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 “噗”,一把麪粉,暗紅木的案板上泛起醭花。
巴掌大的面劑子三兩下揉好,“喀嚓喀嚓”一頓剪,鍋裡飄起小拇指粗細的面魚。
煮透,過水,往軟爛的紅燒肉裡一撈,再翻炒幾下,香味撲鼻。
山西美食,紅燒肉剪刀面,又稱炒剪魚。
談武特地交待過,師傅對林思成的習慣瞭如指掌,特地開了小竈。
其實肉還是那一鍋肉,並沒有特殊對待,只是面煮得輕,水開一遍就撈。
以爲單另做的肯定香,葉安寧挖了一勺,嚼的腮幫子發酸。
“這麼硬,你咋吃?”
林思成笑了一下:“我胃好!”
葉安寧翻了個白眼,又踢了他一腳。
林思成抄起筷子,細嚼慢嚥:“你怎麼來了?”
“資料組人手夠用,化驗我又不懂,待著也是添亂。舅舅說要來找你,我就一塊來了……”
“你們公司分給你的徵集任務呢,弄的怎麼樣了?”
葉安寧不以爲意:“六月底纔開始,還早!”
這都五月中旬了,滿打滿算一個月,這還早?
林思成想了想:“要不這樣:放著也是放著,你幫我把沈度真跡,還有孝全成皇后(咸豐生母)的湛靜粉彩杯報上去,看能不能入選……”
葉安寧頓了一下:那兩件東西都由故宮的專家看過,真的不能再真,怎麼可能入不了選? 前一件“奉旨移跋”,後一件更是清宮御器,但凡上拍,不敢說壓軸,至少也排在前幾。
王齊志就坐在旁邊,冷不丁的一句:“給她應付一下差事而已,哪需要兩件?沈度真跡就夠了……”
葉安寧沒說話,抿了一下嘴:我還不知道這個?
舅舅的話是真多。
吃完麪,幾個人坐樹下乘涼。
正閒聊著,“吱”的一聲,大奔停在村委會的門口,趙修能從副駕駛上跳了下來。
身後跟著趙大,手裡提著一口囊匣。
“咦,王教授也在?”
“談秘書長,不用忙,我們在縣裡已經吃過了……”
打了聲招呼,父子倆提著箱子走了過來,王齊志讓葉安寧拿了兩個馬紮。
兩人坐定,趙修能打開箱子:“今天早上剛收的,有點怪,我也有些拿不準,所以送過來讓師弟看一看。”
趙修能都拿不準? 王齊志來了興趣,往前湊了湊。
一隻白色的瓷碗,口沿外翻,略微增厚。胎色潔白,胚骨堅實細密,
釉色很漂亮,白且瑩潤,釉質均勻,給人一種微透的玉質感。
敲一下,如金石一般。翻過來再看足,底部中心內凹,留著一個圓形的小圈。
“胚有些厚,但這釉色燒得不錯,和之前徵集到的白瓷片有點像。唯有一點,太新了些,不太像是古物,像是新燒的一樣。”
王齊志仔細看了一下:“趙總,從哪收的?”
“今天早上,我剛要出門,前臺打電話,說有人給師弟放了件東西。我下去一看,人已經走了,就留了一隻碗……對了,還留了電話!”
趙修能從口袋裡一掏,摸出一張酒店的便籤紙。
是個手機號,很有辨識性,一看就是太原的號。
王齊志皺起了眉頭:“什麼意思?”
“不知道!我連人都沒見著,服務員說是個五十來歲的男的,留下碗就走,只說是送給林師弟,再什麼都沒說。”
奇了怪了?
沒名沒姓,無緣無故的,給林思成送只碗? 正狐疑著,林思成瞇著眼睛拿起碗,王齊志又怔了一下。
師生倆快一年,林思成什麼性格,王齊志不要太瞭解。可以這麼說:刀架到林思成的脖子上,他不但能面不改色,還可能衝著你笑一下。
但這一次,林思成卻格外的凝重:眉頭皺起,眼眶微微縮緊,雙眼一眨不眨。
他先看釉,又看底,先後敲,之後又摸。
最後,碗放了下來,人卻盯著碗,一動不動。
還以爲他被難住了,幾人都沒說話。過了好久,林思成指了指碗底:“這是唐瓷,厚脣玉壁底白釉碗!”
