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5章 升了半級

第235章

升了半級 一個多月前,林思成剛開始找窯址,滿運城的亂轉的時候,本地人是什麼樣的心態? 這羣老陝錢多的扎手,更閒的扯蛋:運城要有什麼古窯址,早找到了,還輪得著你們?

包括半個多月前,西京文物局莫名其妙的組了個考察團,弄來幾十號人給林思成打下手的時候,他們依舊是這樣的想法。

但既不用他們出錢,更不用他們出力,只是安排幾個人帶一下路,再和鄉鎮協調一下而已。

就算最終什麼都沒找到,地方又沒什麼損失? 大抵都抱著這樣的心態,從上到下,壓根就沒指望過他們能找點什麼出來。

但突然,就找到了窯址?

遺址近百畝,從瓷土開採,到原料加工,再到成型與上釉,然後到燒成輔助、原位(成品與殘器)出土、窯業垃圾。

包括最核心的窯爐本體,胚體生產,所有的流程遺蹟,所有的工藝設備,一樣都不缺。

這是什麼概念? 既便在整個山西,也能排在前三之列。如果較真一點,前兩處遺址其實都不是很完整,都缺少關鍵作坊設施。

晉陽古城瓷窯沒發現上釉遺蹟,即澄泥和沾漿池之類。霍州陳村瓷窯則沒有發現輔助生產工具,即轆轤、石磨、水車之類。

由此,這次的發現其實完全可以稱得上全省唯一:省內唯一一處具備完整的制瓷產業鏈條和出土遺蹟的瓷窯遺址。

所以,已不僅僅是運城第一,而且很有可能,是省內第一。

一時間,一羣領導又是感慨,又是赧然。

感慨於對方的堅持,努力,以及恆心。

更赧然於對方的專業:你們找了幾十年都沒找到,對吧?來,讓我試試……

思忖少許,領導們稍稍一合計,當即決定:該乾的還是得幹,哪怕得罪人也得幹。

隨後,領導宣佈:由YC市政府主持,河津市政府協助,從市、縣兩級各部門抽調人員,對老窯頭遺址進行全面、細緻、系統性的勘探與發掘。

同步,向省級部門彙報,並尋求技術性支援。

完了後,一羣領導挨個和林思成握手,感謝的話更是不要錢似的往外冒。

但除了感謝,其它的一概不提。沒提需不需要林思成及團隊參與後續的勘測與發掘,更沒提需不需要進行技術性的指導。

林思成面帶微笑,波瀾不驚。

王齊志站在一旁,愣住了一樣:他想到過,當地的速度一定很快。也想到過,肯定會盡快和他們撇清關係。

但他就是沒想到,撇的倒是挺清,感謝的話也說了不少,但光是嘴上說,實際性的一點兒都沒有? 何志剛冷眼旁觀,暗暗的嘆氣。

直到最後提到澄泥硯技術合作,兩人心裡才鬆了一下:還好,沒當白眼狼。

會開完後,說是在市賓館安排了感謝宴,林思成打電話,讓考古隊員撤了回來。只留高章義與地方考古部門交接。

趁林思成換衣服的空子,何志剛挨個打電話,把人全部聚到市委給他安排的套房裡。

煙霧繚繞,茶香四溢。

沒有外人,說話也就沒了顧忌,趙修能頗有些不平:“咱們就這麼樣被趕出來了?沒說後續的發掘,讓我們主持?”

王齊志“呵”的一聲:“趙總,你搞清楚,這兒是山西,不是陝西?讓咱們主持發掘,省文物局、考古院,文保院還要不要臉了?”

“遺址總是我們發現的吧?”

“對,沒錯!”王齊志一攤手,“來,給你,有本事你拿走!”

趙修能被問懵了:這是遺址,又不是什麼東西,我他媽怎麼拿? “不是……就說了幾句謝謝,然後就完了?”

“能說聲謝謝就不錯了!”王齊志“呵”的一聲,“難不成還得讓人跪下來?”

都知道他說的是反話,不可謂不可笑,但沒人能笑的出來。

其它不說,林思成奔前跑後一個多月,歷史文獻,測繪數據,手裡總該有一些吧?

