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

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

壁立百仞,峭崖如削。

河水泛起浪花,輕拍著褐黃的石崖。日光斜潑而下,河面閃出銀鱗般的碎光。

古棧道懸在峭壁上,青石階縫裡殘留著枯黑的苔蘚。鐵鎖長欄,一座鐵橋橫跨東西。

晉南第一渡,禹門口。

古時又稱龍門口。

傳說大禹治水時,此處水精成患,故開龍門,鑿天梯。峭壁上的那些石梯,據說就是供水怪魚精化人後,昇仙的天梯。

只是傳說,但自古以來,龍門渡都是晉南、陝北之間的咽喉要道。

過了渡口,水勢漸緩,地形豁然開朗。懸崖峭壁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一片接一片的綠洲。

這些全是古代黃河改道後留下的灘塗,土地很是肥沃。九十年代開始改良試種,首選花生。

結果,一年種的比一年好,如今已經成了套種辣椒、韭菜、瓜菜,乃至中藥的種植模式。

趙大和趙二打問到的那幾個廢瓷坑就在這裡,早近的一口是三年前挖出來的。

但連年耕作,撿的撿,碎的碎。別說瓷片,兩兄弟連點瓷渣都沒找到。

“師父,我們先去了縣史志辦,之後又去了博物館,都沒有資料留存。只是從一位已退休的老館員那裡問到,剛開始坪地的那幾年,還挖出來過漢陶、唐瓷,以及金元時期的紫砂器……

因爲全是粗陶粗瓷,所以沒有留樣拍照……但老館員說,基本都是從鄉寧運往陝北、關中的日用器……之後我們專程去了一趟鄉寧縣,古窯址離這兒才二十多公里……”

趙大事無俱細,林思成不住的點頭。

鄉寧縣燒陶極早,七十年代就發掘出仰韶文化(新石器)時期的古陶窯址,一直到民國。各朝代,各時期的陶瓷窯址屢有發現,而且規模都不小。

特別是晚清民國,光有史可查的民窯有三十七家。

燒這麼久,工藝技術和製造水平相對於周邊要高很多,肯定會往外賣。離渡口又這麼近,經年累月,在河灘上留下幾座廢瓷坑並不奇怪。

“就近有沒有瓷土礦,問了沒有?”

“問了,就兩處,一處在河津市固鎮,一處在鄉寧縣西坡鎮。雖然分屬兩縣,但兩個鎮連在一塊,古代鄉寧縣燒陶、制瓷、制紫砂器都是從這兩處取土。據河津工業局說,瓷土儲量有好幾十億噸……”

“離這兒都不遠,鄉寧西坡陶土礦大約二十公里,固鎮更近,就十公里左右……我們都取了樣,正準備送回去……”

派出來四天,兩兄弟馬不停蹄,還真問到了不少。

“辛苦!”

林思成笑了笑,接過兩口玻璃罐。打開捻了捻,他暗道了一聲果然:黃河流域沉積型粉砂質瓷土,與呂梁山南麓風化型陶土。

後者富鋁,前者高鈣。

林思成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胖老闆賣給他的那些瓷片,就是拿這兩種瓷土燒的。

“現在太晚了,路上不安全!伯恆,明天你開車送到市博物館,交給秦師兄?!?

“好的師父!”

趙修能看了看錶:“師弟,王教授,要不要去瓷土礦看一眼!”

林思成搖搖頭:“聽著不遠,就十來公里,但全是土路,還有山。估計剛到,天就黑了!”

“對,不急著這一小會!”王齊志點頭,“先回市裡吧,明天再來!”

幾個人說著,趙二又給酒店打電話,準備訂房間。

將拔出去,林思成的手機響了起來。

是西京的號碼,但不認識,林思成順手接通。

電話裡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林老師,你在河津呢,對吧?”

聲音有些耳熟,林思成怔了怔,隨即恍然:莊子敬,莊依的哥哥。

“莊總,你怎麼知道?”

“莊依去博物館找葉助理玩,我送他過去的。去了後恰好碰到高館長,我正好認識,聊了兩句才知道,你們來河津了!”

