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6章 席捲全城

————————————

建安八年三月上旬,荊州襄陽城。

晨曦破曉,朝霞初現。路邊的嫩葉上噙著露珠,在朝霞中呈現出晶瑩剔透的光澤,閃閃發亮,煞是喜人。

隨著一陣“嘎吱”刺耳的聲響擴散開來,襄陽城四門大開,早已等候在城門外的行人爭先恐後的涌入城中。

一擔擔新鮮蔬菜在挑夫並不壯碩的肩膀上有規律的上下跌宕,卻沒有左右擺動;一輛輛裝滿鮮活家禽的手推車緊隨挑夫之後進城,還有許多年過三旬的婦女挽著竹籃跟在後面,籃子上面蓋著花布,裡面裝著一家老小半個月的生計——一籃子雞蛋。

伴隨這些大清早趕到城門前等候的人們接踵摩肩地擠進城門,還沉浸在寂靜當中的襄陽城頓時熱鬧起來,很多城中百姓的回籠覺破滅了,街頭巷尾變得喧囂起來。

一天之計在於晨,新的一天開始了。

當數以百計的百姓挑著擔子、推著手推車(獨輪車)趕到東城菜市口的時候,以往張貼通緝或懸賞告示的牆壁上張貼著一張極其醒目的明黃色錦帛,吸引了很多人上前圍觀。其實很多人在城門口等候進城時就見到過這種黃色告示,只是礙於肩膀上有負擔、手裡不得空閒,又急於進城,因此顧不上觀看;再加上,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不識字,如果沒有識文斷字的“先生”給大夥讀出來的話,即使湊過去也是枉然。

看到這張明黃色的錦帛,人們第一時間想到這又是一份重金懸賞舉報刺客的懸賞告示。一定是某個世家或大家族的紈絝子弟遇刺,府衙找不到線索。於是便張榜懸賞、緝拿兇手。像這種懸賞緝兇的告示,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張貼一次。百姓們早已司空見慣。

懸賞告示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年前南朝皇帝劉表遇刺的時候。那時劉表還沒有稱帝,還是荊州牧,那一年襄陽城裡刺客肆虐,幾乎每天都有官宦之家的嫡系子嗣遇刺,就連州牧劉表都被刺客射傷了左臂,刺殺行動十分猖獗,已然達到無孔不入的程度。爲此,襄陽城守軍封鎖城門。滿大街抓刺客,只要看到身材魁梧的年輕壯士就把人家當成刺客抓起來,這種混亂局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前後整整一年時間,襄陽城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弄得城外周邊百姓都不敢進城,嫩綠嫩綠的蔬菜硬生生爛在地裡也不敢拿到城裡來賣。這一鬧騰,可把周邊百姓害苦了。封鎖城門就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計,全家老小隻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一年到頭都見不到一點油水。一肚子苦水卻無處哭訴,苦不堪言哪!

自那以後,百姓們對這種懸賞告示便抱有成見,認爲被殺的和殺人的都不是好東西。於是再遇到懸賞告示。他們通常都是上前湊湊熱鬧,看看又是哪個大戶人家倒黴被刺客襲擊了,你一言我一語的插科打諢一番。然後各自散去,該幹什麼幹什麼。根本不關心這些懸賞告示的最終結果。因爲這種事情距離他們這些從土地刨食的莊稼人很遙遠,他們一窮二白。除了身上的百十斤肉和骨頭之外,身無長物,所以刺客無論如何也不會打他們的主意。至於舉報刺客行蹤或提供線索之類的事情,只要城裡遊手好閒的地痞無賴纔會削尖腦袋去掙這種沒本錢的懸賞,真正的莊稼人對此根本不熱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本分分過日子纔是正經事兒。

不過今天的告示似乎與以往有所不同。那質地上乘的黃色綢緞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就能看到上面的黑色字跡和紅色的印章,尤其是那拳頭大的印章顯得格外醒目耀眼。看到告示的一瞬間,不少百姓就忍不住暗自咒罵:“這是哪家的敗家玩意,這麼大塊的綢緞都夠給孩子他娘做身新衣裳了,居然被官府拿來塗塗畫畫,硬是糟蹋了!他孃的崽賣爺田不心疼,死了活該!”

