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9章 走馬燈,地主之誼

“哦?如此甚好。”

董和愕然應聲,雖然心存疑慮,卻見李利俊朗和善,笑容和煦,說話時聲情並茂,極具感染力,決然不是奸邪訛詐之徒。於是他便放心了,一邊走一邊與李利低聲交談。

僅是一面之緣,董和便感覺自己和李利話語投機,甚是投緣。關鍵是李利十分健談,尤其是他利對董和當下正在推行的政令給予極高的評價,這讓董和很喜歡和他說話,至少要比與吳懿這個莽夫交談要愉快得多。

談得這麼融洽,可是董和此刻連李利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李利對他卻是十分了解,已經留意他好多天了。

現任成都令董和,字幼宰,爲人正直而質樸,頗具治政才能,爲官清廉,上任成都令之後身體力行,提倡勤儉樸素,抵制奢侈之風。爲此,城中各大世家對其頗有怨言,卻又甚爲敬畏。自從他出任成都令以來,城中大戶和縉紳之家的婚喪嫁娶便不敢大操大辦,就連平日裡出行都必須有所節制,以免被董和撞見,丟了顏面不說,還得硬著頭皮聽董和說教一番,端是狼狽之極。

正因如此,在董和出任成都令的一年多時間裡,先後有幾十位官吏向劉璋進獻讒言,暗中詆譭董和,想讓劉璋撤換董和,將其發配到西南郡縣,遠離城都。劉璋接納了衆官員的建議,欲要撤掉董和成都令之職時。董和不急不躁地問了一句:“在下有何過失?”

劉璋當即無言以對,覺得無緣無故撤換董和確實難以令人信服,於是便命人蒐集董和的過失。事無鉅細一律詳查。可是法曹小吏翻來覆去的查了幾遍,卻愣是查不出問題,反倒是蒐集了一堆被人蓄意掩蓋的政績。所幸劉璋並非昏聵至極之人,看到佐吏們好不容易蒐集到的董和的“罪證”之後,甚爲動容,遂將其留任。

然而劉璋是個極度重視顏面的人。經過這麼一鬧,他心裡雖然認可董和的治政才能。卻仍舊不喜歡董和,始終感覺有損顏面,以致董和很少出現在他面前。每次例行議事也將董和排除在外。

現如今,州城被西涼軍四面合圍,董和這個素來不被世家大族和劉璋所喜的成都令也變得重要起來,劉璋準許他前來參加州牧議事。

說是參加軍政議事。其實董和大部分時間都是聽衆。位卑言輕,又不被州府一衆僚屬所喜,勢單力孤,即便是向劉璋諫言,亦不會得到重視,更不會被採納,說了也是白說。而他之所以被劉璋召來議事,是因爲劉璋打心眼裡欣賞他的一身正氣。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因此。他雖然很少諫言,但是隻要開口說話,所言必定十分中肯,爲劉璋最終做決斷提供有力的參考意見。這一點,只怕董和還兀自不知,根本不知道他自身的價值所在;以至於他一直抱著“陪太子讀書”的心思,奉命前來充當看客,多聽少說,以免惹得劉璋不高興。

相對而言,董和之所以能夠進入李利的視線,引起李利的高度關注,是因爲董和以身作則,改變了成都乃至整個益州崇尚奢華的風氣。

衆所周知,蜀地物產豐富,當時風氣盛行奢侈,經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飲食玉液瓊漿,到婚娶喪葬時,幾乎傾盡家財來鋪張辦理。董和以自身的行爲節儉來爲衆人做出表率,粗衣素食,處處以符合禮制爲行爲準則,當地奢侈風氣於是大爲改變,大家都對其心存存畏懼而不敢冒犯。

去歲,成都城裡的一些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於是鼓動劉璋調任董和爲巴東屬國都尉。但是,除了查無實據之外,令劉璋和豪強們萬萬想不到的是,成都縣中的官吏和百姓扶老攜幼挽留董和的有幾千人,劉璋只好讓董和留任兩年。

