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八章 預備軍

最近光緒鬧了個烏龍,左宗棠上書請皇帝將天下新軍重新整編。全稱爲‘大清帝國皇家陸軍協同軍’其實就是在爲皇家陸軍訓練預備役的意思。光緒本來想全部編爲‘準’字軍,但和左宗棠交流後光緒就同意了左宗棠的看法,如今我清國舉國上下皆羨慕皇家陸軍,如果貿然全都編入皇家陸軍這金字兒招牌就不值錢了。於是光緒把這個重擔交給了左宗棠讓他在張家口收集各地**所編練的洋槍隊、團練、以及以下願意參軍、和一些八旗綠營和劉永福的黑旗軍甚至楚、湘、淮三軍願意投軍者皆可,而不願意接受整編的就地遣散,地方**不得私蓄甲士。

於是清國除了出征在外的皇一、準一、準二,以及國內新編練的南京準三、杭州準四、福州準五、山東準六。左宗棠的皇家陸軍協同軍竟也東拼西湊的湊足了七個師。左宗棠自個兒的楚軍不消說盡皆改編,甚至淮軍也被他劃拉走了一大半。這倒不是他左大帥人格魅力多強,振臂一呼便能將李鴻章的湘軍給撬了牆角。而是皇家陸軍這塊金子招牌實在是太響亮,皇家陸軍以後可不再從八旗綠營中挑選,而是全部從協同軍中進行選拔。也就是說只有進了協同軍,纔有機會進入皇家陸軍,肩膀上抗明黃肩章。薪俸、待遇更是不在話下。一時間各地洋槍隊,團練趨之若鶩。

可但當左宗棠將協同軍名單放在光緒案頭時,光緒發現師長名單中竟然沒有一個淮軍將領。倒不是光緒污衊民族英雄,實際上英雄也是有缺陷的,左宗棠這一輩子是真看不上李鴻章,所以使絆子也是正常的很。不過光緒卻看見居然有馮子材、劉永福兩個的名字,光緒在提起硃筆在馮子材的名字下面寫道‘年歲已長準其頤養天年。’在劉永福的名字下面寫道‘準其黑旗軍擴招自成一軍。’中法戰爭結束後,光緒自然是履行了承諾恩準劉永福率其餘部歸國。黑旗軍本身有與法國人實戰的經驗,自然也在左宗棠的改編序列中。不過近萬的黑旗軍遣散後只剩下一千餘人,這倒不是光緒或者左宗棠對劉永福心生猜忌,實在是因爲黑旗軍這一萬人裡面除了有一半是當時的雲貴總督岑毓英的人,還有就是老人和孩子,甚至有些人根本就只是家屬而已,家屬自然遣散,年紀過大的有一技之長者返還故里,無生計的便被光緒塞進綠營。至於小孩子十七以下一律扔進天津開辦的新學裡去讀書。這一千人還是左宗棠死活將一些本應該在遣散序列中的17歲左右孩子留了下來,這些聽過炮響,有過射殺經驗的士兵實在是太難得了,爲了這事兒左宗棠還曾親自進宮勸說光緒。‘現在軍中也有書記官,也可以學習文化知識,若是以後他們不願意再放他們走。’光緒才勉強同意。

光緒自然不可能讓協同軍的統帥清一色的楚軍將領,於是光緒大筆一揮,給左宗棠派去了一個副手,李鴻章。光緒當然知道這樣的舉動無疑給自己找麻煩,兩人勢必會斗的不亦樂乎。但也只能是這樣才能讓協同軍不在出生的時候就帶有強烈的政治立場,也利於光緒把控。

讓光緒沒有想到的是左李二人的麻煩還沒到,有兩個麻煩卻是先到了“臣仍一飯鬥米,肉十斤,披甲上”光緒靠躺在龍椅上聽著小德子念著馮子材的上書腳緣敲敲椅腿兒“得得得,好心好意讓他休息吧,這老爺子卻把朕說成趙王。”光緒躺在龍椅上晃悠著二郎腿道“封他右協領,幫左宗棠練兵去。”小德子笑道“對呀,老將軍曾經還當過咱皇一師的統帥,這麼個又去皇協軍成何體統,還是練兵好。”光緒差點一跟頭栽地上,皇協軍?聽著這名字就想起後世電視劇中賊眉鼠眼的形象。“咳咳,嗯,小德子。讓艾尼瓦爾多找些他的朋友,我們需要更多的德國教官,咱們總不能給英國送些八旗老爺到非洲吧。‘大清皇家陸軍協同軍’正式更名爲‘大清皇家陸軍預備軍’”小德子莫名其妙,這位爺怎麼喜歡改名字玩,不過他自然無法體會光緒的尷尬,也就不甚在意,指了指案頭另一封摺子。“爺,這個如何是好?”原來上書抗議的可不止馮老將,劉永福跟光緒接觸,發現光緒確實是個好脾氣的皇帝於是也敢上書抗議,因爲光緒本身想讓黑旗軍自成一軍,可黑旗軍的將士一致認爲只有進入皇家陸軍纔是當下清國軍隊的正途,不說軍餉待遇,以後便更不可能有人來翻他們的老底,於是這才鼓動劉永福上書申請編入協同軍。光緒對這一點其實也沒啥意見,畢竟他可沒想過國祚永存之類的東西,光緒的初衷因爲他來到這個年代所取得的成就在不知不覺間慢慢發生著變化。

