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4 鐵官見聞

兩處鐵官,一在負黍聚,一在營裡。負黍聚位在陽城西南,營裡位在陽城東南。沈家的私冶也在陽城東南,位在營裡和陽城間。荀貞打算先去負黍聚,再去營裡,最後去沈家的私冶。

一路行去,沒多久,太陽已升高,一升高就像個火爐似的,把清晨的那一點點涼爽趕得無影無蹤。連日未雨,道邊的樹萎靡不振,樹葉乾枯捲曲,被趕往的車馬行人蕩滿了塵土,灰撲撲的。荀貞仰臉看了一下,萬里無雲(yún),天空閃亮得耀眼。他忙低下頭,揉了揉眼。

小夏驅(qū)馬緊跟在他的身邊,說道:“這才四月,剛立夏不久,天就這麼熱了,跟下火似的。再過兩個月,等到五六月可該怎麼辦,還不得熱死人?”出城沒一會兒,他已汗流浹背。

“小半個月沒下雨了,再這麼繼續(xù)下去,會不會熱死人不知道,夏種肯定要被耽誤了。”

立夏種谷。農(nóng)令雲(yún):“四月立夏後,時雨降,可種黍禾,謂之上時”。黍、谷、糯稻、冬麥、胡麻、大豆、小豆等等這些常見的農(nóng)作物都是立夏後種的,而從今年立夏以來,老天爺一滴雨都沒有降過,再這麼下去,恐怕太守也要來陽城了,不是行縣,而是去嵩山求雨。

夏種關(guān)係到一年的口糧,農(nóng)人們對此最是敏感,雖說現(xiàn)在纔剛卯時,官道兩邊的田野上已全是忙碌的身影了。陽城雖臨著潁水,但潁水不算大河,沒有開掘太多的渠道,灌溉田地主要還是依靠肩挑手提和井灌。參與勞動的農(nóng)人不但有壯年男子,老人、婦孺也都參與其中。

有的從遠處河流取水,有的用轆轤從井中取水。井都在田裡高處,井沿外各砌有幾條石道,井水順著石道汩汩流下,灌溉沿邊田地。荀貞駐馬在道邊看了會兒,心道:“河遠井少,田地多。這麼多的田野,只憑手提、井灌,怕是短針攻疽,杯水車薪,成效不大。”可他對此也無計可施,唯有瞇著眼再望了望天,祈求老天開恩,早些降雨。

去年、前年,好容易風(fēng)調(diào)雨順了兩年,難道今年又要是個災(zāi)年麼?懷著這樣的憂慮,他打馬疾奔,中午時分,來到了負黍聚附近的鐵官。

……

鐵官依山臨水,坐落在一大片凹陷的窪地中,周圍被丘陵林木環(huán)繞,石牆高大,門禁森嚴。往北邊不遠,就是古負黍城。先秦時期,此地是韓、鄭接壤之地,兩國在這裡發(fā)生過很多次戰(zhàn)爭。荀貞沒有直接去鐵官,而是驅(qū)馬到高處,居高臨下,俯視鐵官內(nèi)的景象。

鐵官佔地不小,東西長,南北窄,形成一個長方形。東西長約三四里,南北寬約一兩裡。

最南端都是屋舍,像是住宅區(qū),應(yīng)是供給鐵官裡的吏、卒、徒住的。住宅區(qū)外有土牆,牆外種了幾排樹。樹北邊是塊空地,過了這片空地,就是作坊區(qū)了。

從荀貞這個位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坊區(qū)又分成了三個部分。

一個貯礦場,一個貯炭場,一個冶煉場。

貯礦區(qū)又分爲兩個小部分,一部分堆積的都是原礦,堆積成山,一部分是經(jīng)過加工的碎礦。二三百個赭衣的刑徒在鐵官吏的看管下,正在用鐵錘、石砧、石夯諸物,把整塊的礦石打碾成碎塊。

貯炭場不是露天的,炭被儲存在倉庫裡。數(shù)十個赭衣刑徒和綠幘奴隸被分成兩班,用推車運送炭塊,來回穿梭在貯炭場和冶煉場之間。

作坊區(qū)裡最大的就是冶煉場了,地豎立了十二三個橢圓形的煉爐,不算爐下凸字形的夯土臺,只算爐身,最高的一個兩三丈,其它的也有一丈多。每座煉爐相隔兩三丈遠,又可分別算是一個單獨的小區(qū),圍繞爐身,又細分出了上料、鼓風(fēng)、出鐵、供水各個部分。

