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77 曹隱袁進皆貴宦

三月底的時候,鄴縣來了一個人。

這人卻是朝廷任命的樑期令。

因爲黃巾、於毒之亂,魏郡好幾個縣的縣令長或陣亡亂中、或棄職而逃,缺少正牌縣令長,在任的都是荀貞任命的“守令長”,如武安長劉備等等,這種局面是不能長久的,這關係到朝廷對地方權力的掌握,所謂唯器與名,不可授人,這個“器”就指的就是是國家官職,事實上,朝廷早就任命人選爲魏郡這幾個空缺的縣的令長了,只是因爲兩個緣故,直到今日纔有這麼一個人來到。

這兩個緣故一個是程序慢,有的被任命爲魏郡縣令長的人已經在仕,朝廷詔書送到其仕之地需要一定時間,再交接一下,又需要一定時間,再從任職的地方去到魏郡,又需要一定時間,這就來得晚了,再一個是因爲現在天下亂起、道路不通,州郡各處都是盜賊,即使有被任命爲魏郡縣令長的是在家閒居、未曾入仕、其家離魏郡不遠的,但路上也可能會碰到盜賊,身死亡故了,如趙郡中丘縣的縣令長,先後三人都沒有能來到上任的地方,要麼病故道上,要麼半路遇賊身死,直到現在那個縣的政事還是由縣丞蒲滬負責,因爲這兩個緣故,所以直到現在,來魏郡上任的縣令長才到了一個。

不過雖然珊珊來遲、只到了一個,到底是朝廷派來的“命卿”,荀貞卻也是很重視的,令郡功曹王淙出迎,將之迎入鄴縣,入到府內,招待他了一頓酒席。

不過這個由朝廷任命的樑期令雖然到了,但現在代理樑期令的陳到卻不必馬上下任。

因爲按照漢家故事,一個縣可以在有真令的同時亦可以有假令,所以說太守之權甚重,一郡之內,郡吏皆視太守爲“君”就是這個緣故。

朝廷任命的縣令長固然是“真”令,可太守卻也可找個藉口,比如說這個“真”令不熟政事,派個“假”令、也即是“守令”過去代真令執政,因而言之,現今的“守樑期令”陳到不必因“真”令之到而立刻就下職。

換而言之,也就是說,“真”令是剛剛上任,不論他此前有沒有任過地方的縣令長、熟悉不熟悉政務,因爲他還沒有開始在樑期施政,所以荀貞就可以用“真令初來乍到,不熟悉地方政務,因暫由‘守令’配合工作”的由頭暫時不免去陳到“守樑期令”的職務。

總而言之,現在正值荀貞蒐集鄴縣趙家諸項不法違紀之事的關鍵時刻,他是絕不會放棄對地方諸縣的控制的,因爲鄴縣趙家的人不止在鄴縣犯法觸紀,並且在魏郡的諸縣都有這樣的行爲,所以如果地方上的縣令長是荀貞這一邊的人,顯然會有利於查找鄴縣趙家之人的罪證。

迎接了這個朝廷任命的真樑期令到來,荀貞留他在鄴縣待了一天,次日便遣人送他去樑期上任,和這個真樑期令一起去樑期的還有荀貞寫給陳到的一封信,在信中,荀貞交代陳到,要他表面上配合這個真令,但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要放權給他。

荀貞對此是很放心的,雖然與朝廷派來的這個真令是初次接觸,但通過這麼一天的接觸,荀貞發現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真令的能力不是很出衆,而陳到是由荀貞任命的,且陳到在樑期待了很長時間了,又且上邊有荀貞的照拂,並且荀貞的威望現如今在魏郡無人可比,那麼這個真令就算是不樂意由陳到繼續掌控縣之大權、想把權力掌握到手裡,可卻也必是無可奈何,——只是因爲這個真令是由朝廷委派的,不到萬不得已,荀貞不想和他撕破臉,免得傳出去名聲不好,故此才交代陳到在表面上要配合這個真令。