罵歸罵,卻又忍不住好奇,不由自主的湊上前來,一邊直勾勾地仰頭盯著黃綢告示,一邊側耳傾聽站在告示正下方的“先生”抑揚頓挫的朗讀告示上的內容。誠然,別看黃綢上的字跡很清晰,每個字都有眼珠那麼大,可惜的是字認識他們,他們卻不認得字,仰頭瞪著告示也只是做做樣子,大眼瞪小眼而已,真正是睜眼瞎。不識字啊!

直到好奇的百姓擁上前來查看之時,方纔看清楚牆上的告示不是用漿糊粘貼上去的,而是用四根筷子粗的鐵釘生生釘在牆上,很是牢固,輕易撕不下來。這個時代的釘子不是圓柱形,而是四棱狀的鐵釘,釘頭很大,足有指甲蓋那麼大,釘尖相對狹小,釘體長約一寸。這種釘子用鐵量很大,就像真正是一根一根打造的,就像打造箭矢一樣,因此價格不菲,普通百姓建造房屋時纔會用到這種牢實的鐵釘,而且一般能省則省,能有木楔代替的就儘量不用鐵釘,這樣可以節省不少錢。

顯而易見的是,當這些清早前來賣菜的菜農見到釘在牆上的鐵釘時,不免又是一陣肉疼:“太敗家了!黃綢告示外加鐵釘張貼,這得富到什麼程度纔有如此大的手筆,難怪刺客會主動找上門?”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聚集過來,站在告示正下方的衣冠楚楚的“先生”終於肯開尊口,開始賣弄學問了:“晉國詔令,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朕感念天下蒼生之疾苦,儒生學子出仕之艱難,特頒佈此詔。建安八年四月八日辰時初刻,於長安舉行首次科舉考試,凡我炎黃子孫,年滿十六歲的男子,自認才學過人或有一技之長者,不限地域、不限種族、不問出身,皆可應試。科舉考試分爲文試、武舉、算學和及黃之術等諸子百家,科目不限,以實用爲主,以造福黎民百姓爲宗旨,但凡身負一技之長者均在應試之列。考試合格者,一律錄用出仕,獲取功名;才能出衆者,破格提拔,並安置其妻小家眷,待遇從優。此詔頒佈之後,每兩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應試時間將提前三個月予以公佈。欽此!晉帝李利,建安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讀完詔令之後,衣冠楚楚的“先生”特意拉長聲調,臨末又指著告示下方的拳頭大的硃砂印章,補充道:“諸位鄉親看仔細了,這是西晉皇帝獨有的傳國玉璽,因此這道詔令絕非訛傳作僞,實爲晉帝親筆所書,真實可信!”

讀完詔令之後,這位博學多才的“先生”又逐行逐句的詳加解釋,直到圍觀的百姓們全都聽明白了,他方纔收聲退到一邊,不一會兒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科舉考試?這倒是挺新鮮,誰都能應試,只要考上了就能出仕做官?”一位年過五旬的老漢半信半疑的喃喃道。

“是啊,從古到今就沒聽說過有這等好事!”同村的張氏接著話茬說道,顯然她同樣心存疑慮,不相信世間真有天上掉餡餅的這種好事。因爲她有一個自幼就愛舞槍弄棒的兒子,長得五大三粗的壯得像頭牛,卻不好好種田,整天想著打打殺殺的事,做夢都想沙場建功。可惜孩子他爹死得早,母子倆相依爲命,張氏不捨得讓兒子去參軍,唯恐兒子一去不回。所以,一直拖到現在兒子還是整天無所事事,眼瞅著就要變成遊手好閒的地痞了。

