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1章 收穫頗豐

第191章

收穫頗豐 大大小小七八支,成品也有,整牙也有,林思成只挑了最大的兩支整牙:一支頂級的非洲血牙,一支次一級的粉牙(自然老死)。

看似不多,卻有一百四十公斤出頭。關鍵的是,海關、工商、稅務三部門的憑證齊齊全全。

林思成心滿意足的拍拍手:“高秘書,開個價!”

“五萬(一公斤)!”

林思成卻搖頭:“這價格不對,你這是歐美價,國內最少得打六折!”

這麼懂行?

高靜想了想,看著拿著卡,在手裡轉來轉去的趙修能,索性一咬牙,降到了底:“五折,兩萬五……林老師,再不能低了!”

這價格可以,甚至比市場價還低了兩成左右。

林思成點點頭:“趙總,刷卡!”

趙修能不帶半點猶豫的。

方靜閒卻有些看不懂:那是三百多萬,不是三百,也不是三千。趙修能不帶一絲猶豫的,當場就付錢?

萬一賠了呢? 刷完卡,無意識的對了一眼,看方靜閒眼神微直,又透著幾絲狐疑。趙修能琢磨了一下,又笑了笑。

他大致能猜到這女人在狐疑什麼,但如果問他,這兩支象牙怎麼賺錢,他肯定不知道。

但他相信,林思成說賺錢,那就肯定賺錢。

再想想,林思成的老師王教授是幹嘛的?搞不好就給林思成透過什麼口風,所以,趙修能哪裡會猶豫?

別說,趙總一頓胡猜帶腦補,已經無限接近於事實的真相……

看著高靜讓手下裝好象牙,林思成又指指剩下的盒子:

“高秘書,都打開看看吧!”

高靜也是這個意思。

既然人家又有錢,又有眼力,沒必要一點一點的擠。

她點點頭,指了指最大的那口箱子。男人拿起撬棍,“咯吱”的一下,箱蓋應聲而落。

頓然,一抹紅光映入眼中。

林思成下意識的站起身,趙修能緊隨其後,瞳孔禁不住的一縮。

銅器?

還是十二祭器之一的銅簠? 不誇張,這要是商周時期的玩意,就他和林思成看的這兩眼,都得被弄進去審幾天。

但當看到銅簠正中的“文廟”,以及兩邊的錦地鳳鳥紋,趙修能又鬆了一口氣。

和商周沒關係,估計和漢唐也不沾邊,頂多宋、元、明、清時期。

也確實是祭祀的禮器,但並非放在宗廟、社稷壇之中的大器,而是文廟中的文器。

看了一圈,除了“文廟”的飾紋,但沒有任何文字,所以具體是哪一朝的,又是哪個地方的,趙修能不好判斷。

瞄了兩眼,他靜靜的跟在林思成身後。

林思成先是敲,又扣了扣上面的鏽:“洪武至宣德凡鑄器(銅),皆以青銅(銅錫合金)爲主……合金成分不穩定,硬度也較低,且易鏽蝕……”

“宣德後逐漸普及爲黃銅(銅鋅合金),硬度高,色澤亮,更易防鏽……就像這一樽!”

林思成又敲了兩下,一錘定音:“應該是成化左右鑄出來的!”

而後,他從箱底撿了點鏽渣,用指甲捻了捻,“紅鏽(氣化亞銅),石灰鏽(氧化銅與鹼式碳酸銅混合物),局部剝蝕……

應該出土於鹼性荒漠地區……嗯,不是榆林,就是甘肅……出土不超過十年,所以方總,看看就好,收藏就算了……”

