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67章 滄海桑田

後人總說,歷代皆因弱滅,獨漢因強亡。

在大多數時候,這句話都被理解爲:歷朝歷代末年,華夏王朝的國力及軍事實力,都會變得無比羸弱,並最終導致王朝覆滅;

而漢之亡,卻是亡於國力、軍事實力仍舊強大的時期。

這個說法不能說不對,卻也總歸有些片面。

——三百年王朝週期律的存在,本身並非是以王朝國力、軍事實力的盛衰爲週期,而是以社會矛盾、底層民衆生活水平爲週期基準。

簡而言之,便是三百年王朝週期律,並不是說一個封建王朝,從開國到強盛再到國力衰弱,大概是三百年的週期;

也不是說封建王朝的軍力,會在開國三百年後徹底衰敗。

而是說,封建時代的底層民衆,會在開國大約三百年後,陷入生不如死的絕境。

更準確的說,是封建時代的社會階級矛盾,大約會在王朝建立三百年前後,發展到無法調和、無法解決的境地。

而漢‘獨因強亡’,僅僅只是表現。

——在兩漢末期,尤其是東漢末年,漢家的國力以及軍事實力,確實沒有顯著的衰敗。

但在這看似仍舊‘國富民強’的表現下,真正影響漢家國運的層面,衰敗,卻也早已悄然發生。

相較於其他‘因弱滅’的封建王朝,漢家最獨特,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國策,無疑便是對地主豪強的打壓,以及對底層自耕農階級的扶持。

地方豪強始終無法壯大、始終無法成長爲門閥世家,自耕農階級始終有活路、有出路,是兩漢享國四百餘年的關鍵。

兩漢只享國四百年,而不是更久,也同樣是因爲漢家賴以爲繼,作爲國運鎮山石的國策:陵邑制度,以及上林苑這個國運調節閥失效。

陵邑制度的運轉邏輯,無需贅述。

——以‘爲天子守靈’爲名,將豪強地頭蛇強制遷徙至關中,遷至皇城腳下,以封建皇權直接壓制,或者說是壓迫。

上林苑的‘國運調節閥’作用,則是通過低價、免費,甚至倒貼錢式的出租皇家官田,來扶持破產自耕農,幫助佃農重歸自耕農之列。

有這兩大國策在,特權階級的規模始終能得到控制,底層民衆也始終能得到偏袒式的照顧,社會階級矛盾自然就被遏制——至少是極大程度的減緩了矛盾加劇的速度。

有這兩個國策在,漢家階級矛盾可控,國運自然就穩如泰山。

但隨著這兩個國策‘變質’,漢家的衰敗,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而這兩個關乎漢家國運的國策變質,是以漢武大帝作爲開端。

——漢世宗孝武皇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頒佈天子詔,行令少府:重建上林苑。

在那之前,上林苑原本只是一個寬泛的範圍,與其他的山林地區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區別。

僅僅只是在地圖上,被劃定了一個名爲‘上林苑’的範圍,但實際上既沒有圍牆,也沒有太過明確的分界線。

上林苑內,除了天子行宮、獵場、獸圈,以及太子私苑等少府產業,剩下的便基本都是叢林和田野。

叢林對百姓開放,可供百姓獵取肉食,亦或是拾取木柴。

田野則以皇家官田佔據小半。

除了屬於天子個人,或用於租給佃農,或由少府官奴自耕的皇家官田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農戶的田地。

——是的沒錯,上林苑也是有原住民的。

有一些,是從秦時,就一直時代居住在這片區域的農戶;

也有一些,是在漢家立國後,被安置在上林苑的傷殘將士,亦或是在高皇帝授民田爵時,幸運的選到這片區域的農田,從而得以在此安家的農戶。

在漢武大帝重建上林苑之前,與其說上林苑是完整的皇家林苑,倒不如說,是圍繞皇家獵場、天子行宮、太子私苑而成的,佔地極廣的生態區。

但在漢武大帝重建上林苑之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事情的起因,是漢武大帝初即皇位,未冠少弱之時遊玩上林,策馬踐踏上林農戶的田野,故而被當地三老追著罵了好幾裡地。

後來,漢武大帝又因建元新政的失敗,而被竇太皇太后徹底架空,鬱悶至極,只能在上林苑捏泥巴。

彼時,手無半點實權的漢武大帝,只覺得上林苑,便是囚禁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偏偏這方小天地,都還不完全屬於漢武大帝——出去玩兒還得小心老農的莊稼!