荀貞粗略看去,一個煉爐小區(qū)大約有十二三個鐵工。鐵工不全是鐵官徒,也有沒穿赭衣的平民,觀其模樣,應(yīng)是工匠。現(xiàn)在開工的煉爐有五六座,差不多佔總數(shù)的一半,烈火升騰,黑煙滾滾,把小半個鐵官都籠罩在內(nèi)。時有通紅的鐵塊出爐,滾落到爐前的大坑裡,立刻有人取水,潑澆其上,水氣蒸騰,和黑煙混成一塊兒。

荀貞這還是頭回見漢代的冶鐵場面,雖然這個鐵官裡只有冶鐵場,沒有鑄造場,但還是被震撼了一下,心道:“這鐵官的佈局、勞作皆井井有序,我瞧那煉爐似乎眼熟,好像曾在什麼畫面上見過類似的,便是把這場景搬到後世,也說得過去啊。”

看得多時,打馬下去,唿哨一聲,招呼等在不遠處的小夏、高家兄弟等人徑往鐵官門前馳去。

……

門外有鐵卒站崗。荀貞出示了北部督郵的印綬,自報門戶。那鐵卒忙飛快進去,通知管事。

不多時,蘇則和一個黃綬銅印的吏員飛快來到。

荀貞下馬,那吏員長揖行禮:“在下範繩,系本處管事,忝居鐵官丞一職,見過椽部。”

鐵官長六百石,和縣長的品秩相同,鐵官丞的品秩則和縣丞一樣,二百石。荀貞還禮,說道:“冒昧前來,尚請勿怪。”

“不敢,不敢。”這鐵官丞範繩不知是否因爲常年在鐵官與火打交道的緣故,又黑又瘦,乍一看,黑炭似的。

他肅手請荀貞入內(nèi),唉聲嘆息,說道:“沈君怎麼就這麼糊塗呢?不但頑抗國法,竟還欲私調(diào)鐵官徒進城。椽部,自前漢成帝年間,咱們陽城的鐵官徒裡出了一個申屠聖後,隨後的歷任鐵官長無不小心翼翼,對鐵官徒皆嚴加看管,就怕再出什麼差錯。這沈君,……,唉,唉。”

“我聽足下口音不似本郡人?”

“啊?……,噢,是啊。椽部好耳力。在下是南陽郡人,原爲魯陽鐵官的主記,前年剛被遷爲本郡鐵官丞。”此人能從主記被拔擢爲鐵官丞,要麼是上頭有人,要麼是有一技之長。

荀貞說道:“南陽鐵官?久聞南陽出精鐵,貴郡的鐵官要比本郡的鐵官大得多吧?”

南陽鐵官比潁川鐵官有名多了。天下郡國的鐵官分爲兩種,一種是當?shù)禺a(chǎn)鐵的鐵官,稱爲大鐵官;一種是當?shù)夭划a(chǎn)鐵的鐵官,稱爲小鐵官。潁川郡的鐵官介於兩者間,雖也產(chǎn)鐵,產(chǎn)鐵量不大。南陽郡的鐵官則是不折不扣的大鐵官了。

範繩說道:“說起來,我們南陽的精鐵所以天下聞名,都是因爲‘杜母’啊!”‘杜母’就是杜詩。杜詩爲南陽太守時,推廣水排,大大促進了南陽冶鐵業(yè)的發(fā)展。

進了鐵官大門,迎面粉末飛舞,也辨不清是飛塵還是石屑,抑或兩者皆有。高丙正興致勃勃地東張西望,被嗆了一鼻子,連打了兩三個噴嚏。範繩扭過臉,善意地笑道:“鐵官裡鼓風(fēng)冶鐵,石屑、粉塵亂飛,比不得外邊乾淨。諸位請快走幾步,進了屋裡就好多了。”

對著大門一條寬闊的道路,上邊被壓出了許多的車轍印,橫七豎八。還好這會兒沒風(fēng),要再來一陣風(fēng),塵土更大。十來個蓬頭跣足的赭衣刑徒推著幾輛小車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車上堆放的是碎礦,這是往冶鐵區(qū)運的。荀貞瞧了他們幾眼,見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瘦骨嶙峋,其中三四人是短髮,兩個人的脖子上帶著鐵鉗,鐵鉗不輕,帶久了更累,耷拉著頭,佝僂著腰。

荀貞問道:“這幾人犯了何罪?”

