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劉金寶與王雪冰分道揚鑣。劉於這年10月被調往中銀上海分行,任外事接待處翻譯;而王雪冰則作爲骨幹分子被派往美國紐約籌建分行。
劉金寶剛回上海時曾任接待處翻譯,也是經濟研究所的一名科員。但信託業很快爲劉金寶提供了機遇。當時信託業剛剛興起先爲"三來一補"開保函,逐漸發展出爲引資提供擔保等業務。劉金寶從一開始就介入了信託,1984年7月,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單獨成立信託部門--上海信託諮詢公司,劉金寶擔任了副經理,後升任經理。
1987年和1988年是劉金寶和王雪冰之輩出人頭地的開始。1987年王雪冰從美國紐約回到北京,出任中國銀行資金部的副總經理,1988年又重赴美國任中國銀行美國地區總經理。而劉金寶也不同凡響,1988年12月劉金寶出任上海分行副行長,當年還獲得"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88年度的“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按得票多數排名,著名體育運動員葉喬波名列榜首,時任中行上海行分行長、高級經濟師的劉金寶則名列榜尾。
1993年,劉金寶升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成爲上海官場與商場的一大人物。不過,王雪冰的運氣似乎比他更好,這年4月,王雪冰回京擔任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常務董事,光大銀行副董事長,兼光大財務公司總經理等職。1993年12月重返中國銀行,任行長、黨組副書記、副董事長(後任黨組書記、董事長)。
從1993年12月開始,可以說劉金寶不折不扣地成爲王雪冰同學的部下。他的命運與同學兼上司緊緊地連在了一起。1997年8月,王雪冰將劉金寶調出上海,命他赴港工作,擔任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常務副主任(主持全面管理工作)兼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
1999年1月,王雪冰狠狠地提拔了劉金寶同學一番,升劉金寶爲中銀副董事長,兼中銀港澳管理處主任,使之進入了副部級高幹的行列。
然而,在王雪冰和劉金寶都進入人生的最高點之際,隨之而來的也都是下滑和跌落。2000年2月,王雪冰改任中國建設銀行黨組書記、行長,這並非一件好事。因爲在他離開中國銀行不久,他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對他的調查也已經開始。2002年1月11日,王雪冰被審查。2003年12月10日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2年。王不服上訴,於2004年1月維持原判。
在王雪冰接受審查而未被判刑之際,劉金寶也隨之被中央紀委“兩規”。這兩起案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許多媒體稱劉金寶事件爲“王雪冰後遺癥”。
的確,2003年5月28日被免去中銀香港總裁職務,200
4年2月22日又被免去中銀副董事長職務。看來,劉金寶的政治生命也與王雪冰一樣徹底結束了。相信不久之後,他也將步王雪冰之後塵,區別可能也只是刑期之長短而已。
現在回想起來,劉金寶的出生地上海,可謂是其發跡之地,也是他人生的滑鐵盧。
1995年1月,劉金寶所著的《名人日記——金融之迴響》一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不知爲何,劉金寶要寫這本長達7189頁,厚達21釐米的金融鉅著。按照常理推斷,身爲中行上海分行的劉金寶是沒有時間寫這本長篇鉅著的,他也只是掛名而已。那麼,他爲什麼要掛這個名?看來他對金融界的名人還是很有興趣的,也希望自己成爲一個金融鉅子。而今,劉金寶已經犯事,他的人生也已基本劃上句號。倘若將來有人要給《名人日記——金融之迴響》一書續貂,倒不妨添上劉金寶一章,當然也少不了王雪冰了。
