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4章 一拍即合

第244章

一拍即合

聽到是黃智峰的聲音,所有人都圍了過來。

林思成索性開了免提: “林老師,我們先測的是焦炭土層中的輸助樣本,含量值(c14)爲1200±50(年)!”

“之後檢測了窯汗,最後一次受熱時間範圍爲1150—1200年……”

“初步推測,焦炭與窯汗屬於同一時期,距今應該在1150年以上……”

乍然,談武的心臟都跟著縮了一下。

距今1150年,是什麼時候? 950年左右,五代末期。

但這只是窯汗的最後一次受熱時間,也就等於窯爐的廢棄時間。修建時間則要更早。如果按照1200年來算,那會兒還是唐代末期。

另一份報告也能證實這一點:與焦炭處於同一文化層的輔助樣本碳14含量值爲1200年,說明這兩個迭壓文化層中的窯爐均爲唐代遺址。

唐代的高溫窯爐,唐代的焦炭? 哪怕早有心理準備,但聽到檢測結果,談武的心臟依舊跳了好幾下。

林思成笑了笑:“談秘書長,現在只是初步推測,還要做進一步的發掘和檢驗。其次,碳14和熱釋光都有誤差,至少也在四五十年以上,搞不好,兩個文化層都屬於宋代初。”

那也夠了。

如果從中國最早的煉焦遺址來說,這要比河北邯鄲觀臺的宋末遺址早一百五六十年。

如果從“中國最早的焦煤型瓷窯”的角度而言,比景德鎮御窯發現的明代成化遺址早了整整五百年。

由此,這兒的發現不但推翻了兩項考古結論,而且還是國內首次發掘的重大發現,對地處西北,只是一個小小的縣級市的河津而言,這是多大的加分項? 談武用力的呼了一口氣,琢磨著怎麼向領導彙報。

稍事休息,幾個隊陸續開工,大致五點,田傑在三號位偏東北一百米左右的梯田邊緣,發現了一座半倒焰式饅頭窯。

又過了一個小時,高章義在三號位西南方向,找到了一座廢瓷坑。

看著釺管中的細白瓷碎渣,一羣人雙眼發光。

……

落地窗映著晨光,空氣中瀰漫著苦丁茶的焦香。

週一九點,政府例會。

還有十來分鐘,領導們陸續進了會議室。

市長估計還得好一會,常務拿了一包煙,挨個發了一圈。

蔣承應不抽菸,拿著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坐在旁邊的崔國瞄了一眼。

幾個折角的符號連在一起,代表山,中間三道水字紋,代表河。之下又用三角標註,零零星星的寫著幾個地名。

“老窯頭,請代……北午芹,唐代……固鎮,宋代?”崔國讚了一聲,“嘖,蔣市長,挺刻苦啊?”

蔣承應頓了一下。

用刻苦這樣的字眼,在這兒多少有那麼點不合時宜,調侃的意味居多,還帶著點揶揄。

崔國負責文化、廣播、檔案等工作,文物、考古、史志等部門都在他的負責範圍之內,但河津古窯的勘察,最後卻由蔣承應負責?

不管換成誰,都會有想法。

但這賴不到誰:兩週前,省文物局、考古院通報,河津可能存在卵白玉古窯遺址,兩級班子專程開了會。

當時崔國就覺得:這兩個都算是清水衙門中的清水衙門,平時存在感極低。纔多點動靜,就大驚小怪,這擺明是跑出來刷存在感了。

你刷就刷,這無所謂,但危言聳聽,故意誇大就有些過份了:失傳了幾百年的工藝,山西人沒辦法復原,陝西人卻能復原,搞笑呢吧? 其它不說,遺址總在山西吧,我們不發掘,老陝還能自個挖出來? 沒有標本,沒有工藝遺蹟,他拿什麼研究? 所以當時討論時,崔國的建議是該勘察勘察,該發掘發掘。市裡人手不夠,就向省裡申請。一年找不到,就多找幾年。