“那幾個是以刃鬥傷人,那兩個髡、鉗的一個是不孝,一個是賊傷人致死。”

“鐵官裡共有多少人?”

“吏二十四人,卒二百二十三人,工匠百一十三人,徒一千二百四十人,奴三百五十人,總計一千八百零四十九人。”範繩張口就來,種種數(shù)據(jù)分毫不亂。

高丙奇道:“剛纔荀君問你那幾個刑徒犯了何罪,你說是鬥傷人、賊傷人致死。刑徒六百四十人,這麼多人,你都認識?你都記得他們的罪名?你不是在糊弄荀君吧?”

範繩笑道:“我既被任爲了本郡的鐵官丞,本郡鐵官的情況我就都要掌握。我不止知道本處鐵官徒的情況,營裡那個冶坊的鐵官徒情況我也知道得清清楚楚呢。”

“那你且說說,營裡有多少人?”

“吏二十一人,卒百人,工匠百一十人,徒五百人,奴百二十人,共計八百零五十一人。”

高丙嘖嘖稱讚,又問道:“爲何這裡的卒徒奴比營裡的多出了一半還多?”

“營裡的冶坊只管鑄鐵,不管開礦,故此人少。”

“本處冶坊還兼職開礦?”

範繩笑道:“不開礦哪兒來的礦鐵?本場近兩千人,真用來鑄鐵的不過**百人罷了,其他的都是在山中採礦、燒炭。”

小夏插話說道:“原來如此。我說怎麼聽沈家人言兩處鐵官總共纔有一兩千人,原來是把開礦的那些人沒算在內(nèi)。”

說話間,諸人已行至冶鐵場的外側(cè),荀貞指著煉爐問道:“我適才在鐵官外觀看場區(qū),見本處似乎只有煉爐,沒有打造鐵器的作坊?”

“本來是有的。”

“那爲何沒了?”

範繩遙指冶鐵場的側(cè)對面,說道:“椽部請看,哪兒本來就是造器的作坊的,去年剛被改掉,改成了貯存木炭的庫房。”

“爲何要改?是貯存的木炭庫房不夠麼?”

“倒也不是。”

“那是爲何?”

範繩嘆了口氣。

荀貞問道:“怎麼?足下有何難言之隱?”

“也不是。這都是沈君的決定。”

“是沈馴停了鐵官的打鐵造器?”

“對。”

荀貞略微一想,即知端的,此必是沈馴想壟斷鐵器市場,故此以權(quán)謀私,停了鐵官的造器,一問範繩,果然如此。

範繩說道:“這也不怪沈君。採鐵、鑄鐵、打鐵,本來就是打鐵最賺錢,採鐵、鑄鐵最辛苦。依律,‘採鐵者五稅一,其鼓銷以爲成器,又五稅一’。採鐵和打鐵交的稅是一樣的,可辛苦程度截然不同。採鐵不但累,且也危險,常有死人的事發(fā)生。鑄鐵也很辛苦,火燎眉毛的,有時也會有煉爐爆炸的情況出現(xiàn)。沈君停了自家的採鐵、鑄鐵,專以打鐵爲業(yè),也無可厚非。”

他看似是在給沈馴說好話,荀貞卻從中聽出了不滿和酸意。也是,少了打鐵這一項,鐵官的收入就會減少很多,收入一少,油水一少,自然就損害到了範繩的利益。

“原本那些打鐵的工匠呢?”

“都被沈君召入了自家的冶坊。”

荀貞默然片刻,問道:“可經(jīng)大司農(nóng)報批?”

