成接下來準備說什麼。

果不然,林思成把瓷瓶放平:“咱們再說這一隻瓶:沒錯,清代官窯,嘉慶粉彩……胎對、釉對、畫對,彩也對……

更有可能和故宮、江西那兩樽出自同一座窯爐,更甚至於,是同一位胚師塑的胎,同一位畫師畫的彩,同一位工匠浸的釉……所以趙總問我,是不是嘉慶官窯粉彩?我說對……

但是,就如我剛說的那兩幅畫,即便同爲嘉慶官窯粉彩,哪怕它是孿生瓷,但因爲傳承不同,收藏者的身份不同,價格同樣會天差地別……”

林思成敲了一下底,發出“咚”的一聲,“更何況,你這款還不對!”

趙修能聽的極認真,初時,他還沒覺得,但林思成突然說款不對,他才猛的醒悟:這上面的“大清嘉慶年制”,不是原款?

再細一想:林思成剛敲的那一下,聲音好像……有點沉?

眼睛“噌”的一亮,像是電打的一樣,趙修能站了起來,有樣學樣,伸手就敲:咚咚……咚咚……

聲音確實有點沉,好像……還有點悶? 趙修能的眼睛瞬間睜大,又敲了兩下:“底好像好厚……哈哈……林老師,好像是後加的?……”

方靜閒後知後覺:“這是修復過的殘器?”

林思成頓了一下:其實底不厚,也不是殘器。而是爲了改款,將原底磨掉了一半,又用磨下來的老瓷粉重新燒了一片底,粘了上去。

因爲中間有膠物層分隔,並非一體,所以聲音傳導時會形成間隔,敲起來就不如原底那麼脆。

但補的是真好,肉眼幾乎看不出來。若非這玩意太少見,辯識度又太高,後加底的手法又太熟悉,連林思成都有可能騙過去……

轉念間,林思成嘆了一口氣:“外銷瓷!”

趙修能和方靜閒恍然大悟。

明清兩代,官窯均出口瓷器,像青花、五彩、粉彩、琺瑯瓷,等等等等。

同樣的材質,同樣的工藝,以及同樣的工序,甚至是同一批工匠,同一座窯爐……燒出來的東西當然一模一樣。

唯有一點,不印官款,即“某某皇帝年制”。要麼印堂款,要麼印吉語,要麼是字母,更或是空白。

但就因爲底款不同,價值天差地別,比之前說到的文徵明的那兩幅字畫還誇張。

道理很簡單:前者是正兒八經的貢瓷,御器,給皇帝用。後者卻遠銷海外,給一幫外國佬用,甚至是誰用的都不知道?

由此,就給了文物販子可趁之機:磨掉舊款,改成皇帝年款,再稍稍做舊。

一件往往都是幾十上百萬,乃至上千萬,當然要多仔細有多仔細,能請多高的高手就請多高的高手。所以,騙內行一騙一個準。

就像趙修能,補了半輩子瓷器,現在仍舊懵懵懂懂:只知道是後補的底,卻找不出痕跡?

所以只看了第一眼,林思成就皺眉頭:這手藝,他越看,越像是故宮某位老師的手法……

這就離了個大譜? 暗暗感慨,林思成默然不言。

可惜了,如果沒造假,既便是洋文字母的款,這隻瓶百來萬還是有的。但畫蛇添足,東西成了殘器,撐到頭也就二三十萬。

但賣給方靜閒四百萬,這心就挺黑……

方靜閒盯著高秘書,不知道是該罵,還是該怨:你知道我的鑑賞能力只是一般,但也不能這樣的宰??? 好像看出她在想什麼,高秘書忙賠笑:“方總,我真不知情!”

天天跟那老頭睡,你不知情個鬼你不知情?

但話說回來,這一行不就是如此:能撿漏,那是你能耐,本事高。沒眼力,賠錢跳樓是你活該……

她咬咬牙,又哼一聲,指指旁邊那一件:“這個呢,總不能也有問題!”

高秘書剛要說什麼,林思成搖搖頭:“方總,這個還真沒問題!”

說著,他又拿了起來:“吉州窯的貼花瓷:創自於唐,即瓷器施釉後貼剪紙,入爐後紙花氧化,獨留白色紋路?!?