如果從陝西請人,這不就是自爆其短,家醜外揚? 但蔣承應的意見卻截然相反:論遺蹟多寡,兩省大差不差。但論考古水平,遺蹟保護,陝西要稍強那麼一點。

而且這是公認的:陝西的墓多,每一座都少不了勘察,尋找。山西的地上遺蹟多,墓少,需要從地下挖的基本不多。

而且相對而言,陝西那邊的保護措施要稍到位一點。這邊卻是該怎麼曬怎麼曬,該怎麼淋怎麼淋。

所以,技不如人不丟人,請人更不丟人。

再者,水總工從事陶瓷考古和工業陶瓷研究六十年餘年,對省內遺址的分佈情況、以及本省陶瓷工業發展現況的瞭解,省內沒人能比得上。

他說的話,絕不至於故意誇大,危言聳聽。

兩人各抒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表決通過:該請就請。

自然而然,這件事情就由蔣承應負責。

蔣副市長很積極,親自去了一趟太原,拜訪了水即生。然後,又邀請省文物局、考古院的負責人和專家,組團跑了一趟西京。

回來後,已是一週以後。市裡又開會,聽蔣承應提到與西京洽談經過,崔國依舊不以爲然:就這條件,從京城請個專家都夠了。結果,就從西京請了個小孩? 資料他看過:那小孩固然專業,但專業的也只是文物鑑定和修復,但這次涉及的卻是考古勘察,工藝技術復原。

說句實話:再是博學,再是全才,是不是也得需要時間學?

二十一歲?就算從孃胎裡開始,他能學多少? 所以,崔國一直都冷眼旁觀。

蔣承應也清楚,一直鉚著一股勁。

看他不說話,崔國笑了一聲:“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蔣市長確實得刻苦一點。”

蔣承應點點頭,合上筆記本:“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比不了崔市長!”

“專攻談不上,不過一直負責的都是這一塊,比蔣市長了解的稍多一些。說實話,一週的時間查資料,做計劃,綽綽有餘。但這都快十天了,河津還沒動靜,不會是卡住了吧?”

“但不應該啊?水總工那麼推崇,蔣市長更是讚不絕口,那位林老師肯定有過人之處。再說了,有遺蹟發現(白釉碗),更有老窯頭遺址做爲參照,北午芹肯定有遺址存在。好不好找先不說,是不是得先找起來?”

“其他都不提,西京來的這三十多號人,每週的伙食,工資,補助,加起來都得好幾萬!”

崔國彈了彈菸灰,臉上帶著笑,“當然,只是建議一下,蔣市長如果介意,就當我沒說!”

其餘幾位齊齊的一愣,眼神古怪起來:吵起來了?

其實這兩位一直都不大對付。只不過之前在桌子底下,這次因爲河津古窯,直接擺到了檯面上。

蔣承應也不在意:“崔市長,這才一週而已,著什麼急?”

崔國豎了個大拇指,一證明雙關:“還是蔣市長沉得住氣!”

蔣承應只是笑了笑,再沒說話。

其餘幾位卻一臉失望:被老崔擠兌成這樣,都不接招?

老崔沒說錯,老蔣是真能沉得住氣……

正暗忖間,門口傳來腳步聲,市長帶著秘書進了會議室。

“不好意思,剛接了個電話!”

解釋了一句,蘭澤安感覺氣氛不大對,下意識的頓了一下。

再左右一掃,看了看幾位同事的表情,他頓然猜了個七七八八:老崔又挑事? 你不願意幹,當然就得安排別人幹。別人幹了,你又怕別人幹好……老崔你這是什麼心態? 問題是,你就算想挑事,能不能先打聽打聽? 這下好了,一巴掌扇到了自個臉上……

暗暗轉念,蘭澤安面無表情的翻開文件:“開會之前,有個消息公佈一下。剛纔,河津打電話彙報:昨天,考古隊在僧樓鎮北午芹試勘,發現瓷窯遺址三座……

初步檢測,一座爲唐代晚期的半倒焰式馬蹄窯,另外兩座爲迭壓型遺蹟,均爲唐末五代時期的倒焰式洞坑窯……”

所有人齊齊的一愣,本能的轉過頭,看了一眼蔣承應,又看了一眼崔國。

前者無動於衷,之前怎麼樣,現在依舊怎麼樣。後者像是呆住了一樣,猛的一怔愣。

三座,還是唐代遺址,怎麼可能?

關鍵的是,昨天才是試勘。

你不做實地走訪,不做環境調研,直接就勘? 勘也就罷了,只是一天時期,就找出來了三座? 但凡換個人這樣講,崔國絕對會冷笑三聲:這是考古,你以爲是喝水吃飯,動動嘴就可以?