“有經(jīng)報批。”

荀貞心中瞭然,此必是沈馴走了趙忠的路子,要不然大司農(nóng)絕對不會批準的。

他心道:“我之所以想掌控鐵官,十成裡邊有八成是因爲這裡有足夠的工匠,可以打造兵器,卻沒料到沈馴竟把這裡的打鐵作坊給停了!不過也沒關(guān)係,反正他這次犯下的是重罪,他家的私冶早晚要被收爲官辦。……,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還得感謝他呢!感謝他把鐵官分工化了。兩個作坊專職採鐵、鑄鐵,一個作坊專職打鐵,既方便了管理,也提高了效率。”

冶鐵場外似比別處更熱,五六個煉爐下邊都是火焰升騰。

數(shù)十個鐵工、鐵官徒、鐵奴,分別守在各自負責(zé)的煉爐周圍。有推著風(fēng)囊,滿頭大汗地往爐中鼓風(fēng)的;有赤著膀子站在壘起的高臺上,往爐裡下料的;有緊張地觀察著火候,掌握開爐時間的。兩個小吏巡行其間,如見到有偷懶不幹活的,立馬上去打罵催促。

荀貞想道:“兩個鐵官冶坊共有刑徒、奴隸兩千多人,……。我整天琢磨著聚衆(zhòng)、聚衆(zhòng),雖也招攬到了百餘輕俠,百餘里民,但比起這裡,小巫見大巫啊!如果真的能將這鐵官掌控在手,不僅能得到數(shù)百工匠,並且稍加訓(xùn)練,就可以拉起一支能戰(zhàn)的部隊啊!”他沒有計算“卒”,那是因爲這個“卒”並非“兵卒”,而是“更卒”,是服徭役的百姓。

他頗是懊惱:“唉,以前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鐵官呢?”他以前就算想到了,其實也沒用。鐵官雖也歸郡縣管,但和地方上的行政機構(gòu)是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他要非趁著此次殺掉沈馴的機會,也沒可能插手其中。想得入神,腳步不覺慢了下來。

範繩很有眼色,也放慢了腳步,笑問道:“椽部可是在想這煉爐一天能產(chǎn)多少鐵麼?”

荀貞回過神來,看了眼範繩,心道:“單從業(yè)務(wù)來講,這人像是個能手。聽他說話,似對沈馴亦有不滿。我若想將鐵官掌控在手中,不能只靠沈容。”決定好好地拉攏一下此人,笑問道:“那就請教足下,一天能產(chǎn)鐵幾何?”

“像那個最大的煉爐,原礦、燃料、人手充足的情況下,一天產(chǎn)鐵三千餘斤。其它較小的,一天亦可產(chǎn)鐵千斤。”漢代的一斤相當後世的半斤,三千餘斤就是一千多斤,大半噸。

荀貞被唬了一跳,腦筋急轉(zhuǎn),急速計算:“這個冶坊裡共有近二十個煉爐,開工的五六個,一天出鐵就是一噸多。”問範繩,“營裡的那個冶坊一天出鐵多少?”

“和本處差不多。”

兩個冶坊,一天出鐵兩三噸。這要打造成兵器、鎧甲,能打造多少?——不過,一天兩三噸,一年就是近千噸,近兩百萬斤,再換算成漢斤,近四百萬斤。只本郡一個郡的鐵官一年就能出鐵近四百多萬斤?要知道,潁川郡還不算真正的大鐵官。這個數(shù)字也太大了。荀貞問道:“每天都能出鐵這麼多?”

“那倒不是。在礦鐵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出鐵這麼多。礦鐵不足的時候,只有停工。足下來得巧,前天剛運來了一批鐵礦,這纔有這麼多的煉爐開工。”

“那一年下來總共能出鐵多少?”

“只本郡鐵官麼?本郡鐵官兩處作坊,加在一起,一年出鐵少則五六萬,多則十萬斤。”

這個數(shù)字小了很多,但纔是合乎實情。他堅定了決心:“十萬斤也夠不少用處了。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把鐵官掌控在手!”一邊想,一邊隨口說道,“一天出鐵數(shù)萬斤,不容易,足下辛苦了。如今沈馴觸法身死,鐵官暫時全要依賴足下管理,十來天未曾落雨,天氣乾燥,冶坊裡又整天煙熏火燎,粉塵四飛,足下務(wù)必要多注意防疾啊!千萬莫要中暑病倒了。”

範繩笑道:“我有上師靈符,百病不侵。”

