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

“阿翁,洛陽詔命,拜袁術爲後將軍,拜陳紀爲大鴻臚,拜荀爽爲光祿勳。”

東海州府堂的案幾上擺滿了牘,陶謙擡起頭,放下手裡正在看的一卷竹簡,從剛進來的陶商手上接過帛。

陶謙快十歲了,鬚髮斑白,他年輕時好學,後來出仕州郡、朝,又工作繁忙,經常就著燭火熬夜,通宵達旦,眼睛早就用壞,用後世的話說,是重度近視,東西稍微離遠點便看不清楚,因此他把帛湊到眼前,細細地看了一遍,冷笑兩聲,將之丟在了案上。

陶商是陶謙的長,今年三十歲,原本在家鄉郡爲吏,陶謙來徐州當刺史後把他和他的弟弟陶應都叫來了徐州,一則可侍奉自己左右,二來可耳提面令,親自教他倆如何施政、攬權。

見陶謙冷笑,陶商憂心忡忡地說道:“陳紀是荀貞的姻族長輩,荀爽更是荀貞的族父,他兩人現被朝重用,竟都坐上了卿之位,阿翁,這荀貞怕是會更加張狂了啊!”

荀貞剛到廣陵就給陶謙難堪,陶謙當時雖沒有辦法他,可以陶謙之剛傲好強,面對荀貞這麼一個“後生晚輩”,又豈會輕易嚥下這口氣?別人可能不知,陶商、陶應作爲陶謙的兒,卻是一清二楚,知道他們的父親陶謙早就想報此一箭之仇,想收拾荀貞了。

可荀貞手底下有四千精銳義從,後邊又有袁黨爲靠山,又出身名族,又有陰修、皇甫嵩、李瓚、孔融等等高官名士或是他的昔日長吏、或是他的同道尊長,實力和背/景本就十分深厚,動之不易,而現下荀爽、陳紀又各登高位,要想動他恐怕會更難了。

“哼,荀貞小兒自以爲手下有點兵馬,朝有幾個貴人相助,便不把我放在眼裡,殺我的人,不給我繳糧,還偷偷摸摸地派人去彭城見薛禮,去瑯琊見臧霸,他以爲和薛禮結個盟,挖挖我的牆角,我就奈何不了他了?我早晚是要收拾他的!”

“可是阿翁,陳紀和荀爽……。”

陶謙恨鐵不成鋼,打斷了陶商的話,說道:“商兒!你難道沒有看出來,陳紀和荀爽登居卿位明面上雖似是對荀貞有利,而實則不然麼?”

“阿翁是說?”

“現在洛陽誰掌權?”

“自是董卓這個逆賊。”

“荀貞和袁紹是一黨,袁紹與董卓勢不兩立,那董卓卻爲何在這個時候拜陳紀、荀爽爲卿?”

“阿翁的意思是?”

“袁家四世三公,袁隗當朝太傅,如論當今天下誰家最貴?非汝南袁氏不可。袁本初居洛陽多年,始終不應徵闢,其所謀所圖者何?不言而喻。何進死後,他背水一戰,冒犯上之名,血洗北宮,雖是行了步險棋,卻也算是終得償所願,眼看就能握住國家的權柄,而最後卻被董卓橫插一槓,他怎會忍下這口氣?從他逃離洛陽的那一天,我就知道他肯定是不甘心把朝權拱手讓給董卓的,……於今看來,他是要起兵在即了。”

陶商跟不上陶謙的思路,瞠目結舌,愕然說道:“袁紹怎麼就起兵在即了?”

陶謙一生要強,只恨生了兩個笨兒,他瞪著陶商,想要罵他兩句,可因近視之故,卻根本看不清陶商的眉眼,也只得頹然作罷,耐下心思,給陶商解釋說道:“董卓雖身在洛陽,可他既擔憂士人會羣起反對他,那麼他的消息就不會不靈通,他早不赦免袁紹,早不拜袁術爲後將軍,早不拜陳紀和荀爽爲卿,偏在這個時候赦免、偏在這個時候拜,沒有別的原因,只能是他聽到了什麼風聲,所以爲了離間袁家兄弟,爲了拉攏荀貞,這才選了此時或赦或拜。”

陶謙猜得不全對,可也不算錯。

陶商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說道:“是,是。鮑信自從洛陽歸泰山後便募兵不止,張邈、張超兄弟到郡上任後也是各召精勇,荀貞前些時亦遣人赴丹陽募兵,這種種端端,連阿翁和我都聽說了,更別說董卓。……對,對,肯定是董卓聽到了什麼,肯定是袁紹要起兵了!”

