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8章 不值一提

第218章

不值一提

“這……這……這……”

商妍結巴了一樣,舌頭在嘴裡打起了瓤,“這”了好幾次,才吐了兩個囫圇字:“雍正?”

沒人說話,空氣像是凍住了一樣。

郝鈞把印抄在手裡,一看就是好久。

沒人提醒就罷了,但捅了那層窗戶紙,只覺豁然開朗:這印的刻工,即便不是大內,也是官造。

琢磨了一陣,他又往前一舉:“林師弟,哪裡刻的?” щшш ●ttk an ●¢O

林思成想了想:“清代內廷造印就兩處,一爲禮部鑄印局,二爲內務府玉作坊。但這一方寬不過四分,豎不過三分,銘文無爵無級,非官非職,肯定不是鑄印局!”

“再看刻工,線條流暢精細,弧面圓潤光滑,虎鈕以減地法凸顯主體紋飾,再以淺浮雕與高浮雕結合,層次遞進。器形玲瓏,胎體精巧,砣碾陰線反覆拋光……典型的清代內務府的玉作工”

趙修能倒吸了一口涼氣:“帝璽?”

沒那麼誇張。

林思成搖了搖頭,指了指上面的虎鈕,“趙師兄,你看鈕:既爲伏虎,必領軍職,這方印應該是康熙五十一年之後,胤禛領侍衛大臣,掌禁軍統領時刻的……那時,胤禛晉封雍親王不久,所以頂多算是親王閒章……”

“呵呵……”

郝鈞皮笑肉不笑:再是閒章,這也是皇帝爲親王時的閒章! 林思成說不是帝璽,只是依據大清禮制而言。但對於民間收藏家,這就是帝璽。

因爲雍正當過皇帝。

不說這些,其它的也全部拋開不談,就說有多貴。

民間從未聽過有雍正的印章流通,更沒有交易紀錄,但可以橫向對比:2003年,蘇富比香港拍賣,乾隆爲皇子時的“竹解心虛”閒印,以三百七十萬成交。

2005年,佳士德日本拍賣,乾隆爲皇子時的“莖畬經訓”,以五百二十萬成交。

雖然那兩方比這個大很多,材質也更好一些,都是和田白玉。但就說一點: 乾隆號稱蓋章狂魔,有據可察的印章一千八百餘方。市場上流通的沒五百方,也有二三百方。

而雍正,一方都沒有……

哪怕這一方就指甲蓋大,但下了四百萬,郝鈞敢嚼著吃了。

霎時間,眼睛裡冒起了光,剛要問一聲“賣不賣”,王齊志看了他一眼。

郝鈞頓了一下,把話嚥了回去。

也對,林思成的腦袋又沒被驢踢?

自己一時激動,亂了方寸:做爲朋友,這樣的話問都不應該問。

不覺有些赧然,他左右亂瞅,把最後那本柳莊神相抄在手裡。

本來是想掩飾一下尷尬,但信手一翻,他又愣住:

“柳莊神相……還是武英殿刻本?”

這書可不普通:四庫全書中攏共收錄四本相術典籍,柳莊神相爲其一,而且是唯一一本由乾隆欽點收錄。

暗暗嘀咕,他又翻開封面:嘖,好多章?

大的小的,圓的方的,林林總總二三十方,不大的兩面紙,蓋的密密麻麻。

“歸真,停雲館,來羽山人,抱樸,養拙軒……咦,清和散人?看來是從樊道人手裡傳下來的?”

郝鈞一方一方的辯認,嘴裡還念念叨叨。但看著看著,突的一頓。

趙修能瞅了一眼:“怎麼了?”

“趙總,你看這個……”郝鈞手一指,“九迭篆這一方,這是樂什麼……樂善對不對?”

“對,就是樂善!”

