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

入了城中,進到州府,衆人相從荀貞登堂敘話。

是夜,荀貞熱情地宴請許劭。

因有宵禁之故,荀貞素來在守法上以身作則,所以當晚許劭沒有出城,在州府裡住了一宿。

次日,荀貞親送他到縣外他現住的莊中。

許劭不是孤身一人來的,隨他到徐州的還有他的家人、部分族人和他養的一些門客。荀貞請許劭把他家人、族人中的親近者,以及他門客中的優秀者都叫了出來,親見之,言談甚歡。

直到傍晚,荀貞這才告辭離開。

回到州府,從荀貞送許劭的諸人如張昭等俱皆歸家,唯荀彧、荀攸等幾人留了下來。

荀貞對荀彧說道:“前日在城外初見許公時,聞卿說把許公安置在了城外的莊中居住,我還詫異,不知卿緣何不把許公請入梧桐裡中安住,今乃知其故矣!”

荀彧也是無可奈何,說道:“跟從許公來郯的許氏家人、族人,乃至門客太多,梧桐裡內的宅院雖不小,可要想安置下這麼多的人,至少需得三處院落,是以,只好請許公居於城外了?!?

荀攸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緣故。”

荀貞問道:“噢?什麼緣故?”

荀攸說道:“許公來郯方數日,慕名而至、登門求評的士人就不下十餘了,其中還有乾脆投其門下,做一賓客的。許公家中這般熱鬧,如請他住入梧桐裡,恐會擾裡中別家的清淨?!?

許劭的名氣太大,當年他和許靖的“月旦評”名聞遐邇,以擅品題人物著稱,與那時的大名士郭林宗、李膺齊名,“天下言拔士者,鹹稱許、郭”,又把如能得到李膺的接待名爲“登龍門”。二許的名聲之高,使得四方士人趨之若鶩,若能得到他兩人一字之贊,便“如龍之升”,而如果得到他兩人一字之貶,則竟“如墜於淵”。

是以,曹操微時,登門拜訪許劭,以希得其品評。

是以,荀貞微時,也同樣登門拜訪許劭,亦希得其品評。

當世薦舉徵辟,首採名譽,名聲對一個士人而言之,不止關係到他本人在社會上的聲望,而起關係到他將來的仕途,名聲如果壞了,真可以說是生不如死。二許雖兩士人而已,卻儼然掌握住了一時之輿論,至乃可以言辭決人生死,影響朝廷用人,可謂山中宰相。

現今天下紛亂,“月旦評”雖是早已停了,可許劭、許靖的名聲在外,仍是有不少士人希望可以得到他兩人的褒譽,故而,許劭纔到郯縣沒幾天,聞風而來的徐州士人就有很多了。

對這種“登門求評”的情況,荀貞雖未眼見,卻可以料想得到。

他笑道:“昔我從皇甫將軍擊汝南黃巾時,也曾登許公之門,望求一評。許公挾重名而爲天下敬慕,今至我徐,徐士聞風而動,不足爲奇也。”頓了下,問道,“公達,你說有‘投其門下,做一賓客的’,是何意也?”

荀攸細細講說,荀貞這才明白。

卻是:司隸、豫州、兗州、青州等地現下均不太平,或州內互攻,或黃巾大亂,爲了自保,此數州中的不少士人俱如早前的鄭玄,現下的許劭、劉繇一樣,紛紛外出避亂。他們有的去了冀州,有的南下荊州或揚州,也有一些現正寓居在徐州。寓居徐州的外州士人裡邊,頗有幾個略有名氣的,荀貞得了徐州後,曾徵辟過他們,他們中,有的應了徵辟,有的則或是出於“亂世不欲出仕”之故,或是自覺與荀貞的政治理念不同之由,沒有應闢,這些沒有應闢的士人,現今聞許劭至,卻有兩三人絡繹來郯,投到了許劭的門下,爲其賓客。

荀貞神色微變。

荀攸斟酌再三,下了決心,對荀貞說道:“明公,攸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荀貞說道:“有什麼當不當講?卿與我,一家人也,有什麼想說的就說。”

此時堂上都是自己人,荀攸不用擔心話語外泄,得了荀貞的允許,他遂直言說道:“許子將固名重海內,然他今至我州,卻不一定是件好事?!?

