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3章 繞指柔,爭鋒相對

————————————

眼看劉璋遲疑半晌一聲不吭,李利鄙夷一笑,不緊不慢地緩聲道:“事情已經過去整整六年了,或許季玉執掌益州之後就會刻意忘掉爲兄當初所做的一切,甚至認爲我所做的事根本不值一提,亦或是自作多情,怨不得旁人。

季玉對此根本不會領情,更不會心存感激,甚至曾經暗自嘲笑我愚昧幼稚,聰明反被聰明誤,咎由自取。然則,賢弟當知愚兄出身貧寒,自幼父母早逝,自食其力,勤儉持家。一直以來,我從不佔別人一點便宜,不願虧欠別人的人情,做任何事但求問心無愧,不懼人言。

此外,我還有點小家子氣。我不願佔別人的便宜,不欠人情,別人欠我的早晚都要還,不管他是否還記得舊債,我一直都記得。實不相瞞,今日我便是登門要債,賢弟昔日的承諾此番該兌現了。”這番話軟中帶硬,肉中帶刺,於平聲靜氣中顯崢嶸,儼然撥開迷霧見真章了。

劉璋聞聲驚悚,霍然擡頭看著李利,惱羞成怒道:“兌現承諾?此話從何說起,益州乃我劉氏基業,與大將軍何干?何況,時下大將軍麾下近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我益州已然危如累卵,事已至此,大將軍何必惺惺作態?將軍若要取益州,直接攻城便是,劉某誓與成都共存亡!”此話一出,就意味著劉璋徹底撕掉僞善面孔,再不想與李利虛以委蛇。不再顧左右而言其他,直入主題,真刀真槍地與李利爭鋒相對。

由此可見。劉璋此刻已經恍然大悟,徹底醒悟到他一直自以爲得計的得意之舉,其實不過是李利有意爲之,蓄意賺他入彀。

當初他在青樓與李利相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須知李利府上嬌妻美妾衆多,加之其本身權勢滔天。想要什麼樣的美女佳人沒有,何須親身前往青樓尋花問柳。因此那次相遇本身這就是一個局,一個故意讓他劉璋主動鑽進去的局。但這個局並不是騙局,因爲他當時一無所有,根本沒有被騙的價值。

隨後,劉璋刻意高攀。試圖與李利攀上關係。藉此保全性命。殊不知李利亦有此意,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走動頻繁,來往甚密,交情日益深厚。而後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李利向他許諾,助他坐上益州牧之位,而劉璋則隨口應和。承諾事成之後聽命於李利,唯李利馬首是瞻。緊接著。李利便兌現了諾言,放他返回益州,派遣精銳甲士沿途護送,並幫他坐穩益州牧的位子。

提領益州之後,劉璋一度以爲自己謀劃縝密,技高一籌,騙取李利的信任,並藉助李利的勢力,成功承襲其父劉焉留下的州牧之位,坐鎮益州,割據一方。六年以來,他一直認爲自己執掌益州乃是順天應人,理應如此,而李利對他的幫助只是微末之功,根本不值一提;即便沒有李利出手相助,他劉璋照樣能坐上益州牧之位,依舊能夠執掌益州。

是以劉璋並不覺得自己愧對李利,不欠李利什麼,即使有虧欠,也僅限於一點人情債而已。然則這點人情債對於牧守一方的諸侯而言又算得什麼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誰會把這點人情債放在心上。正是抱著這種念頭,六年來劉璋心安理得地坐鎮益州,手握十餘萬兵馬,坐享榮華富貴,悠哉樂哉,渾然忘卻了自己曾經對李利有過鄭重承諾。

六年光景彈指而過,趙韙叛亂讓劉璋首次意識到自己這個州牧之位坐得並不安穩,稍有不慎就會被心懷不軌者取而代之。這讓他第一次感覺到危機,真正深刻體會到益州即使沒有他劉璋,仍有無數人可以提領州郡,並不是非他不可。因此他在平定趙韙叛亂時終於意識到,當初李利爲他所做的一切並非不值一提,其潛在作用無法估量;正是由於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的強大威懾,才使得他能安安穩穩地執掌益州。