第一百二十四章 抓捕第一百零一章 一屋子的小人第七十五章 摩擦第三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九章 重整旗鼓第八十七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英帝國的策略第二十二章 自由競爭第六十一章 糧食第四十四章 初戰告捷第六十一章 糧食第一百六十章 口罩第五十七章 出征第六章 先富國2第八十一章 進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退休的慈禧第四十九章 恭王下野第八十二章 東學黨第一百三十二章 廢科舉!第二十八章 慈安死了第四章 保守派第一百一十二章 搶灘登陸第九十七章 高升號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國教官第一百零一章 一屋子的小人第四十三章 潰敗第十四章 加特林第一百一十二章 搶灘登陸第一百一十六 戲弄第一百零七章 戰略調整第四十四章 初戰告捷第七十章 皇家海軍第五十章 戰艦歸國第三十六章 撤僑第七十六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廢科舉?第四十六章 英國需要的和平第一百二十八章 洋妞第五十章 戰艦歸國第一百零六章 海戰英雄第八十九章 利與弊第五章 幹得不錯第九十九章 重整旗鼓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國教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皇糧國稅第五十九章 中國鐵路第八十九章 戰起第五十二章 開禁第三十八章 山寨槍第五十七章 出征2第一百一十六 戲弄第七十章 皇家海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戰是不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困龍臺第四十章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三十六章 撤僑第九章 英國公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九章 貪婪第一百零八章 定策第六十九章 請神第一百五十五章 戰是不戰第四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五章 還是他們第五十八章 預備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還是他們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太順利的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如何自處第四十一章 大捷?第六十一章 糧食第四十八章 苦澀的果實第三章 上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鼠疫第四十五章 孤拔的反擊2第六十二章 袁世凱第五章 幹得不錯第八十七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四章 恭王奕訢第七十二章 軍歌第五十二章 開禁第八十八章 引線第十四章 加特林第十九章 慈禧的手段第二十四章 徐桐辭官第五十一章 留給日本的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裱糊匠第二章 慈禧 慈安第九十七章 高升號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守同盟第九十五章 聽戲第一百三十二章 廢科舉?第一百六十二章 經濟發展惹的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石二鳥第四十四章 初戰告捷第五十九章 中國鐵路第七章 自保第九十三章 阻擊2第九十七章 高升號第六十章 交通
第一百二十四章 抓捕第一百零一章 一屋子的小人第七十五章 摩擦第三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九章 重整旗鼓第八十七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英帝國的策略第二十二章 自由競爭第六十一章 糧食第四十四章 初戰告捷第六十一章 糧食第一百六十章 口罩第五十七章 出征第六章 先富國2第八十一章 進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退休的慈禧第四十九章 恭王下野第八十二章 東學黨第一百三十二章 廢科舉!第二十八章 慈安死了第四章 保守派第一百一十二章 搶灘登陸第九十七章 高升號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國教官第一百零一章 一屋子的小人第四十三章 潰敗第十四章 加特林第一百一十二章 搶灘登陸第一百一十六 戲弄第一百零七章 戰略調整第四十四章 初戰告捷第七十章 皇家海軍第五十章 戰艦歸國第三十六章 撤僑第七十六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廢科舉?第四十六章 英國需要的和平第一百二十八章 洋妞第五十章 戰艦歸國第一百零六章 海戰英雄第八十九章 利與弊第五章 幹得不錯第九十九章 重整旗鼓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國教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皇糧國稅第五十九章 中國鐵路第八十九章 戰起第五十二章 開禁第三十八章 山寨槍第五十七章 出征2第一百一十六 戲弄第七十章 皇家海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戰是不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困龍臺第四十章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三十六章 撤僑第九章 英國公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九章 貪婪第一百零八章 定策第六十九章 請神第一百五十五章 戰是不戰第四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五章 還是他們第五十八章 預備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還是他們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太順利的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如何自處第四十一章 大捷?第六十一章 糧食第四十八章 苦澀的果實第三章 上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鼠疫第四十五章 孤拔的反擊2第六十二章 袁世凱第五章 幹得不錯第八十七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四章 恭王奕訢第七十二章 軍歌第五十二章 開禁第八十八章 引線第十四章 加特林第十九章 慈禧的手段第二十四章 徐桐辭官第五十一章 留給日本的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裱糊匠第二章 慈禧 慈安第九十七章 高升號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守同盟第九十五章 聽戲第一百三十二章 廢科舉?第一百六十二章 經濟發展惹的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石二鳥第四十四章 初戰告捷第五十九章 中國鐵路第七章 自保第九十三章 阻擊2第九十七章 高升號第六十章 交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密县| 莒南县| 依安县| 邻水| 天柱县| 昌宁县| 双峰县| 敦煌市| 顺昌县| 宣威市| 那曲县| 黎城县| 永泰县| 安康市| 乌兰浩特市| 离岛区| 霍林郭勒市| 宿松县| 湘乡市| 古蔺县| 读书| 搜索| 隆尧县| 额济纳旗| 正镶白旗| 名山县| 华宁县| 郑州市| 安远县| 阳城县| 仪陇县| 武穴市| 延津县| 河曲县| 通海县| 集贤县| 黎平县| 阜宁县| 南郑县| 松阳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