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9 圍不赦以威生仁

孫子云:“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萬不得已的最下策,爲何?敵人有城爲恃,一旦城堅糧足,守將智勇,兵民齊心,再加上外有援兵的話,往往延宕時日,久者,甚而數月年餘仍不能下,至於用計取勝,得看機會,因時制宜或能成功,卻非是每次都能如此的,很多時候,得等到城中兵盡糧絕,圍城的一方纔能克勝,既耗糧秣,又損兵員,縱是名將也要爲之頭疼。更不必說,萬一後勤跟不上,可能圍城數月,最終也只有無功而返。

是以,郭嘉建議“圍而後降者不赦”,他的這條建議純是攻心之策,其目的是爲了震懾敵城中的守將,從而達到“不戰而下”的目的。他建議荀成盡斬韋溫軍中比千石以上的軍吏,以及蓋縣的長吏、縣丞,看起來殺戮甚重,事實上,還是可稱之爲“仁”的。

“仁”在兩個方面。

只殺比千石以上的軍吏和城中的長吏、縣丞等“命卿”,不殺其餘,比如品秩較低的軍官、民官,比如普通的兵士。此是“仁”之其一。

所謂“小仁爲大仁之賊”,殺比千石以上的軍吏和民官中的“命卿”,是爲了促使底下的敵城投降,以避免攻城,進而減少敵我兵卒、以及城中百姓的死傷,可以說是用極少數人的首級換來了更多數人的生存。此是“仁”之其二。

荀成久經沙場,見慣了流血傷亡,平素固禮賢下士,堪稱儒將,實也有殺伐決斷,他考慮了會兒,認爲郭嘉的此議雖是“殺降”與“殺俘”,但對下邊的戰事確應是有所幫助,有利於己軍速克泰山全郡的,因而,雖然欣賞韋溫,卻亦只能收起愛才之心,惋惜地看了看他,說道:“君死後,我當遣吏檄地方,令照養君家,不使君家受到你的牽累。”

韋溫驚怒,叫道:“殺我一人可也!殺我一人可也!”

隨著荀成的示意,甲士們拖著他下去,很快,他的叫聲消失,又很快,一個軍吏捧著他的首級獻上。荀成令道:“韋部比千石以上軍吏,蓋縣縣寺命卿以上者,皆斬。傳報幕府,將此事稟與將軍。再傳檄泰山諸縣,曉喻之:蓋縣城破,韋溫等授首,凡有阻我軍者,後降不赦?!?

在場的軍吏們齊齊應令。

自有人書寫軍報和檄文,分別送去州府和泰山諸縣。

郯縣,州府。

荀貞接到荀成的這道軍報,召荀攸、戲志才、荀彧諸人議論。

荀攸等人皆以爲郭嘉的此議甚好。

荀攸說道:“海內擾攘,郡國各自立,明將軍所將要攻伐者,遠非泰山一郡,用奉孝此議,正可攻敵心,威加天下,若能因之而使敵聞風請降,既惜兵士,又省民力,誠以威生仁者也。”

戲志才說道:“奉孝此議,猶未足也?!?

荀貞問道:“哪裡不足?”

“與其斬比千石以上及命卿,何如盡屠俘虜!”

戲志才這是要把守城的兵卒都給一併殺了。

荀彧不忍,說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殺戮過甚,未免有傷天和。”

戲志纔不以爲然,說道:“要做,就做到徹底。只斬比千石以上及命卿,如遇寧死不降者,如之何?而若盡屠俘虜,則縱主將固志,而守兵之軍心必亂矣,或有爲求生而殺其主將者?!?

戲志才說得對,荀彧默然。

荀貞思忖斟酌,心道:“我向來以仁義行事,今如按志才所言,會不會使天下視我以暴?”轉念又想道,“兵者,兇險事也,戰陣之間,立屍之地,敵我交鋒,各驅將士以赴死,本就不是可以講仁義的,唯以暴,方能使敵怯,是以漢高數屠,漢世祖雖怒吳漢之屠成都,而賜谷二萬斛,這正是因爲只有使敵怯,才能使己軍生威,威而乃能恤軍民力,公達言之甚是,這是以威生仁,只要控制得當,不使過度,亦以戰止戰之意也?!碑斚伦龀鰶Q定,說道,“奉孝此議甚好,志才所言亦是,我以爲:可將之定爲今後我軍的攻城法,卿等以爲何如?”