與之相對的是,自從益州軍馳援張魯、參與漢中之戰後,益州境內便匪患肆虐,暗流涌動,再不像之前那樣穩定了。這種現象,起初並沒有引起劉璋的重視,自然也不會知道其中隱藏的原因。直到趙韙公然反叛之後,劉璋方纔後知後覺地領悟到,益州混亂的源頭是因爲他失去了李利的支持,使得某些心懷不軌之人再無忌憚之心,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悍然發動叛亂,明目張膽地反叛奪權。

趙韙叛亂尚未平息,劉璋便得到密報,得知李利麾下大軍趁著益州內亂之際偷襲蜀道,兵分兩路攻打益州。那一刻,劉璋心中的惶恐無以復加,平生第二次感到危機的到來,意識到趙韙叛亂與西涼軍入川必然存在著必然聯繫,否則世間哪有這麼湊巧的事情。只是他卻想不明白兩者之間到底有何淵源,總不至於趙韙發動叛亂是李利暗中指使的吧?

前門打狼後門進虎。

最近三個月來,劉璋忙得焦頭爛額,心力交瘁,以致幾盞酒下肚便已微醺,不成想一睜眼便看到李利坐在身邊。

渾渾噩噩之中,聽了李利一席話後,劉璋徹底醒酒了,頭腦比任何時候都要清醒。

此刻李利聲稱“登門討債”,劉璋頓時怒火中燒,毫不示弱地嚴詞駁斥。

然而就在話音落下的一瞬間,劉璋心中隱隱有一絲明悟:“自己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眼下時機已經成熟,李利不再需要他坐鎮益州,此番便是前來從他手裡收回代管權,真正收取益州。”

他之所以有這種念頭,或者說覺悟,是因爲他感覺自己這些年來一直在替李利“看守後院”,以至於李利根本不用擔心涼州腹地的安全,常年領兵在外征戰,毫無後顧之憂。

在他坐鎮益州長達六年的時間裡,竟然沒有一次主動出兵進犯涼州,侵擾李利的後方根基。不僅如此,他還替李利牽制漢中張魯,使其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李利騰出手來,收復漢中。在失去漢中之後,他劉璋非但沒有起到牽制西涼軍的作用,反而按兵不動,無形中又替李利看守著西南門戶。

正是由於他的存在,使得李利治下的西涼後方得以安享太平,長期穩定,沒有後顧之憂。以至於,中原大戰時李利可以毫無顧忌地抽調數十萬大軍前往中原參戰,相繼剿滅淮南袁術、徐州呂布和其他小股諸侯勢力,並在冀州慘敗的情況下,後方依然安穩。

換言之,除了他劉璋之外,換做任何一個諸侯坐鎮益州都不會像他這樣安分守己。六年間,如果是其他諸侯坐鎮益州,那麼李利時刻都將面臨巨大壓力。無論是早期的司隸大戰,還是隨後的中原大戰,尤其是河北兵敗之際,坐鎮益州的諸侯都會伺機出兵,大舉進攻涼州,侵擾李利的大後方,使其首尾難顧,腹背受敵。果真如此的話,即便無法攻佔西涼腹地,也必定能夠牽制李利麾下的很大一部分兵力,迫使李利始終無法擺脫益州軍的鉗制,捉襟見肘,斷然無法取得今日之輝煌戰績,更不可能如此輕易地奪取半壁江山。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劉璋坐鎮益州六年多來,雖然名義上並沒有納入李利治下,實際上卻是替李利“看門護院”,解除了李利的後顧之憂,使其得以放開手腳,肆意征伐中原諸侯。

