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瞭解,中行股份公司已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了新的公司章程,形成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構建的現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構。而在人員管理上,該行將實行競聘上崗,並在年底前完成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使得國有銀行在市場化改制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至此,中國銀行從一家普通的國有獨資企業轉變成國內第一家國家控股的商業化股份制公司。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將與中行管理層共同組成董事會、監視會、高級管理層,充分發揮制衡的作用,促進中行在安全穩健的前提下獲得更好的經營業績。
此前業內一直猜測的董事會名單也在昨天的成立大會上浮出水面,在中組部高層領導宣佈的董事會名單中,證監會前首席顧問樑定邦出山擔任中行股份公司獨立董事,而中行的董事長肖鋼、行長李禮輝、副行長華慶山、李早航爲高級管理層進駐董事會人員,此外張景華等6名董事由中央匯金公司派駐代表國家成爲中行董事。今後,中行的管理層將由董事會直接領導,董事會的成員對股東負責,並受到監視會和股東的監督。
而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中行戰略投資者迷團並沒有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得到答案。新上任的中行行長李禮輝在談到引入戰略投資者進展時表示,中行仍在和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密切接觸;,最終選擇其中的幾家作爲中行的戰略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此前,業內人士將中行未來股東的懷疑重點落在了花旗銀行、JP摩
根集團、中石化、中石油及其他民營機構上。戰略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將在中行上市以前分享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所持有的100%股權。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此次中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最大意義,在於它打破了計劃體制下的銀行業發展格局,爲打造平等的銀行商業化競爭環境邁出了實質的一步。另外,是國有銀行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它把國家控制下的獨資銀行推向了市場,走出了國有銀行的商業化運作道路。而制度的改革決定了銀行盈利模式的轉變,在市場化的運作中,未來的銀行服務將會更加貼近百姓的需求,同時爲銀行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2006年我國將取消外資銀行的市場準入門檻,外資銀行將全面進入中國市場。業內人士預測,未來7年,中國將持續目前的高速發展,而國內銀行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針對這種現狀,李行長指出,中行必須抓住這種短暫的機遇,吸取從前教訓,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對管理層的監督。另一方面,中行要加強人事管理制度建設,加強道德約束,形成健康的信貸文化。
掛牌並不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轉換經營機制纔是改革的實質和核心當天,央行行長周小川說這纔是中行的關鍵任務。
而這便主要落在新上任的中行副董事長兼行長李禮輝博士身上。尤其真正意義上的董事會成立之後,如何協調高級管理層與董事會的關係就成爲他考慮的首要問題。
在新的制度下,高級管理層就成爲組織實施董事會決策、履行管理職能的機構
李禮輝對於高級管理層的定位十分明確。他告訴記者,他所率領的中行高級管理層今後工作中將把握4個要點:第一,管理層應該在董事會的領導下,按照董事會的構架,依法合規開展管理活動;第二,管理層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和報告,並向股東大會和全體股東負責;第三,管理層要直接接受董事會、監事會的監督,作爲黨員、黨的領導幹部還要接受黨內監督,並接受股東的監督和媒體的監督;第四,管理層與董事會、監事會應該充分溝通意見,充分反饋信息,涉及經營管理的重大事件,管理層應該事先向董事長、董事會報告,提前商議後再進入正式的決策程序。
作爲管理層來說,我們更多地接受股東的監督、董事會的監督、監事會的監督,這種監督是實實在在的,也是非常強有力的,這是巨大的變化。李禮輝這樣考慮。
李禮輝履新之際,多位中銀香港高管落馬,如何建立比較有效的監督與約束機制,特別是對高級管理層的監督和約束機制是李禮輝當前的一大任務。對此,他提出高層管理人員有三個不能--不能夠濫用權力,不能夠越權越位,不能夠以權謀私。並要遵循四個方面的約束:法律法規的約束,金融職業道德的約束;銀行內部規章制度的約束;誠信約束,黨員還要遵循黨的紀律約束。同時要接受各個方面的監督。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風險管理制度,獨立的內審制度,內部稽覈制度,規範的決策程序,通過這些措施來防止管理層人員出現新的道德風險。
(溫馨提醒:接著再看別忘了及時“收藏”,謝謝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