“到兩宋時工藝進化,先在胎胚上施一層含鐵量較高的黑色底釉,然後將剪紙貼在上面,之後再施一層含鐵量較低的釉料,最後將剪紙揭掉,入窯燒製而成。

這樣一來,燒製的瓷器表層會呈現出有淡黃色斑的窯變色,貼剪紙的部位也會出現黑褐色的剪紙輪廓,就像眼前這一樽:褐釉、黃斑、黑花……所以,嚴格來說,這是一件人爲可控的宋代吉州窯剪紙窯變瓷……”

“優點是彰顯民間實用美學,算是民俗文化類文玩,缺點是胎粗,胚糙,釉過於厚……”

林思成摸著具有摩砂質感的瓷瓶,“高秘書,開個價!”

高秘收早被震得一愣一愣,心裡雖仍有不滿,但面上卻不敢再怠慢:“這件原本是當作粉瓷瓶的搭頭,林老師想要,二十萬!”

林思成點點頭:“方總,二十萬差不多!”

方靜閒卻不太想要。

別以爲宋代的瓷器都值錢,值錢的只是官、汝、哥、鈞。包括定窯都要差好多,何況還是更差一點的吉州窯? 感覺不是很好出手,也就賺個十萬八的,還得欠人情……

林思成一看就知道她在想什麼,把瓶往桌上一放:“麻煩高秘書,給我包了!”

他是真窮怕了,別說十萬八萬,能賺萬兒八千就行。更不用欠人情:給郝鈞或關興民,賣他二十五萬,他們不但得說聲謝謝,還得請桌席。

這就是有門路和沒門路的差別……

女人點頭,讓旁邊的男人拿來盒子,三兩下包好。

林思成刷了卡,半開玩笑:“總算是遇到了件真東西!”

趙修能和方靜閒齊齊的一怔:可不就是?

要不是林思成,今天誰來誰打眼……

高秘書一臉幽怨,想瞪又不敢瞪。

一是林思成太專業,專業到一看他那張臉,就會讓人不由自主的生出那麼點兒“驚悚”的感覺。

二是方靜閒對他的態度:百依百順,言聽計從,恭敬中還透著幾絲敬畏。

好歹混這行混了半輩子,身家上千萬,要沒點兒說法,方靜閒敬畏一個毛頭小孩做什麼? 暗暗轉念,高秘書又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遍:“收藏收藏,故宮都有贗品,何況民間?真東西肯定有,林老師要不要再看幾件?”

“言之有理……”林思成又笑,“但高秘書你別激我,看我當然敢看,但我真沒什麼錢?!?