不過說回來,荀貞並非是一個剛愎獨斷、攬權心重的人,他之所以這麼吩咐陳到,說到底,只是爲了誅趙而已。

荀貞目前來說,他要的不是權力,而是名望,名望只要有了,待到天下大亂之後,權力自然也會來到。

朝廷這邊派的真令來到一個卻是不必再多說了,只說步入四月,接連聞知了好幾件大事。

頭一件事是聞得曹操被朝中拜爲東郡太守。

黃巾之亂時,曹操被任爲騎都尉,沾了皇甫嵩的光,混了些軍功,不久後即平步青雲,一躍被拜爲沛國相,他雖是大宦官家族的子弟,可卻富有眼光,與那些貪淫驕奢的宦官子弟不同,頗有“慕道直行”、以邀天下美名之志,故此在沛國相的任他上大展手腳,不但破除淫祠,而且整治地方豪強,即便是宦官家族的子弟或姻親,他也不給面子,這麼雷厲風行、大刀闊斧,肯定得罪了不少人,得罪的人中包括閹宦集團在內,因此之故,他被免去了沛國相之任。

這卻是同人不同命了。

以曹操過往的那些事蹟,任洛陽北部尉時,他杖死過時任小黃門、深得今天子信用的蹇碩的叔父,又在沛國相的任上得罪了不少宦官家族,換個別的士族子弟,可能早就被宦官弄死或者治罪了,即使以荀貞來說,他儘管現今名聲漸大,可如果他幹出曹操做的這些事,即便不被處死,至少也得被奪職下獄,然而曹操卻安然無恙,不僅沒被治罪,甚至連貶職都沒有,只是被免去沛國相之任,改任東郡太守,——漢乃郡國之制,郡與國等,國相與太守皆二千石。

爲何會如此?說到底,還是曹操祖上的“餘蔭”所致,曹操是大宦官家族的出身,故此儘管他幹出了這麼多“偏向士族”的事,可卻依然沒有被宦官們治罪。

曹操的祖父曹騰用事宮中三十多年,奉事過四個天子,乃是本朝宦官們的前輩,如趙忠、張讓等,他們在宮中還是小字輩的時候,曹騰就權重一時了,並且曹操的父親曹嵩現如今亦是深得今天子的信用,在這種情況下,宦官們肯定是要給曹家幾分面子的,畢竟一有香火情在、二有曹嵩的權勢在,故而,儘管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團,卻也僅僅只是被免去了沛國相之任,改任了東郡太守。

東郡和沛國一樣,都是富饒之郡,這個改調不是升職,可也不算貶職,宦官們的意思大概是:你在沛國搞得太過分了,給你換個地方吧。

說起來這固然是宦官集團體念香火之情,可曹操是何等人也?

他深知此次得罪了宦官集團,宦官們不治他的罪,可下一次呢?如果他改任東郡太守,他再得罪宦官集團的話怎麼辦?沛國、東郡皆富饒之郡,郡中皆大有宦官的子弟、姻親、朋黨在,曹操既有“邀天下美名之志”,等於說是已經背叛了他出身的宦官家族這個階層,也就是說,他即使到了東郡,也不可能改變他一貫的執政作風,絕對是會再次得罪宦官集團的,宦官們因爲體念香火之情已經給了他一次敬酒了,他如果再得罪一次宦官集團,豈不是就要吃罰酒了?

一次“犯錯”,趙忠、張讓等宮中的常侍們可以因爲曹騰以及曹操之父曹嵩出面替他求情之故給他留個情面,可如果第二次還這樣,那情面也就不必留了。

曹嵩因爲這件事不止爲曹操出面、替他說情,而且還寫了封信給曹操,叫他在東郡太守的任上務必不要再像在沛國相的任上一樣了。

可是,做爲曹操來說,他卻不肯改變他的志向。

曹操是個有遠見的人,閹宦之勢雖大,現在可以說是一手遮天,可閹宦集團早已經是激起了天下的共怒了,所謂盛極必衰,曹操既已與袁紹結黨,又怎可能會在這時改變他的初衷?

也就是說,他即便是調任到東郡當太守,他也是會“不改其志”的。

如果遵從他父親的命令,那麼就會違揹他的志氣,如果不遵從他父親的命令、不改己志,就可能會惹禍上身,那麼這麼個情況下,兩難之間,曹操選擇了不改己志,但爲了不惹禍上身,他權衡之後,卻覺得也不能去東郡上任,因而最終索性決定稱疾歸還了鄉里。

這算是一種無奈的讓步和折中。

還是那句話,曹操有祖上的“餘蔭”在,如果換是荀貞,他要是不肯去上任的話,那麼歸家就歸家吧,宦官集團樂得去了個眼中釘,可曹操有“餘蔭”在,儘管他選擇了“稱疾歸鄉里”,朝廷卻還是給他了“補償”,拜他爲議郎。議郎雖是郎官之一,可卻是郎官中最尊貴的,能得此職的要麼是天下名儒,要麼是故二千石,但凡被拜爲議郎的,如再出仕,起點就很高,稍微有點後臺的,外放就是二千石。