結果提都沒敢提,生怕用了林思成的東西,就甩不清了一樣? “其實還是怕丟人!”林思成往沙發靠了靠,慢條斯理,“地級區域,乃至是全省唯一的完整性遺址,結果是一幫外省人找到的?”

“更關鍵還在於:我們反覆提醒,都沒能引起當地有關部門的重視,最後卻硬是被我們找了出來? 如果就這樣往上報,上級部門和領導看到報告,會怎麼想?迫於無奈,就只能儘可能淡化……”

還是林思成看的透徹。

何志剛讚許的點點頭:“表示肯定會有,無非是多少的問題:該結清的費用全部結清,該補助的經費全部到位,包括後續的支出計劃,也一併列入預算……”

稍一頓,他又看了看林思成,“下來後,市領導專程提到,明天申遺工作組就會派技術人員過來,和你對接,到時候需要哪些資料,數據,你一併列個單子……”

幾個人相互瞅了瞅:啥數據,澄泥硯?

但是,就這? 如果在找到遺址之前,當地把這些擺出來:花了的全部報銷,後續計劃支出全部列入預算,再痛痛快快的把澄泥硯的技術拿出來,絕對沒人說什麼。

但之前他們怎麼做的?

雖然不至於到裝聾做啞,不聞不問的程度,但基本就沒怎麼重視,甚至可以說有些敷衍。

委派的那兩位,就劉館長和許局長,專不專業先不說,懂多少也不提,基本全程都是打醬油的心態。

現在倒好,辛苦了一個多月,好不容易有了發現,有了成果,全盤都要拿走?

也不止王齊志和趙修能這麼想,包括田傑、商妍,以及與何志剛一塊來的蘇院長。

看幾個人臉色不對,何志剛哭笑不得:“各位,這是在人家的地盤上,遺址再大,我們還能搬走不成?”

“再說了,我們的目的是金宋窯址,是宋代細白瓷,是卵白玉工藝復原,你們糾結這個做什麼?”

話沒錯,但總感覺心裡不太舒服。

究其原因:誰也沒想到遺址的規模會這麼大,遺蹟點會這麼集中,工藝鏈條會這麼健全?

哪怕只是清代的窯址,也足以稱得上填補省內空白,無論是從學術角度,還是從文化角度而言,對山西的意義都不是一般的大。

說句實話,如果不是林思成,估計再過十年,當地都發現不了,這功勞夠大吧?

結果臨了,當地卻撇的乾乾淨淨,能撇多快撇多快?

林思成笑了笑:“也不算是撇,今天開會不是提了嗎:後續的勘測路線、範圍、目的地,都由我們自行決定。經費絕對滿足,鄉鎮地方絕對協調到位,有什麼要求也儘量提……”

趙修能冷笑一聲:“林師弟,這難道不是他們發現你不要太好用,想把你當免費勞力使喚?”

林思成點點頭:“就算是這樣,但師兄你可以換位思考:正因爲我們好用,好多條件都可以談。比如,能不能讓何局長協助一下,讓老師以修復中心的名義,和當地談一談:下次如果再發現遺址,能不能多要一些實驗樣本?掏錢也行……”

何志剛點點頭,又讚許的笑了笑。

他算是看出來了,一屋子十來位,別看林思成最年輕,但要說誰心態最穩,考慮的最全面,最長遠,那絕對是林思成。

也別看趙修能歲數大,王齊志出身更不凡,但如果做個對比,要差好大一截。

說直白點:千算計萬算計,撈到手裡的才最實際。

既然最終目的是卵白瓷,那就咬定目標不鬆口,就朝著這一個方向使力。沒必要硬揪著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不放。

反過來再說,讓當地給點實際的,什麼算是實際的?

讓林思成帶隊發掘?