就一天的時間,你能把地形瞭解完,能把測繪搞完,把圖紙畫出來,都得誇你一聲快。

但是,河津敢直接打電話給市長彙報,這件事還能有假?

轉著念頭,崔國的臉色以肉眼可見速度紅了起來。

怪不得不管自己怎麼擠兌,這狗日的都不接招? 怕不是昨晚上就接到了消息,故意等著老子踩坑,再丟個大人?

霎時,一股邪火涌上腦門:蔣承應,我幹你孃……

崔國紅著臉,忍著怒火:“蔣市長知道?”

“知道!”蔣承應點頭,“來會議室之前,我接到王教授(王齊志)的電話,我當時有點不敢信,又專程問了一下水總工,準備開完會再給市長彙報……”

所以,你就給老子挖了個坑?

心裡問候著蔣承應的祖宗十八代,崔國咬著牙:老陰比,你給我等著!

一口氣還沒咽利索,蘭澤安擰開保溫杯,抿了一口。

“除此外,在兩處迭壓遺址中心地帶,還發現了焦炭……昨天下午,先在市博做的檢測,怕有誤差,又連夜送到省裡。然後,水總工親自帶人檢測,兩份檢測報告基本一致。”

“所以初步可以斷定,北午芹發現的焦煤樣本,爲唐末至五代時期……由此推測,河津於唐末五代時期就掌握了相對成熟的煉焦技術,並應用於燒造瓷器……”

啥東西,焦煤?

在座的大都是外行,但再是不懂,他們至少知道“發現唐代焦炭”是什麼概念。

更知道,在轄區內發現相關遺址意味著什麼。

一時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張臉上都寫滿了不可思議。

崔國陰著臉。

他媽的,丟人丟大了。

就剛纔那一出,就剛說的那些話,如果傳出去,能被市裡笑話兩年。

但與之相比,丟人連個毛都算不上:河津古窯的勘察,原本應該是他負責,現在卻是姓蔣的?

這不比吃了屎還要讓他難受?

他咬了咬牙,努力的平復著心情:“市長,他們只用了一天……找出了三座窯爐和燃料?”

“不止窯爐,還有瓷土堆、淘洗池、廢品坑,等於瓷窯遺址的四大核心設施,哪個都不缺!剩下的,就是挖……”

蘭澤安點點頭:“其實接完電話後,我也有點不敢置信,又專程打電話,向省文物局的任處長求證了一下。

用他的話說,看那位林工考古,感覺他十多年的書白唸了,二十多年的考古白乾了:沒有走訪,沒有調研,沒有測繪,甚至連試勘都沒有。

他只是觀察了一下地形,畫了一張簡圖,讓考古隊按圖釺探。然後,圖上畫的是什麼,地底下就是什麼……就好像那些遺址,是那位林工看親眼看的建出來,又埋進了地裡的一樣……”

稍一頓,蘭澤安嘆了一口氣:“神乎其技!”

腦子裡“嗡”的一下,崔國臉上像是套了只襪子,又麻又木。

第一次,那小孩找到老窯頭遺址的時候,他還問過劉明(市博副館長)。當時劉明就說過這麼一句話:神乎其技,不可思議。

說是那小孩就好像知道那兒就是窯爐,一釺子紮下去,就扎到了草木灰堆。

自己當時還嗤之以鼻:真要那麼神,之前就不會瞎逑轉半個月,連根毛都沒找到。

運氣罷了。

所以,會上蔣承應說要親自去請那個小孩的時候,崔國就覺得挺搞笑:蔣市長,你與其靠碰運氣,還不如去算卦? 但現在呢?

再回想一下,這麼大的功績,難道不是自己硬生生的推出去的? 崔國恨不得給自己兩耳光。

渾渾噩噩,恍恍惚惚,一個半小時的會,崔國一個字都沒記住。

他滿腦子都是四個字: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好不容易捱到散會,崔國連會議室都沒出,當場給任新波打電話。

一遍沒接,第二遍還沒接,第三遍的時候,任新波掛斷,發來了一條短信:崔市長,局長在開會。

崔國心中一動,編緝了一條發了過去:任處長,是什麼會?

