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71章 觀棋(下)

1942年10月12日,持續兩個多月的阿穆爾半島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在這場被稱爲“東方絞肉機”的戰役中,日蘇雙方總計投入近一百萬軍隊以及大量飛機、大炮、戰車、艦艇。會戰期間,日軍地面部隊一度推進到距離海參崴港口僅17公里的位置,然後無論他們如何瘋狂進攻,也無法再向前挪動一步。至9月底,完成兵力集結和物資準備的蘇俄主力從牡丹江一線發動攻勢,短短六天便逼近琿春,直接威脅到了日軍北線部隊的陸上補給線。在此期間,日本海軍始終無法突破蘇俄軍隊在阿穆爾灣和烏蘇裡灣的防禦,爲免陷入包圍,日軍北線部隊於10月6日開始後撤,9日便完全撤出了阿穆爾半島。

在這場慘烈程度毫不遜色於日俄戰爭幾場主要戰役的會戰中,日本軍隊對外公佈的損失人數是陣亡37329人、失蹤3619人、受傷115433人,蘇俄軍隊對外公佈的損失則是陣亡43299人、失蹤7905人、受傷12617人,雙方減員人數相差不大,但以歐美軍事觀察員的估算,日軍損失人數應爲22-27萬,蘇俄方面的損失人數在30萬左右。總體而言,日軍依靠強大的海軍取得了局部的主動權,並通過海陸空軍的聯合行動對蘇俄守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殺傷,但日軍也因此損失了更多的武器裝備——蘇俄方面宣佈擊落日軍戰機1317架,俘獲日軍飛行員935人,擊毀和俘獲日軍戰車2265輛,擊沉日軍水面艦艇47艘、潛艇14艘,俘獲日軍艦員487人、艇員177人,而日軍僅擊落蘇俄戰機971架,俘獲飛行員79人,擊毀和俘獲蘇俄戰車1176輛,擊沉蘇俄水面艦艇23艘、潛艇17艘,俘獲蘇俄艇員434人。

至10月下旬,蘇俄軍隊不但掃清了北上俄屬遠東地區的日本軍隊,重新佔領了朝鮮半島北部地區,還在抗聯武裝的幫助下一舉攻佔了號稱“固若金湯”的僞滿洲國首都長春,迫使僞滿政府倉惶遷都瀋陽,重創了僞滿軍隊的士氣,大大鼓舞了東三省抗日軍民的信心。不過,蘇俄軍隊受制於漫長的補給線難以進一步擴大戰果,日軍同樣在消耗了巨量的彈藥物資後陷入了後繼乏力的境地,雙方隨之在新的戰線上暫時形成了對峙之勢。

蘇俄方面,歐美國家的軍事援助力度雖較前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削減,但總體上還是軍民齊心,無後顧之憂,而日本方面就沒這麼舒坦了。入秋之後,在距離東北亞戰場六千多公里的南亞地區,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斷增加,到了10月中旬,正當日軍傾全力與蘇俄軍隊搏殺之時,受西方同盟國培植的印度聯邦共和國,以不宣而戰的方式突然進攻日本控制下的印度斯坦國。在六十多萬大軍如滾滾洪水般越過北緯77度線後,印度聯邦共和國首腦發佈統一宣言,誓將印度斯坦人歸於一個獨立、完整、自由、民族的國度,並宣佈支持南亞次大陸所有民族合理的獨立自主意願,鼓勵他們通過武裝鬥爭的方式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

六十多萬印度聯邦軍不但有著重新統一印度的精神鼓舞,還有著相當不錯的武器裝備——毛瑟1898系列雖然是德國陸軍的淘汰貨,但作戰性能尤其是可靠性完全能夠滿足印度聯邦軍的需求,老式的克虜伯火炮固然存在射程較短、射速較慢等等缺點,用來對付日軍二線部隊還是綽綽有餘的,至於說福克-xi和福克g-51,“條頓騎士”與“重裝騎兵”,這些可都是二戰期間大放光彩的德式武器。