啥? 王齊志突的一怔愣,猛的低下頭:不是……這碗都新成啥樣了? 仔細再看:釉面油亮,如銀似雪,無線無痕。也別說老化的痕跡,連絲包漿都找不到。
再看底,潔白細膩,溫潤爽滑,沒有任何沁斑。
林思成如果說這是新瓷,王齊志百分百相信。但如果說是唐瓷……反正他咋看,都覺得不可能。
下意識的,他回過頭:趙修能也沒好到哪,脖子前伸,雙眼微突,一臉“驚呆了”的模樣。
因爲太新,所以趙修能才說有些摸不準。他也猜過,這說不好就是老物件,但再老,也不可能有“唐”那麼老? 也不止是他倆,有一個算一個,全被震住了。
林思成耐心解釋:“鑑定界、拍賣界所謂的‘如新’,指的就是這一種:即瓷器傳承幾百上千年,卻基本沒有老化的跡象,依舊像新的一樣。”
“形成原因不復雜:一是盒封保存不見光,避免清掃擦拭,以及挪動類的物理磨損。同時,基本沒有人爲接觸,不會有油、汗等污染侵蝕。所以不會出現因“玻璃質老化”而形成的包漿層。”
“但最關鍵的:胎釉質量頂級。即高純胎土,高純釉料,高溫燒製,釉面堅硬緻密,抗老化能力極強。”
“很少見,但並不難鑑定!”
林思成拿出放大鏡,又把碗斜了一下: “再是保存的好,外面再新,但經過了上千年,瓷器內部必然會發生變化……看這裡,這是釉內礦物質結構重組,形成的絮斑和水晶狀結晶體……如果過儀器,比如X光,玻化儀,更是一目瞭然……”
幾個人齊齊的往前一湊:放大鏡底下,隱約能看到像玉石內部纔有的那種乳白色絮絲,以及微亮的透明斑點……
王齊志和趙修能對視了一眼:是不難鑑定,但這是見過,瞭解過的前提下,就像林思成這樣。
就像他倆,夠見多識廣,但今天才算是開了眼。
葉安寧倒是聽過,但也沒見過。
她想了想:“故宮中好像有。”
當然。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法門寺地宮(陝西寶雞)中出土了二十多件瓷器。除了十三件越窯青釉秘色瓷,還有八件唐代邢窯白瓷。
因爲全是盒封窖藏,二十一件古瓷基本沒氧化,剛挖出來的時候,嚇了專家一大跳:比新出窯的還新。
之後,十三件秘色瓷被送進陝博,那八件白瓷則被故宮借走,然後就成了劉備借荊州。
但那是故宮,珍藏有什麼樣的稀奇物件都算不上稀奇。
就林思成知道的,民間珍藏年代最久的“如新”瓷,是佳士得從英國徵集的明宣德青花梵文僧帽壺,距今不過六百年。
但這隻碗,卻是唐代?哪怕是唐晚期,距今也有一千一百年。
再說一點:想要達到極強的抗老化釉面,除了高純胎土和釉料,還必須在極高溫條件下結釉。窯溫最低,也要一千四百度。
而唐宋時期,窯溫最高的邢窯定窯,最高也不過一千三左右。所以,想燒出這樣的碗,除了技術,還得有運氣……
幾個人聽得一愣一愣:按林思成的說法,這隻碗即便沒達到孤品的程度,也絕對稱得上珍品。
所以,這已經不是值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即便放進故宮和國博,也能進中央展廳的那種。
但莫名其妙的,且指名道姓的,送給了林思成?
打個比方:誰無緣無故的,給認都不認識的人送幾百上千萬?
更怪的是,只是留了個電話,沒多說一句,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 這麼古怪的事情,他們聽都沒聽說過……
看了看便籤上的手機號,林思成想了想:“應該是這附近燒的!”
只覺腦子裡“嗡”的一下,談武頭皮發麻:“林老師,你說哪裡?”
“固鎮!”林思成翻過碗底,“這是固鎮瓷土!”
一羣人又呆住了。
來了兩個多月,徵集到的殘器和瓷片沒有一千也有六七百,林思成過手的次數多到數不清。
化驗更是天天做,元素成份比例,胎質、釉面呈色變化,早刻進了林思成的腦子裡。只是對比一下胎質而已,他還能看錯?
問題是,這是唐瓷?
說明什麼?說明河津古窯的燒瓷歷史,比林思成推測的宋、金時期還要早,距今至少有一千多年。
“噌”的一下,談武的眼睛亮的像燈泡。
但林思成卻高興不起來:誰閒的沒事,給人送這麼貴的東西? 怎麼想,都透著蹊蹺,以及古怪……
林思成想了想,拿出手機,照著便籤紙上的號碼撥了過去。
一羣人精神一振,豎起了耳朵。
響了五六聲,電話才被接通,裡面才傳來一個醇厚的聲音:“喂,哪位!”
“你好,我姓林,林思成!”
“咦?林老師,你好你好……”
回了一句,聲音又稍低了些,“爸,電話打過來了!”
“請他過來吧,來了見面談!”
“唉好……林老師,我爸上了年歲,腿腳不太利索。你看你要有時間,能不能來一趟太原?”
