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57章 殺破狼,威震塞外

時間無聲流淌,懸在頭頂上方的驕陽一點點移動,緩緩向西傾斜.

斜陽下,漢軍將士的背影投向前方,落在腳下,被徐徐移動的陽光一寸一寸地拉長;而十餘萬蠻軍的身影在留在身後,倒影在馬蹄之下.

蠻軍陣前.位於中軍陣前的是一位長著絡腮鬍子的粗獷壯漢,但見其人一雙濃眉猶如鋼針一般濃密狹長,眉下一雙凸出眼眶的豹眼甚是駭人,隨意地睜著眼睛便如欲要擇人而噬似的,令人毛骨悚然,不敢正視.方塊臉,鷹鉤鼻,皮膚黝黑,右耳耳垂上掛著一個手鐲大的銀環,在陽光下燦燦泛光,煞是顯眼.

此人身高九尺,雙臂粗壯,青筋暴起,猶如盤根錯節的樹幹,似有千鈞巨力.他身軀極其魁梧,虎背熊腰,身著半身無袖鎧甲,手持丈餘長的長柄大刀,寒光凜凜.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頭兇猛蠻橫的大黑熊,全身上下充斥著令人難以想象的虯龍巨力.

他胯下座騎是一匹體長一丈有餘,肩高近丈的黑膘馬,通體烏黑,毛色黑亮,極有光澤.明眼人一看便知此馬甚是神駿,實爲千金難求的塞外良駒,可遇而不可求,極其珍貴.駕馭這匹黑膘馬的囚籠壯漢便是烏桓大首領蹋頓.

蹋頓是前任烏桓單于丘力居的從子,初平年間丘力居去世,其子樓班年幼,便由蹋頓代行單于職權,統領烏桓各部.因此,眼下蹋頓就是烏桓部落最高首領,代行烏桓單于職權,等到丘力居之子樓班長大成人後就會從他手中接過單于職權,正式即位烏桓單于.

勒馬駐足於蹋頓身旁兩側的彪形壯漢,分別是蘇僕延,烏延兩位部落首領,也是蹋頓最忠實的盟友.正是有著他們二人的鼎力支持,蹋頓才能號令烏桓各部,行使烏桓單于的無上權力.伺機壯大自己的部落.

此刻烏桓與鮮卑聯軍已經列陣完畢.蹋頓親率本部三萬輕騎和蘇僕延部落兵馬合二爲一,共計五萬控弦之士,作爲聯軍中軍,居中指揮各部戰鬥.烏延和難樓兩部烏桓兵馬.共計四萬輕騎爲右翼,樓班爲右翼主將;東部鮮卑首領素利與後來趕到的闕機所部兵馬暫時合併,共計四萬輕騎,爲大軍左翼,素利爲左翼主將.

眼看大戰在即,烏延卻帶著親信扈從離開右翼軍陣,與蘇僕延一左一右地護持在蹋頓身邊.這是因爲烏延與難樓歷來不和,而難樓則是烏桓小王子樓班的忠實僕從,駐守著烏桓王庭,實力不凡.以致蹋頓對他頗爲忌憚.正因爲如此,若不是樓班竭力保護小王子,只怕烏桓單于的寶座早就被蹋頓奪走了.

所幸,蹋頓並非忘恩負義之人,一直顧念著丘力居昔日的養育提攜之恩.雖然很不待見丘力居的兒子樓班,卻也沒有公然反叛.再加上,小單于樓班身邊一直都有難樓忠心保護,使得烏桓王庭暫時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雖然仍然不可避免明爭暗鬥,卻沒有大規模內訌廝殺.正是因爲烏桓部落並沒有起內訌,因此他們的總體實力遠不如鮮卑.卻能與鮮卑抗衡,實力日益強大.

";單于,對面那兩個年輕人誰纔是西涼李利?";

此刻,蘇僕延順著蹋頓的目光看向對面漢軍戰陣,留意到蹋頓直勾勾地盯著位於漢軍中軍陣前的兩個相貌不凡的年輕人.想都不用想,蘇僕延便知這兩人之中必有一人是威名赫赫的西涼李利.可惜一直未曾謀面,因此他根本不認得兩人之中誰是西涼李利,究竟是身著儒士長袍的那人呢,還是身披暗紅戰袍,身著金色戰甲的那位年輕將軍?

