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清法兩國在英國人友好建議之下坐上了談判桌。“一、清**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二、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三、中國邊界內開闢兩個通商口岸;四、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五、法軍退出臺灣、澎湖” 德理固將手中的條約逐字的宣讀,他不是不知道這樣談判會議,先開口的總是吃虧的,但現在形勢比人強,英國人擺明是拉偏架了,歐洲局勢對法國越來越惡劣。現任總理即將倒臺這些因素無不限制著他的談判技巧。而對面的李鴻章卻可以好整以暇的默默的看著他不採納也不反對,而這樣的態度是真正讓德理固抓狂。還好英國人只是想讓法國人把注意力重新放回歐洲,不想讓法國在亞洲投入過多的精力,與英國在亞洲的朋友死磕。這便是英國人的算盤,他們所謂的大陸均衡策略可不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任何的強權!而德、俄、奧的三皇同盟不僅僅威脅著法國的安全,也隱隱的挑戰著大英帝國的神經。所以英國可不希望清法兩國打的太狠,從而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國雖然弱小,但在大英帝國的棋盤上可是牽制俄國以及保護印度的重要棋子“先生們,我認爲紳士們的談話應該中肯和實事求是,話又說回來咱們也不應該對於別的紳士發言而一言不發不是嗎?”傅磊斯眼見兩人要談崩馬上出聲和解道。李鴻章慢條斯理從椅背上坐直身體說道“貴國的條約我大清不可能接受。”李鴻章曾經面對外國使節慣用的便是打痞子腔,說白了這也是一種無奈。一個弱國面對一個無力反抗的對手的無奈。他只好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他只好拋棄掉他 自己本身的修養。李鴻章也是從小研讀詩書講究禮儀的士大夫,爲了國家他甘願放棄自己的尊嚴,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偉大的人。而如今他終於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做回那個飽讀詩書研習禮儀中國士大夫,做回那個擁有數千年底蘊古國的士大夫。無疑李鴻章是幸運的,無疑這個時空的李鴻章是幸運的。“李大人可能沒聽懂我說的話,我剛纔所說的是最後的條款。”德理固雙手砰地一聲按住談判桌嘶聲說道。然而這個動作現在可顯示不了他的強硬,相反在李鴻章這樣的人精眼裡顯得那麼的可笑,那麼的外強中乾!現在的法國再也不是拿破崙時代的法國,高盧公雞儘管盡力的昂首挺胸,現在的它也僅僅只能叫的響而已。
經過多次的談判,以及英國人的‘友好建議’下,清國也不願把法國人給真正的惹急了,終於經過半個月的拉鋸扯皮後簽訂條約如下。
一、 法國承認清國爲越宗主國地位。
二、 清國承認法國對南越的保護職責(以順化爲界)
三、 法國應當保護在越華人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四、 清國承諾不向南越出售武器、物資
五、 清國將撤出在越部隊;法國也解除對清國東南地區、臺灣的封鎖。
六、 雙方在越南均可自由經商親善互攜
七、 中國在修建鐵路時,雙方價格接近時應優先考慮法國。
本來法國人也想在中國向英國那樣要求每年有一次的全力加工法國訂單的權利,但被英國人駁回。於是便有一條不見於條約之上的口頭協議,清國於次年將組織一個300萬兩的買辦團赴法採購。當然這是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
其實在與發籤訂條約時倒是有兩件小插曲,一是央報公佈了法國第一次提出的合約條款,光緒本來還以爲工人好歹得有個罷工運動什麼,但是並沒有出現。其實也不難理解,這個年代沒有文化的人太多,在他們可根本沒懂什麼是愛國,什麼是民族。在他們看來這都是官老爺的事兒。以至於後世會出現日本人到了東北,仍然能輕鬆的得到皇糧國稅。更有甚者,一些平民百姓還會主動告訴日本人中國軍隊的位置。倒不是說他們是漢奸,是實在沒有形成國家觀念罷了。與之相反的便是在光緒印象裡飽受八股荼毒的士子們的請願書如雪片一般。這一幕才真正讓光緒下定決心要教育普及。但教育這個東西真的是燒錢的傢伙。而且還不可能立竿見影。光緒自然還是那三板斧,準備以點帶面,把現在手上兩個直轄市的教育先搞起來再說。
第二件事倒是件軼事,因爲中法戰爭中機槍終於展露了頭角,並且清國軍隊的幾項創新也引起了歐洲各國的興趣,英德美等國,甚至連這次較量的對手法國,在更換了總理後都紛紛提出想要派遣觀摩團來清國皇家陸軍觀摩考察。光緒倒是來者不拒,因爲這些東西都太簡單了,簡單到了根本不存在技術含量,僅僅只是熟練的問題。於是光緒吩咐佟贊知無不言你言無不盡,並且需要向各國的將領多多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