趙修能也跟著唸叨,隨即,瞳孔縮了一下。

乍一眼,挺普通。意境甚至還沒有前面的“歸真”、“抱樸”來的高。來一百個人,九十九點九個都只當是閒印,一掠而過。

但剛剛纔看過兩位皇帝的肖像畫,又看過雍正的親王閒章。但凡瞭解一點清代歷史,看到樂善的第一眼,就能想到了乾隆爲皇子時,用來讀書的樂善堂。

郝鈞沒去過,趙修能也沒去過,具體在哪一塊不清楚。但他們至少知道,乾隆一生最爲得意的詩文全集樂善堂集,就在樂善堂創作。

榮寶齋曾拍賣過兩卷內務刻本,上面蓋的就是這麼一枚章,趙修能同樣見過鈐有樂善堂印的清宮內藏字畫,上面蓋的還是這方章。

仔細再看,再努力回憶:一模一樣……

兩人繼續往下找,來回兩遍,又齊齊的一伸手,指著樂善旁邊的桃花塢。

乍看喻意,同樣很普通,明清兩代拉出來十個文人,至少三四個有這種閒章。甚至還沒之前的“停雲館”,“養拙軒”來的好聽。

但問題是,看這刻工,看這篆刻風格,和那方樂善根本就沒區別。

再和剛纔的那方圓明居士做對比:這兩方印的架構更爲工整,線條更爲精細,字體更爲嚴謹。

這擺明就是內務府玉作工達到巔峰時期的“乾隆工”……

兩人對視一眼,又擡起頭,盯著林思成:“這一本,是乾隆藏書?”

“乾隆立儲比較早,但封王比較晚,算是他皇子時的藏書……”

林思成點點頭,指了指樂善:“原有兩處,一處在圓明園,康熙末建成,雍正四年賜予乾隆,雍正親筆題匾,園名‘桃花塢’,堂名‘樂善’……

乾隆在此讀書,作樂善堂集,登基後擴建,將桃花塢改名‘武陵春色’,爲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另一處在紫禁城幹西二所,乾隆還是弘曆的時候,成婚時雍正賜居,親筆題名“樂善堂”匾,乾隆登基後改爲重華宮……”

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意思就是,不管是桃花塢,還是樂善堂,從前到後不過存在了七八年? 這樣改來改去,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哪個能記得住? 包括這個“樂善”,要不是乾隆的樂善堂集太出名,刻本流傳的極多,郝鈞和趙修能壓根就想不起來。

但林思成卻記得一清二楚,詳之又詳?

暗暗驚疑,郝鈞翻過扉頁。

刻版極好,字體清晰,架構工整,疏朗有間。唯有一點不好,手寫的註解太多:繩頭小楷有如螞蟻,寫的比原版還要密。

仔細瞅了幾眼,都翻了過去,感覺有些不對,郝鈞又翻了回來。

林林總總五六位的筆跡,其餘都是楷書,書寫工整,架構嚴謹,字裡透著恭敬,筆跡隱現謙遜。

唯有一位,寫的卻是行楷?

字寫的不錯,清雅柔媚,圓潤遒麗。但感覺,極是灑脫,且透著隨意。

關鍵的是,郝鈞越看這字,越覺得眼熟? 下意識的,他又往下翻,隔幾頁,就會出現幾段。郝鈞一邊看,一邊在桌上劃。

連翻了十幾頁,腦海中劃過一道靈光,他赫然擡頭,臉上的肉抽了兩下。

就說怎麼這麼眼熟?

榮寶齋專營字畫,紮根京城三百年,拍過的,以及鑑定過的乾隆真跡,又何止是一幅? 低頭再看,咋看咋像? 琢磨了好一陣,郝鈞蠕動嘴脣:“這是乾隆御筆!”