莊子敬笑著,“正好回老家有點事,我和莊依也回來了……林老師,相請不如偶遇,今天一定要給個機會,讓我盡一下地主之宜……”

認識五天,莊子敬這已經是第三次邀請了。

也根本不是他說的莊依去找葉安寧玩,應該是專程去找自己的。聽到自己來了河津,莊子敬馬不停蹄的追了過來。

林思成稍一頓:“莊總,是不是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確實!”莊子敬客氣的笑著,“不瞞林老師,確實有幾樣東西要請你掌眼!正好,我一塊帶過來了……”

林思成笑了一聲:莊總這正好有點多……

莊子敬提了好幾次,前幾次確實是不湊巧。正好今天再沒什麼事,順便看看,也費不了多少時間。

林思成沒推辭,答應了下來。

到最後莊子敬才說,宴席已經準備好了,就在城邊上的老宅裡,還是正兒八經的河津土菜。

林思成掛了電話,趙修能“嘖”的一聲:“河津土菜,怕不是砂鍋菜?這個可不好弄,估計這位莊總剛知道我們來了河津,就讓家裡人準備了?!?

“確實追的有點勤!”王齊志點著頭,“不過好歹是土著,留點交情,說不定後面就能幫上什麼忙。”

林思成不置可否。

左右不過幾件東西,順帶的事。

幾人上了車,順著縣道進了城。

說是在城邊上,其實在城中心,緊靠著九龍公園。九座山崗如九星拱月,中間圍著好大的一座湖。

進了小區往裡,穿過住宅樓,最後是幾幢零星的別墅。兄妹倆站在其中的一幢門口。

葉安寧又抿抿嘴:真是經不起唸叨? 中午的時候,只是看到不遠處正施工的那座九龍塔,她下意識的想起莊依,暗暗的嘀咕了一下:這次不會再碰到了吧? 結果天都還沒黑利索,真就碰到了? 暗暗嘟囊,幾人下了車。

莊子敬不過二十七八,但處事很周到,面面俱到,有說有笑。

莊依的爸媽這次沒回來,家裡就兄妹倆,莊子敬又請了兩位遠房的叔伯做陪。

幾句寒喧,進了客廳,將將落座,飯菜依次上桌。

菜是兩位嬸孃做的,正宗的河津砂鍋土菜,好不好吃還不知道,但聞著味兒都香。

林思成不喝酒,莊子敬也沒喝。想著明天還有事,王齊志和趙修能也沒多喝。

但耐不住酒量大,他倆就只喝了個五六分,莊子敬的兩位叔伯就大了舌頭。

讓嬸孃扶著回房間休息,把幾人請到客廳,莊子敬搬出了幾口箱子。

打開一口,林思成眼睛一睜:好傢伙,這何止是幾件?

挺大的一口收納箱,帶連桿機關的那種,上下三層滿滿當當。

仔細再看,髮簪、耳環、步搖、項璉、髮箍、手鐲、戒指、扳指。甚至還有華勝(額頭貼花)、瓔珞(胸前珠飾)。

金的銀的,玉的銅的,鏨花螺鈿、竹角象牙……但凡常見的首飾材料,這兒幾乎都有。

林思成看了好一會,又擡起頭,看了看莊子敬。

“林老師,你見諒,知道您忙,所以我把能帶的都帶了過來!”

莊子敬頗有些不好意思,“這些都是我父親早些年收羅的,之前,店裡的師傅當做設計樣品,做了一部分仿品賣了幾年。但這兩年已不太流行,就想著找個內行鑑定一下,能出的出一出……”

就說怎麼這麼多。

但別說,真有好東西。

林思成先挑起了一對鎏金銀環。

銀絲鎏金,累編而成。龍耳後貼,無角無爪,頸部之後則爲魚身。

這種造型稱之爲“魚化龍”,源自唐朝,盛於宋、包括元和明,四朝均不禁民間佩戴,專用來束髮。

宋、明時進士高中,皇帝有時也會賜這種發環,喻意“魚躍龍門”。

清不行,別說龍了,鎏金器都不讓用。

老化痕跡很重,些許處已磨完了金漆,露出內裡的銀質,但做工很不錯。

看了兩眼,林思成往下一放:“工藝不錯,朔州的金泥工(金汞齊),應該是明中晚期左右,大致正德到萬曆年間……”

莊子敬頓然一喜:“明代?”

“對,明代,不過是民間工藝!”