——

1,小半個月沒下雨了,要再這麼繼續(xù)下去,到五六月會不會熱死人不知道,但今年的谷種肯定就要被耽誤了。

光和五年,《後漢書?靈帝紀》:“四月,旱”,《後漢書?五行紀》:“夏,旱”。

2,採鐵者五稅一,其鼓銷以爲成器,又五稅一。

這是西漢前期的法律規(guī)定。西漢後期至東漢是否依然按此徵收,因缺乏文字記載,現(xiàn)在尚不能確定。書中姑且從此律令。

3,像那種大煉爐,原礦、燃料、人手充足的情況下,一天產(chǎn)鐵三千餘斤。

目前爲止發(fā)掘出來的古代容積最大的煉爐,是在鄭州西北五十四里古滎鎮(zhèn)出土的漢代鐵豎爐,“有效容積大約50立方米,……,日產(chǎn)鐵估計約一噸”。

43 李通難擇良木棲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25 三戰(zhàn)盡復(fù)東郡地(十)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 本初何如伯珪強44 高家42 鮑信燭下勸離洛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zhèn)涞眯坳P(guān)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3 督郵一怒(下)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4 陽城治吏(上)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22 鵠備分得勝負機97 孫文臺單騎陷陣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8 推衣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2 旋舞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xiāng)59 荀君爲政(上)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26 玄德愁悶業(yè)不立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35 集合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18 未到輕身入京時43 縣尉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jù)相國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22 臨將戰(zhàn)復(fù)授機宜90 從徵汝南(下)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15 陽城治吏(下)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guān)雲(yún)長渡淮克城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 初夜46 恩威並施98 戲忠建言攻山陽9 聯(lián)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23 大獲豐收41 虛虛實實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jù)相國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53 只知太守不知君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17 三戰(zhàn)盡復(fù)東郡地(二)66 急擊則負緩則勝80 擒賊先擒王(上)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1 前倨後恭因何故53 不顧母弟朱靈忠4 飛檄瑯琊御冀方35 鄉(xiāng)吏殘民15 陽城治吏(下)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7 獨行21 賞錢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1 前倨後恭因何故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4 性格1 雙喜臨門(上)1 飛書問君何所欲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48 雷霆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87 風(fēng)捲雷動誅鄴趙(三)
43 李通難擇良木棲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25 三戰(zhàn)盡復(fù)東郡地(十)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 本初何如伯珪強44 高家42 鮑信燭下勸離洛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zhèn)涞眯坳P(guān)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3 督郵一怒(下)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4 陽城治吏(上)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22 鵠備分得勝負機97 孫文臺單騎陷陣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8 推衣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2 旋舞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xiāng)59 荀君爲政(上)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26 玄德愁悶業(yè)不立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35 集合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18 未到輕身入京時43 縣尉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jù)相國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22 臨將戰(zhàn)復(fù)授機宜90 從徵汝南(下)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15 陽城治吏(下)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guān)雲(yún)長渡淮克城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 初夜46 恩威並施98 戲忠建言攻山陽9 聯(lián)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23 大獲豐收41 虛虛實實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jù)相國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53 只知太守不知君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17 三戰(zhàn)盡復(fù)東郡地(二)66 急擊則負緩則勝80 擒賊先擒王(上)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1 前倨後恭因何故53 不顧母弟朱靈忠4 飛檄瑯琊御冀方35 鄉(xiāng)吏殘民15 陽城治吏(下)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7 獨行21 賞錢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1 前倨後恭因何故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4 性格1 雙喜臨門(上)1 飛書問君何所欲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48 雷霆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87 風(fēng)捲雷動誅鄴趙(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香格里拉县| 铜川市| 尚义县| 新宁县| 扶绥县| 株洲市| 莱芜市| 泌阳县| 溧阳市| 富宁县| 获嘉县| 临猗县| 聂拉木县| 潮州市| 清水河县| 平昌县| 永修县| 垣曲县| 桃源县| 元氏县| 安化县| 楚雄市| 琼海市| 罗甸县| 湟中县| 慈溪市| 翁源县| 香格里拉县| 新绛县| 蚌埠市| 雅安市| 北流市| 拉萨市| 福泉市| 简阳市| 渭源县| 阿合奇县| 兴隆县| 社会|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