於是,在得以掌握實權之後,漢武大帝第一時間便決定:把整個上林苑,都化作自己吃喝玩樂的後花園。

在那之後,漢家的上林苑,就不再是國運調節閥了。

——租給佃農的皇家官田,都成了官奴自種的天子田產;

供上林百姓打獵、獲取物質的山林,全都被圍成了皇家獵場。

甚至就連那些生活在上林苑的當地土著,也同樣被少府強制搬遷出了上林苑。

自此,漢家失去了上林苑這個國運調節閥,也失去了地主階級和底層自耕農階級之間,用於緩解土地兼併的緩衝地帶。

至於漢武大帝——一個上林苑,顯然還不夠漢武大帝玩耍的。

因爲年輕時,在上林苑玩兒的不盡興,被當地老農擾了興致,漢武大帝便任性的將上林苑,化作了真正的皇家林苑;

因爲年輕時,在未央宮、在長安城憋悶的喘不過氣,漢武大帝便在掌權之後,於長安城西郊——長安城與上林苑之間的位置,建造了專供自己居住的建章宮。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只能說,漢武大帝識人之能沒的說,運氣也是好的不行,但父祖輩勤儉、節約、質樸的美德,漢武大帝卻半點沒有繼承到。

非但沒有仿效父祖,甚至還頗有一股替父祖報復性消費的意味在其中。

總之,不管怎麼說,漢家鎮壓國運的兩大國策之一:國運調節閥上林苑,便此毀在了漢武大帝手中。

而這個舉動的危害,漢武大帝也並非完全遺留給了子孫後代、後世之君。

——在位初期玩兒壞了上林苑,晚年的漢武大帝,便開始品嚐到這一舉動的惡果。

農民起義。

在漢武大帝末年,華夏大地,爆發了規模並不龐大,卻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

究其原因,可以說是漢武大帝窮兵黷武,把對外戰爭的負擔,都壓在了百姓民身上,搞得百姓苦不堪言;至於父祖留下來的戰爭經費,則被漢武大帝用於享樂——用於興建建章宮、重修上林苑,亦或是巡遊天下,封禪泰山之類。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失去了上林苑這個調節閥之後,漢家的社會階級矛盾、土地兼併問題,在漢武大帝在位的前後短短幾十年間,便加劇到農民起義層出不窮的程度!

根據劉榮在後世瞭解到的消息,在西漢開國初的太祖高皇帝年間,漢家的農戶,基本都是每戶三到四口人——以夫妻二人,外加一到兩個孩子組成。

這樣的一個農戶家庭,在太祖高皇帝年間,清一色都擁有百畝農田。

到幾十年後的太宗孝文皇帝年間,農戶家庭的人員組成,開始增長到六到七人,家庭平均農田擁有量,則降到了不到九十畝。

這也正常。

畢竟嫡長子繼承製,並不是說嫡長子通吃,庶子、幼子直接去死。

——在皇家,嫡長子做太子,庶子、幼子也同樣能做諸侯王;

而在民間,家產雖然大都由嫡長子繼承,但幼子也並非什麼都得不到。

幾代人傳下來,原本的一百畝地,變成主脈手裡的八九十畝,以及旁支的幾十畝,完全是正常的事。

這個數字——‘戶均田產不足九十畝’這個數據,在文、景二帝前後四十餘年間,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到歷史上的孝景皇帝駕崩、漢武大帝即位時,漢室的農民戶均田產,依舊能維持在八十畝出頭的水平。

但在短短幾十年後的漢武帝晚年,這個數字,便掉到了駭人聽聞的:戶均三十畝!

漢武大帝在位年間的漢家民衆,沒人敢暢享擁有百畝良田!

大家都默認三十畝田,是一戶正常的農戶家庭,所應該擁有的田畝數量!

漢家的自耕農數量大幅縮水,過半都成了半自耕農、半佃農,即自有田畝不足以養家餬口,只能額外佃租一部分田畝,來作爲補充……

雖然這其中,有文景之治後,漢家人口大爆發、社會資源分配關係劇烈變化的原因在其中,但這個速度顯然不正常。

——短短幾十年,不到三代人的功夫,家庭戶均田產,從八十畝掉到三十畝!

連一半都沒剩下!