之前請人看過,莊子敬當然知道這是民間工藝,但不知道具體是哪的工藝,年代也斷的模模糊糊。

心裡一直沒底,所以就沒出手。

現在知道了,明中期,朔州銀銅鎏金,比照近幾年的行情要價就行。

莊子敬道了聲謝,鄭重其事的放到一邊。

林思成又拿出了一件手鐲: 依舊是鎏金銀累絲,依舊是龍形。但比之前一件,做工更爲精細,工藝更爲複雜。

其它不說,只看鏤空龍身、銀花絲的編法就知道,這一件比那一件難累的多。

林思成看了好一陣,遞給趙修能:“師兄你看,是不是很眼熟?”

趙修能接到手中,眼睛一亮:“造辦處金銀作?”

聽到造辦處金銀作,莊子敬心裡一跳,但隨即,林思成一盆涼水就澆了下來!

“確實是宮廷老工匠的手藝,但老化程度一般,頂多七八十年。應該是老藝人出宮後編的!”

林思成還了回去,“民國!”

莊子敬也不在意,繼續往外拿:“林老師,你看看這把梳子!”

“現代仿的!稷山(屬運城)的螺鈿工藝,不超過十年!”

只是一眼,林思成就搖頭:“莊總,我自己來吧,你放心,好的肯定全給你挑出來!”

莊子敬訕訕一笑,再沒吱聲。

又拿出一件,林思成眼睛一瞇:螺鈿累金絲點翠手鐲? 乍一看,金光璀璨,鋥亮如新。細一瞅,雍容華貴,典雅精緻,粉是粉,翠是翠,咋看咋像是現代仿的工藝品。

但別懷疑,保存較好的金製品,或是剛從墓出挖出來的時候,基本都是這種品相。

就像劉賀墓中金銀器,出土的時候,看著就像是新鑄的……

拿到手裡,雖然不是很重,但明顯能感覺到黃金質地的壓手感。

關鍵是的,這個工藝:內外胎體都是黃金,但壓的極薄,然後又在上面雕琢花鳥。

金鐲內部用金絲累成,照著燈看,內裡的孔洞雖密密麻麻,卻一般大小。

再看紋飾,先雕後嵌,而後打磨。設色也設計的極好,粉的是貝,黃的是金,綠的是翠。

說句實話,就這手藝,就這精細度,給機器也弄不出來,純手藝無疑。

林思成頓了一下,和趙修能對視一眼。

兩人都很確定,這東西雖然看著新,但絕對是老物件,至少也是清中或清晚。無非就是保存的比較好。

那問題又來了,就清朝那個環境,除了內務府,哪個地方還有這麼好的手藝,這麼精緻的作工? 關鍵的是,那幾點翠,明顯就是琺瑯。

清代的時候,琺瑯點翠的工藝就只有宮裡有,民間想仿都沒辦法仿……

又仔仔細細的看了兩遍,林思成擡起頭:“莊總,這件從哪淘的?”

“太原,有七八年了……”莊子敬仰著頭回憶,“我爸看這東西挺漂亮,就花高價買了回來。但拿回店裡才知道,是螺鈿工藝,師傅仿不了……”

何止是螺鈿? 螺鈿工藝起源很早,能追溯到商周時期。但黃金螺鈿直到明朝才實現,迄今爲止發現在最早的文物,已是嘉靖時期。

技藝雖未失傳,卻不是一般的難。何況還要在螺鈿上點琺瑯?

有這手藝,進故宮都沒問題……

林思成還了回去:“內務府造辦處的手藝,雖然是清晚,但既有黃金螺鈿,又有琺瑯點翠,上拍的話,拍個百來萬輕輕鬆鬆……”

“多少?”

彷彿聽錯了一樣,莊子敬瞪大了眼睛,“林老師,你說多少?”

林思成有些奇怪:家裡開連鎖珠寶店的,億萬不敢說,幾千萬肯定有,不至於驚成這樣吧?

好像猜到他在想什麼,莊子敬肉疼似的咧了一下嘴:“當初我媽給我,我嫌太新沒要,最後給莊依了……”

“哈哈……”林思成笑了一聲,“莊總要了哪一件?”

莊子敬一臉愁苦,指了指那對鎏金銀環。

確實。

那件雖然是銀的,但咋看都像是老物件。反倒是這隻鐲子,怎麼看怎麼新。

但如果說價格,那對銀環頂天十萬……

林思成還了回去:“莊小姐,好好留著吧。畢竟是宮裡的老物件,還是相對少見的金器,過兩年肯定會漲,翻一倍也不是問題!”