蹋頓聞聲後,頭也不回地道:";對面披掛戰袍.身著黃金戰甲之人便是李利李文昌.至於他身邊的那名文士麼,按照漢軍歷來出征的習慣,應該是出謀劃策的隨軍軍師.";說這番話時,蹋頓的語氣十分篤定,顯然頗爲了解漢軍的征戰習慣和軍隊編制,甚至對漢人兵法也有所涉略.由此可見,蹋頓絕非有勇無謀的莽夫,其人雖然長相粗獷蠻橫,卻頗有智謀,見識不凡,算得上是文武兼備的草原豪傑.

蘇僕延聞聲後欣然點頭,正要奉承蹋頓一番時,烏延卻忽然插話道:";以單于之見,此戰我大烏桓勇士能否旗開得勝,一舉攻陷盧龍塞,奪取幽州?";說話時,烏延的眼底中閃過一絲擔憂,看向對面的李利的眼神飄忽閃躲,似是甚爲懼怕.

蹋頓聞聲扭頭,看了烏延一眼,而後又回頭看看蘇僕延,當即心中瞭然.其實,不僅僅是蘇僕延和烏延二人心生憂慮,就連蹋頓自己也是心裡沒底.

有道是:人的名樹的影,盛名之下無虛士.西涼李利的赫赫威名到底有多響亮呢?恐怕李利本人都不清楚,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威名對諸多蠻夷有多麼大的威懾力,自然也無法估量自己在草原部落中的巨大影響力.時至今日,西涼李利在草原部落中可謂是鼎鼎大名,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毫不誇張地說,只要部落中有人提起李利的名字,哪怕是提到官諱,就能讓聽到李利名諱的人全身哆嗦,敬畏不已,說是聞風喪膽亦不爲過.

長期以來,烏桓和鮮卑人之所以仇視幽州公孫瓚,是因爲他們在公孫瓚手裡屢戰屢敗,損兵折將,吃盡了苦頭.還因.[,!]爲公孫瓚對烏桓,鮮卑人從不手軟,但凡落到他手中的蠻夷俘虜歷來是一律斬殺,無一活口.故而,與其說幽州周邊的蠻夷韃子仇視公孫瓚,不如說他們畏懼公孫瓚.只要公孫瓚不死,他們就別想攻佔幽州.退一萬步說,公孫瓚一天不離開幽州,他們就不敢肆無忌憚的劫掠幽州,甚至隨時都有性命之危.所以蠻夷各部首領對公孫瓚恨之入骨,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將其除之而後快,除去這個心腹之患.然而,與公孫瓚相比,西涼李利的存在則讓諸多蠻夷部落更加惶恐忌憚,近乎於惶惶不可終日.

西涼李利有多麼兇悍,或許於中原各鎮諸侯而言還體會不深,甚至感受不到,因爲李利對漢人一直採取包容收復的懷柔手段,鮮有趕盡殺絕之舉.然則,對於諸多蠻夷而言,西涼李利無異於毀滅一切的洪水猛獸,兇殘而暴戾,毫無憐憫之心,手段之毒辣之狠絕,亙古未見.這並不說李利屠殺了多少蠻夷部落,或者說有多少部落被李利滅絕;而是,但凡落到李利手上的蠻夷部落悉數都被徹底征服了.不管這些部落的族人願不願意,一律搬遷至漢境居住,而他們曾經賴以生存的草原卻被漢人佔據,然後一個個鎮甸拔地而起,全都納入漢人疆域之內.

而李利對待周邊蠻夷部落的策略就是,順者昌逆者亡.凡是願意服從安置的部落,全部分流打散安置,逼迫融入漢人之中;而那些不願意搬遷或拒不執行命令的部落,則一個個無聲無息的消失了,徹底湮沒在塵埃裡.