“荀貞小兒遣人去丹陽募兵,顯是在爲響應袁紹起兵做準備,而袁紹起兵在即,也就是說,他大約過不了多久就會帶兵出郡,與袁紹合兵擊董了。”

陶謙又哼了兩聲,接著說道:“荀貞小兒自以爲手下精兵強將,在廣陵對我張狂,我是不好收拾他,可董卓何等人也?朝廷討北宮伯玉、邊章、韓遂時,我與董卓同在軍,對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這個人既悍且狡,麾下的那些羌胡、漢兵名爲漢軍,實爲他的私兵無異,只憑袁本初這個世家公,只憑他荀貞手底下的那點人馬,能打敗董卓?萬萬不能!”

陶商眼前一亮,說道:“如真如阿翁所言,荀貞兵敗?”

“他只要兵敗,就算不死,成王敗寇,也不再是朝廷臣,而是叛逆,待到那時,他不回來廣陵,亡命別處也就罷了,如再敢回來廣陵,看我怎麼**他!”

陶商忍不住拍手稱讚,歡喜說道:“我倒是希望他不死,希望他會回廣陵。”

“噢?”

“他如死了,如不回廣陵,又怎能爲阿翁出氣!”

陶商這個兒笨是笨了點,但挺孝順,陶謙的心情稍微轉好,笑道:“那就最好能像你說的,希望他能不死,希望他到時候還敢回廣陵。”

“可是阿翁……。”

“怎麼?”

“我聞勝負兵家之常,董卓雖強,可萬一荀貞僥倖未敗,又該如何是好?”

“所以我要先下手爲強。”

“如何先下手爲強?”

“只等荀貞小兒離郡,我就對薛禮下手。”

“彭城相薛禮?”

“薛禮這婢養的豎,挾彭城爲資,儲糧積穀、鑄兵擴軍,自視高傲,不肯服從我的檄令,要非荀貞這小兒剛好來到廣陵上任,分了我的精力,我早已叫笮融動手收拾他了,不過現在也不晚,待荀貞小兒離郡後我便傳令笮融,叫他把下邳境內的賊寇悉數趕入彭城,再遣兵馬裝成寇賊,亦入彭城,燒殺搶掠,薛禮眼高手低,沒有什麼才能,待到那時,他定手足無措,我就可以上表彈劾他,免了他彭城相的職,又或乾脆直接帶兵入境,以平賊爲名,奪其郡權!”

陶商沒有想到陶謙早就定計,而按陶謙的這個計劃,要想弄掉彭城相薛禮確也是輕而易舉,他驚喜不已,連聲說道:“阿翁妙計!阿翁妙計!”

陶謙心卻是喟嘆:“袁紹一旦起兵討董,無論成敗,天下都將亂矣,我今據徐州,攬用臧霸,也稱得上兵強馬壯,可是兩個兒卻都笨,即使我將來把徐州五郡都控入手,然我已老矣,後繼乏人,沒人能繼承我的事業,又有何用也?”思及於此,卻是不覺又想到了荀貞,“荀貞這小兒雖然張狂傲慢,對我無禮,可也算是人龍鳳,惜乎非爲我!惜乎非爲我!”

ωwш?ttκā n?co

廣陵郡府,忙著操練軍隊的荀貞也得知了袁術、陳紀、荀爽三人分別被董卓升遷的消息。

荀貞亦一眼就看出了董卓的用意,知道董卓這是在離間袁氏兄弟和極可能是在向自己示好。

他和袁術沒交情,又熟知歷史的走向,袁術升得再高和他也沒關係。

而至於陳紀和荀爽,荀貞也早就想得清楚,料來就算自己將來起兵,董卓也不會把他倆怎麼樣,並已專門派了一百精卒趕去當他倆的護衛,所以只是略略看了下這道消息便就罷了,沒有太當回事,倒是程嘉特地來找了他一趟,隔著大老遠就又是作揖、又是下拜地恭喜奉承。

十月倏忽而過,入到十一月。

又傳來消息,說朝廷任命董卓爲相國,允許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董卓的這一招看起來是個昏招。

明知袁紹等在外有非常大的起兵可能,他卻還給自己加個相國的銜,並“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不是在招仇恨是什麼?不是在把可能會接受他的士人們推給袁紹是什麼?