搞清楚,這兒是山西,不是SX省考古院、文保院全是吃乾飯的嗎? 頂天了,也就在發現人那一欄,讓林思成署個名。

與其爭這些沒用的,還不如悶聲發大財,安心的找細白瓷遺址。

等當地的反應過來的時候,林思成說不定已經復原出了工藝,更說不好,連專利都申請了。

到那時候再看,誰在笑,誰在哭……

暗暗思忖,何志剛又交待了一下:“我估計,當地應該會派人和你接觸,你敷衍起來也累,讓你老師,讓趙總,讓商教授幫你應付就行,你趁機休息兩天。”

林思成點點頭。

肯定會聯繫,目的不一而足,就說一點:本省的考古院、考古隊一大堆,當然沒必要讓外省的幫忙,但沒說不能請個外省的技術指導。

甚至於,把他變成咱們本省的行不行?

又商量了一下後續的勘測計劃,以及怎麼和當地談,怎麼多要點樣本。基本聊得差不多,河津市委的秘書長專程來請何志剛。

一羣人出了門,發現市政府的秘書站在林思成的門口,正在敲門。

何志剛很自然打了聲招呼,一行人走向餐廳。

市府秘書長很是熱情,和林思成有說有笑,三兩句話的功夫,兩人換了手機號碼。

王齊志和商妍對視了一眼:剛何局長怎麼說的?

話說完也就半個小時。

兩人靜靜的跟在後面,和林思成坐到了一桌。沒意外,秘書長也和他們坐到了一桌。

飯吃到一半,王齊志怎麼看,怎麼覺得這位秘書長是想挖牆角。

但說實話,林思成到山西后已經夠低調了。當地的這個念頭,是怎麼冒出來的?

林思成估計,應該還是和這次的窯址有關。

……

已是四月下旬,山林裹著溼漉漉的晨霧,粗礪的青石上泛著青苔。

一株野花撞入眼簾,山風輕揚,紫色的花瓣落向肩頭。

新軋出來的土路上停滿了車,大大小小十多輛。車門上印著單位,五花八門: 山西考古研究所(院),省文保所(院),省田野考古研究所,YC市政府、市考古所,市文化局,YC市文物局,YC市博物館、工業局、河津市政府……

古河道的岸臺上站滿了人,男女老少幾十號。

不遠處,高章義瞅了瞅,給田傑打電話:“來的挺全,好像直接從省裡過來的,別說河津,連運城都沒去,直接殺到這兒來了!”

“很正常!省內唯一一座具有全工藝鏈條的古窯遺址,來個省領導都不過分。”

田傑一點兒都不稀奇,“還沒開始挖?”

高章義左右看了看:“沒有,沒有看到工程車,也沒看到民工,這會還在開現場會!”

“儘快交接吧,完了就回來!”

“田所,要繼續勘測嗎?”

“林思成說是先休息兩天,等他把澄泥硯的工藝搞明白!”

“行,我明白了!”

掛了電話,又等了好一會,那些人一直沒動。

高章義百無聊賴。

另一邊,市(運城)文化局和工業局的負責人仔細彙報:

“大致元月下旬,臨近春節的時候,西大和局裡電話聯繫,諮詢考察學習的事宜。一個星期後,來了兩位,一位是文博學院的蘇副院長,另一位是團委書記,也就是那位王教授……”

“我們當時說的很清楚:澄泥硯正處於申遺的關鍵時期,技術數據不能外泄。但當時那兩位說:前期只是考察,可以等公示結束後再學習……我們彙報給市裡,市裡說是可以,讓他們發函……”

“春節後,函發了過來,暫定日期是三月份。然後到了三月七號,這夥人到了市裡。當天正常對接,但到了十號,那位王教授突然到局裡,說是在關帝廟發現了幾塊瓷片,初步推斷產自蒲州古窯。

當時他問我們:如果找到了窯址,能不能用來換澄泥硯的技術?局裡還正式討論了一下,都覺得可能性不大。之後請示了市裡,市裡也覺得可能性不大,就答應了……

一羣人默然。

別說當時的市文化局,工業局覺得可能性不大。哪怕到現在,哪怕在場的這些省考古研究院,文保院的負責人和專家,同樣覺得可能性不大。

因爲爲了復原琺華器技藝,永濟(運城轄縣)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尋找蒲州古窯,前後七八年,市裡有可能的地方轉了個遍。別說窯址了,連點兒線索都沒找到。

但結果呢?