這些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李利的先知先覺的記憶裡,還知道董和一生勤儉樸素。歷史上,左將軍劉備佔領益州之後,徵召董和爲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他們出謀劃策,共事歡洽交情深厚。自從董和居官食祿以來,對外治理安撫邊疆少數民族,在內參與軍國大事,前後長達二十多年,臨終時家中竟然沒有一石糧食的私財。

這在歷史上蜀漢官吏中是絕無僅有的,爲此董和逝世之後,時任蜀漢丞相的諸葛亮深切懷念著董和,曾直言不諱地當衆讚道:“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啓告,則亮可少過矣。”諸葛亮一生謹言慎行,身負經天緯地之才,很少有人能夠指出他的不足,並最終得到他的認可和由衷誇讚,董和便是其中之一。

或許大多數人對董和沒有多少印象,但如果提起後來被蜀人稱爲“蜀漢四相”之一的董允,想必就不陌生,董允便是董和之子。(備註: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和董允。)

正因爲如此,當董和從州牧府正堂走出來的那一刻,吳懿乍一提起董和的名字,李利便讓吳懿上前攔住他,以免他被即將發生的劇變所殃及。由此不難看出,李利很器重董和,不想看到這樣一個極其難得的“清官好官”捲入爭鬥之中,於是便設法將他留在州牧府裡,跟在自己身邊。

州府後院,內堂。

當李利、吳懿和董和趕到二堂時,恰好看見張鬆與兩名內侍將半醉半醒的劉璋攙進後院,於是他們尾隨而入,跟著張鬆等人走進內堂。

“咦,幼宰爲何去而復返?”

剛把劉璋扶到堂中坐下,張鬆正要鬆口氣之時,暮然回頭便見方纔離去的董和出現在內堂門口。張鬆頓時大爲驚奇,隨口詢問原因,話未說完,卻見吳懿和一名高大俊朗的年輕男子跨過門檻,大步走進堂中。

“子遠將軍也來了。不知這位公子是”眼見吳懿帶著一位陌生人深夜前來內堂,張鬆神情一變,遂佯作若無其事地招呼吳懿一聲。待說到身穿俊朗男子時,張鬆的眼瞳驟然一縮,眼皮劇烈跳動,噌地一聲站起來,驚訝之情無以言表,滿臉驚駭之色,話音戛然而止。

被吳懿推搡著走進內堂的董和,沒有注意到張鬆驚駭愣神的神色,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靠著座椅仰頭假寐的劉璋身上,快步走進堂中,連忙躬身施禮道:“稟主公,吳懿將軍有要事求見,並向舉薦一位當世賢才。”顯然,前後不到一刻鐘的交談,董和便認定李利乃當世大賢,於是不等吳懿開口說話,他便率先代爲引薦,好像生怕劉璋錯過了這等賢才。

然而就在董和說話之時,卻看到令他駭然色變的一幕:只見原本一直跟在他和吳懿身後的李利,跨步進入內堂之後絲毫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霍然從吳懿和董和二人身邊走過,徑直走到內堂上階,與劉璋並肩而坐。而後,但見他顧自拿起案幾上的茶壺,慢條斯理地倒上兩杯茶,端起其中一杯茶輕呷一口,並將另一杯茶推到劉璋面前。

看到這一幕,董和神色陡變,急聲道:“主公面前,兄臺切勿失禮,快”

不等董和把話說完,李利便擡手示意他噤聲,既而伸手指了指左邊的案幾,示意董和坐在一旁,靜觀其變,無須多言。

這一霎,董和發現李利的神態舉止與之前大相徑庭,眼神深邃而堅定,神色平靜之中帶著難以形容的上位者的威嚴,儼然不怒而威,輕輕一擺手便有令人無法抗拒的威懾力。以至於,董和見到李利的手勢之時,話到嘴邊卻生生嚥了回去,既而起身退到一旁,驚愕莫名地緩緩落座。

“門外雨大風疾,子遠把門關上,我與季玉闊別多年,此番不遠千里而來,便是要與季玉敘舊。爾等姑且安心坐下品茶,無論聽到什麼都不得插話,否則休怪李某不講情面!”