看到這份告示之後,張氏覺得如果詔令上說的是真事,那對於自家孩子來說就是個機會。因爲她覺得兒子很厲害,全村一百多號青壯沒有一個打得過他,最重要的是兒子做事肯用腦子,只要讓他稍作準備,即使一百多號青壯一起上,也不是他的對手,照樣打得他們落花流水。

正在張氏暗自思量的時候,身邊的一位貴婦人開口說話了:“我兒子在麓山書院苦讀十年,卻出仕無門,這次一定要讓他去長安試一試,一旦考中了,那我老王家出人頭地的日子就到了!”顯然,這是一位地主夫人,也就是土財主,家裡雖然有錢,但地位卻不高,與豪門世家格格不入。

王家財主夫人的話落在一衆菜農耳朵裡就像一顆炸彈,炸得衆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讓他們不由想到,財主的兒子都願意趕往長安,那自家小子也能去呀,詔令上都說了,不限地域、不問出身,只要有本事就能應試。

更何況,剛纔那位“先生”還說,此次前去應試的人只要進入西晉地界就不用擔心盤纏不夠,西晉皇帝已經下令沿途各郡縣負責護送應試之人前往長安,食宿全包。這可是亙古未見的大好事,反正自家孩子閒著也是閒著,又確實有點能耐,去碰碰運氣也未嘗不可。

“張家嫂子,你替我看一下攤子,我回家一趟,一會兒就回來。”

“這、、、李大哥且慢,奴家也要回去給孩子做飯了,只怕幫不了你。”

“”

像東城菜市口這樣的情形並不是個例,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襄陽城裡的每條街巷上都在上演相同的一幕,林林總總有五十餘處都有衣冠楚楚的“先生”專門解讀西晉皇帝的詔令。前後不到半個時辰,整個襄陽城裡超過一半的習慣早起的百姓都聽說了科舉取士的事,隨即這件千古奇聞就如同一陣前所未有的龍捲風一樣,席捲整個襄陽城。