信你纔怪? 高秘書沒有說話,看了看趙修能,又看了看他手裡盤的那隻串。

林思成頓了一下,“哈”的一聲:這是把趙總當成他跟班了? 趙修能也看出來了,卻渾不在意。

找墓那一個多月,他和兩兒子,不都在在給林思成當跟班? 甚至於從京城來西京前,老孃就是這麼交待的:想學藝,先敬師。所以這跟班他爺仨當的理直氣壯,心安理得。

兩人對了個眼神,盡在不言。

沏了茶,稍事休息,高秘書讓手下繼續往外取物件。

估計是真把林思成當成了有錢人,以爲這位纔是今天的正主,所以不再是一點一點的擠牙膏,這次拿出來的比較多。

來回好幾趟,茶幾、茶臺、凳了上擺的滿滿當當。

長盒,方盒,圓盒,方盒,一次性拿出來了二十多件。

林思成端著茶杯,瞅了幾眼。

先不管之前那兩件值多少錢,但至少說明,高秘書背後的老闆來歷絕對不一般。

一般人找不來外銷的嘉慶粉彩,也不可能請得動故宮的修復大師幫他補底蓋兒。

所以,藏品中定然有幾件真東西的。而高秘書剛剛纔見識過林思成的手段,不可能拿大路貨色,更或是一眼假的東西出來丟人現眼,所以這些十有八九是真品,且是珍品。

但問題又來了:所謂收藏收藏,得多缺錢,纔會一骨腦的出這麼多的貨? 總不能是,犯了事要跑路? 暗忖間,高秘收打開了其中的一件方盒,兩件牙器映入眼中。

前爲山水人物方盒,蓋面分成上、下兩開光,上開光內浮雕竹、花卉、奇石、彩蝶。

下開光內浮雕村童牧羊,有遠近交錯之巖石、松樹與梅樹,及山間小屋。

線條清晰,構圖和諧而又自然。竹是竹,樹是樹,花是花,屋是屋……典型的清代時期京城牙雕工藝,兩個詞就能概括:繁複,精密。

後爲鬆蔭高士圖筆筒:老者攜仗,立於橋上,小童抱琴於岸邊,循聲觀望……以山鬆爲界,卻又步步爲景,工巧嫺熟,精益求精,連地面(無花紋處)都琢磨得光滑圓整。

同爲清代牙雕,但這一件卻又成了蘇州的山水花鳥工。既野逸雅志,清淡明朗。

但材質一般無二:白中透乳,無斑無裂。色澤瑩潤而均勻,質地光滑而細密。

象牙上品:猛獁牙尖,粉牙(自然死亡)冰料(最高等級)。

來回看了兩遍,林思成暗暗感慨:說拿真東西,就拿真東西?

百萬可能差一點,但這兩件,每件都應該在八九十萬左右。

暗暗轉念,他又看了看趙修能。趙總怔了一下,訕訕一笑:“林老師,我對牙器沒什麼研究!”

哦對,忘了這東西明以後才逐漸興起,秦川地界出的不多。再者術業有專攻,趙修能主攻瓷器,其它的確實沒怎麼下功夫研究過。

放下茶杯,林思成再次上手,確認無誤,才放了下來。

“高秘書,價格呢?”

“兩件一百二十萬,單件七十五萬!”

這價格真不高。

林思成放下筆筒:“清中左右的京城工和蘇州工,東西都挺不錯!”

方靜閒知道,林思成的意思是東西沒問題,價錢也合適,可以收。但她卻有些犯難。

因爲牙角器過於冷門,不好出手。

但霎時,趙修能的眼睛亮了一下:這東西在三秦地界冷門,在京城可不冷門。

而且林思成既然說挺不錯,那就肯定有賺頭……

見狀,林思成笑了一下:“那就趙總收!”

趙修能二話不說就掏卡,方靜閒心裡一鬆,暗暗鼓氣:林思成連幫她看了兩件,她都不收,第三件再不收,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但隨即,看著高秘書又打開一方盒子,她又睜大了眼睛:又是象牙,還這麼大,還是兩樽?

不是……高靜,你故意的是不是? 但林思成和趙修能卻齊齊的一怔。

趙修能怔的是器形:通高三十五六公分,這分明是整隻牙雕。他再不懂也知道:小件好賣,大件難出手。所以整隻牙雕可謂少之又少……

林思成怔的是材質,以及作工:白中透乳,色澤紅潤,這是比之前那兩件更高一級的非洲血牙(活取)。

雕工看似極好,人物栩栩如生,裙褶自然流暢,身姿婀娜,線條優美,其實卻是機刻品。

關鍵的是,雕像隱隱透光,說明水分並沒有蒸發完,更說明,這兩隻像牙,取下了不超過兩年。

兩年,從非洲運到國內,雕好後再運到西京,更不知道在這幢別墅的地下室放了多久……

又看了看擺在一邊的七八隻長盒,林思成隱約有了些猜測:“整牙?”

“林老師好眼力!”高靜笑了一下,“全是整牙!”

林思成嘆了口氣,終於知道她背後的老闆是誰了:陝省專爲盜墓份子銷髒的大莊之一,苗太嶽,江湖人稱山叔。

和楊彬、呂富平(藍田呂氏盜墓案,漢文帝竇皇后盜墓案,2006年判死刑)、於大海,以及專盜秦東陵的張浩峰都有過合作。

他的銷髒模式極具特色:專門成立了一家小家電出口公司,把文物藏在家電裡運往非州,賣完電器後再把文物銷往歐美。

落網更具戲劇化,不是因爲文物案落網,而是因爲走私象牙:他和,一次性查獲象牙近十噸的廣州人,人稱象牙王的陳建鍾合作:

陳建鍾幫他往外運文物,苗太嶽幫陳建鍾往裡運象牙……2009年,雙方落網。

什麼時候開始查的不知道,但這明顯是收到了風,準備出貨跑路。

他也很肯定,高秘書的背後後就是苗太嶽:象牙這玩意,在陝省絕對屬於冷門中的冷門文玩,除是用來掩人耳目的苗太嶽,不會收這麼多象牙製品……

林思成暗暗思忖,又擡起頭:“高秘書,有沒有票?”