由於日蘇戰爭將日軍的主力部隊牽制在了遙遠的東北亞,印度聯邦軍摧枯拉朽般擊潰了印度斯坦國的邊防部隊和爲數不多的日軍部隊,只用了半個月便佔領了數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幾百座城鎮和不計其數的村莊,將四千多萬人口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

若印度聯邦軍能夠一直保持這種高歌猛進的態勢,那麼重新統一印度並不需要耗費太久的時間,可日本高層顯然不會輕易放棄自然資源豐富、勞動人口衆多的南亞殖民地,他們迅速組建了南亞方面軍,任命曾在南亞和澳洲立下過赫赫戰功的日軍猛將山下奉文爲方面軍司令,從東南亞各地以及本土抽調精銳作戰部隊運往印度。10月的最後一天,印度聯邦軍的四個半師和日軍第31師團在海港城市清邁附近展開激戰,得到海軍航空兵支援的日軍部隊不但穩穩守住了陣地,還在夜間連續反擊,將三倍於己的印度聯邦軍打得潰不成軍。

緊接著,原本駐守在馬來的日軍第33師團在清奈以北的內洛爾登陸,此前駐守在東印度羣島的第20師團乘船抵達距內洛爾400公里的卡基納達,而前期從東北亞戰場返回本土輪休的第18師團所部也陸續抵達印度東部,這些作戰經驗豐富的日軍野戰部隊雖然面臨著兵員不整、補給不暢等等困境,卻再次展現出虎狼之師的強大戰力。至10月下旬,印度聯邦軍的攻勢已被遏制在了印度東南部的安德拉、泰倫加納以及中東部的恰蒂斯加爾地區,而且隨著開抵印度的日軍部隊越來越多,印度聯邦軍開始主動收縮戰線,準備依託幾個遠離海岸的據點城市進行防禦,同時藉助各地游擊隊的力量不斷牽制、消耗對手。

以德國爲首的西方同盟國陣營雖然是印度聯邦軍隊發動統一戰爭的幕後推手,但在歐洲軍隊不直接參戰的情況下,最高決策者並不認爲印度斯坦人有能力徹底驅逐日本軍隊,而是借這場戰場讓日本陷入兩線作戰,進一步分散他們的軍事力量。

至11月初,日軍屯駐澳洲的派遣軍雖然沒有兵力上的減少,但原本配屬給他們的三個航空隊有四百多架戰機被抽調去了印度,部署在澳大利亞周邊的海軍艦艇也減少了一半。見時機基本成熟,同盟國海軍啓動了代號“發電機”的軍事行動,此次行動的目標是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將四萬五千名澳大利亞戰士、九千名國際志願者連同三十萬噸作戰物資運抵澳大利亞南部海岸。

由於西方同盟國並未直接捲入戰爭,“發電機”行動最大的難度在於如何避開日本海空軍的封鎖和阻截,護送三百多艘運輸船隻安全靠岸。行動開始後,同盟國大艦隊指揮部迅速指派第4和第5艦隊部分艦艇進入印度洋,而參加行動的運輸船隻分別從東非、阿拉伯半島以及印度西南部各個港口駛出,按事先設定的秩序在馬爾代夫海域編組成爲四個運輸船團,由同盟國海軍的四個航母編隊分別護航駛向澳大利亞。所有的運輸船隻在離開出發地之後,需要航行2700-3200海里,途中爲了避開日軍飛機艦艇,很可能要額外增加不少航程,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戰士和國際志願者們要在海上漂泊至少半個月時間,而且登陸之後幾乎沒有時間進行休整——他們不能指望數千名游擊隊員依靠有限的武器在登陸地區外圍阻擊日軍很久,若是游擊隊的阻擊戰打得不好,他們甚至有可能一上岸就要跟日軍交手……

11月21日,參加“發電機”行動的一號船團頑強克服了天氣、海況、補給等一系列困難抵達澳大利亞南部海域,一支小小的日本巡邏艦隊卻成了它進入澳大利亞領海的最大障礙。忌憚於同盟國艦隊的強大武力,日軍巡邏艦艇不敢強行上前盤查,卻在領海線附近擺開了拼死一搏的架勢。事已至此,同盟國艦隊遂令印度聯邦軍所屬的三艘驅逐艦升起海軍戰旗,然後毫不客氣地上前將這支日軍巡邏艦隊碾成粉末。