————————————————————

第220章 君臨天下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123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續)第860章 梟雄的心結第402章 土匪也不容易第40章 傳國玉璽(續)第122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第351章 漢陽之戰(三)第934章 夜驚魂,斗轉星移第192章 上陣父子兵第543章 煞費苦心只爲財第678章 冰天雪地戰函谷第192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528章 自古女大不中留第122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一)第9章 初露鋒芒第416章 吟風弄月,同道中人第266章 喋血山河(十一)第252章 龍飛鳳舞(三)第315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5第535章 猛虎落水遭蝦戲第59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79章 如影隨形顯殺機第40章 蔡中郎的女兒第189章 色迷心竅第157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二)第598章 燈下黑修武密議第323章 殘陽血之落幕第65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第943章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第937章 舉義旗,羣起圍攻第623章 孤注一擲圖霸業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603章 償夙願末路藩王第444章 若隱若現甄張氏第563章 劉景升壯心不已第95章 決勝千里第29章 脣亡齒寒第227章 前路多艱第395章 許家莊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504章 魚死網破美人吟第642章 爲君消得人憔悴第974章 殺破狼,一石二鳥第218章 龍爭虎鬥之惡來雪恥第27章 峰光無限第814章 出將入相第731章 青龍破蛇矛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325章 怨婦霓裳第441章 中山之行——靈犀第843章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第25章 荒嶺截殺(一)第822章 塵埃落定第163章 繞指柔,爭鋒相對第896章 起漣漪,執天下牛耳第932章 長命鎖,極度深寒第903章 風雲會,強者爲尊第898章 虎豹騎,治世能臣第787章 傲視羣雄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498章 捨身取義英雄淚第662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上)第194章 龍之逆鱗第950章 鄉梓情,仁者愛人第51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503章 斷橋驚魂浪滔天第797章 落難故人情第478章 孤注一擲博美名第43章 困獸猶鬥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188章 兵車行,傲視三軍第130章 風雷動,宮闈肅政第99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下)第136章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第21章 都是火爆脾氣第30章 弄巧成拙第28章 黑鬼強橫第644章 內憂外患難成事第76章 桃花聚賢,先秦遺忠第192章 上陣父子兵第281章 江山美人第47章 武威太守第915章 望烽火,何以平天下第610章 驍騎出徵朔風烈第218章 龍爭虎鬥之惡來雪恥第500章 鏖戰渡口奔雷刀第8章 丹陽精兵第85章 戰韓遂,天險拒敵(一)第190章 見風使舵第440章 中山之行——媒公第274章 獸王破城第122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第469章 豪氣慷慨擲千金第836章 滿招損謙受益第957章 殺破狼,威震塞外第926章 月難圓,悲歡離合第25章 荒嶺截殺(一)
第220章 君臨天下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973章 殺破狼,狼山之戰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123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續)第860章 梟雄的心結第402章 土匪也不容易第40章 傳國玉璽(續)第122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第351章 漢陽之戰(三)第934章 夜驚魂,斗轉星移第192章 上陣父子兵第543章 煞費苦心只爲財第678章 冰天雪地戰函谷第192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528章 自古女大不中留第122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一)第9章 初露鋒芒第416章 吟風弄月,同道中人第266章 喋血山河(十一)第252章 龍飛鳳舞(三)第315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5第535章 猛虎落水遭蝦戲第59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79章 如影隨形顯殺機第40章 蔡中郎的女兒第189章 色迷心竅第157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二)第598章 燈下黑修武密議第323章 殘陽血之落幕第65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第943章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第937章 舉義旗,羣起圍攻第623章 孤注一擲圖霸業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603章 償夙願末路藩王第444章 若隱若現甄張氏第563章 劉景升壯心不已第95章 決勝千里第29章 脣亡齒寒第227章 前路多艱第395章 許家莊第551章 李稚然聞訊造勢第504章 魚死網破美人吟第642章 爲君消得人憔悴第974章 殺破狼,一石二鳥第218章 龍爭虎鬥之惡來雪恥第27章 峰光無限第814章 出將入相第731章 青龍破蛇矛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325章 怨婦霓裳第441章 中山之行——靈犀第843章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第25章 荒嶺截殺(一)第822章 塵埃落定第163章 繞指柔,爭鋒相對第896章 起漣漪,執天下牛耳第932章 長命鎖,極度深寒第903章 風雲會,強者爲尊第898章 虎豹騎,治世能臣第787章 傲視羣雄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498章 捨身取義英雄淚第662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上)第194章 龍之逆鱗第950章 鄉梓情,仁者愛人第51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503章 斷橋驚魂浪滔天第797章 落難故人情第478章 孤注一擲博美名第43章 困獸猶鬥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188章 兵車行,傲視三軍第130章 風雷動,宮闈肅政第99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下)第136章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第21章 都是火爆脾氣第30章 弄巧成拙第28章 黑鬼強橫第644章 內憂外患難成事第76章 桃花聚賢,先秦遺忠第192章 上陣父子兵第281章 江山美人第47章 武威太守第915章 望烽火,何以平天下第610章 驍騎出徵朔風烈第218章 龍爭虎鬥之惡來雪恥第500章 鏖戰渡口奔雷刀第8章 丹陽精兵第85章 戰韓遂,天險拒敵(一)第190章 見風使舵第440章 中山之行——媒公第274章 獸王破城第122章 紅杏枝頭春意鬧第469章 豪氣慷慨擲千金第836章 滿招損謙受益第957章 殺破狼,威震塞外第926章 月難圓,悲歡離合第25章 荒嶺截殺(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吉安县| 海盐县| 多伦县| 云龙县| 武威市| 怀柔区| 建阳市| 安宁市| 淅川县| 陵水| 芷江| 昌都县| 揭阳市| 弥勒县| 平顶山市| 鲁山县| 满城县| 陆丰市| 湟中县| 青田县| 资中县| 竹溪县| 寿光市| 彩票| 久治县| 宁陕县| 乌审旗| 宁晋县| 乌海市| 镇平县| 仪征市| 故城县| 鹰潭市| 保德县| 普定县| 石棉县| 景洪市| 衡水市| 扬中市|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