一是太多:每有新皇登基,地方就會重鑄一批。有些比較富庶,文風比較重的地州,比如江南一帶,第三年會試,同樣會重鑄一批,所以存世的極多。

再者至多州府一級文廟祭器,更說不定是縣文廟遺址出土的物件,要論歷史和文化價值,其實只是一般。

如果估一下價格,這一件頂天也就十來二十萬。

何況還是生坑貨,賺不到幾個,判的卻多。

所以林思成言簡意賅:最好別買。

但高靜卻生不出一點埋怨的念頭。

看過這件東西的行家,鑑定師有多少,她數都數不過來。而哪個不是看了又看,敲了又敲,想了又想?臨時抱佛腳,現場查資料也不是一個兩個。

這位林老師就敲了敲,又看了看鏽。卻把出土地點,又哪一年挖的都給她點的清清楚楚。

若之前還有些懷疑,但這一樽銅器讓她徹底明白:眼前這位連鬍子都沒幾根的小孩,是個高手。

但這只是其次,關鍵是方靜閒的態度:剛看到東西時,眼底冒出了光。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就差問多少錢,然後立馬交易。

但林思成說,收藏就算了,方靜閒的眼神頓然一暗。

意思就是,真就這麼算了?

不是……你傻啊,他不讓買你就不買?再說了,等他走了,你不會偷偷的回來買?

但不管高秘書怎麼使眼色,方靜閒卻連眼皮都不擡一下。

如果是之前,她說不定就會轉一下念頭:有錢不賺是傻子,爲什麼不等林思成走了以後,再偷偷回來買? 但見識了早上那一幕,以及趙修能跟在林思成身後,亦步亦趨,言聽計從,方總沉寂已久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

連趙修能都能屈尊俯就,她這樣小蝦米,還有什麼好矜持的? 肯定是個金大腿,也肯定不好抱,但不試著抱一下,怎麼知道抱不住? 所以,不說有多喜歡,至少不能讓人生厭。

第一步,聽話……

暗暗轉念,她也起身,跟在林思成身後。

林思成和趙修能正在討論一樽殘鍾,器形不大,材質和鏽色與之前看的銅簠差不多,估計是一塊挖出來的,可惜只剩一半。

大致瞅了兩眼,方靜閒又往旁邊瞅了瞅,看到一尊銅,就覺得挺閤眼,下意識的拿了起來。

但說心裡話,她入這一行完全是湊巧,天賦也有限。也就靠著長袖善舞,勉強拼了點身家。要說鑑賞能力,也就一般。

瞅了好一陣,等林思成和趙修能停下話頭,方靜閒往前一遞:“林老師,這一件怎麼樣?”

回身一瞅,林思成怔了一下:鎏金銅爵?

一側有鋬(把手),寬流(口沿),圓腹,下設錐形三足。

通體鎏金,杯身浮雕獸面饕餮紋飾,眉毛上卷,長角回形,髭鬣一絲不茍,陰刻方雷紋爲地。

乍一眼,器型厚重,古樸優雅,造型端正古穆。仔細再看,製作精湛,紋飾清晰精美,線條犀利,隱透王者風範。

像是明代和刻花鎏金爵?

接到手中,林思成又瞅了一遍,再一問價格,只要十五萬? 頓然,林思成的眼神漸漸古怪。

搬出來的東西挺多,又是簠,又是鍾,甚至還有兩樽銅尊。林思成一時興起,和趙修能邊看邊討論,還真沒注意這件小小的爵杯。

但不誇張,這隻爵,比他和趙修能看過的那幾件銅器,加起來都要貴:大明御賜候爵杯。

雖然大明會典,大明實錄中都沒有明確記載,明代賜爵時會賜銅爵,但出土的實物卻不少: 比如南京的魏國公徐達墓,曹國公李文忠墓,雲南的黔國公沐英家族墓,以及吉安候陸仲享墓。

其中有公爵,有候爵,也有伯爵與外戚,無一例外,均有銅爵陪葬。

根據爵位高低,大小、盡寸、工藝、紋飾等等各有不同。像這一隻,爵高一尺,外飾刻花饕餮,典型的大明刻花候爵杯。

鏽層很厚,藍綠夾雜,十有八九出土於南方,再準確點:南京。由此推斷,應該是苗太嶽無意間收來的。

包漿也極厚,肯定到代,既便沒票沒證,也不至於當違禁物給沒收。

又仔細細看了一遍,林思成又擡起頭,看著方靜閒:只賣二十五萬,說明苗太嶽也不知道這東西的來歷。再看方靜閒的神情,估計也只是一時興起。

找個靠譜點鑑證機構開個證書,然後再找個大點的拍賣行,少說也在百萬往上。

如果運氣好,能尋到出處,於少還能漲一半,甚至是番一番。

所以,方總今天真沒領自己白來……

不知道林思成是什麼意思,就覺得他眼神挺古怪。正一頭霧水,林思成往前一遞:“方總,收!”