啥東西? 幾個人猛往前傾。

但然並卵,除了葉安寧,其他人連乾隆的字長什麼樣都沒見過。

又齊齊的轉過頭,林思成波瀾不驚。

再一轉電腦,屏幕上是一幅履端集慶。

“這是留存至今,乾隆最早的真跡,這個時期他專仿米董(米芾與董其昌),多書行楷與行書……點畫圓潤均勻,結體婉轉流暢,但字體稍嫌瘦長,缺少變化和韻味……”

“中年專攻趙孟??,融合二王風骨,字體慢慢豐腴,風格也逐漸雄健……”

林思成認真的講,但壓根就沒人聽。男女老少八個人,十六隻眼睛來回遊走,忽而書上,忽而屏幕上。

即便是鑑賞功底最差的趙大和趙二,也能分辨出來:書上與電腦上,就是同一個人的筆跡。

匆匆再一翻,還是“三卷合一”的合訂本,時而就能翻到極其顯眼的的行書與行楷註解。

大略一算,即便沒有上千字,至少也有七八百。

這個更少,比乾隆的印還要少。

故宮裡珍藏有多少不知道,但民間流通的乾隆真跡,字和畫加一塊,絕不超過三十幅。

再加一塊算算:乾隆御筆、胤禛寶印、兩幅帝王肖像,以及一樽雙鶴爐……十個兩百萬不敢說,但六七個兩百萬輕輕鬆鬆。

而林思成,就花了個零頭? 王齊志眼中泛光,掠過香爐、畫像、印章,以及柳莊神相。隨後,又落在郝鈞和趙修能的臉上。

趙修能老神在在,渾不在意,郝鈞的臉禁不住的一紅。

不賴王齊志這樣的眼神:這些東西,是三個人一塊去看的,對吧? 但結果呢?

甚至於剛剛,林思成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的時候,郝鈞和趙修能依舊狐疑:知道林思成撿漏了,卻不知道漏在哪裡,每一件又有什麼蹊蹺。

但這賴不到他們:八件東西,林思成從頭到尾也就看了半個小時。而且其中至少有十分鐘在演戲。

平均到每件不到三分鐘,郝鈞和趙修能倒是想看仔細點,但也要能來的及。

往細裡再說,先說那三幅畫:哪怕是現在再讓他們評價一下,郝鈞和趙修能依舊敢拍著胸口說:畫的很一般。

但誰能想到,這玩意竟然是帝王像?壓根就不看畫的好不好,而是像不像。

比如葉安寧,在故宮待的更久吧,而且專攻字畫,兩幅原作都見過。再想想她看到畫時的反應:

隱隱約約,似曾相識……連她都這樣,何況郝鈞和趙修能? 再說雍正的印:又是清和散人,又是一明山人,又是玄誠道人……大大小小十多方全是道士印。哪一方不比這一方大,哪一方的材質不比這一方好?

更見鬼的是:哪怕是按龍門派的字譜,這一方照樣能對得上,讓他們怎麼鑑? 再說乾隆御筆:乍一想,挺簡單,好像只隔著一層窗戶紙,只要認出乾隆的筆跡,就能推測出這東西的來歷。

問題是,你得先斷定這東西和皇宮有關。其次,還要從亂七八糟的一堆雜印中,認出毫不起眼的“樂善”,以及不知所云的“桃花塢”,然後才能和乾隆聯絡到一塊。

說心裡話,林思成要不點破,再想八十年,郝鈞也想不到這是乾隆御筆。

還有那樽爐:就只是常見的熟銅材質,飾紋爲雙鶴,邊地爲海波與祥雲,底爲破塵居士的款,造型又古怪。不論給誰看,都以爲道家的香爐,頂多傳承的久一些。

除非送到故宮,除此外不管再送到哪,你告訴專家這是雍正修道時用過香爐,信不信人家呸你一臉? 啥,破塵居士……你搞笑呢吧?

雍正要是起過這個道號,史書上能沒記載?

當時確實有過記錄,但雍正死後第三天,就被乾隆一把火燒了個乾淨……

還有桃花塢,雙鶴齋,前後存在就五六年,名字改完到現在都快三百年了,誰還能記那麼清楚? 所以,不是郝鈞和趙修能眼力不夠,更不是他們經驗不豐富,而是林思成太妖孽……

一時震憾,愕然無聲。

過了好久,王齊志猛吐一口氣:“這樣的東西,是怎麼到一個道士手裡的?”

