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章 這一拜

第二天,李利帶著陳鈺、典韋二人前往蔡府拜訪蔡邕。

昨夜蔡邕已經專程答謝過李利,就因爲如此,他今天才要回訪蔡府。

別看這來來去去的很麻煩,但這就是時下的禮數。

儘管李利有搭救蔡家女兒的大恩,可他若是不回訪蔡府,那就是失禮。日後,一旦此事傳揚出去,對他的聲譽會有著難以預料的影響。

東漢以孝道和禮儀治天下,世人皆重禮儀、守孝道,就連朝廷徵辟官員也是以舉孝廉爲正統入仕之道。

由此可見,禮儀在大漢天下已經深入人心,並作爲孝廉舉士的基石。

蔡府坐落於皇宮東面,這裡是朝中三公九卿的聚集地,也是重兵看守的住宅區域。

蔡府在這一片府邸之中極爲顯眼,宅院很大,與司徒王允毗鄰而居,卻比司徒府邸大了兩倍有餘。

門庭高築,大氣磅礴,,與司徒府的破舊匾額不可同日而語。

太師董卓極爲看重蔡中郎,恩寵有加,賞賜豐厚,這是滿朝文武衆所周知的事情。

而司徒王允眼下卻是董卓的眼中釘,肉中刺,極爲不待見。

只是王允處事謹慎,言行舉止滴水不漏,致使董卓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藉口將他除去。

不過司徒府邸卻十分清苦,宅院破舊,與高牆大院的蔡府相比,確是高下立判,一目瞭然。

如此鮮明的對比,時間長了,難免讓王允心中徒生不滿。原本他與蔡邕相交多年,彼此視爲知己,怎奈如今卻形同陌路,勢同水火。

李利對這些士大夫之間的恩怨不以爲意,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思,一笑了之。

不過他卻知道,蔡邕明年就會死在王允的手中,並且被打爲董卓同謀亂黨,抄家滅族。

至於蔡琰爲什麼沒有被王允所殺,這卻是未解之謎,或許是她衛家兒媳的身份幫她躲過一劫,亦未可知。畢竟河東衛家是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和皇妃衛子夫所在的家族,真正的百年望族。這等顯赫之極的家族,即便是衛家棄婦,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隨意殺戮的。

蔡府正堂內,賓主落座。

一通寒暄後,蔡邕微笑著看向李利,眼神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

確實,如果李利自恃對蔡家有恩而不願登門拜訪的話,那他在蔡邕心中的印象將會極差,甚至會將彼此間的這份恩情都沖淡得無影無蹤。

只要蔡邕尋得時機報答了李利的援手之情,那麼此後彼此間將再無瓜葛,形同陌路。

現在李利這麼一回訪,兩家的交情就算結下了。

日後,只要不觸及蔡邕的底線,先前的救命恩情將永遠延續下去,結爲至交。

“賢侄啊,李傕將軍已經率軍駐防安邑,爲何太師獨獨留下你留守京師呢?”

飲了一口茶水,蔡邕微笑著問道。

李利聞言頓時身形一震,眼神中掠過一絲精光,隨之疑惑不解地道:“不瞞大人,小侄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大人能否爲我解惑?”

蔡邕聞言微微一笑,輕捋著斑白的鬍鬚,目光深邃地看著李利。

“賢侄,在我府上,你不算外人。何況你與小女詔姬年齡相若,又與我蔡家有恩,因此我們之間不必以官職相稱,顯得太生分。雖然老夫的年紀比你父親還大上一些,但逝者爲大,你就叫我叔父吧。老夫與你二叔李傕同殿爲臣,官職相當,你叫老夫一聲叔父,老夫還是擔得起的。”

“呃,如此甚好!小侄早有此意,只是我生性魯莽,不敢造次,生怕有損叔父聲譽。今日蒙叔父不棄,小侄得償夙願,當真是生平之幸事。叔父在上,受小侄李利一拜!”

李利受寵若驚地起身跪地,恭敬地拜道。

不過他跪地俯身的一瞬間,心中卻暗道:“蔡中郎,我李利可不是隨便認親戚之人,這一拜是給我未來的岳父準備的,如今你提前預支了也行,反正都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事實上,李利最近之所以不去參加朝會,就是不想給十歲的小皇帝和董卓下跪,此前他一直是身著甲冑前去,但也不能總是如此呀。

所以他乾脆向中常侍李儒告假,不去早朝議事了,這樣一來,倒是耳根子清靜了不少。

至今爲止,李利還沒有給任何人下跪過,蔡邕是第一個,也是李利心甘情願跪拜之人。

畢竟蔡老夫子中年得女,妻子產下蔡琰之後,沒過幾年就病死了,他獨自把女兒撫養成人也不容易,理當受此一拜!