這等待遇,如荀貞這樣的州郡名族子弟是萬萬得不到的,除了曹操這等大宦官家族的子弟,也就是袁紹這等顯赫朝中的公族子弟大概能得到。

不過曹操的這個待遇雖然不錯,可終究也是違逆了他的志願,他這也算是散發弄扁舟,歸隱鄉里中,以待再起時機了。

荀貞和曹操之間這幾年中見面雖然沒有,可書信不斷,上次李鵠之事,荀貞就給曹操寫了封信,曹操頗是幫了點忙,因此曹操這次被免職、改任之事,荀貞很快就從曹操的信中得知了,荀貞也沒什麼可說的,只能回封信給他,說藉此機會養志也好,早晚會有復出的一日。

信寄給曹操之後,荀貞頗是感嘆。

如曹操者,現在雖然名聲還未曾大顯,特別因其出身宦官家族之故,被很多的士卒子弟所不齒,可他的志氣、眼光卻已經顯露出來了,換個立場不堅定的人,在被免去沛國相、改任東郡太守的時候可能就會改變立場了,本來就是出身大宦官家族,那麼偏向大宦官家族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對自己的仕途、富貴很有利,何樂而不爲呢?可曹操就不,他因爲有眼光、有正確的判斷,堅持己志,哪怕是受到挫折亦不改變,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不久之後,荀貞又聞得一件事情,卻是袁紹遷任虎賁中郎將。

虎賁中郎將是什麼職務?打個比方,好比後世的中央警備團團長,雖只是比二千石,可素來是多由貴戚充任,乃爲顯貴之職。袁紹之前是侍御史,侍御史爲千石之吏,其權雖重,畢竟只是一個屬吏,非是獨當一面的長吏,一下從侍御史升遷到虎賁中郎將,這是一個極大的飛躍。

看看荀貞自己的仕途,再看看曹操、袁紹的仕途,荀氏雖有清名,到底只是州郡望族,與曹、袁這等天下重之的大貴族還是比不上的。

72 初見一龍(下)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5 鄉有野賢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72 凌霄鴻鵠潁陰侯3 光和七年32 荀衢16 虎狼之威(上)38 陰入縣寺持短長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3 大獲豐收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9 辛璦(上)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78 唯先順勢能造勢3 習射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61 曹刺史安定濟北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97 孫文臺單騎陷陣42 馮鞏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46 盜馬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6 虎狼之威(上)83 威震陽翟(上)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35 潛光爲養羽翼成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2 一檄引得泰山驚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4 呂布漁利張和袁37 會師(下)44 練軍方略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5 且以盜賊付太守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20 屯田從來積糧策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46 恩威並施51 故事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3 典韋35 鄉吏殘民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49 選編死士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8 遍觀諸郡(下)89 智勇兼備褚飛燕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1 徐羊各獻破敵策42 孫郎威震定潁外69 英雄志氣袁本初34 招攬樂進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0 名士47 將軍何嘗真無情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
72 初見一龍(下)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5 鄉有野賢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72 凌霄鴻鵠潁陰侯3 光和七年32 荀衢16 虎狼之威(上)38 陰入縣寺持短長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3 大獲豐收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9 辛璦(上)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78 唯先順勢能造勢3 習射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61 曹刺史安定濟北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97 孫文臺單騎陷陣42 馮鞏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46 盜馬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6 虎狼之威(上)83 威震陽翟(上)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35 潛光爲養羽翼成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2 一檄引得泰山驚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4 呂布漁利張和袁37 會師(下)44 練軍方略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5 且以盜賊付太守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20 屯田從來積糧策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46 恩威並施51 故事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3 典韋35 鄉吏殘民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49 選編死士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8 遍觀諸郡(下)89 智勇兼備褚飛燕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1 徐羊各獻破敵策42 孫郎威震定潁外69 英雄志氣袁本初34 招攬樂進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0 名士47 將軍何嘗真無情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双流县| 景东| 上虞市| 石城县| 咸阳市| 龙陵县| 元江| 昭觉县| 白河县| 光山县| 股票| 金塔县| 濉溪县| 宁夏| 凉山| 温泉县| 罗山县| 浠水县| 固阳县| 若羌县| 卓资县| 汝阳县| 桃园市| 天柱县| 武城县| 海林市| 潍坊市| 江门市| 光泽县| 达拉特旗| 中卫市| 大埔县| 德惠市| 佛教| 仲巴县| 天等县| 台前县| 五常市| 元氏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