看了看河岸邊插滿三角標旗的遺蹟點,省考古所的副所長王霄毅嘆了口氣:“然後呢!”

“然後,他們在幾縣市探訪,同步徵集文物。又在市博租了一間實驗室,同步化驗分析……先來的就是河津,之後到了鄉寧,然後去了永濟,再之後又到河津……”

“前後差不多半個月,那位王教授再次聯繫我們,稱初步推斷,古窯遺址應該在河津境內。之後,西京市文物局直接發函,要來考察學習。那時市裡才知道,他們要到河津試勘……”

省文保院的專家舉了一下手:“他們怎麼推斷的?”

“他們在永濟古城收集到了好多瓷片,又在永濟市徵集到了部分殘器和文物。品種很多:有白地刻花瓷,白瓷,還有陶胎瓷枕……

經過化驗,說是瓷胎成份與河津市固鎮瓷土礦的成份一致,所以推斷窯址在河津……之後,那位林老師就率隊來了老窯頭……再然後,就勘測到了遺址!”

乍一聽,好像沒問題。但所有人都聽出了不對。

都不用化驗,看山腰裸露的瓷土礦帶就知道,兩地雖然離的不遠,瓷土成份卻有本質性的區別:固鎮瓷土高鋁富鈣,胎土偏白,最適合燒白瓷。這兒因爲有鐵礦和煤礦的原因,瓷土高硅富鐵,只能燒深色瓷。

他們在永濟徵集到的也是白瓷和刻花瓷,斷定瓷土產地又在固鎮。那爲什麼沒去固鎮,而是來了老窯頭? 王齊志負責外聯,倒是時常溝通,但沒有溝通到這麼細,市文物局的領導也不知道。

劉明和許承嚴倒是一直跟著,但壓根就沒重視,甚至是沒在意,所以更不知道。

甚至於,他們還建議過:先往西,往黃河岸邊找。但林思成卻沒采納,一指頭就指到了這裡。

兩個人期期艾艾,吞吞吐吐,不過還好,大致能講明白:那位帶隊的林老師說,因爲老窯頭這個地名中,有個“窯”字。

有人差點笑出聲:這個窯,是“瓷窯”的“窯”嗎?這是缸瓦窯的窯。

而且,河津市帶窯字的村那麼多:東窯頭,西窯頭,曹家窯,任家窯,史家窯,西窯溝……等等等等。不管哪一處,都比老窯頭更適合燒瓷器:至少交通便利,煤礦鐵礦沒那麼集中。

在場的都是行家,甚至是專家,不管換成誰,都不可能因爲這個“窯”字,跑來這裡找瓷窯。

但偏偏,真的被他找到了不說,還這麼大?就感覺,那個林思成長了透視眼一樣? 最怪的是:他們拿著白瓷樣本,找到的卻是黑瓷窯? 王所長又嘆了口氣:怪的何止是這一點? 湊巧碰到了幾塊瓷片,就敢斷定運城有古窯,就敢和市裡談條件?然後不惜成本的探查,更不計代價的徵集相關文物? 只是徵集了很少的一部分,基本沒有做什麼前期調查。就敢斷定窯址在河津?然後,直接就調來了田野所和考古隊,而且來的是最爲專業的省所和省隊? 沒有任何歷史記載,沒有任何文獻相關,地面上沒有任何相符合的遺蹟。就跑來了老窯頭。然後,硬是圍著兩座沒什麼參考價值的缸瓦窯勘察了半個月? 結果沒出意外,什麼都沒發現。

捫心自問,不怪當地不重視:這些人從開始到這一步,所有的行徑都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有點可笑。

但誰都沒想到,奇蹟出現了:

最後一天,那位林老師圍著河道和岸臺轉了幾圈,發現了這幾個坑。然後一釺子下去,就探到了木灰池。

這是什麼概念,這又是什麼概率?按道理,這是壓根就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捫心自問,換成他,他絕對找不到。

再把這些疑點綜合一下,王所長就覺得:好像那個林思成提前就知道這裡有窯址?

他又打量了一圈:“劉館長,你們當時有沒有問過,那位林老師是根據什麼依所,判找到的木灰坑?”