莊依接到手裡,甜甜的說了聲謝謝。

葉安寧就感覺,牙都快要酸掉了。

大致又翻了翻,基本都是現仿,不過工藝都很不錯。

看完首飾,又看了幾件角器和牙器,除了一隻民國時期的象牙簪,基本上再沒老東西。

然後是幾件玉器,這個更新。

但無一例外,不論是首飾還是玉雕,全是手工藝品,作工相當不錯。

只此一點就能知道,這位老莊總有多愛鑽研。能開連鎖店,真不是偶然。

大致看完,已經快十一點了,林思成要告辭,莊子敬攔了一下。

“林老師,今天來的急,財務還在西京,鑑定費我明天親自給你送過去。”

“莊總,都是朋友……”

但話沒說完,就被莊子敬打斷:“朋友歸朋友,規距歸規距。您這次不收,我下次哪好意思找你!”

林思成頓了頓:竟然得財務專門來一趟,莊子敬準備是給多少? 他嘆口氣:“莊總,意思一下就行了!”

“林老師你放心,我懂!”

莊子敬笑著,又推過來一隻盒子:“知道你這次來山西,是專程來找古代工藝的,我就順便打問了一下。也是巧,還真找到了一本。你看要合意,你就收下……”

古代工藝?

林思成客氣了一句,順手翻開,但剛掃了兩眼,心裡“咚”的一跳。

這什麼,京師天宮志? 如果他沒記錯,這書應該還有個名:京師天宮營造法式,是明清兩代修建類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

說簡單點:故宮就是照這本書修的。

(本章完)

第198章 你可以???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69章 鋦金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31章 洗壞了賠你一塊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42章 東園溫明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94章 幹私活的女助理第32章 我這就滾!第87章 都剛樓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2章 再挑幾塊第57章 包票第96章 聲東擊西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1章 充數第51章 江湖救急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155章 胡鬧第69章 鋦金第204章 翻不了天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66章 孽徒第228章 有些眼熟第122章 你賠?。ǘ弦唬?/a>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a>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117章 這人挺厲害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第152章 協調會第109章 做人要知足第82章 鬼面具第20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119章 貴姓?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章 闖禍了第29章 八萬!第118章 全是國寶(月票加更66)第222章 得不償失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199章 仿作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77章 完了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4章 鳴遠壺第246章 綽綽有餘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195章 兩隻破杯子第13章 就因爲畫了幾張圖?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107章 劉海粟(月票加更33)第26章 曼生壺第2章 再挑幾塊第72章 我要了第5章 闖禍了第61章 你要不要?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78章 洗貨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165章 菩薩面相,霹靂金剛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111章 什麼都敢買?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243章 言之尚早第7章 佛像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
第198章 你可以?。?/a>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69章 鋦金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31章 洗壞了賠你一塊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42章 東園溫明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94章 幹私活的女助理第32章 我這就滾!第87章 都剛樓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2章 再挑幾塊第57章 包票第96章 聲東擊西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21章 充數第51章 江湖救急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155章 胡鬧第69章 鋦金第204章 翻不了天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66章 孽徒第228章 有些眼熟第122章 你賠?。ǘ弦唬?/a>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117章 這人挺厲害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第152章 協調會第109章 做人要知足第82章 鬼面具第20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119章 貴姓?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章 闖禍了第29章 八萬!第118章 全是國寶(月票加更66)第222章 得不償失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199章 仿作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77章 完了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4章 鳴遠壺第246章 綽綽有餘第157章 給個思路(二合一,月票3000加更)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195章 兩隻破杯子第13章 就因爲畫了幾張圖?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107章 劉海粟(月票加更33)第26章 曼生壺第2章 再挑幾塊第72章 我要了第5章 闖禍了第61章 你要不要?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78章 洗貨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165章 菩薩面相,霹靂金剛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111章 什麼都敢買?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243章 言之尚早第7章 佛像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阿坝| 壤塘县| 喀喇沁旗| 鄂尔多斯市| 皮山县| 海兴县| 清镇市| 盈江县| 广宁县| 偃师市| 伊川县| 青田县| 漠河县| 永昌县| 富宁县| 汤阴县| 乐平市| 大庆市| 太康县| 顺平县| 弥渡县| 广宁县| 浙江省| 栾城县| 齐齐哈尔市| 安仁县| 横峰县| 吴桥县| 鄱阳县| 大竹县| 兴化市| 庆元县| 安阳市| 隆安县| 项城市| 新宁县| 那坡县| 正镶白旗| 铜梁县|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