任新波:北午芹唐代瓷窯遺址發掘研討會。

崔國:不是已經找到了核心遺址嗎,還研討什麼,直接挖不就行了? 任新波:這次可不是什麼小窯,說挖就能挖。廳領導的意思是,先商量一下,實在不行,就往上打報告,讓國家文物局支援一下……

往上打報告,這遺址的級別得有多高? 再想想當初表決時,自己那句“保留意見”,崔國眼前一黑,耳朵裡像是炸了雷,轟轟轟的響。

……

上午在廳裡開完,中午沒顧上休息,廳領導直奔河津。

會議安排在市政府大樓,人很多,規格也很高:河津兩級領導。市裡除蔣承應,市委這邊還委派了秘書長參會。

省文物局更多,來了一位副局長,之下科技處、文管處(文物管理)、遺管處(文化遺產管理)、考古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文化遺產規劃研究院、文化遺產勘測與保護研究院……等等等等部門的負責人全來了。

還有工業廳,文化廳,以及特意被請來的水即生。

不是白髮蒼蒼,就是兩鬢斑白,任新波今年四十有五,在裡面都算是年輕的。

所以,夾在中間的王齊志和林思成格外的顯眼。同時,也是最引人矚目的。

其中有近半,不,可能有一大半,之前都和崔市長一樣的想法:YC市的是怎麼想的,放著自己人不用,非要從外省上請個毛頭小孩?

更想不通的是,省裡,就文物、文化、工業這幾個部門,竟然一致贊同。

山西這麼大,難道沒人了? 後來才知道,這件事情是水總工一力促成。但即便如此,當時許多人依舊半信半疑。

直到昨天,以及今天早上。

就像林思成和王齊志還沒來,水總工直言不諱的那幾句:真金不怕火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也別一天,給你們一週,哦不……半個月,你們行不行?

沒人說話。

半個月行不行,這個先不論,就說林思成的這種方法:不調研,不走訪,甚至連勘察計劃,連地埋測繪圖都沒有? 來了就步行踏查了一圈,而且用的是最爲古老的方法:看山,看水,看地勢?

沒用任何高科技,沒用電阻,沒用地磁,轉了一圈後就畫方位圖,然後就釺探。

就這個簡陋到不能再簡陋,近似於開玩笑、走過場一樣的方式和程序,他們別說會,聽都沒聽過。

結果呢? 前後畫了三張圖,林思成說原料區在哪,原料區就在哪。他說哪兒是窯爐,窯爐就在哪兒。

而最讓人想不通的就是這一點:既然連國內都是首次發現,那這一座窯,就等於是舉世間的第一座,對吧?

那林思成怎麼知道,這座窯外部長什麼樣,內部又是什麼樣的構造? 甚至於,分毫不差?

真的,不止任新波一個人這麼想:和林思成一對比,就感覺十幾年的書讀到了狗肚子裡。幹了二十多年的考古,一直在混日子? 感慨間,會議有條不紊。

不管是局長,還是蔣市長,對林思成都很客氣……不,說準確點,應該是尊重。

每一個議題,兩位都會徵詢一下林思成的意見。林思成一般不發表意見,但只要開口,基本全部採納。

林思成建議:劃時代的重大發現,肯定要向上級部門報備,但山西的考古勘探水平處全國第一梯隊,以文物局考古院爲主,各相關單位協助,發掘北午芹遺址完全足夠。

同時,省文物局文遺院、規劃院可以與西大共同組建研究團隊,共同探索,共同研究,開創院所一體的新模式。

更可以聯合山西大學人文學院和歷史學院,嘗試多學科深度交叉研究。

說人話:不管是發掘還是研究,咱們自己的力量就夠用,沒必要請外援。不然光是一個主導權,就能吵到天昏暗地。

如果非要請,也要請自己人,比如西大。

當時林思成說到這兒的時候,不是沒人想過:西大是陝西的西大,怎麼就和山西成自己人了? 旁邊的同事一解釋,他才明白:一天就找到三座窯,領導的腦袋又沒被驢踢腫,後續勘查當然還是以“西大文物修復中心運城分中心”爲主。

以此爲鈕帶,西大當然算自己人。

關鍵的是,西大是學術教育機構,不涉及地域和政治因素,哪怕把整個文博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全部請過來幫忙,也不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