“問過!”劉明擡手一指,“他說別的坑裡光禿禿,連枯草都沒幾根。這兒的蒲葦卻跟麥田一樣:密不說,還高,還壯……”

下意識的,所有人都擡起頭,作思索壯。

確實,標有“草木灰池”的坑裡,野草密且高。但其它坑裡跟鏟過一樣,稀稀落落,零零星星。

但這和野草有什麼關係? 其他人還在琢磨,王所長愣了一下,恍然大悟。

其它坑裡爲什麼不怎麼長草?因爲那些坑不是淘泥池,就是研磨池,再不就是洗漿池、石灰池。

要麼池底是瓷土,硬的石板一樣,草籽發了芽也扎不進土裡,要麼池底是殘留的石灰,芽剛冒出來,就讓石灰燒死了。

而且沒任何植物所需的養分,你讓草怎麼長? 而這個坑裡,卻是草木灰,能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透氣性和保水能力,更能爲野草提供養份。

還有最爲關鍵的一點:蒲葦喜鹼。土壤的鹼性植多高,蒲葦才能長這麼高,這麼壯? 說實話,王所長就覺得好佩服:這是純純的植物學知識,他是專業的植物考古學出身,竟然都沒想到這一點。

這位林老師,得有多博學,考古經驗得有多豐富? “厲害了,怪不得能使喚動省級機構?”王所長吐了一口氣,“姓林,林老師,還不是教授?那應該很年輕……”

何止是年輕? 劉明張了張嘴,好久才道:“才二十一!”

王所長怔愣的一下:“多大?”

劉明嘆了口氣:“二十一,是西大文保系的學生,今年大四,六月份才畢業。”

所有人都愣住了一樣。

王所長慢慢扭過頭,看了看不遠處的高章義。

二十一?

又不是沒合作過,高章義也就罷了,田傑有多傲,性格有多擰巴,他領教的夠夠的。

怎麼就能對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小夥言聽計從,他說怎麼幹,田傑就能怎麼幹? 應該是看到了他,高章義還揮了揮手。

王所長如夢初醒:“有沒有了解過?”

劉明點點頭:當然瞭解過,不過是前天到昨天才瞭解的。

他娓娓道來,在場有一個算一個,不管是省裡的專家,還是市機關的負責人,或是輔助人員,全都瞪大了眼睛。

鑑定專家,修復專家,應用型研究專家? 高校重點實驗室負責人,省級扶持項目非遺傳承人,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

就問在場的這些人,包括王所長在內,有沒有這麼多的頭銜? 而不管這裡面的任何一個,但凡能和“二十一歲”這個年齡沾點邊,都夠讓人驚歎,何況還是全部?

王所長愣了好久:“你們之前沒了解過?”

劉明默然,低著頭不說話。

但凡瞭解過,林思成第一次碰到瓷片,說運城可能存在古窯遺址的時候,市裡就開始重視了。

原因很簡單:林思成的考古能力有多強不知道,但鑑定能力卻是西大公認的。他說那些瓷片是蒲州古窯,當地就算不相信,至少也會懷疑一下。

話再說回來,誰閒的沒事,調查別人幹嘛?

但還好:亡羊補牢,爲時未晚。

王所長想要說什麼,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如果說之前,地方部門都沒當回事,但這麼大一座遺址擺在面前,誰還敢掉以輕心,誰還敢不重視? 他說還有白瓷窯,那十有八九真的有。也別說什麼白瓷窯,林思成如果說運城有貢窯,市裡都得想辦法查證一下。

但不用自己提醒,地方部門也應該知道怎麼幹。

暗暗轉念,又交待了一下,兩邊正常交接。

王所長走到車邊,和高章義握了一下手,又點一支菸。

兩人是老相識,九五年,國家文物局主持擴建晉綏邊區(在呂梁)革命紀念館的時候,他倆就認識的。

之後更是合作過無數次,十多年的交情,熟的不能再熟。

王所長直言不諱:“你們那個姓林的小孩厲害了,人才!”

高章義強調了一下:“天才!”

對,天才。

自己二十一的時候,還在死背馬列呢……

暗暗感慨,他又半開玩笑:“我看你和老田,都挺服帖啊?”