荀攸、戲志才、荀彧等皆道:“將軍明智,若定此爲法,必可使我軍威行天下。”

於是,荀貞檄令荀成、臧霸,命各以戲志才補充完善過後的議策爲攻城之法,又傳檄徐州、任城、東平、九江的駐兵將校,令他們在以後的攻城戰中也都必須要按此法實行。

泰山郡,蓋縣。

荀成使孫觀、王融入城接收、鎮撫,等收容、安頓好俘虜之後,又遣吳敦領兵一部,援助陳午。陳午與吳敦合力,大敗羊秘。羊秘帶來援救蓋縣的千餘兵馬傷亡小半,被陳午、吳敦俘獲三百餘,得到了蓋縣已經攻破的消息,他無心再戰,帶著殘留下來的四百多人敗歸奉高。

在該縣休整了一天。

次日,荀成留些許兵馬守城,以王融的一些部曲爲輔,然後帶著主力沿沂水向西北行,行軍到萊蕪、牟縣的交界處,分陳午領本部兵北上掠萊蕪,自引吳敦、孫觀、王融部直撲牟縣。

王匡當年討董時,曾在泰山招募數百弓箭手,戰敗於河內之後,回到泰山,又在短時間內便募集到了數千精卒,由此可見王氏在泰山的影響力,王融有王匡之風,好俠尚氣,本就與泰山郡內的輕俠、乃至山賊多有聯繫,王匡死後,他作爲王氏一族目前最有名氣的人物,又繼承了王匡遺留下來的資源,所以招募些輕俠、山賊作爲部曲,對他來說並不難,除此之外,王氏是泰山豪強,族中的家兵、徒附不少,兩下相加,王融並非一人來從,而卻是共帶了千餘精勇來投的荀成。這千餘人,被荀成留在蓋縣的有百餘,其餘的皆從他在軍中。

荀成遣陳午掠萊蕪,只是令他威嚇萊蕪城內的守兵,使其不敢出援牟縣而已,原本並無攻取萊蕪之意,卻未料到郭嘉的議策竟有立竿見影之效,陳午剛領部到達萊蕪縣外,還沒作勢進攻,縣內畏荀兵威名,懼“後降不赦”的軍吏、兵士便聚謀內亂,殺了其主將,獻城投降。

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41 夕陽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49 選編死士52 市義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5 大計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24 張讓賓客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39 可笑雛鳳誘老薑33 偏師掠潁橋蕤橫45 正旦前日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52 最後的麻痹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3 典韋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58 二月習射(下)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59 荀君爲政(上)72 初見一龍(下)92 兵臨西華(中)1 光和六年(上)9 高子繡髡髮代首25 鄉有野賢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83 威震陽翟(上)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43 縣尉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4 初雪59 奮武意收黃巾用3 道左遇貴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50 祭祀族宴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81 瑯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82 光陰似苒流如箭6 本初何如伯珪強70 劉玄德率部西攻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2 郡兵曹椽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73 忠孝勇武73 大丈夫寧鳴而死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57 市恩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0 今有潁陰乳虎(上)69 尋得事由插爪牙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7 無賴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21 今有潁陰乳虎(中)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33 破敵(下)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40 鐵營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
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41 夕陽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49 選編死士52 市義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5 大計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24 張讓賓客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39 可笑雛鳳誘老薑33 偏師掠潁橋蕤橫45 正旦前日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52 最後的麻痹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3 典韋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58 二月習射(下)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59 荀君爲政(上)72 初見一龍(下)92 兵臨西華(中)1 光和六年(上)9 高子繡髡髮代首25 鄉有野賢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83 威震陽翟(上)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43 縣尉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4 初雪59 奮武意收黃巾用3 道左遇貴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50 祭祀族宴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81 瑯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82 光陰似苒流如箭6 本初何如伯珪強70 劉玄德率部西攻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2 郡兵曹椽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73 忠孝勇武73 大丈夫寧鳴而死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57 市恩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0 今有潁陰乳虎(上)69 尋得事由插爪牙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7 無賴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21 今有潁陰乳虎(中)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33 破敵(下)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40 鐵營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莞市| 杂多县| 昆明市| 呼和浩特市| 泰兴市| 洛宁县| 桃源县| 河源市| 高陵县| 华坪县| 三亚市| 霍邱县| 桦南县| 尚志市| 华池县| 新邵县| 乳山市| 平安县| 余江县| 仁布县| 霞浦县| 林芝县| 顺平县| 廊坊市| 正蓝旗| 高要市| 高邑县| 蚌埠市| 峨眉山市| 朝阳市| 和平县| 泰州市| 绥棱县| 讷河市| 克什克腾旗| 出国| 庆安县| 乾安县| 融水| 和田县|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