要說這,和漢武大帝玩兒壞上林苑,讓漢家失去國運調節閥,加劇土地兼併毫無關聯,那就是在無腦吹漢武大帝了。

對於歷史上的漢武大帝,也就是這個時間線上的弟弟劉徹,劉榮的看法一向秉承功是功、過是過的原則。

漢武大帝的武功,對外戰爭的勝利和軍事成就,劉榮不否認。

也沒人能否認漢武大帝,在軍事層面爲華夏文明做出的卓越貢獻。

在軍事成就層面,劉榮服歷史上的漢武大帝。

但這並不意味著漢武大帝的過錯,就能因爲卓越的軍事成就,而默認應該被忽視。

——辯證的看待問題,就應該分別評判功、過。

有功,就應該得到稱讚,得到萬民敬仰;

有過,也應該得到批評,甚至是批判。

而歷史上,漢武大帝的‘功’,主要集中在軍事層面,也就是‘武’的範疇;

至於‘過’,則涵蓋了除軍事以外的幾乎其他所有層面,即‘文’的範疇。

文治武功,文治武功。

漢武大帝沒文治,甚至是‘負文治’,是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舉措,無疑便是讓上林苑,失去了國運調節閥的功能,爲了享樂之慾,至宗廟、社稷於不顧。

至於陵邑制度,更是幾乎宣告了西漢王朝,正式將一隻腳踏入棺材。

——漢武大帝駕崩,傳位幼子: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英年早逝而無子,霍光立廢帝昌邑王。

而後,則是草根皇帝:漢宣帝劉病己,即劉洵被扶立。

這一時期,史稱:昭宣中興。

而在故劍情深的宣帝之後,便是宣帝口中‘亂我漢家者,必太子也’的元帝劉奭即位。

漢家的陵邑制度,也正是在‘儒天子’劉奭手中被廢除。

原因也非常離譜。

——劉奭在位期間,儒生們紛紛提議:陵邑制度勞民傷財,禍國殃民,不廢除不足以安天下!

然後,自認爲憂國憂民,自以爲這麼做,可以讓天下人減輕負擔的劉奭,便真的廢除了陵邑制度。

之後的事,自然也就是可以預見得了。

陵邑制度沒了,地方豪強強勢擡頭。

而且是在長達百餘年的壓制之後,如同被壓到極限的彈簧板,無比強勢的迅速擡頭!

www ◆ttκΛ n ◆¢○

加之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家早就成了儒家的一言堂。

而地主豪強階級,本就是儒家堅實維護的基本盤——就連廢除陵邑制度,都是儒家爲了解開地主階級身上的枷鎖,而搞出來的小動作。

只可惜,元帝劉奭根本不懂箇中厲害。

廢除了陵邑制度後,劉奭還頗有些飄飄然,自以爲廢除了陵邑之制的自己,已經是可以和太宗文皇帝比肩的仁君、聖君。

殊不知,恰恰是這看似利國利民,實則禍國殃民的舉動,徹底敲響了西漢王朝的喪鐘。

在元帝劉奭廢除陵邑之制短短五十年後,王莽篡漢,西漢王朝徹底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若非出了個再續劉漢的大魔導師:漢光武帝劉秀,沒有劉秀建立的東漢王朝,那漢家就不再是‘享國兩漢四百餘年’的強漢,而是僅存在二百來年,便戲劇性滅亡的劉漢王朝了。

作爲穿越者,劉榮當然知道陵邑制度,以及上林苑的重要性。

更知道哪條路是錯的、哪個坑不能踩。

所以,在劉榮的掌控下,漢家的上林苑,自然也就沒有如歷史上那般,走向‘純粹供皇家玩樂’的奇怪路線。

第544章 百家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11章 幽冥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308章 將戰第484章 爆!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92章 出師不利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93章 兒,斗膽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480章 意外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6章 莢錢第208章 太上皇?第351章 新軍!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93章 兒,斗膽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524章 劃算晚點更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561章 慢慢來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7章 樑《孝》王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08章 太上皇?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88章 藍圖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41章 處置第105章 西進!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81章 洗牌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告假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551章 曹美人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3章 家宴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第544章 百家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11章 幽冥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308章 將戰第484章 爆!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92章 出師不利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93章 兒,斗膽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480章 意外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6章 莢錢第208章 太上皇?第351章 新軍!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93章 兒,斗膽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524章 劃算晚點更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561章 慢慢來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7章 樑《孝》王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08章 太上皇?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88章 藍圖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41章 處置第105章 西進!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81章 洗牌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告假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551章 曹美人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3章 家宴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海伦市| 吉水县| 固阳县| 辽中县| 湘潭市| 图片| 古蔺县| 营山县| 乡宁县| 沁源县| 古田县| 原平市| 防城港市| 上饶市| 永仁县| 沧州市| 丘北县| 峨眉山市| 满洲里市| 江达县| 平果县| 寿阳县| 东海县| 普定县| 临湘市| 攀枝花市| 介休市| 长春市| 嘉兴市| 安丘市| 临汾市| 黄龙县| 夏津县| 连江县| 中方县| 淮阳县| 澄城县| 绥阳县| 吕梁市|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