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左宗棠總覺得光緒安排的思想政治沒用,再加上他急於求成,想盡快的練出一支炮兵師,所以經常佔用學員的思想政治課,讓學員們去操練火炮。光緒派過去的翰林書記官們哪敢和他左大帥爭執,自然是敢怒不敢言自然一窩蜂的跑來找光緒打小報告。不光左宗棠皺眉,連邊上一向跟左宗棠不對付的李鴻章甚至文祥都出言道“皇上,軍隊的效忠問題不可魯莽啊。”光緒啜了一口面前已經涼透了茶水隨口說道“只有擁有一支熱愛國家,熱愛這片土地的軍人守護,大清才能國運昌隆,朕的大清國國運昌隆自然相當於效忠於朕了。”光緒這幾句他自己都覺得古怪,其實他並不知道軍人把效忠對象從實體的個人轉移至整個國家有什麼好處,他只是知道後世的現代化軍隊也都是這樣宣傳的。
光緒這樣的隨口解釋自然空洞乏力,也肯定說服不了三位老人家,不過光緒有一向好處,就是隻要他認爲不是底線的問題他從來不堅持。於是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皇家軍隊進入校門時的宣誓效忠對象便是,大清皇家以及整個大清國,四人好容易討論出結果已經下午六點。光緒朝三位老臣笑道“就在這吃了晚飯再走吧。”光緒留人吃飯和歷代皇帝不同,沒有排場自然就沒有那與君王共食的恩寵。不過卻也是一番好處,那便是君臣能正兒八經吃個飽飯。君臣有事則論事沒事就自己吃自己的。
光緒右手端著粥碗左手翻動著報紙,光緒的感覺就跟後世刷微博一樣,啜一口粥,讀一條新聞。當看到日本學生踴躍參軍的報道光緒靈光一閃,突然想到兩個字‘軍訓’光緒放下報紙,和他極爲熟悉的左宗棠等知道光緒要問話,忙嚥下嘴裡的食物“我們兵員素質差能不能從士子身上打主意?”左宗棠等三人面面相覷。李鴻章猶豫道“自古有好難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如果士子們本身反感入伍,這戰力便大打折扣。”李鴻章算是嘴下留情,若是本身不願意當兵,強行拉壯丁。那樣的話,反叛、出賣情報、逃役這些事件必然是接踵而來。李鴻章話音剛落,他的好友文祥卻在一旁拆臺道“臣卻認爲可行,陛下設皇家陸海軍恐怕當初便存了這麼個想法。若只是讓士子們去八旗綠營,估摸著沒人願意,但是拱衛皇族守衛大清,臣卻認爲可行。就好像唐之千牛衛一般,總會有不少人願意前往的。”文祥頓了頓道“只是有一樁,如何甄別出士子素質?逐一甄別恐怨聲載道。”光緒食指輕輕敲著膝蓋道“那就將軍事訓練加入科考項目中,這樣既簡單也能快速的甄別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李鴻章還是持反對意見道“如此道學經士恐怕會對陛下名望不利,改革也必將步步艱辛。”光緒笑道“今日是我中華五千年未遇之大變,我中華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文明之間的大摩擦,誰都是第一次,也沒有歷史可以借鑑。咱們做事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如果發現錯了。咱們馬上改就是了。”李鴻章欠身道“陛下說的在理。”文祥微微一笑道“其實輿論壓力也好解決。”文祥知道光緒其實是個急性子倒也沒吊胃口繼續道“陛下只需在名目上做些文章即可,咱們打著恢復君子六藝的旗號,那些經學們還如何挑刺。禮:我們改爲國際通用禮法;樂:咱們可以給學習外文的士子加分;射:自然是射擊,以及一些基本的射擊動作;御:駕馭電報等這些新玩意兒;書自然還是八股不去動他;數:自然是可以解決左大帥的心病自然是算學。”說完這些文祥有些得意的捻鬚輕笑。光緒聽的兩眼放光,如果這條政策可以使實施起來,清國需要的現代化人才不再是在社會的邊邊角角發掘,而是直接使用國家機器吸納而來,這樣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語。光緒似乎看到自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笑道“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左宗棠也是聽的雙眼放光道“文博翁能顧全大局、敷奏懇到,誠能格天,社稷之臣。吾師乎!吾師乎!”文祥笑著對左宗棠拱拱手道“謬讚咯。”轉頭對光緒道“臣認爲如今切不可盲目。應在會試落第士子中再進行選拔,選拔後再送入軍校中深造,如此一來不但並未對士子們增加科目,反而在多數人看來更爲士子找到了更多的出路。如此一來反對的聲音便更爲微弱,從士子的角度來講,只有通過了鄉試者纔會考慮新六藝,這樣不會無端加重士子學業。但當他們通過了鄉試,便不得不爲自己的前途所慮留下一條退路,更是人性的本能,是以不僅是沒有機會殿試的士子,便是進入殿試的士子也會研習新六藝,如此一來十年之後我大清官員再也不會有不知國際,只讀孔孟的官員。”光緒忍不住拍手稱讚“卿實爲股肱心膂之臣,此策一石數鳥,可安天下!”此策一出就連一直反對的李鴻章也緘默不言表示默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