說著,還眨了眨眼睛。

方靜閒先是一怔,而後狂喜:這一眨眼,還能是林思成在給她拋媚眼?

她努力的壓制著喜意,乾脆利索的掏出卡。

趙修能湊過來瞄了一眼,又和林思成對了個眼神。

兩人合作了這麼久,多少有了點默契,林思成微一點頭,他就知道這女人撿漏了。

頓然,手也癢了起來。

不管能不能看明白,只要覺得閤眼,拿起來就問。

但他拿一件,林思成就搖一下頭,再拿一件,林思成又搖一下頭。

不是東西不對,而是來路不對:一件比一件冷門,一件比一件稀奇不說,十件裡面有五六件都是生坑貨。換個說法,全是尾貨。

但很正常:苗太嶽好歹是大莊,以他的門路,比較好認的,好處理的,留不到手裡面。

兩個大漢專門開箱,一箱接著一箱,當撬開兩箱瓷器,林思成眼神一頓:全是外銷瓷? 雖然全是小件的杯、盞、碗,但五花八門:青花,五彩,素三彩,以及克拉克(中爲中式圖案,外飾歐美紋樣)、滿大人(描繪清代官員生活場景)。

官窯很少,且基本爲嘉慶之後。大都爲民窯,湖田(景德鎮)、石灣(廣東)、德化(福建),以南雲南的建水窯。

只看這一箱就知道,苗大莊的門路不是一般廣:他不但往外販,還往裡收。

林思成大致一瞅:“取出來看看!”

高靜點了一下頭,兩個大漢一件一件的往外拿。

拿一件,林思成就看一件,但基本就是一兩眼,就往旁邊一放。

然後暗暗一嘆:怪不得苗大莊連底都懶得改?

但凡能看過眼的,邊飾全是西式紋樣:幾何紋、徽章紋、天使紋。再不就是鬱金香、藤蔓紋、鷹、獅、盾牌。

剩下的要麼民窯,要麼是道光之後。胎也罷,釉也罷,別說雍、幹,比嘉慶時的都要差好幾層樓那麼高。

堂號也亂七八糟:知名的有北慶、益友,廣彩(十三行),英文字母的有Famille Rose(法國)、Mandarin(英國)。沒見過或僞作的有“慎德”、“智行”、“有閒”。

所以,林思成連價格都懶得問。

就這樣,邊拆邊看,看著看著,他微微一頓:稀奇了,嘉道官窯粉彩,司馬光砸缸? 不是沒有,而是少:清代官窯紋飾基本以花鳥、纏枝花卉、吉祥圖案爲主流,只有康熙中期青花和五彩瓷器採用過歷史和戲劇典故等題材, 像刀馬人,漁樵耕讀,西廂記等。

但極短,也就那麼十來年。民間倒是多,但大都爲青花,三彩。

粉彩創於康熙晚期,盛於雍幹,人物題材倒是有過,但多爲仕女,戲嬰,或是八仙過海,或麻姑獻壽。偶爾出一兩件,也是宗教類的定製精品,比如大喇嘛,乃至西方的聖經題材,很少見歷史題材。