起初,當諸多蠻夷部落首領得知被李利征服的部落竟然毫髮無損的時候,他們還曾嘲笑李利心存婦人之仁,心慈手軟,不足爲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霍然發現那些曾經與他們爲鄰的部族已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城池,以及數以萬計的漢人牧民,與漢人牧民一起出現在草原上的還有兵戈森森的戍邊漢軍.而曾經活躍在草原的部落全都遷入漢境,三五成羣地被安置在漢人村落當中,或開墾種地或淪爲佃戶,與漢人一般無二.其中一些不安分的部落青壯則相繼被抓進大牢,既而服徭役,爲西涼州郡開山修路,最終再被重新安置到更加偏遠的村落中定居下來.於是,西涼周邊曾經強盛一時的部落相繼消失,完全融入漢人之中;適者生存,不適應的人便只有死路一條.除此別無選擇.

而這便是西涼李利所爲,看似手段溫和,實則狠厲之極.他滅掉的不是某個部落,也不是成千上萬的人命,而是從根本上覆滅一個種族,促使周邊種族全都融入漢人之中,最終融合爲一個民族———漢族.

這是真正的絕戶計,殺人不見血,目光之長遠,手段之毒辣,亙古未有.

親眼見證了一個個部落相繼消失,最初蠻夷各部首領還不以爲然,根本認識不到李利的霹靂手段,也體會不到李利的厲害之處.但是時間長了,曾經的鄰居一個個杳無蹤跡了,這讓部落首領們由最初的懵然不知漸漸意識到危機正在一步步逼近他們.再加上,草原上的漢人牧民越來越多,城池越來越密集,漢軍正在逐步擴大遊弋範圍,逐步壓縮著他們的生存空間.至此,生活在漢境周邊的蠻夷部落方纔恍然大悟,終於覺醒了,切身體會到西涼李利的厲害,繼而對其畏之如虎,將其視爲洪水猛獸.

