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

對著衆人齊視的目光,王延興淡淡地一笑:“鄒都頭所屬之兵,配備了較多量的重弩,應該可以一用!”

“重弩……”在場的幾個人,除了徐寅,都已經見識過那滑輪鋼臂弩的威力。這玩意,以重弩射重箭,五十步之內,便是穿了鐵甲,也是個對穿的下場。至於這邊村寨普遍使用的木質寨牆、寨門,在這種搭配面前,並不比一張紙強多少。簡直就是便攜式牀弩了!當然,這玩意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根弦,射過十支箭,便要換掉,射過五十支箭,弩臂兩端的小輪子也要換掉,同時,弩臂還容易鬆動,每次換弦的時候,還要檢查是不是鬆動了;還有,每隔一段時間還要調教精度,要不然,就會射不準。當然,就算調教過了,準度也只能保持五十到八十步,超過這個距離,精度便急劇下降,到一百步開外時,大抵,就只能射中城門大小的目標了。但是,精度歸精度,哪怕是一百步以外,若是被蒙中了,對無甲的目標,依舊是可以有效殺傷的!比如,百越諸族時常光著上身的勇士們……

然而,無論它缺點有多大,可威力在那裡擺著,誰也無法視而不見。尤其是在實戰中使用過這種弩的鄒磐帶的兵,人人爭著要。卻不是想要就能要得到的。受限於鐵場對鋼的含碳量控制不準,高彈性模量的低碳鋼出得並不多,合格的鋼臂弩的產量自然也很有限,到現在一共就出了一百二十多具,一半被王延興截了,另外一半,全部給了鄒磐。

有了這個做背書,重弩遠攻,近了,用陌刀、橫刀橫劈豎砍,再披上鑲鐵甲防身。哪家村寨能抵擋?

王審知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表示反對,可王延興的提議,確實很吸引人。光明正大地劫一批奴婢,然後還能在泉州的漢家子面前提一提聲望,更重要的是,這種低烈度的衝擊,正好給部隊熱身:他們自從攻佔泉州後,便刀槍入庫,許久不曾上陣了,武功荒廢了這麼長時間,也是要一段時間來恢復的。看其他幾人還在思索中,王審知開口了:“有此武功,想來,平定不服管束之百越村寨事小,如何善後纔是重點!鄒磐這莽漢子,怕是做不來細緻活。大兄,要不,小弟便隨鄒磐走一趟?”

這可是白撿功勞的好事,自己這三弟看得倒是明白。王潮玩味地看了看自己的弟弟,再朝王審邽和王彥章臉上看去,見他們一臉平靜,便點了點頭:“三弟既然願意爲某分憂,自然是最好不過了!清源和莆田的百越蠻族之事,便交付與你了!除鄒磐外,你再選一都牙兵,確保萬無一失!二弟!分化百越村寨的事情就麻煩你佈置了,是在泉州運過去還是就地籌措鹽鐵糧秣,相機行事!”對兩個弟弟說完之後,臉色一變,對王延興淡淡地說道,“既然大哥兒你那麼有把握,南安縣之事,就交由你去處理!出了差池!拿你是問!”

“愚弟/孩兒定不辱使命!”王審邽、王審知和王延興連忙起身來齊聲答道。

見幾人對此事都這般熱心,王潮心裡暗歎了一聲。這兵刀一動,只怕就難以收手了。大家心裡都很明白,口子一開,就會越開越大:剿完百越之後,還可以剿匪,剿完殘匪之後,還可以越境剿匪,越境剿匪完了,就該要剿到人家城池裡去了……

征伐之事議過,還有許多民政要討論。王延興聽了一陣,便覺得,這許多事,綜合起來,其實就是兩個字:錢、糧……王延興不缺錢糧,那是因爲他的攤子不過是鐵場那邊幾百號人,而他的收入,卻有鐵器和茶葉作爲支撐。可王潮呢?單是要負擔的軍士,多達五千多。這些人都是跟著他從固始南下的,有鄉鄰的情義在,有照顧之義;同時,這也是王潮能在泉州站穩腳的基礎,不僅不能將他們棄之不顧,還要多加籠絡。可這麼多張嘴要吃飯,而絕大部分收入的來源,無非就是夏秋的兩次稅。