當然,李利現在還不敢貿然提及看上蔡家女兒之事,否則蔡老夫子肯定會當場發飆,那可就雞飛蛋打一場空嘍。

按照大漢禮制,直系親屬病逝後,子女需守孝三年,而妻子和妾室則是守靈三年。

如今蔡琰的夫家死了一年多,還有一年多的守靈期限。

若是李利此時向蔡老夫子提及愛慕蔡琰之事,那無異於自取滅亡,此後恐怕就與蔡琰無緣了。

只要蔡老夫子還活在世上,那李利鐵定沒戲,趁早絕了這份心思。

老夫子之稱謂從何而來,不就是守護禮制和祖宗之法的老頑固嘛!

“好、好、好!文昌啊,老夫一直期盼著能有一個後繼之人,不成想如今卻有了你這個侄兒,老夫高興啊!來人哪,吩咐下去,今日老夫要爲文昌設宴,我們叔侄倆一醉方休!”

蔡邕或許是年齡大了,愈發盼望後繼有人,既然把李利禮節性的跪拜,當做認親之禮,還要大擺筵席,慶祝一番。

“來人,去把詔姬和利兒的表妹陳鈺姑娘一起找來,今天是家宴,讓她們不必避諱。”

蔡邕高興之餘,再次吩咐道。

這次他確是把一直閉不見客的蔡琰也召喚過來,可見他當真是沒拿李利當外人,儼然如同親侄兒一般看待。

開懷大笑之餘,蔡邕對李利說道:“文昌,董太師之所以不派你隨軍駐紮安邑,實則想削弱你二叔李傕的兵權。當然,這並不是說太師不信任李傕,而是他作爲主上的馭下之道,不得不如此,適當的防範必不可少。

而你與李傕因家事不和,另立門戶,確是給了董太師可趁之機,於是他順勢將李傕麾下最具戰鬥力的龍驤營劃到你的名下。這樣以來,即便是李傕心生不滿,卻也只好忍下這口氣,因爲你是李家三代之中的嫡長子,接掌李家部曲龍驤營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只不過龍驤營驍勇善戰,放在城外駐紮卻是有些可惜,無用武之地;時間長了,怕是將士頹廢,士氣低迷,戰力必然大減。

文昌,你對此有何想法?”

李利看得出蔡邕所言不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當即他也不再掩飾心跡,直言道:“叔父言之有理,小侄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小侄一直想帶領龍驤營外放到其它郡縣,否則就荒廢了龍驤營的戰力。如果能夠獨掌此軍,哪怕是遠赴邊陲郡縣也無所謂,只要擁有一定的決定權,我必能闖出一片天地,建功立業!

只是眼下我軍並無戰事,各地都很太平,而關東各州郡又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根本插不上手。徒呼奈何呀?”

“呵呵呵!文昌勿憂,既然我們已是一家人,叔父豁出這張老臉,也要給你謀得一個好差事!”

蔡邕笑著安慰李利道。隨即他審視地看著李利,沉默了好一陣子,方纔問道:“文昌,叔父我不曾向太師求過任何事情,這次就算是破例了。只是叔父不知道你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你處理軍務的能力應該不錯,否則也不會擔任五萬大軍的監軍。可是你處理政務的能力又如何呢?如果叔父爲你求得一郡之地,你能不能勝任?”