在將裝備齊整的澳大利亞戰士以及完全由白人組成的國際志願者武裝送上岸之後,除了印度聯邦軍所屬的三艘艦艇繼續在近岸海域徘徊,而同盟國艦艇悉數離開澳大利亞領海。22日清晨,日本海軍從西澳大利亞的海軍基地調派的七艘輕艦艇趕來,兇悍的日本人無視在附近活動的同盟國艦載機和大型艦艇,徑直殺奔那些仍在卸運物資的運輸船隻。印度聯邦軍所屬的三艘驅逐艦儘管艦齡較新,但是設計水平和技術含量相比日軍艦艇並無優勢,僅靠它們難以阻擊對手,同盟國護航艦隊指揮官遂依計劃派出四艘德國艦艇懸掛印度聯邦軍戰旗參戰。這場六對七的海戰毫無懸念地以“印度聯邦主力艦隊”獲勝而告終,但日本方面的反應遠遠超出了行動策劃者的預計——日本政府不但以嚴厲的措辭譴責了西方同盟國公開支持澳大利亞*武裝的行爲,還向以德國爲首的歐美國家發出通牒,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在澳大利亞海域的一切軍事行動,否則日本將單方面斷絕同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並保留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的權利。

第994章 拼血第422章 兩棲風暴(上)第378章 一顆炸彈的威力第358章 孤注第221章 無盡厄運第365章 戰巡,裝巡,傻傻分不清楚第1001章 皮亞韋河之戰(中)第352章 通往北方之路(下)第298章 馬恩河畔第142章 必戰之戰(下)第380章 制高點第449章 國之生計第49章 足球因緣第327章 閃擊之靈(上)第147章 接觸戰第200章 尼奧爾德的盛宴(下)第54章 誰主沉浮(下)第134章 命數(下)第239章 鋼鐵意志(上)第957章 君子有不戰第237章 刺刀與機槍(下)第261章 惡犬第247章 戰術革新(下)第675章 勇者無懼(中)第185章 殺神再現第568章 亂世之源第633章 泥濘中的凱爾特戰士(下)第995章 擊沉“天鷹座”(上)第965章 醉翁之意第361章 爲自由而戰(下)第947章 大衛的鐵騎(下)第28章 1904年的戰爭警報第749章 馬沙爾的閃光(上)第849章 東寧血戰(上)第336章 敞亮前路第240章 鋼鐵意志(下)第163章 爲夜戰揭幕第366章 貓的遊戲第636章 繼戰第323章 加利埃尼壕溝(上)第642章 空戰英豪(下)第840章 風向第222章 折戟(上)第759章 跳島攻略(中)第912章 敬業的將軍第918章 結束亦是開始第566章 未成年的白頭鷹第857章 新的交易第346章 眼界第784章 眼見爲實第47章 門檻第436章 故人往事第273章 王牌獵手第933章 師夷技長(上)第510章 超級女王第266章 登場(下)第185章 殺神再現第188章 重刃相搏(上)第797章 向縱深挺進(中)第674章 勇者無懼(上)第150章 首開戰果第494章 在最輝煌的時刻登頂第909章 掰手腕(上)第792章 巨人的黃昏(下)第96章 親情客串(下)第550章 血色權杖(上)第323章 加利埃尼壕溝(上)第386章 瘋狂的貝蒂第10章 情意第58章 飛翔的德累斯頓(下)第505章 危機的兩面(上)第436章 故人往事第776章 殺招與後手第702章 航母對決(中)第614章 晴空風暴第978章 奮起吧,鬥牛士(下)第640章 空戰英豪(上)第144章 血色黃昏(下)第440章 軍心第805章 美國來的取經者第983章 撒丁之海(上)第694章 最後的掙扎第219章 邊緣接觸(上)第5章 謀而後動第371章 復仇之戰第729章 福米加什第345章 雷德爾的靈光第972章 焦灼之地(中)第969章 哀兵之勇第713章 冰火兩世界第583章 空中的鬥牛士(上)第464章 所謂愛情第1028章 德國人的保票第684章 謹慎試探第567章 時代的聲音第945章 大衛在鐵騎(上)第337章 星火第675章 勇者無懼(中)第919章 全民公投日第671章 倉促應戰