但突然就冒出來了一件,哪怕是外銷瓷? 林思成握在手中,仔細端詳: 器形是標準的三秋杯,典型的隆後色地勾蓮開光的鬆彩法,即松石綠、黃、紅釉爲底,內繪山水人物。

彩釉稍顯不勻,隱約可見彩色紋路,時稱“浪蕩釉”,比如雍干時期有所退化,但仍舊優美。

胎質稍厚,但仍舊細膩,口、底均以青料勾邊。

保存的極好好,釋面瑩潤,隱見賊光。

畫的也極好,用料也極講究,全是上等釉料。除了因工藝退化,胎胚稍厚,施釉稍濁,但如果放在嘉道時期,這隻碗兒絕對屬於官窯中的精品。

東西肯定是真的,乾隆後的嘉道官窯粉彩,哪怕是字母款的外銷瓷,也絕對是定製精品。

大致估一下,值三四十萬沒問題。

暗暗轉念,林思成翻過來再看款,兩個紅字映入眼中:湛靜!

唏……堂號款?

但怎麼感覺,有些熟悉? 也並非普通的藍款,而是紅款楷書。

就兩個楷書小字,但極爲工整,筆畫一般粗細,外款的線條筆直如尺。

色澤沉穩正大,勻而不散,凝而無暈,就如刻上去的一樣。

稍稍一斜,隱現金光……金紅彩?

林思成的瞳孔微微一縮:這哪是什麼外銷瓷? 清代不是沒紅款瓷,民間僞造的極多。外銷瓷中也不是沒有描金款,大都是定製的精品瓷。

但這一隻絕對不是,而是正宗的官窯貢瓷。

紅款供瓷,必爲宮廷御用。凡金紅彩,不爲帝后,即爲皇貴妃。

關鍵的是這個“湛靜”……

稍一思索,腦光彷彿中閃過一道光:圓明園湛靜齋? 史載,道光登基後“獨寵全妃”,全爲全貴妃在外宮建了寢殿,即圓明園湛靜齋。

道光十一年,全貴妃生奕詝(咸豐帝),後封全皇后,又成爲清代唯一一座外宮皇后寢殿。

一應所用器物,並非常見御器的“道光年制”,而是“湛靜”堂號。

但1860年八國聯軍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即便故宮,留存下來的也不多,攏共六件:一隻黃釉碗、一隻青花纏枝蓮紋粉盒、四隻粉彩花蝶詩文杯。

要不是因爲描金紅彩的底款,林思成還想不起來。

他不動聲色,放到了一邊,又隨手挑了兩件。一件素三彩的葫蘆瓶,一件青花鳳紋碗。

都是民窯,東西算不上太好,但都是紅色的僞託堂號款。

隨手一擺,林思成順手一指:“高秘書,多少錢?”

高靜掃了一眼,好像沒太記住,拿出手機翻了一下:“葫蘆瓶三萬,鳳紋碗五萬,三秋杯十四萬……”

果不然,看漏了:既便看出這隻杯子品相最好,也只當是普通的粉彩外銷瓷。

但粉彩官窯,圓明園御器,且爲皇后御用,BUG算是迭滿了。

所以,別看還沒一隻鵝蛋大,但這杯子少了兩百萬,林思成敢啃著吃了……

手一伸,從趙修能手中接過卡,再往前一遞:“刷!”

刷了卡,三兩下包好,林思成順手和之前的那樽吉州貼花瓶放到了一塊。

自然而然,不顯半點痕跡,連趙修能都沒發現,甚至沒起疑。

他還以爲,林思成買回去,是要當研究物料的。

誰也沒在意,繼續往下看。

之後,趙修能買了一件清代淺絳名家周龍鬆的葵口盤,方靜閒也買了一件晚清時的禮玉。

都有收穫,可謂心滿意足。

基本看了一遍,時間也接近中午,林思成也覺得差不多了,婉拒了高靜的宴請。

三個手下開始收拾東西,高秘重新沏了茶,幾人坐下,稍事休息。

一回生,二回熟。不提苗太嶽的身份,又犯不犯法,但好東西確實多,說不定哪天還得來。

林思成也就沒急著走,準備客氣幾句。

但剛端起茶杯送到嘴邊,旁邊“咣啷”的一聲。

可能是手下沒注意,一隻盒子從茶臺上滑了下去,長的短的,黑的褐的,十多件珠串散了一地。

還好,都是木串,串的極牢,離的也不高,不至於摔壞。

高靜瞪了手下一眼,林思成也只是隨意一瞥。

都回過了頭,他下意識的一頓,脖子又轉了過去:手下正在一件一件的往盒子裡撿,已經撿了一半。

林思成盯著男人的腳邊,瞇了瞇眼:那一串,怎麼看著有點像是奇楠?