廢話不是?

高章義瞄了他一眼:“明朝的秦王,知道吧?”

王所長點點頭:“當然知道!”

初代秦王是朱元璋嫡次子朱樉,世封長安。前後傳了二十一代,總共兩百八十年,是明代傳承代數最長,年限也最長的世系藩王。

“但和那小孩有什麼關係?”

“他帶我們找到的墓,三座!”高章義比劃了一下,“當時,他讓我和老田署的名……”

王所長徹底愣住:啥東西? 三座明代郡王墓,讓別人署名? “爲什麼?”

高章義想了想,敷衍了一句:“他用不上!”

王所長後知後覺:對啊,忘了他還是在讀大學生? 大學都還沒畢業,他用這麼大功勞往哪裡使? 但如果給田傑和高章義,少說也能加半級職稱……

暗暗轉念,他突地一頓,直戳戳的盯著高章義。

知道他想問什麼,高章義笑了笑:“我升了半級,和你平級。老田暫時沒升,不過快了……”

王所長剛想說什麼,又猛的回過神來:墓,是林思成,帶著田傑和高章義找到的? 關鍵在於,這個“帶……”

換句話說,在考古方面,這小孩同樣很專業。甚至於,比高章義和田傑還要強? 他本能的回過頭,看著插滿標旗的瓷窯遺址。眼眶微縮,嘴脣囁動,卻說不出話來。

比田傑更強……

比自己呢?

(本章完)

第96章 聲東擊西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1章 西京城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99章 仿作第189章 假在哪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86章 林老師?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214章 帶你去看大傻子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11章 家學淵源第249章 強迫癥第220章 想想都覺得震憾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82章 鬼面具第177章 見縫插針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164章 逼著讓人使絕招第211章 燈會第88章 林思成,你趕快買第131章 比撿的還便宜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49章 請客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215章 帝王像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29章 八萬!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149章 玉豬龍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245章 工藝不可能憑空而來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50章 都是爲了最後一句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18章 核輻射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199章 仿作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27章 說個理由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6章 曼生壺第149章 玉豬龍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213章 海地祥雲雙鶴爐第189章 假在哪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69章 鋦金第119章 貴姓?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19章 報警第135章 眼光也就一般?第164章 逼著讓人使絕招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229章 慢慢來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22章 我就知道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149章 玉豬龍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著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58章 我拿錘子努力?
第96章 聲東擊西第54章 不會說話,以後就少張嘴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1章 西京城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99章 仿作第189章 假在哪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86章 林老師?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214章 帶你去看大傻子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11章 家學淵源第249章 強迫癥第220章 想想都覺得震憾第145章 沒學會走,就想飛?(月票加更44)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64章 你爺也是倒漿糊的?第82章 鬼面具第177章 見縫插針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164章 逼著讓人使絕招第211章 燈會第88章 林思成,你趕快買第131章 比撿的還便宜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49章 請客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215章 帝王像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21章 想不想拿獎?(月票加更77)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29章 八萬!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149章 玉豬龍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245章 工藝不可能憑空而來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50章 都是爲了最後一句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18章 核輻射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199章 仿作第84章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第27章 說個理由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6章 曼生壺第149章 玉豬龍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213章 海地祥雲雙鶴爐第189章 假在哪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69章 鋦金第119章 貴姓?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19章 報警第135章 眼光也就一般?第164章 逼著讓人使絕招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229章 慢慢來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22章 我就知道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149章 玉豬龍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著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58章 我拿錘子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什邡市| 威海市| 澄城县| 中西区| 中西区| 丹凤县| 杂多县| 丹江口市| 张家港市| 克什克腾旗| 康保县| 儋州市| 文成县| 敖汉旗| 邵东县| 株洲县| 调兵山市| 库车县| 万山特区| 汤阴县| 太原市| 武平县| 武功县| 黄山市| 大关县| 涿州市| 南昌县| 海南省| 酉阳| 如皋市| 旅游| 兰溪市| 金寨县| 辰溪县| 平安县| 奎屯市| 拜城县| 庆城县| 白河县|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