可這稅卻不是刺史府能直接掌握的,收稅的人手,大都是來自於泉州各姓家族。田畝魚鱗冊也好,丁口實際數量也好,都把持在出身大家族的吏員手中。稅多稅少,都要在他們手中濾過一道,才能到王審邽手中。到手了,就算完?入庫的錢糧依舊會面臨各種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損耗,從府庫發出去的時候,依舊是要經這些人的手……其中的又有多少錢糧要落入這些人的口袋,就不得而知了。

難道是,王潮特倒黴,找了個這麼刁民輩出的地方當刺史?非也!大唐天下,各州各縣,都是這樣!在中國,自古以來,官府的力量是不進入到鄉鎮、村寨一級的基層管理的。最底層的民衆實際上都掌握在地方宗族手中。理所當然的,地方宗族的力量大了,官府能獲得的利益,便小的。

自漢朝以後,官府治理地方的過程中,大半的精力,便要花在如何跟地方豪族扳手腕上。越到王朝後期,土地兼併現象越發嚴重,地方宗族的勢力就越大,官府的力量就越弱。當官府的力量無法壓制矛盾時,爆發出來的毀滅的力量,會像洶涌的巖漿一樣,將這些宗族勢力一股腦兒燒燬。在餘燼上建立的新的王朝,才能比較有效地獲得來自基層的力量,勃發出強烈的生機。而隨著時間的推演,宗族勢力,又會膨脹,然後再次毀滅……周而復始,樂此不疲……

所以,在唐末,要當一州刺史,最好本身就是地方豪祖之一,那就可以藉助家族的力量,跟地方勢力鬥智鬥勇;或者,像王潮這樣,帶著一羣不講道理的丘八過來,一臉只要沒拿到“合理”的收入,就要砸場子的架勢,也能不至於太吃虧!最慘的,便是那些寒門出身的官吏,只帶著一方印鑑上任,便完全落入這些人的手掌之中了。只需他們掌握的吏員筆桿子劃來劃去的,即便是每年都是大豐收,也能做成連年府庫虧空來……

哎……想想就覺得當真可惡!可恨!可笑啊!

智慧的中國人,早就從這一輪一輪的興衰中,看出了些端倪,有人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人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講的,都是這種現象。歷代君王權臣,都想解決這個痼疾。可惜,沒有一個能成功的。王延興手裡倒是有一副猛藥。只是,一想想可能的後果,便還是算了。

他也不多說話,默默地聽著。

將議定的事情,分派安排後,散了會,王潮讓王延興替自己送各位叔父和老師出府。回來之後,王潮把他單獨留下來了,換了茶水,讓他坐下陪自己對飲,緩緩地說道:“長史對你稱讚有加!尤其是,實事求是四字!”

王延興也端起杯子小口地喝一口,再小心問道:“那大人以爲呢?”

“哼……不以爲然!”

“是……”王延興連忙小心地應道。

“不過,既然長史以爲你可以成事,那麼,某便不再阻攔你!小溪場那一片,某便隨你折騰……”

“謝大人!”王延興喜出望外,連忙起身拜道。

王潮瞪了他一眼:“輕浮!聽他們說,你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必定先立一個儘可能完善的章程,那你現在說說看,某許你在小溪場盡你所想之後,你的計劃如何?”

“啓稟大人,孩兒的計劃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擴大基本盤,增加丁口數量,希望明年能增加到五百戶,兩千口。這樣,纔有差不多夠用的人力;”

“嗯!此乃正理!多增些丁口,乃是固本之道!”王潮點了點頭。雖然找奴隸販子買丁口和派兵劫的法子都有點劍走偏鋒,可總的方向大致是對了,也算是進步吧。

“第二個方面,是擴建工場,孩兒計劃再建一個鍊鐵場,將鑄鐵器的產量再擴大至少一倍,主要是要看礦石能不能供得上,另外,再建一個石灰場,一個木炭場,一個琉璃場……”

“琉璃場?”王潮突然打斷了他的話。一再地提高產鐵量,現在勉強能接受了,石灰、木炭都是鍊鐵所需,也可以理解,可琉璃,卻是玩物,花力氣去建一個玩物場?王潮皺了皺眉頭,心裡不滿了。

王延興卻沒領會到王潮的不滿,還在那裡神色張揚地說著:“對!琉璃!此物製成器皿,得利還在茶葉之上!”