——————————

第833章 成者王侯敗者賊第348章 恩威並施第301章 叔侄對陣(上)第214章 寸步不讓第69章 滕氏雙雄第471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57章 仲穎隕落(上)第167章 陌上桑,孔明受辱第786章 戰火連天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132章 無月夜,橫戟立馬(下)第676章 瀚海闌干百丈冰(續)第610章 驍騎出徵朔風烈第733章 宿命對手再相逢第157章 趙馬黃,威震四方第193章 疾風知勁草第62章 雙重驚悚第617章 方天畫戟霸王槍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370章 深淵靡情第684章 霸主之戰第85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949章 恩威並重,興師伐罪第96章 風雨攻城第722章 斬顏良第461章 一鍋端了第806章 幾處早鶯爭暖樹第160章 無瑕城主,李代桃僵第237章 良辰美景之兵臨城下第782章 橫掃六合第274章 驍騎縱橫(中)第189章 亂世重典一變再變第558章 國舅有女初長成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685章 梟雄聚首第584章 段仲明戴罪立功第582章 法孝直義無反顧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311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1第247章 今夜無眠(上)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124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三)第875章 益州第一將第186章 張濟登門求美妾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404章 人善人欺,馬善人騎第187章 枯木逢春猶再發第725章 長刀嘯西風第204章 莽牛神勇敗赤兔第501章 血債還需血來償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220章 龍爭虎鬥之雙雄合璧第4章 烏雲壓城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800章 風雨入長安第987章 定幽州,牧馬遼東第151章 席珍待聘第261章 喋血山河(六)第35章 吃獨食第112章 強弓縛獸,互不相讓第119章 忙裡偷閒,禍從天降第92章 海闊天空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857章 天羅地網(續)第483章 坦坦蕩蕩真性情第417章 吟風弄月,同道中人(續)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201章 立鼎二第314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4第329章 顛鸞倒鳳第251章 龍飛鳳舞(二)第529章 世事紛擾人心亂第264章 斬盡殺絕(上)第85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32章 無月夜,橫戟立馬(下)第140章 輕舞飛揚第215章 龍爭虎鬥之兄弟揚威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222章 龍爭虎鬥之鐵騎爭鋒第124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三)第45章 吳下阿蒙第398章 高手寂寞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82章 平姑臧,二賊伏誅(三)第451章 陰差陽錯遭大難第210章 宿世之敵第326章 凝脂膏腴第228章 氣吞山河第724章 同盟異夢第235章 鐵騎入夢(二)第93章 戰韓遂,再戰馬兒(九)第556章 大戰前餘波未消第835章 買櫝還珠第964章 殺破狼,漢骨忠魂第943章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第654章 冤家路窄眼更紅第167章 窺佳人,難得糊塗第44章 這一拜第10章 虓虎雄風第220章 龍爭虎鬥之雙雄合璧
第833章 成者王侯敗者賊第348章 恩威並施第301章 叔侄對陣(上)第214章 寸步不讓第69章 滕氏雙雄第471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57章 仲穎隕落(上)第167章 陌上桑,孔明受辱第786章 戰火連天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132章 無月夜,橫戟立馬(下)第676章 瀚海闌干百丈冰(續)第610章 驍騎出徵朔風烈第733章 宿命對手再相逢第157章 趙馬黃,威震四方第193章 疾風知勁草第62章 雙重驚悚第617章 方天畫戟霸王槍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370章 深淵靡情第684章 霸主之戰第85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949章 恩威並重,興師伐罪第96章 風雨攻城第722章 斬顏良第461章 一鍋端了第806章 幾處早鶯爭暖樹第160章 無瑕城主,李代桃僵第237章 良辰美景之兵臨城下第782章 橫掃六合第274章 驍騎縱橫(中)第189章 亂世重典一變再變第558章 國舅有女初長成第90章 福禍相依短歌行第685章 梟雄聚首第584章 段仲明戴罪立功第582章 法孝直義無反顧第884章 寧爲武侯作奴,不爲劉璋上賓第311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1第247章 今夜無眠(上)第68章 拱手讓江山第124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三)第875章 益州第一將第186章 張濟登門求美妾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404章 人善人欺,馬善人騎第187章 枯木逢春猶再發第725章 長刀嘯西風第204章 莽牛神勇敗赤兔第501章 血債還需血來償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220章 龍爭虎鬥之雙雄合璧第4章 烏雲壓城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800章 風雨入長安第987章 定幽州,牧馬遼東第151章 席珍待聘第261章 喋血山河(六)第35章 吃獨食第112章 強弓縛獸,互不相讓第119章 忙裡偷閒,禍從天降第92章 海闊天空第241章 漢末無間道第857章 天羅地網(續)第483章 坦坦蕩蕩真性情第417章 吟風弄月,同道中人(續)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201章 立鼎二第314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4第329章 顛鸞倒鳳第251章 龍飛鳳舞(二)第529章 世事紛擾人心亂第264章 斬盡殺絕(上)第85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32章 無月夜,橫戟立馬(下)第140章 輕舞飛揚第215章 龍爭虎鬥之兄弟揚威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222章 龍爭虎鬥之鐵騎爭鋒第124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三)第45章 吳下阿蒙第398章 高手寂寞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82章 平姑臧,二賊伏誅(三)第451章 陰差陽錯遭大難第210章 宿世之敵第326章 凝脂膏腴第228章 氣吞山河第724章 同盟異夢第235章 鐵騎入夢(二)第93章 戰韓遂,再戰馬兒(九)第556章 大戰前餘波未消第835章 買櫝還珠第964章 殺破狼,漢骨忠魂第943章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第654章 冤家路窄眼更紅第167章 窺佳人,難得糊塗第44章 這一拜第10章 虓虎雄風第220章 龍爭虎鬥之雙雄合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永顺县| 若羌县| 横峰县| 砀山县| 体育| 关岭| 福州市| 常熟市| 昭通市| 北京市| 龙游县| 杭锦后旗| 秀山| 阿拉善盟| 德化县| 林州市| 城固县| 江山市| 汾西县| 阿拉善左旗| 麟游县| 若尔盖县| 宾川县| 武隆县| 达日县| 巴青县| 连江县| 太原市| 潮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台北县| 华安县| 焦作市| 马龙县| 西昌市| 西乡县| 棋牌| 神农架林区| 汉沽区|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