第994章 拼血第422章 兩棲風暴(上)第378章 一顆炸彈的威力第358章 孤注第221章 無盡厄運第365章 戰巡,裝巡,傻傻分不清楚第1001章 皮亞韋河之戰(中)第352章 通往北方之路(下)第298章 馬恩河畔第142章 必戰之戰(下)第380章 制高點第449章 國之生計第49章 足球因緣第327章 閃擊之靈(上)第147章 接觸戰第200章 尼奧爾德的盛宴(下)第54章 誰主沉浮(下)第134章 命數(下)第239章 鋼鐵意志(上)第957章 君子有不戰第237章 刺刀與機槍(下)第261章 惡犬第247章 戰術革新(下)第675章 勇者無懼(中)第185章 殺神再現第568章 亂世之源第633章 泥濘中的凱爾特戰士(下)第995章 擊沉“天鷹座”(上)第965章 醉翁之意第361章 爲自由而戰(下)第947章 大衛的鐵騎(下)第28章 1904年的戰爭警報第749章 馬沙爾的閃光(上)第849章 東寧血戰(上)第336章 敞亮前路第240章 鋼鐵意志(下)第163章 爲夜戰揭幕第366章 貓的遊戲第636章 繼戰第323章 加利埃尼壕溝(上)第642章 空戰英豪(下)第840章 風向第222章 折戟(上)第759章 跳島攻略(中)第912章 敬業的將軍第918章 結束亦是開始第566章 未成年的白頭鷹第857章 新的交易第346章 眼界第784章 眼見爲實第47章 門檻第436章 故人往事第273章 王牌獵手第933章 師夷技長(上)第510章 超級女王第266章 登場(下)第185章 殺神再現第188章 重刃相搏(上)第797章 向縱深挺進(中)第674章 勇者無懼(上)第150章 首開戰果第494章 在最輝煌的時刻登頂第909章 掰手腕(上)第792章 巨人的黃昏(下)第96章 親情客串(下)第550章 血色權杖(上)第323章 加利埃尼壕溝(上)第386章 瘋狂的貝蒂第10章 情意第58章 飛翔的德累斯頓(下)第505章 危機的兩面(上)第436章 故人往事第776章 殺招與後手第702章 航母對決(中)第614章 晴空風暴第978章 奮起吧,鬥牛士(下)第640章 空戰英豪(上)第144章 血色黃昏(下)第440章 軍心第805章 美國來的取經者第983章 撒丁之海(上)第694章 最後的掙扎第219章 邊緣接觸(上)第5章 謀而後動第371章 復仇之戰第729章 福米加什第345章 雷德爾的靈光第972章 焦灼之地(中)第969章 哀兵之勇第713章 冰火兩世界第583章 空中的鬥牛士(上)第464章 所謂愛情第1028章 德國人的保票第684章 謹慎試探第567章 時代的聲音第945章 大衛在鐵騎(上)第337章 星火第675章 勇者無懼(中)第919章 全民公投日第671章 倉促應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庆元县| 福建省| 察雅县| 通海县| 手游| 班戈县| 马鞍山市| 武冈市| 洛隆县| 尉犁县| 武川县| 民和| 苍山县| 稷山县| 横山县| 五台县| 商洛市| 民勤县| 汾西县| 沿河| 石楼县| 绥化市| 霍州市| 金阳县| 轮台县| 漳州市| 苍山县| 手游| 文登市| 栾川县| 安宁市| 兴仁县| 怀仁县| 定安县| 文昌市| 崇礼县| 枣强县| 永嘉县| 交城县|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