高秘書愣了一下:“有的當然有!”

林思成點點頭:有就好……

恰恰好,到今年五月份,國家政策收緊,象牙製品需一物三證:即售出的牙雕必須有合法的進貨證明,以及政府特許的經營證明,和有關機關開具有收藏證明。

自此,象牙製品翻著跟著的往上漲。

像趙修能剛收的那兩件,至多再過半年,至少也得三百萬打底,等於翻一倍還多。

更巧的是,在政策頒發的四個月前,竟然讓自己碰上了準備跑路的象牙販子? 有票的,當然是正常渠道進來的,更是用來當牌面的正經貨,當然要買。

沒票的,當然不要。甚至於稍點兒疑問的,也堅決不碰。

就像眼前的這兩樽觀音。

暗暗思忖,林思成猛呼一口氣: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本章完)

第131章 比撿的還便宜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78章 洗貨第190章 運氣第122章 你賠?。ǘ弦唬?/a>第205章 徹談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22章 我就知道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22章 我就知道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181章 試試手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著第4章 孫承祖業第91章 怕是要糟?(4K第二更,求月票)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4章 鳴遠壺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171章 又撒謊?第242章 疊壓型遺蹟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26章 曼生壺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7章 佛像第151章 倒脫靴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35章 念出法隨第35章 念出法隨第91章 怕是要糟?(4K第二更,求月票)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24章 鳴遠壺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81章 太好用了第13章 就因爲畫了幾張圖?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79章 彙報一下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249章 強迫癥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24章 鳴遠壺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62章 這碎娃是個行家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152章 協調會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25章 口音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00章 密宗佛像第49章 請客第49章 請客第155章 胡鬧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24章 鳴遠壺第9章 賣撣子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178章 不辛苦第12章 怎麼可能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11章 家學淵源第87章 都剛樓第43章 他竟然沒說謊?第78章 洗貨第55章 這小子有點邪門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155章 胡鬧
第131章 比撿的還便宜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78章 洗貨第190章 運氣第122章 你賠?。ǘ弦唬?/a>第205章 徹談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22章 我就知道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22章 我就知道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122章 你賠?。ǘ弦唬?/a>第181章 試試手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著第4章 孫承祖業第91章 怕是要糟?(4K第二更,求月票)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4章 鳴遠壺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171章 又撒謊?第242章 疊壓型遺蹟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26章 曼生壺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7章 佛像第151章 倒脫靴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35章 念出法隨第35章 念出法隨第91章 怕是要糟?(4K第二更,求月票)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24章 鳴遠壺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81章 太好用了第13章 就因爲畫了幾張圖?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79章 彙報一下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249章 強迫癥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24章 鳴遠壺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62章 這碎娃是個行家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152章 協調會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25章 口音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100章 密宗佛像第49章 請客第49章 請客第155章 胡鬧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56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鑑定古董?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24章 鳴遠壺第9章 賣撣子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178章 不辛苦第12章 怎麼可能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218章 不值一提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247章 一步到位第11章 家學淵源第87章 都剛樓第43章 他竟然沒說謊?第78章 洗貨第55章 這小子有點邪門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155章 胡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宣威市| 邹城市| 恩施市| 通许县| 长阳| 林口县| 廊坊市| 昌平区| 沙雅县| 保康县| 章丘市| 新民市| 堆龙德庆县| 长沙市| 孝义市| 东乡| 石台县| 维西| 连平县| 临泽县| 都昌县| 长顺县| 江华| 祁东县| 全南县| 通化县| 武城县| 湾仔区| 苍南县| 南华县| 渝北区| 许昌县| 永宁县| 微博| 东莞市| 盐源县| 陕西省| 当涂县| 长顺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