當然。
無緣無故,莫明其妙的送來一隻價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古董,不說爲什麼送,甚至連個名字都沒留? 更甚至於,恰好與他正苦苦尋找的固鎮古窯有關。就像正打瞌睡,天上掉下來了個枕頭。
別說太原,哪怕是廣東、海南,林思成都得去一趟。
“好!”他點點頭,“請問老先生貴姓!”
“我爸不讓說,他說一提他的名字,你可能就不來了!”
怎麼可能?
林思成愣了愣,又笑了笑:“好,那怎麼聯繫?”
“林老師,你到了太原打我電話,我去接你!”
“好的,那麻煩了!”
“你客氣!”
等林思成掛了電話,一羣人更加古怪:前後說了五六句,但除了讓去太原,再什麼有用的都沒說。
關鍵的是,問他們姓什麼,竟然都不敢講?
王齊志突發奇想:“會不會……姓於?”
姓於?
於什麼,名震三秦,挖了張安世墓的那個於大海? 林思成搖了搖頭。
能把東西送到酒店,說明對他近期的行蹤瞭如指掌,更表蝗,已經把他的底細瞭解的清清楚楚。
要真是於大海,早送林思成吃花生米了,哪還需要送一隻幾百上千萬的碗,再約他去太原? 看看手裡的碗,再前後一結合,十有八九,還是和他現在尋找的白釉瓷古窯址有關。
但保險起見,還是小心點的好。畢竟林思成乾的都是正常人不幹的事。
王齊志看著談武,“談秘書長,能不能查一查那個號碼?”
“好!”
談武點點頭,起身打電話。不大的功夫就有了結果:機主姓張,是TY市文聯的一位科長,這個手機號已經用了快十年了。
太原文聯,科長,姓張?
搜遍記憶,別說這輩子,就是上輩子,林思成也不認識這樣的人。
不過至少能肯定,不是壞人。
他拿起那隻白瓷碗,放進囊匣:“老師,師兄,你們去不去?”
當然要去。
先不說這隻碗和林思成正找的固鎮古窯有什麼關係,就說誰閒的沒事,給人送這麼貴的古董? 他就不怕,林思成拿著這隻碗跑了? 又爲什麼要把約林思成到太原,又準備談什麼? 一點兒不誇張:王齊志和趙修能的心裡好奇的跟貓撓一樣。
以防萬一,王齊志讓談武叫了兩位市局的刑警陪同。九個人三輛車,直奔太原。
不到四百公里,開了差不多四個小時。
剛下高速,林思成再次撥通那個號碼。
剛響了兩聲,電話被接通:“林老師!”
“你好,我們到了!”
“咦,這麼快?林老師你稍等一下……”
像是捂住了話筒,聲音聽不太清。
但不長,就幾秒,聲音又清晰起來:“林老師,你問一下司機,鐘樓街他應該知道,我們在旁邊的乾和祥!”
林思成回了一聲,掛斷了電話。
不但司機知道,他也知道:山西茶行業唯一一家“中華老字號”。
創於宣統年間,民國時期就是太原知名茶莊,距今爲止,已經經營了上百年。
最有名的是茉莉花茶,好喝,不貴:最便宜的二十塊錢一斤,你要在茶樓喝,三元一杯能坐一天。
前世,來山西做技術指導,林思成沒少來這兒……
不遠,離高速路口就三公里,眨眼就到。
兩層的小樓,還是民國時期的風格,青牆灰頂,木門紅窗。
門口站著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男人,看到兩輛陝A,一輛晉M停下,他快步下了臺階。
林思成剛下車,剛站穩,一雙手伸了過來:“林老師,幸會幸會!”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男女老少九個人,年長如趙修能,年輕如趙大。文雅如談武,高壯如兩個警察。
這個男人卻一眼就認出了林思成,可見有多瞭解。
關鍵的是,忒客氣,伸的是雙手不說,還微微勾腰。
林思成連忙握住:“你好,先生貴姓?”
“當不得先生!”男人笑了一下,“免貴!”
不是……都到這會了,你連姓什麼都不敢講? 再說了,這兒又不是龍潭虎穴,難不成一聽你姓什麼,還能把我嚇跑是怎麼地? 暗暗狐疑,林思成指了指趙大手裡的囊匣:“那隻白碗,是先生送到河津的?”
“對,我爸讓我送的!”男人笑了笑,“林老師,我爸就在上面,上去再說!”
“好!”