可是站在董卓的角度考慮,荀貞卻也能理解他。

就是因爲袁紹等人可能會在外起兵反對他,所以他纔不得不行此一招。

在這之前,董卓只是太尉,三公之一,在他頭上除了天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太傅袁隗,一個是他任命的大司馬劉虞,劉虞遠在幽州,可以不去理會,但朝的袁隗做爲“位在三公上”的羣臣之首,卻是位居在他之上,他做不到一人之下。

如果將來袁紹起兵,外有州郡響應的袁紹之兵,內有羣臣之首的太傅袁隗,內外呼應,他一個太尉,很難壓住陣腳,所以,他不得不再給他自己升官,給自己加了個相國的銜。

相國即戰國時的“相”,乃是官之首,前漢建立後,任過此職的總共只有兩個人,一個蕭何,一個曹參,之後改以丞相爲替,後又改爲大司徒,入到本朝,又改大司徒爲司徒,不過本朝的三公沒有實權,政令悉歸尚書檯,現在董卓自任相國,用的顯是前漢初年的舊制,有了這個頭銜,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壓過袁隗、劉虞,成爲羣臣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而只有這樣,當將來袁紹如果起兵,他才能集精力對付袁紹。

而至於董卓自任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朝就沒人反對麼?

當然有,可是反對也沒有用。

一來,董卓有兵,威壓之下,沒人敢硬抗。二來,漢家最重“故事”,凡是本朝以前存在過的事,再實行起來時通常就容易,“相國”是前漢有過的,“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也是當年蕭何爲相國時的“故事”,有此前例在,便是想反對,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藉口。

荀貞前世時就知董卓自爲相國之事,只不過他當時以爲這是董卓驕橫的表現之一,現下身處這個時代,卻是理解了董卓的苦衷,不過也僅僅只是“理解”而已,他看了兩眼這道消息,就隨手將之扔到了一邊,招呼戲志才、程嘉等人出門,卻是就在剛纔得到這道消息之前,他先接到了一條消息,乃是荀攸、陳羣從北海回來,很快就會抵達廣陵縣外了。

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34 孟塗敢棄夜襲利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29 樂進歸來42 三見遲婢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5 褒貶由人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2 一檄引得泰山驚38 荀攸來訪50 孰謂盜跖不知義47 辨旗察鼓78 唯先順勢能造勢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9 鍾繇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6 聞寇62 賜字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50 勵士出征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0 兵非無情不可掌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53 不顧母弟朱靈忠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3 荀成善納奉孝策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8 府主簿拒降守名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2 敬事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50 勵士出征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0 計吏郭圖(下)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33 破敵(下)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58 孫堅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5 尋賢不遇(上)32 君爲虎士56 行若純儒實懷詭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46 盜馬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9 辛璦(上)11 寇至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28 原師8 程嘉獻策難吳輯37 起行9 督郵在此(上)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72 寧舍濟北取任城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3 下邳相舊習難除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36 什伍42 孫郎威震定潁外
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34 孟塗敢棄夜襲利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29 樂進歸來42 三見遲婢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5 褒貶由人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2 一檄引得泰山驚38 荀攸來訪50 孰謂盜跖不知義47 辨旗察鼓78 唯先順勢能造勢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9 鍾繇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6 聞寇62 賜字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50 勵士出征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0 兵非無情不可掌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53 不顧母弟朱靈忠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3 荀成善納奉孝策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8 府主簿拒降守名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2 敬事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50 勵士出征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0 計吏郭圖(下)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33 破敵(下)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58 孫堅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5 尋賢不遇(上)32 君爲虎士56 行若純儒實懷詭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46 盜馬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9 辛璦(上)11 寇至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28 原師8 程嘉獻策難吳輯37 起行9 督郵在此(上)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72 寧舍濟北取任城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3 下邳相舊習難除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36 什伍42 孫郎威震定潁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洛南县| 临邑县| 荣昌县| 上蔡县| 定远县| 新龙县| 郑州市| 承德县| 榕江县| 九寨沟县| 宜州市| 仙游县| 景东| 应城市| 区。| 宽城| 象山县| 新津县| 合阳县| 天祝| 镇宁| 潞城市| 延津县| 南岸区| 元江| 云龙县| 宝鸡市| 瑞丽市| 肥东县| 凤城市| 田阳县| 敖汉旗| 碌曲县| 新津县| 黄浦区| 邯郸县| 和硕县| 乐至县| 武平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