而且後面還有更絕的,即林思成提的院所一體新模式以及多學科深度交叉研究:即整合了資源,加強了研究力量,更爲院校教育、人才培養、選拔提供了新方向。

說直白點:山西重點大學不少,但考古與文博卻是空白。所以相對而言,文博學術教育研究及人才培養水平,要稍微差點兒。

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實現高校聯合,全員互聘,乃至資源共享。

不需要多,三到五年,理科不敢說,但在山大建設文科全科的考古學本科專業沒丁點兒的問題。

看,這樣以來,考古的人有了,研究的人也有了,探方、刮面(技術含量低)的人是不是也有了? 但這只是其次,關鍵的是:這事真要成了,不管是西大還是山大,影響力當即就能躍升一個臺階。

當時林思成說完後,局長和幾位領導的眼睛當即就亮了。

王齊志更是佩服的想鼓掌。

西大來不來? 有可能涉及到“探源中華文明工業基因,改寫全球技術史”的重大發現,主要負責人還是自家學校的學生,傻子纔不來。

山大願不願意合作?

最多幾年,就能新建一門學科,而且是國內排名第二的重點院校指導,腦子有病纔不合作。

這叫什麼? 一拍即合。

王齊志佩服的是:林思成不但能想到,還能做的到。

看,何志剛前天擔心的那個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

(本章完)

第152章 協調會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229章 慢慢來第52章 要糟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第199章 仿作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169章 總得要乾點什麼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15章 我可樂呢?第204章 翻不了天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77章 見縫插針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90章 乾隆御寶(4K第一更,求月票)第224章 抽絲剝繭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18章 核輻射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169章 總得要乾點什麼第199章 仿作第186章 林老師?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80章 白勸了第181章 試試手第231章 領導能樂瘋第103章 嚼著吃了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149章 玉豬龍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1章 家學淵源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2章 我就知道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解釋一下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77章 完了第44章 我撿的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4章 孫承祖業第76章 又得翻案?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151章 倒脫靴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164章 逼著讓人使絕招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8章 核輻射第107章 劉海粟(月票加更33)第61章 你要不要?第118章 全是國寶(月票加更66)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7章 佛像第109章 做人要知足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214章 帶你去看大傻子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90章 乾隆御寶(4K第一更,求月票)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58章 我拿錘子努力?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48章 六填六燒第48章 六填六燒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82章 鬼面具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263章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第29章 八萬!
第152章 協調會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229章 慢慢來第52章 要糟第150章 穿越了一樣?第199章 仿作第92章 有點兒神叨(4K:爲盟主“趣味遊戲plus”加更)第169章 總得要乾點什麼第98章 以後換個稱呼第234章 空前絕後第146章 一份提綱第15章 我可樂呢?第204章 翻不了天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177章 見縫插針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06章 你禮貌嗎?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90章 乾隆御寶(4K第一更,求月票)第224章 抽絲剝繭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18章 核輻射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169章 總得要乾點什麼第199章 仿作第186章 林老師?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80章 白勸了第181章 試試手第231章 領導能樂瘋第103章 嚼著吃了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256章 先找了再說第149章 玉豬龍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1章 家學淵源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2章 我就知道第110章 又來一位(月票加更44)解釋一下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77章 完了第44章 我撿的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4章 孫承祖業第76章 又得翻案?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151章 倒脫靴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164章 逼著讓人使絕招第23章 小嘴淬了毒第18章 核輻射第107章 劉海粟(月票加更33)第61章 你要不要?第118章 全是國寶(月票加更66)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115章 五樑金絲駙馬冠(月票加更55)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7章 佛像第109章 做人要知足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214章 帶你去看大傻子第244章 一拍即合第90章 乾隆御寶(4K第一更,求月票)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58章 我拿錘子努力?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53章 這還是不是個科學的世界?第239章 不是壞事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137章 把你埋到古墳裡第48章 六填六燒第48章 六填六燒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82章 鬼面具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263章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第29章 八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抚顺市| 岐山县| 安徽省| 苍南县| 龙口市| 东宁县| 合作市| 临沭县| 灯塔市| 家居| 达尔| 彭州市| 淅川县| 万年县| 饶阳县| 汉中市| 遂平县| 依安县| 安远县| 无极县| 小金县| 青冈县| 乌鲁木齐市| 墨江| 铜鼓县| 镇坪县| 和硕县| 泰来县| 随州市| 马山县| 海原县| 凌海市| 云和县| 威信县| 潞西市| 开远市| 镇康县| 金堂县| 类乌齐县|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