又是利……一聽到兒子鑽進錢眼裡出不來就覺得一股子無名火冒了上來:“夠了!某不想聽了……”王潮強忍著火器,呼吸幾口,手裡拳頭攥緊了又鬆開,“你自管去弄吧!”

不知道老爹爲何突然又怒了,不過,還好,沒有罵出來。王延興連滾帶爬地告退。出了院子,怕王潮會又揍出來將他揪回去,把想罵沒罵出來的話補上,趕緊跑奶奶那裡避難去了。

還好,王潮沒追上來……

馬上就過年了!府裡的許多人,都跑去大街上看驅儺了。這是唐代除夕的主要活動之一,兩個人假扮儺翁、儺母,再有一羣小孩帶著面具,跟在旁邊,再後面,便是驅儺的主體:看熱鬧的人羣了。大家一起唱著驅儺的歌,一起把鬼怪趕走……

這玩意對王延興吸引力不大,便沒去湊這個熱鬧。一齊回了泉州的劉伴興便找了許多竹子來,拉著王延興一起往門外燒起的大火堆裡丟。

噼噼啪啪……在洶洶大火中,竹節被燒得爆裂開來,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濺起絢爛的火花。

新的一年,馬上就要來了!

第三十七章 賜名繼虎(第一更)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七十一章 逃脫之策第十章 直言惹禍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一百零四章 蹊蹺設伏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江而治第四十五章 開元古寺第五十六章 敵蹤突現(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美女野獸第六十五章 鄭府家奴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十六章 兵陷迷宮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二十章 章傢俬事第九十六章 洞房夜話(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九十五章 婚禮(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徐武賣刀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八十一章 散兵新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務實之道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九十五章 非我族類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九十六章 濫殺無辜第三十九章 參軍徐武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四十二章 作繭自縛第六十七章 同船義士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彩雲之南第六十八章 變數(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詐降之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一百零二章 撫州急報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一百零三章 倉促北撤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八十章 冤家路窄第九十四章 大筆橫財第三十章 私兵之亂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一十九章 坐實罪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七十七章 入學考試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耽羅到手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六十七章 李藐勸降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一百零二章 營中迫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五十九章 自責不已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四十二章 杜二買鐵第四十六章 孟鹹復甦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三十九章 目標雷州(第一更)第二十四章 好戲一場第五章 跪請救援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七十三章 算是識字第十章 夜襲破陣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丞(第一更)第十二章 清帳查冊第五十三章 狼窩虎穴(第一更)
第三十七章 賜名繼虎(第一更)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七十一章 逃脫之策第十章 直言惹禍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一百零四章 蹊蹺設伏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江而治第四十五章 開元古寺第五十六章 敵蹤突現(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美女野獸第六十五章 鄭府家奴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十六章 兵陷迷宮第九章 謀奪寶安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二十章 章傢俬事第九十六章 洞房夜話(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九十五章 婚禮(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徐武賣刀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八十一章 散兵新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務實之道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九十五章 非我族類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九十六章 濫殺無辜第三十九章 參軍徐武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四十二章 作繭自縛第六十七章 同船義士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彩雲之南第六十八章 變數(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詐降之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一百零二章 撫州急報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一百零三章 倉促北撤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八十章 冤家路窄第九十四章 大筆橫財第三十章 私兵之亂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一十九章 坐實罪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七十七章 入學考試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耽羅到手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六十七章 李藐勸降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一百零二章 營中迫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五十九章 自責不已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四十二章 杜二買鐵第四十六章 孟鹹復甦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三十九章 目標雷州(第一更)第二十四章 好戲一場第五章 跪請救援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七十三章 算是識字第十章 夜襲破陣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丞(第一更)第十二章 清帳查冊第五十三章 狼窩虎穴(第一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伊川县| 泰宁县| 文安县| 嘉黎县| 蓬莱市| 成武县| 乃东县| 伽师县| 阳城县| 洛川县| 团风县| 邮箱| 尤溪县| 洪江市| 蓬安县| 大英县| 巫山县| 曲周县| 绥中县| 永靖县| 双辽市| 竹北市| 普安县| 花莲县| 扎囊县| 富平县| 临泽县| 康定县| 漳浦县| 石景山区| 德州市| 安吉县| 昌黎县| 剑阁县| 嘉鱼县| 寻乌县| 中牟县| 平凉市| 德令哈市|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