反之,如果劉璋有意與李利爭鋒相對,執意與之爲敵的話,那麼天下局勢都將隨之改變。

即使在張魯佔據漢中之時,劉璋也能說服張魯聯合出兵,侵擾西涼後方,縱然無法奪取涼州,也能攪得西涼二州雞犬不寧,讓李利焦頭爛額,無暇他顧。即便李利有心出兵剿滅他,憑藉千里蜀道,益州軍完全有能力將西涼軍擋在蜀道之外,致使西涼鐵騎根本無法踏入益州半步。須知,如果益州軍正面與西涼軍作戰,仗著蜀道無以倫比的地利優勢,與西涼軍僵持三年五載完全不是問題。

然而事實卻是,劉璋坐鎮益州之後對西涼軍完全沒有威脅,說是安分守己亦不爲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劉璋執掌益州之後不再進獻錢糧輜重;否則的話,與徹底歸降李利沒有什麼區別。

想清楚這一點,劉璋方纔意識到他自以爲得計,實際上是被李利算計了。他自以爲技高一籌,利用了李利一回,殊不知他一直都在被李利利用。他雖然不承認自己有愧於李利,卻在內心深處敬畏李利,不想與他爲敵,從而間接地替李利穩固後方、鎮守益州,爲李利率領大軍征戰天下贏得了寶貴的六年時間。

劉璋想清楚其中關鍵環節之後,一通而百通,所有脈絡都呈現在腦海裡。頓時他心中一片悽然,頹敗而沮喪,百感交集。

然而當他慢慢地冷靜下來,壓在心裡長達六年的內疚和最近幾個月所擔負的巨大壓力,卻隨之消失殆盡,充斥在心頭的落寞與淒涼亦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輕鬆和釋然。