喧賓奪主的一席話,從李利嘴裡說出來竟是那樣自然,以致本來怔怔失神的張鬆聞聲驚醒,遂深以爲然地點頭會意,毫不介意地坐在董和下首。隨即,但見張鬆伸出右手顫顫巍巍地抓住茶壺,給董和倒上一杯茶,而後再倒上兩杯;一杯是吳懿的,另一杯則是他自己的。坐在他身邊的董和終於看出了一絲端倪,知道張鬆定然認識坐在劉璋身邊的男子,而吳懿根本不是要將男子引薦給主公劉璋,而是男子的親信隨從。

一念至此,董和不禁暗自猜測這位氣度不凡的男子究竟是何人,竟然能讓素來眼高於頂的張鬆噤若寒蟬,一句話都不敢說,還能降服吳懿這等益州元老級的武將,並對其俯首帖耳,聽憑驅使。最讓他感到吃驚的是,此人竟敢與劉璋並肩而坐,而且神色自若,眉宇間流露著久居上位的威嚴與氣勢,舉止神態和威嚴氣度猶在劉璋之上。

就在董和暗自忖度之際,堂中再次響起李利漫不經心的聲音:“一別經年,故友重逢,難道季玉賢弟不應略盡地主之誼嗎?”

第769章 雕蟲小技第503章 斷橋驚魂浪滔天第101章 白門樓中第445章 自取其辱莫欺老第336章 經略長安(上)第436章 中山之行——正果第219章 風生水起第842章 火中取栗第447章 推波助瀾不遺力第186章 張濟登門求美妾第476章 梟雄之心不可測第239章 良辰美景之破城第4章 烏雲壓城第639章 兵臨城下北風寒第140章 龍驤合圍,無雙遁走第35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261章 禍國殃民第159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四)第3章 助紂爲虐的李家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994章 秋夜曲,馬鳴風蕭蕭第367章 天賜媚眼第200章 怒斥王允第392章 老翁託孤第790章 不歡而散第490章 雨夜魅影喋血記第63章 奉孝救主第144章 萬夫莫摧第354章 直搗金城弟627章關東風雲戰河東三第604章 好淒涼瞬間芳華第743章 神駒護主第6章 先下手爲強第951章 盧龍塞,羽扇綸巾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24章 陳留之戰(下)第849章 脣亡齒寒第266章 喋血山河(十一)第945章 霓裳舞,武侯駕臨第263章 大喜大悲第250章 情難捨,未雨綢繆第222章 燎原之火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65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三)第110章 猛藥去痾第833章 成者王侯敗者賊第259章 喋血山河(四)第180章 花枝俏,旖旎之旅第83章 平姑臧,立足武威(四)第1章 紅鸞暖帳第686章 寸步不讓第647章 安邑兵敗大渡河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255章 龍飛鳳舞(六)第391章 突變第307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2第537章 愛美之心人皆有第465章 戀餘香憂思難忘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203章 李摯單挑呂奉先第65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第892章 少天子,揮斥方遒第11章 詐術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199章 司徒清高第581章 繞指柔一敗再敗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712章 婁底原之戰第134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一)第74章 五虎爭鋒(下)第59章 寶物的價值第238章 良辰美景之風情萬種第716章 庭柱之首第769章 雕蟲小技第374章 化整爲零第120章 女修兇猛第538章 夢魘鎖魂毒龍潭第623章 孤注一擲圖霸業第325章 怨婦霓裳第174章 平川之豪情震山河第128章 犒賞全軍,主臣論時局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335章 鎮三關第269章 葛家坡,風雲變幻第70章 十面埋伏第969章 浪淘沙,返璞歸真第813章 杏林煮酒第853章 只緣身在此山中第750章 合縱連橫第110章 霸氣凜然,文昌再戰飛虎第346章 紅顏劫之爭香斗豔第723章 石沉大海第78章 大火燎原第612章 羣雄聚首河內郡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219章 風生水起第147章 共度時艱穩軍心第421章 常山趙子龍第127章 誅二賊,東山口大捷