第1章 紅鸞暖帳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23章 陳留之戰(中)第553章 驚天子空前盛事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133章 挽狂瀾,立木爲信第839章 海鮮生猛第7章 絕地反擊第368章 春光乍泄第134章 挽狂瀾,生存之道第38章 江楓漁火第236章 良辰美景之鐵蹄踏月第191章 鐵陀戰槍王第443章 趾高氣揚袁二郎第579章 金猊衛鐵蹄踏營第914章 離間計,破鏡難圓第186章 天大地大人情最大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448章 冀州軍第一將才第824章 仁慈不是軟弱第48章 笑面彌勒佛第796章 局中局第189章 色迷心竅第286章 推波助瀾第255章 龍飛鳳舞(六)第73章 五虎爭鋒(上)第91章 正統之名第440章 中山之行——媒公第756章 縱橫捭闔第705章 一言九鼎第854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812章 杏林煮酒第103章 大戰前,再遇飛馬盜第966章 光陰如刀,風雨飄搖第443章 趾高氣揚袁二郎第442章 中山之行——借糧第26章 荒嶺截殺(二)第117章 捉馬兒,李摯建功第914章 離間計,破鏡難圓第130章 清源河畔,美人無瑕第722章 斬顏良第502章 無懈可擊劇終變第954章 虎從風,俯首帖耳第147章 投石問路第436章 中山之行——正果第25章 馬前卒第270章 披荊斬棘(一)第581章 繞指柔一敗再敗第161章 後院起火,三女討李利第240章 驅虎吞狼(二)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586章 父子兵揮斥萬軍第476章 梟雄之心不可測第163章 繞指柔,爭鋒相對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330章 歡聲笑語第674章 瀚海闌干百丈冰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108章 君子一諾第780章 變天之光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80章 平姑臧,一刀驚鴻(一)第247章 今夜無眠(上)第245章 長袖舞紅顏第159章 走馬燈,地主之誼第564章 陶恭祖一曲絕唱(下)第601章 月光寒紅花綠葉第820章 帝王心術第737章 龍戰於野第578章 伏兵至兵敗如山第828章 陳倉之戰3第103章 大戰前,再遇飛馬盜第109章 拍案叫絕第231章 歌舞昇平第720章 血性雄風第49章 權謀心術第704章 若要殺你,何必救你第341章 再度西征第147章 共度時艱穩軍心第198章 分歧初顯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業第974章 殺破狼,一石二鳥第422章 劣跡斑斑,恩怨情仇第677章 寒夜飄零不由人第93章 戰韓遂,再戰馬兒(九)第875章 益州第一將第152章 禍兮福之所倚第754章 鐵血霸主第339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158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三)第62章 雙重驚悚第186章 張濟登門求美妾第340章 經略長安第896章 起漣漪,執天下牛耳第165章 倒脫靴,節上生枝第53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40章 傳國玉璽(續)第333章 富貴不相忘第23章 陳留之戰(中)
第1章 紅鸞暖帳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23章 陳留之戰(中)第553章 驚天子空前盛事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133章 挽狂瀾,立木爲信第839章 海鮮生猛第7章 絕地反擊第368章 春光乍泄第134章 挽狂瀾,生存之道第38章 江楓漁火第236章 良辰美景之鐵蹄踏月第191章 鐵陀戰槍王第443章 趾高氣揚袁二郎第579章 金猊衛鐵蹄踏營第914章 離間計,破鏡難圓第186章 天大地大人情最大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448章 冀州軍第一將才第824章 仁慈不是軟弱第48章 笑面彌勒佛第796章 局中局第189章 色迷心竅第286章 推波助瀾第255章 龍飛鳳舞(六)第73章 五虎爭鋒(上)第91章 正統之名第440章 中山之行——媒公第756章 縱橫捭闔第705章 一言九鼎第854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812章 杏林煮酒第103章 大戰前,再遇飛馬盜第966章 光陰如刀,風雨飄搖第443章 趾高氣揚袁二郎第442章 中山之行——借糧第26章 荒嶺截殺(二)第117章 捉馬兒,李摯建功第914章 離間計,破鏡難圓第130章 清源河畔,美人無瑕第722章 斬顏良第502章 無懈可擊劇終變第954章 虎從風,俯首帖耳第147章 投石問路第436章 中山之行——正果第25章 馬前卒第270章 披荊斬棘(一)第581章 繞指柔一敗再敗第161章 後院起火,三女討李利第240章 驅虎吞狼(二)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586章 父子兵揮斥萬軍第476章 梟雄之心不可測第163章 繞指柔,爭鋒相對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330章 歡聲笑語第674章 瀚海闌干百丈冰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108章 君子一諾第780章 變天之光143 黃沙漫道一寸黃土一寸血下第80章 平姑臧,一刀驚鴻(一)第247章 今夜無眠(上)第245章 長袖舞紅顏第159章 走馬燈,地主之誼第564章 陶恭祖一曲絕唱(下)第601章 月光寒紅花綠葉第820章 帝王心術第737章 龍戰於野第578章 伏兵至兵敗如山第828章 陳倉之戰3第103章 大戰前,再遇飛馬盜第109章 拍案叫絕第231章 歌舞昇平第720章 血性雄風第49章 權謀心術第704章 若要殺你,何必救你第341章 再度西征第147章 共度時艱穩軍心第198章 分歧初顯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業第974章 殺破狼,一石二鳥第422章 劣跡斑斑,恩怨情仇第677章 寒夜飄零不由人第93章 戰韓遂,再戰馬兒(九)第875章 益州第一將第152章 禍兮福之所倚第754章 鐵血霸主第339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158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三)第62章 雙重驚悚第186章 張濟登門求美妾第340章 經略長安第896章 起漣漪,執天下牛耳第165章 倒脫靴,節上生枝第53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40章 傳國玉璽(續)第333章 富貴不相忘第23章 陳留之戰(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永寿县| 星座| 临西县| 利津县| 兰溪市| 静安区| 汕尾市| 石河子市| 漯河市| 河北省| 且末县| 渑池县| 安泽县| 沾益县| 中卫市| 茶陵县| 镇江市| 林芝县| 汉阴县| 蒙阴县| 肥乡县| 巴南区| 开封县| 江津市| 抚顺市| 淮阳县| 北宁市| 普兰店市| 藁城市| 内黄县| 湖州市| 叙永县| 鄱阳县| 若尔盖县| 泗阳县| 和田市| 宁蒗| 柞水县| 扬中市|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