劉金寶在上海期間,除向萬泰違規貸款外,也有傳聞還曾經手好幾單到香港買殼上市的貸款。無論如何,自1997年8月起劉金寶轉任中銀香港分行總經理,開始了新的履歷,但並未割斷與故土的千絲萬縷。彼時正是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之際,廣信破產、粵企重組,劉金寶均身處其中。據香港報紙稱,自1999年後擔任銀行公會主席的他曾穿針引線組織訪京團;其呼籲業界“放水養魚”,更成爲一時佳句。當時報載,“(亞洲金融危機)令他夜夜失眠,刻骨銘心,風暴過後,他瘦身20多磅?!逼鋵崉€人的命運也在風雨飄搖之中:上海中行貸向萬泰的鉅額貸款難以收回,而劉當時在中行港澳管理處也只是常務副主任,直到1999年初才被扶正。值此之際,劉金寶食少事煩,當不爲虛。
2001年6月,中銀香港重組方案宣佈,劉金寶被任命爲籌備組主任,參與了中行旗下12家銀行的合併與上市的全過程,並被選爲“2001年香港十大財經人物”,與李嘉誠、曾蔭權、任志剛等比肩而立。這也是劉金寶職業生涯中最爲輝煌的時刻。“無論如何,中銀香港重組如此複雜的操作中沒發生大的差錯,劉金寶是有一定功績的”,一位參與重組的人士如是評價。2002年7月,香港中銀掛牌香港股市。劉金寶出任上市公司總裁。
世事充滿諷刺,劉金寶在中銀上市之初曾對記者表示自己“不愛太平淡的人生,樂於接受挑戰”,並放言定下一個兩年定去留的目標:如果兩年後中銀香港達不到董事會指標,就會選擇離職。然而並未等到兩年,雄心尚在的劉便以不光彩的形式收場。
熟悉劉金寶的人都稱他非常熱衷於榮進之路,在上海時曾動過進入政府的念頭?!?劉金寶)能力不是很突出,但很有做官的野心和衝動”,一位曾與劉共事的香港人士如是評價。一個近乎戲謔的真實故事是,在中銀香港重組期間,劉金寶
在一次與渣打銀行開會後,向幾位朋友感慨:“渣打銀行的總裁有好幾個秘書,而我只有一個!”
當然,劉金寶在上海和香港工作期間的政績也是明顯的,尤其是對中銀香港的上市作出了較大的貢獻。惟其如此,中行行長肖鋼在宣佈免去劉金寶中銀香港總裁職務的同時,也向外界宣稱"劉金寶同志在中銀香港任職近6年,有著豐富的銀行管理經驗。他在香港工作期間,相繼擔任過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主任、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爲中銀香港的發展及其重組上市做了大量的工作,董事會對劉金寶同志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謝。"
“沒事”劉金寶:對廉署稱“絕不姑息貪污”
對於劉金寶的經濟問題,現在已經露出了端倪。中行行長肖鋼向外界透露劉金寶的經濟問題是與中銀香港的三名高管一起“涉及挪用資金3000萬元”。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由此也導致了對劉金寶調查的開始。要知道,像劉金寶這樣的部級高官、這樣在境內外的經濟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尋常的一些小問題是絕不會去動他的。只有在掌握了重要問題的鐵證之後,中央紀委和檢察機關纔會下決心向其開刀,並獲得中央最高層的首肯。
可以想像,劉金寶等人的問題將隨著調查的深入逐漸暴露,除了這筆3000萬元的資金問題外,其他一些經濟問題也將公之於衆。
然而,劉金寶有著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他並不像王雪冰那樣的囂張,那樣地在公衆場合鋪張與尋歡。在內地及香港金融界人士看來,劉金寶的性格甚至有些內向,爲人處世也較爲謹慎。據稱,劉平素對自己的獎金、報銷之類小事均非常在意,於嚴謹之中給人以經濟並不寬裕的印象。上海男人向來“精”得出名(當然非指所有上海人),有時出手也“摳”得實在讓外地人“佩服”。身爲堂堂中銀副董事長的劉金寶似乎是這類上海男人的傑出代表,以致於人們都認爲他是清廉的化身,是廉政的模範。直到他被“雙規”和免職,許多人還不相信是事實,使許多金融圈中人大跌眼鏡。
由此可見,善於僞裝也是劉金寶的一手絕活。要知道,在香港這個花花世界,要像他這樣爲人處世可是非常難的。
據悉,在“雙規”之前,劉金寶每天懷揣兩份文件出門尋求幫助,一份是香港證監會對周正毅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地產收購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建聯通的交易批準函,另一份則是香港金管局對中銀香港爲上海地產此宗收購提供近20億港元過橋貸款的批準書。當時正是對這一過橋貸款的放行,引來了香港廉政公署的質詢,並將劉金寶推至漩渦之中。
自香港迴歸後,香港廉政公署與大陸反貪機構的合作日益加深。因此,劉金寶等人的所作所爲早已被香港廉政公署納入視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