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從安樂椅上站起身來“不是你錯了!而是你壓根兒就沒有認真考慮過後果!執政者,不計後果倉促施行政令實在是大忌!哀家給你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而你根本還沒有看見倉促的廢除科舉最大的壞處。”慈禧踩著花盆底的旗鞋從身後的小幾上取過茶壺,給自己續上茶水“皇帝,你可知道,如果莽撞的廢除科舉甚至會直接危害我大清國的根基,直接會造成底層社會的種動盪甚至是腐壞!”慈禧順了口氣給光緒解釋道“咱們大清國底層村莊的士紳們,他們會花費幾代人培養出秀才, 然後考舉人考進士,對於他們來說是有明確的登天之梯,如果貿然將科舉一撤,他們的財力並不支持他們外出留洋,或者他們根本不具備這樣的魄力,那怎麼辦沒有了希望的他們 最後終於會變成土豪劣紳。”慈禧知道光緒並沒有聽懂,左手託著茶盞坐回安樂椅上輕輕地搖動起來“咱們大清國的鄉村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大家都是擡頭不見低頭見。你家是地主,是士紳,我租種你家的土地,正常年景我當然要交租。但是,如果遇到年景不好,我們家都要餓肚子,要活不下去了,鄉里鄉親的,那個租子你還真的收的下去?要是因爲催租子催得太緊,把人給逼死了,你也會落下一個“爲富不仁”的惡名,這在熟人社會裡,即便是你的子孫後輩也會揹負這樣的污點,有了這樣大的污點在即便是考上了狀元,也是面上無光,這是很不劃算的名譽損失。再加上大家從小就認識,甚至是從小就玩到大的朋友。遇上災年的時候,紳士很可能就會主動免去一部分租子,甚至送給佃戶一點糧食,幫助他們度過災年。只要是熟人社會,這種民間的調節機制會大量存在。天天見面的人,受輿論環境的約束,人再心狠也狠不到哪裡去。可是如今激勵的條件一撤那麼這些士紳富戶自然在乎的也就少了。自然,底層社會的崩壞也就形成了。”慈禧本身文化程度也並不算高,所以她講事情都非常直白,可即便是這樣直白光緒也聽的似懂非懂於是試探的問道“那應該反腐?”慈禧閉目靠在安樂椅上“陋規,陋規,陋:醜陋骯髒;規:規矩。這是已經在官場上形成的上下一體的龐大的板結的利益體,根本不可能在現狀下改變。曾經道光爺。。。哎,不提也罷。”光緒知道慈禧想必是想起了道光準備清查陋規,結果虎頭蛇尾不說,甚至以帝王至尊降下罪己詔。想到這裡光緒竟然發現自己來到清朝,身居帝王,竟然不能作爲。光緒不僅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自己這樣做是真的對嘛?這樣龐大並且完結的利益板結不經過一場翻覆的清洗根本不可能消除,這幾乎不可能是個人力量能夠完成的。
光緒心底泛起一陣無力感,不自覺的否定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不禁想如果不是我自己瞎折騰,清朝如果如歷史軌跡上那樣迅速的崩裂會不會更符合華夏子民的利益?慈禧似乎看出了光緒的頹廢突然展顏笑道“哀家讀書讀的少,但是哀家眼睛可不瞎。皇帝,這兩件事其實正在被解決!”光緒一愣。慈禧輕輕搖晃著安樂椅嘴角倒是掛起了一絲笑意“皇帝爲科舉除卻八股又新增了西學的考試,這樣一來其實已經分流了一部分。皇帝在各地開辦新式學校,這些學校可不教四書五經,它們培養的全是功能性的人才,它們會將人才全國的人才都分流到社會的其他崗位上。再加上現在的軍隊,各級職能衙門又分流一批。”慈禧似乎想到什麼可樂的事兒噗嗤一笑“哀家聽說如今民間興辦的各個工廠均花費重金圍堵在這些新式學校門口招收西學人才。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如此誰還會去死磕那四書五經追求那萬中無一的機會?依哀家看吶,科舉可以不改而改!數十年後這科舉必然已經是形同虛設。嘿嘿,即便不是如此,那時再更改革新已然不費吹灰之力,這個時候我們又何必冒天下大不爲?”光緒聽聞慈禧這一番精妙的分析,自得之下竟然將康梁之事扔在腦後,一拍椅把興奮的叫道“對呀,數十年後這根上下聯通的管道就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和意義。到時恐怕都不需要朕,自然有人會想辦法廢除他。哈哈,歷經千年的科舉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可以就此告別歷史舞臺!”“呵呵。別一驚一乍的。”慈禧搖晃著安樂椅雖然瞇縫著眼睛也是一副笑呵呵的慈祥狀態,哪裡看的出另一個時空以‘老妖婆’姿態展現在國人視線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