林思成跟著男人,其餘人又跟在後面。
上了二樓,男人把林思成領進一人挺大的包間。
就茶室常見的那種佈局:紅木的茶臺、太師椅,旁邊是沙發和茶幾,靠窗的位置擺著一臺麻將機。
茶臺上擺著幾件古玩,兩邊坐滿了人,男男女女六七位,年歲都不小,最年輕的應該是去接他的那個男人,剩下的都在六七十左右。
居中上首的位置,坐著一位雪鬢霜鬟,身形矮瘦的老人。
嗯,這位應該最大,少說也有八十以上……咦,不對! 大略一掃,又轉了一下念頭,正準備問聲好,林思成愣了一下。
然後,他又轉過頭,看了看帶他上來的那位男子:這倆位,臉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難道不是爺倆?
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這位老人,他認識。
當然,是上輩子。
水即生,山西朔城人,一九四五年畢業於JX省立陶瓷職業學校(景德鎮),後分配到山西實業公司。解放後,進入太原輕工局。
自此後,畢身致力於陶瓷研究及陶瓷考古,調查全省 70餘處古窯址,像冠絕山西的渾源窯、介休窯、八義窯,全是由水先生考古發現,並主持發掘。
同時,主持恢復失傳技藝:包括平定砂器、平定黑釉刻花、山西琉璃、澄泥硯等等等等。
山西列入國家級非遺目錄的失傳再復原工藝,其中有一半,是水先生指導復原的。
九零年退休時,他已是SX省輕工業廳總工程師、SX省玻璃陶瓷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中國工藝美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陶瓷高級工程師。
可以這麼說:他不但是山西陶瓷工業的開創者,奠基人,更是山西傳統文化保護的核心人物。
除此外,他還是國內極權威的鑑定專家,學者。他著作的歷史名窯微觀痕跡鑑定參考叢書,囊括自唐到民國所有的窯系,所有的名瓷。
從分析胎體、釉面、氣泡、開片、包漿、老化、瓷土、釉料……等等等等微觀痕跡,是爲鑑定提供科學依據的古瓷科學鑑定標本庫。
包括現在,林思成的牀頭都放著一本,有時間就翻。
也不止他在學,凡是搞瓷器鑑定的專家,必然繞不過,包括故宮的瓷器專家。
應該是一四年左右,故宮請他去講過課。當時,林思成還專程請教過……
至此,林思成算是知道,爲什麼留的那個手機號是文聯的:他不但是考古、陶瓷學者,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
林思成更知道:爲什麼他兒子死活不敢說,他爸姓什麼。
在山西,但凡和考古、和陶瓷相關,這位是絕對繞不開的大山。水這個姓還這麼少見,再結合那隻白釉碗,稍微懂行的就能猜到是他。
真的,林思成要知道是這位,打死他都不會來。
甚至於,他已經有點想跑了。
動腦子想:老人的兒子直直的找到了賓館,可見去之前已經瞭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包括自己在找固鎮古窯,包括自己徵集到了哪些樣本,大概做了哪些分析研究。
更在於,看到那隻碗的第一眼,林思成就斷定:固鎮白瓷的卵白玉工藝,就源自燒出那隻碗的那座窯。
老人搞了一輩子的考古,研究了一輩子的瓷器,還能不知道這隻碗的價值? 都不用化驗,拿塊自己徵集到的瓷片一對比,就能猜到自己想幹什麼:瞞著河津,瞞著運城,恢復卵白玉的工藝。
關鍵的是,價值幾百萬,可能上千萬的孤品瓷器,說送就送? 說好聽點,這叫千金買馬骨。說直白點: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但來都來了,難不成真的招呼都不打就跑?
嘆了口氣,林思成腰一勾,鞠了個躬:“水先生好!”
“咦?”老人驚了一下,“咱們見過!”
林思成搖了搖頭,指了指老人的手。
老手擡起雙手看了看,恍然大悟:得接觸多少瓷器,滲進去多少氧化鐵,才能把手上的那層皮染成棕黑色?
嘖,厲害了,這眼睛真就像刀子一樣。
暗暗一讚,老人又有些狐疑:“在山西,研究了大半輩子瓷器的又不止我一個,你怎麼知道我是我?”
林思成指指囊匣:“因爲那隻碗!”
咦,還真就是?
一般人,哪知道林思成找的固鎮古窯是什麼窯,和這隻碗又有什麼關係? “先坐!”老人起身,拄著拐仗走到了沙發那邊,“都坐!”
“好!”林思成點點頭,走了過去。
其它人一頭霧水的跟在後面,一一落座。
服務員端來了茶,上好的茉莉飄香。
老人做了個請的手勢:“小林,我這麼叫你,可以吧?”
林思成點頭:“可以!”
“那好!”老人笑瞇瞇,“哪咱們再打個商量?”
林思成頓了一下,嘆了口氣:“水先生,先說好,碗我不要!”
好像早就料到了,老人一點都不意外,輕輕往後一靠:“碗不要是吧,那窯址要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