(本章完)

第87章 都剛樓第61章 你要不要?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72章 我要了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28章 窯變瓷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227章 這就是差距第163章 魚咬鉤了第160章 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89章 假在哪第24章 鳴遠壺第172章 聽不懂?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119章 貴姓?第96章 聲東擊西第151章 倒脫靴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章 西京城第149章 玉豬龍第60章 漏上漏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03章 嚼著吃了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24章 鳴遠壺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5章 闖禍了第11章 家學淵源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6章 雞毛撣子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76章 又得翻案?請假一天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186章 林老師?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36章 就是這麼不巧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著第102章 你真的挺難搞第205章 徹談第225章 口音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206章 龍之未升,魚鱉爲伍。及其昇天,鱗不可睹。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72章 我要了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63章 魚咬鉤了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111章 什麼都敢買?第190章 運氣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5章 闖禍了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69章 總得要乾點什麼第62章 這碎娃是個行家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章 再挑幾塊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65章 搬家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77章 完了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249章 強迫癥第3章 免死鐵券第246章 綽綽有餘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78章 不辛苦第257章 他記性好
第87章 都剛樓第61章 你要不要?第173章 該乾的不該乾的,全讓他幹完了第72章 我要了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28章 窯變瓷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35章 升了半級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203章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第227章 這就是差距第163章 魚咬鉤了第160章 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127章 十個心眼都不夠(月票加更1010)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89章 假在哪第24章 鳴遠壺第172章 聽不懂?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119章 貴姓?第96章 聲東擊西第151章 倒脫靴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1章 西京城第149章 玉豬龍第60章 漏上漏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03章 嚼著吃了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24章 鳴遠壺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5章 闖禍了第11章 家學淵源第129章 既真又假(月票加更1111)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第126章 你有什麼本事?第6章 雞毛撣子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76章 又得翻案?請假一天第141章 狗都不幹(月票加更24)第186章 林老師?第134章 這怎麼好意思?(二合一)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48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251章 牛頭不對馬嘴第208章 那是誰談的?第36章 就是這麼不巧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42章 還是別讓他知道的好第95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 訂閱 投票 評論的書友。)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36章 你給老子等著第102章 你真的挺難搞第205章 徹談第225章 口音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76章 連泡熱的都趕不上第232章 提前打個預防針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261章 專家也有錯的時候第210章 你表妹呢第206章 龍之未升,魚鱉爲伍。及其昇天,鱗不可睹。第112章 你個大白癡第72章 我要了第68章 從日本人的書上學來的?第163章 魚咬鉤了第174章 批改論文第111章 什麼都敢買?第190章 運氣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83章 想想後果第5章 闖禍了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69章 總得要乾點什麼第62章 這碎娃是個行家第108章 一個都跑不掉第2章 再挑幾塊第260章 林思成說有,那就有第65章 搬家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77章 完了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249章 強迫癥第3章 免死鐵券第246章 綽綽有餘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178章 不辛苦第257章 他記性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广宗县| 芷江| 渭南市| 胶州市| 望谟县| 临洮县| 桃园县| 岢岚县| 宝坻区| 星座| 中卫市| 黄龙县| 雷州市| 大英县| 古交市| 馆陶县| 山东| 中阳县| 子洲县| 黄冈市| 彭州市| 化州市| 云南省| 彭泽县| 林芝县| 乌海市| 阿克| 湖州市| 隆回县| 湘阴县| 余江县| 富宁县| 西贡区| 囊谦县| 运城市| 泉州市| 大厂| 丹东市| 凉城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