第769章 雕蟲小技第503章 斷橋驚魂浪滔天第101章 白門樓中第445章 自取其辱莫欺老第336章 經略長安(上)第436章 中山之行——正果第219章 風生水起第842章 火中取栗第447章 推波助瀾不遺力第186章 張濟登門求美妾第476章 梟雄之心不可測第239章 良辰美景之破城第4章 烏雲壓城第639章 兵臨城下北風寒第140章 龍驤合圍,無雙遁走第35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261章 禍國殃民第159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四)第3章 助紂爲虐的李家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994章 秋夜曲,馬鳴風蕭蕭第367章 天賜媚眼第200章 怒斥王允第392章 老翁託孤第790章 不歡而散第490章 雨夜魅影喋血記第63章 奉孝救主第144章 萬夫莫摧第354章 直搗金城弟627章關東風雲戰河東三第604章 好淒涼瞬間芳華第743章 神駒護主第6章 先下手爲強第951章 盧龍塞,羽扇綸巾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24章 陳留之戰(下)第849章 脣亡齒寒第266章 喋血山河(十一)第945章 霓裳舞,武侯駕臨第263章 大喜大悲第250章 情難捨,未雨綢繆第222章 燎原之火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65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三)第110章 猛藥去痾第833章 成者王侯敗者賊第259章 喋血山河(四)第180章 花枝俏,旖旎之旅第83章 平姑臧,立足武威(四)第1章 紅鸞暖帳第686章 寸步不讓第647章 安邑兵敗大渡河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255章 龍飛鳳舞(六)第391章 突變第307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2第537章 愛美之心人皆有第465章 戀餘香憂思難忘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203章 李摯單挑呂奉先第65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第892章 少天子,揮斥方遒第11章 詐術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199章 司徒清高第581章 繞指柔一敗再敗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712章 婁底原之戰第134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一)第74章 五虎爭鋒(下)第59章 寶物的價值第238章 良辰美景之風情萬種第716章 庭柱之首第769章 雕蟲小技第374章 化整爲零第120章 女修兇猛第538章 夢魘鎖魂毒龍潭第623章 孤注一擲圖霸業第325章 怨婦霓裳第174章 平川之豪情震山河第128章 犒賞全軍,主臣論時局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335章 鎮三關第269章 葛家坡,風雲變幻第70章 十面埋伏第969章 浪淘沙,返璞歸真第813章 杏林煮酒第853章 只緣身在此山中第750章 合縱連橫第110章 霸氣凜然,文昌再戰飛虎第346章 紅顏劫之爭香斗豔第723章 石沉大海第78章 大火燎原第612章 羣雄聚首河內郡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219章 風生水起第147章 共度時艱穩軍心第421章 常山趙子龍第127章 誅二賊,東山口大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长岭县| 衡南县| 盐源县| 龙胜| 陈巴尔虎旗| 沙洋县| 兴宁市| 福贡县| 青神县| 汕头市| 古蔺县| 五大连池市| 呼玛县| 澄城县| 贺兰县| 诸城市| 平凉市| 库伦旗| 乐昌市| 五家渠市| 连平县| 行唐县| 鄱阳县| 汕头市| 汕尾市| 临沧市| 玉环县| 舞钢市| 科尔| 东城区| 成安县| 镇平县| 河北省| 临西县| 高碑店市| 枝江市| 平山县| 苍山县| 兴国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