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日新:中國“核掌門”的腐敗裂變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康日新受賄案紀實
2010年11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康日新受賄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康日新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法院經審理查明:2004年至2009年間,康日新利用擔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兼秦山第三核電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職務便利,爲他人在企業經營、業務承攬、職務升遷、就業安排等事項上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660萬餘元。
學成於名校緊缺專業   六年間正廳升至正部
康日新於1953年8月出生於山西大同人。據稱,康日新家境貧寒,自康以上三代務農,康日新的父親是當地的生產隊隊長,早年曾入伍當過兵。康日新年輕的時候曾經當過食堂管理員、教師、快遞員、車間主任。
19歲時,他在山西大同縣水利局楊莊電灌站工作,是電站的事務長,還擔任著宣傳員和廣播員。在楊莊電灌站工作3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康日新的人生。“當時縣裡下來了一位領導擔任電灌站站長,因爲我那時工作比較努力,也愛學習和讀書,感動於我的這份執著,他願意推薦我去上大學。”
1975年,作爲工農兵學員,康日新榮幸地獲得被推薦上大學的機會,所修專業則是當時堪稱神秘的270專業。所謂 270,其實就是“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康日新雖然當時並不清楚核武器究竟爲何物,但是懷著“只要是大學就能上”的心理,拎著一隻可以稱作是“上學的全部家產”的小挎包,滿心歡喜地到上海交大報到去了。
1978年8月從上海交大畢業。從學習年限上看,應該屬於專科畢業。但因爲學的是反應堆專業,國家緊缺,爲他後來事業上的發達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如康日新自己回憶中所述:“1975年我榮幸地成爲上海交通大學核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能進入我國著名的大學和國家急需的專業學習,我感到格外自豪和興奮。在幾年學習中,交大嚴謹的學風培養了我較寬的基礎理論和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交大一大批辛勤敬業的老師,他們嘔心瀝血的授業與解惑,給我的學習成長帶來了很大幫助。我特別喜愛數學和物理,還記得晚上吃過飯後,我經常到環境安靜的階梯教室‘新上院’去看書、做題。沉浸在微積分、高等數學、反應堆工程的課本里,我感到樂趣無窮,經常忘記了時間直到深夜。現在我愛看書的習慣就是在交大養成的。”
大學畢業後,康日新被分配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
院工作。三十年後的他曾回憶說:“在交大里學到的豐富知識,在交大里養成的敢爲人先、永不言敗的精神,指引著我激流勇進、攀登高峰,直到現在成爲一名核工業的主要建設者之一。如今,到上海出差時,我經常會在晚上回去看看母校。夜間的交大,靜謐安詳,月光如水。一個人漫步在熟悉的校園裡,來到自己曾經住過的 12號宿舍和1號宿舍——這裡有我的房間,我的牀鋪;走進‘新上院’,坐在往日的課桌前,彷彿又在這裡推演習題、鑽研課本;來到經常舉行籃球賽的體育場,走過每天早起迎著朝霞背誦英語的英語角,觸摸曾經利用暑假粉刷和打掃過的教學樓的牆壁……母校生活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確實,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的康日新,基礎紮實,工作勤奮,進步也很快。從助理工程師起步,做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一干就是18年,歷任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和副院長。
康日新具有“50後”官員罕見的高學歷和多元學科教育背景。改革開放當年,時年25歲的康,畢業於反應堆工程專業,在實務界中摸爬滾打了20多年後,再次入校進修,並將攻讀方向由理工類轉向文科類,2005年從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同一時期,他還攻讀了清華大學的EMBA學位。
1996年,時年43歲的康日新進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開始了他在中國核工業的馳騁生涯。剛開始3年,康日新任核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高級工程師,並任秦山第三核電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根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表述,正是從這一時候,康日新開始了他的腐敗——受賄。
3年後,康日新即升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官至副部級。
從副部到正部的坎,對於康而言也沒有別人邁得那麼艱難和漫長。又是一個3年後,他正式升任中核集團黨組書記和總經理——執掌中國核工業。
在執掌中國核工業後,他沒有忘記母校的培養,推動了中核集團與上海交大的合作。2006年上海交大成立110週年時,他寫文章說:“母校授我以漁,我欲報之以魚。現在中國的核電事業發展很快、形勢很好,在未來的三個五年計劃內,每年會有兩臺百萬千瓦級核電站開工建設,每年需要幾百名核專業技術人才。而母校有雄厚的教學資源,應該在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04年11月,我重返母校,帶來了中核集團公司與交大的人才培養合作協議,與母校共同促成了這一具有長遠意義的戰略舉措。同時,作爲中核集團公司的負責人及交大的兼職教授,我爲同學們作了關於中國核工業發展的學術報告
,非是班門弄斧,只是想爲母校盡一份微薄之力。在交大學習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個轉折點。每當憶及那段日日夜夜,心中總是百感交集。飲水思源,是交大給了我知識與榮光。如今,正值上海交大 110週年校慶,願我的母校與祖國的繁榮富強、與核事業的蓬勃發展一起邁向明天的輝煌!”
本世紀的前10年是康日新在事業上的頂峰時代。中核集團被認爲是中國的“頭號央企”,而康也是一百多家央企的“一把手”中,唯一一箇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外界評價康主政中核集團的6年,是“這家特大型軍工央企步入核工業歷史上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時期”。中核集團有高層人士認爲康的開拓精神和改革舉措功不可沒。
中核集團的一些人,至今仍不願相信康日新會涉嫌嚴重違紀。 
在一位中核集團老專家的印象中,康日新老實、低調,“不會搞歪門邪道”,而且很注重維護核工業的利益,在堅持發展國產核電技術上有濃重的民族情結。 
私下裡,中核集團的員工稱康日新爲“老闆”。該集團下屬公司一位高層稱,“康老闆”耿直、務實、重情義。在上述人士看來,中核集團這幾年的快速發展,除了趕上中國核電大發展的好時期之外,還緣於康日新的開拓精神和改革舉措。 
2003年9月,康日新成爲中核集團“一把手”。上任時,中核集團已連續虧損13年。 
中核集團的前身是二機部、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是中國核電發展的主力軍,覆蓋了從鈾地質勘查、到放射性廢物處理的整個產業鏈。 
康日新走馬上任後,提出要把經濟利益放在發展的第一位,並著力推進管理模式改革,核心內容是“垂直管理、分級授權、橫向協作、互相監督、規範化、程序化、信息化運作”。2004年,中核集團扭虧爲盈,並在隨後的幾年中連續保持盈利。 
中核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從2003年的132億元提高到2008年的366億元,年均增長23%;利潤總額從2004年的2.4億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億元,年均增長82%;連續五次獲得國務院國資委考覈A級;全集團人均年收入五年翻了一番。 
康日新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當總經理到今天,中核集團沒有虧過錢。任何一個投資都沒有虧損,因爲做每一個投資他們都會做認真的思考、科學的論證。 
康日新自己也曾在公開場合自豪地稱,在他任期內中核集團沒有虧過錢,“任何一筆投資都沒有虧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