幾個頓住,不停點頭。

到這一步,真假不難判斷,鑑定紙張、墨跡、印泥成份,以及乾隆筆跡就可以。

但除了真假,想要利益最大化,還要看是否遞藏有序,以及來歷。

也千萬別小看這兩點:2009年,河南農民朱雲拿家傳的乾隆真跡,嵩陽漢柏圖參加火遍全國的鑑寶節目,最後被專家劉巖鑑定爲贗品,用十七買走。

又過了一年,京城保利秋拍,拍了整整八千七百三十六萬。

事後都說專家心太黑,朱雲太老實。但好多人不知道,上節目之前,朱雲找過的專家不下十位,但每次的鑑定結果就兩個字:贗品!

要問爲什麼? 2009年,還用直板手機的年代,見過乾隆真跡的專家有幾位?

再一看,除了乾隆自己的十方印,多餘連一方鑑藏章都沒有,你敢說這是乾隆真跡? 再一問哪來的……祖傳? 呵呵……

別說十七萬,兩兄弟前後賣了四五年,七萬都沒人要。所以最後才賣的那麼快。

反過來再看柳莊神相:印倒是挺多,註解更多,約等於鑑藏題跋。但問題是,全是道士?

甚至於是誰都不知道,還不如一方印都不蓋,多餘一個字都別寫。所以林思成剛看到的時候,才說暴殄天物,糟蹋東西。

如今想要賣高價,就只能想辦法查清來歷……

林思成想了想:“有關樊清和的記載,只有地方誌中的寥寥幾筆,故宮的史料中有沒有記載不知道,但估計不好查。

因爲雍正死後第三天,乾隆就下旨搗毀宮內所有鬥壇、丹房。同時燒燬與雍正修道、煉丹、服餌的所有資料,又下了封口令……”

“當然,只是不好查,珠絲馬跡還是找到一些的!”

林思成環指了一圈:“又是親王印,又是御筆,又是御容畫像……能把這些東西帶出宮,只有一個可能:御賜!但問題是,聖眷如此之重,怎麼可能在歷史上籍無名?”

“就說一點:樊清和能入宮,必有諭旨徵召,地方官府必有備案。就算宮中的資料全被乾隆燒了,但甘肅地方史志肯定記載了下來,不可能查不到……但問題是,還真就查不到?”

“所以我懷疑,清和道人出宮後,可能改了名,甚至他壓根就不是蘭州人。不過離京城比較遠,相對偏僻,就跑到了甘肅……原因不難猜:怕乾隆反覆無常,秋後算賬……”

趙修能左右掃了招:“如果是被逐出宮的,既便是御賜,也應該被全部收回去。”

“趙師兄,不一定是攆走的,也可能是主動請辭!因爲當時乾隆並沒有把雍正徵來的道士全都趕走,趕走的只是煉丹的那一部分,留下的也不少。比如婁近垣……”

林思成在鍵盤上敲了幾下,幾個人圍了上來。

婁近垣,師事龍虎山三華院道士周大經。雍正五年,隨天師張錫麟赴闕朝賀(入京面聖)。待值京師,備員法事,兼職御診(給雍正看病)。

雍正八年,(雍正)賜婁近垣御筆對聯一副……

雍正九年,(雍正)疾患未安,遂命婁近垣治之,病始愈。治帝病有驗,封四品龍虎山提點,欽安殿住持。

雍正十二年正月,賜婁近垣御筆匾額,御書對聯一副,御製詩一首……

元日(乾隆登基當日),誥授婁近垣晉秩三品,榮及祖、父、家人……

乾隆元年(登基次年),敕婁近垣帶管京師道籙司印務,東嶽廟等處正住持,餘如故。

乾隆三年,賜婁近垣御書對聯一副……

乾隆五年,賜御製詩御書一幅……

乾隆八年,賜大光明殿(清代皇家道觀)開派傳道……”