————————————————————

第511章 榮辱一體兩心知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699章 釜底抽薪第298章 富貴險中求第202章 赤兔神駿辱文昌第175章 攜美當歌第773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751章 上兵伐謀第184章 心無垠——愛無疆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546章 可憐興霸在後頭第34章 曇花,大樹第744章 雷霆萬鈞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46章 釜底抽薪(上)第656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上)第494章 坐觀雷電晚來風第662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上)第241章 驅虎吞狼(三)第942章 朔風寒,神兵天降第274章 獸王破城第60章 衆怒難犯第164章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第265章 斬盡殺絕(下)第683章 函谷之大風起兮第751章 上兵伐謀第697章 未雨綢繆第984章 刀馬旦,兔死狐悲第960章 殺破狼,一刀驚魂第12章 名將朱儁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867章 花前月下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156章 終脫險,馬踏三郡(一)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296章 五步蛇段煨第937章 舉義旗,羣起圍攻第61章 文昌戰馬超第560章 借天子誓師出征第792章 大獲全勝第225章 同氣連枝第375章 外緊內鬆第929章 浪淘沙,暗流激盪第982章 踏破白狼山缺第64章 弓弩縱橫第203章 立鼎四第54章 逼債第407章 千年不破的規矩第334章 富貴不相忘(續)第487章 雷電交加兩夏侯第55章 固執的曹操第402章 土匪也不容易第60章 衆怒難犯第228章 氣吞山河第393章 投桃報李第287章 劍拔弩張第41章 冷豔寡婦第236章 良辰美景之鐵蹄踏月第188章 兵車行,傲視三軍第446章 相逢是緣亦是敵第376章 姦情敗露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25章 馬前卒第450章 黑雷襲人箭雨飛第305章 殘陽血之絕地反擊第153章 洞天福地陰陽合(上)第9章 初露鋒芒第37章 問心無愧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131章 風雷動,厲兵秣馬第361章 平定西涼(中)第21章 冷煞閻羅第869章 同心蠱第295章 恩怨糾纏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431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續)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250章 情難捨,未雨綢繆第819章 大變革第811章 殺機畢現第300章 哼哈二將第65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三)第295章 恩怨糾纏第240章 良辰美景之休屠鐵騎第619章 星夜兼程穩軍心第424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129章 文昌起色心,休屠鐵騎寇邊第824章 仁慈不是軟弱第61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524章 功名利祿盡在手第446章 相逢是緣亦是敵第30章 弄巧成拙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317章 決戰時刻第88章 千金買骨帝王心第774章 天理自在人心第894章 勤王令,四方雷動第417章 吟風弄月,同道中人(續)第549章 於夫羅狂妄寇邊
第511章 榮辱一體兩心知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699章 釜底抽薪第298章 富貴險中求第202章 赤兔神駿辱文昌第175章 攜美當歌第773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751章 上兵伐謀第184章 心無垠——愛無疆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546章 可憐興霸在後頭第34章 曇花,大樹第744章 雷霆萬鈞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46章 釜底抽薪(上)第656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上)第494章 坐觀雷電晚來風第662章 一騎絕塵萬夫雄(上)第241章 驅虎吞狼(三)第942章 朔風寒,神兵天降第274章 獸王破城第60章 衆怒難犯第164章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第265章 斬盡殺絕(下)第683章 函谷之大風起兮第751章 上兵伐謀第697章 未雨綢繆第984章 刀馬旦,兔死狐悲第960章 殺破狼,一刀驚魂第12章 名將朱儁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867章 花前月下第534章 出言不遜動殺機第156章 終脫險,馬踏三郡(一)第155章 觀烽火,驕兵悍將第296章 五步蛇段煨第937章 舉義旗,羣起圍攻第61章 文昌戰馬超第560章 借天子誓師出征第792章 大獲全勝第225章 同氣連枝第375章 外緊內鬆第929章 浪淘沙,暗流激盪第982章 踏破白狼山缺第64章 弓弩縱橫第203章 立鼎四第54章 逼債第407章 千年不破的規矩第334章 富貴不相忘(續)第487章 雷電交加兩夏侯第55章 固執的曹操第402章 土匪也不容易第60章 衆怒難犯第228章 氣吞山河第393章 投桃報李第287章 劍拔弩張第41章 冷豔寡婦第236章 良辰美景之鐵蹄踏月第188章 兵車行,傲視三軍第446章 相逢是緣亦是敵第376章 姦情敗露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25章 馬前卒第450章 黑雷襲人箭雨飛第305章 殘陽血之絕地反擊第153章 洞天福地陰陽合(上)第9章 初露鋒芒第37章 問心無愧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131章 風雷動,厲兵秣馬第361章 平定西涼(中)第21章 冷煞閻羅第869章 同心蠱第295章 恩怨糾纏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431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續)第967章 清涼雨,百密一疏第250章 情難捨,未雨綢繆第819章 大變革第811章 殺機畢現第300章 哼哈二將第65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三)第295章 恩怨糾纏第240章 良辰美景之休屠鐵騎第619章 星夜兼程穩軍心第424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129章 文昌起色心,休屠鐵騎寇邊第824章 仁慈不是軟弱第61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708章 夤夜暗流(下)第524章 功名利祿盡在手第446章 相逢是緣亦是敵第30章 弄巧成拙第291章 首戰必勝第317章 決戰時刻第88章 千金買骨帝王心第774章 天理自在人心第894章 勤王令,四方雷動第417章 吟風弄月,同道中人(續)第549章 於夫羅狂妄寇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隆安县| 延长县| 沙湾县| 普安县| 博白县| 社旗县| 新建县| 丹东市| 天台县| 绥江县| 松江区| 新宁县| 江都市| 南陵县| 宜阳县| 沭阳县| 高陵县| 桂林市| 原阳县| 日照市| 炉霍县| 虎林市| 肥西县| 论坛| 陕西省| 宝鸡市| 黔西| 丹寨县| 松滋市| 乐亭县| 英山县| 噶尔县| 民权县| 恩平市| 灵川县| 拉孜县| 太仓市| 大冶市| 咸宁市|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