乾隆十五年,御封妙正真人,賜金鼎、玉爐。兼理道籙司(清代掌道教事務最高機構),兼龍虎山提點司……”

密密麻麻幾十條,從雍正五年入京,到婁近垣去世的乾隆四十一年,前後四十八年間,婁近垣的賞賜就沒斷過。

又是御筆對聯,又是御筆作詩,又是御筆匾額……光是雍正乾隆親筆題字的印章,就有十三方。

並策封婁近垣的父祖家人,兼理天下道門。

甚至當時的龍虎山都是婁近垣在管,他三品,正義天師張遇隆卻纔是五品,見了他反要行禮,可見聖眷之重? 究其根源,就是因爲他會治病,且醫術奇高。估計也是因爲婁近垣的原因,雍正纔多活了兩年。感念於此,乾隆才優厚至極。

反過來再對比:樊清和的這幾件,突然就合理了好多。

因爲樊清和也會治病,史志上請的清清楚楚:劉一明……十七歲時身患重病,前後五年,訪遍晉、陝、甘三省名醫,百藥不醫……遇樊道人,病始愈。

說不好他在宮裡六七年,也一直在爲雍正治病。雍正感念之餘,賜了那樽雙鶴爐,並那方印。

而且他與乾隆還有師徒之宜,再那幅長春真人:賀長春真人壽,弟子樊正則敬上。

與之相比,比起婁近垣的聖眷之重,賞賜之多,桌上的這些簡直不值一提……

(本章完)

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52章 要糟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225章 口音第26章 曼生壺第63章 買不起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253章 半天發掘一座墓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40章 漲見識了第19章 報警第149章 玉豬龍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166章 開始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215章 帝王像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199章 仿作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55章 胡鬧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9章 不可能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49章 強迫癥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205章 徹談第144章 提個醒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60章 漏上漏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33章 有些人,總是與衆不同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29章 八萬!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187章 該慌的時候照樣慌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243章 言之尚早第128章 錯版日報?第44章 我撿的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52章 要糟第21章 充數第43章 他竟然沒說謊?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103章 嚼著吃了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118章 全是國寶(月票加更66)第224章 抽絲剝繭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35章 念出法隨第15章 我可樂呢?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28章 錯版日報?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44章 我撿的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263章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47章 書上學的第187章 該慌的時候照樣慌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66章 孽徒第180章 白勸了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178章 不辛苦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18章 核輻射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
第140章 思想再教育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52章 要糟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225章 口音第26章 曼生壺第63章 買不起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253章 半天發掘一座墓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40章 漲見識了第19章 報警第149章 玉豬龍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166章 開始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215章 帝王像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199章 仿作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55章 胡鬧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9章 不可能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49章 強迫癥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205章 徹談第144章 提個醒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60章 漏上漏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33章 有些人,總是與衆不同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29章 八萬!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187章 該慌的時候照樣慌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243章 言之尚早第128章 錯版日報?第44章 我撿的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52章 要糟第21章 充數第43章 他竟然沒說謊?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103章 嚼著吃了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118章 全是國寶(月票加更66)第224章 抽絲剝繭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35章 念出法隨第15章 我可樂呢?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128章 錯版日報?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202章 我讓你玩第44章 我撿的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263章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47章 書上學的第187章 該慌的時候照樣慌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66章 孽徒第180章 白勸了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178章 不辛苦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18章 核輻射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普陀区| 松溪县| 天门市| 金平| 运城市| 清水县| 常德市| 乌兰浩特市| 铜陵市| 高台县| 汉沽区| 孝感市| 竹山县| 石柱| 开鲁县| 宜章县| 易门县| 周至县| 东安县| 县级市| 保山市| 绥江县| 大邑县| 木里| 布尔津县| 通州区| 通城县| 辽阳县| 锦州市| 原平市| 米脂县| 山丹县| 类乌齐县| 长乐市| 深州市| 佛山市| 闻喜县| 张家港市| 尖扎县|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