荀貞故作不解,問道:“此話怎講?”

荀攸說道:“今世人多以浮華相尚,許子將爲其領袖,他如能爲明公用,則明公如虎添翼,如不能爲明公用,則是徐州又多一州伯矣!”

“浮華”也者,有多種涵義,可指士人不專心學業,也可指華而不實,荀攸此處話中的“浮華”則專指的是誇誇其談、虛造聲譽之意。“浮華相尚”,說的便是當今士人互相品題,熱衷於交遊求名,以博美稱,從而達到或出仕高職、或影響輿論之目的的這種現象。

往昔私下裡,荀貞、荀攸議論時政,說及兩次黨錮的時候,荀貞提出過一個觀點,他認爲之所以會出現兩次黨錮,其中固有宦官打擊士人的原因,可究其源頭,卻也是士人自己種下的惡果:孔子云“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而當代的士人做到這一點了麼?因尚“浮華”之故,士人交遊結黨。他們結的這個黨,本是爲求互相品題、擡舉,然當不可避免地牽涉進與宦官的鬥爭後,這個黨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品題之黨,而是自然而然地轉變成了政治集團,試問之,若非士人中的確有這樣的政治團體存在,宦官又怎能接連兩次以黨錮來打擊士人?

當然,這不是說宦官對,士人錯。

可歸根結底,說到權力,沒有哪個皇帝會喜歡看到臣子結黨的,臣子結黨,勢必會削弱皇權,所以,當宦官拋出士人結黨這個藉口後,出於打擊士人勢力之目的,黨錮就在所難免了。

也正是因爲“浮華”之徒隨著時間的發展,到最終必會形成一個一個的“政治團體”,所以,荀攸纔會說許劭到徐州,“不一定是件好事”。

試想一下:許劭纔到徐州沒幾天,就又是有徐州的士人登門求評,又是有寓居徐州的外州士人特地前來投做其賓客,可以料想,假以時日,那些得到許劭評點的士人、那些投到許劭門下的賓客,必然就會形成一個以許劭爲中心的小集團,甚而會成爲一個大集團。當他們成爲一個集團後,無論其規模大小,他們肯定就不會再單純地甘於“互相品題”,而定然就會想要發出他們自己的政治聲音,憑許劭的盛名,憑這些人的奔走、發聲,他們將會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結果就是會影響到徐州的輿論。他們如與荀貞的政見相同倒也罷了,荀貞可“如虎添翼”,可如果他們與荀貞的政見不同?到的那時,“徐州又多一州伯”真不是危言聳聽。

至於他們的政見會不會荀貞相同?

根本不需要細想,荀貞就能夠得出結論:十成裡邊至少有五成都不會相同。

爲何?

他們代表的是士人階層的利益,代表的是豪強地主的利益,換言之,他們代表的是郡縣“割據勢力”的利益。就像皇帝爲鞏固皇權,必須要打擊士人集團的勢力一樣,爲加強在徐州的權力,荀貞也絕不能一味地向士人、豪強讓步,也必須要在爭取他們支持的同時打擊他們。

“爭取他們支持的同時打擊他們”,看似是一個矛盾的說法,其實不然。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其實就是:爭取得到士人、豪強地主階級的支持,成爲他們的代言人,以坐穩在徐州的權力,同時爲了使權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同時也要打擊他們中的不服從者,此一“打擊”,不是敵對階級你死我活的打擊,而僅僅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

這樣一來,當他們反對荀貞打擊地方士族、豪強勢力時,就會成爲荀貞施政的阻力。

荀貞佯笑說道:“公達,卿此言未免聳人聽聞了,何至於此!”

荀攸說道:“明公不見昔年成瑨麼?”

成瑨爲南陽太守,闢與劉表等齊名的“八及”之一岑晊爲功曹,郡事悉出岑晊之手,時人遂以“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爲稱??ぶ杏懈毁Z張氏,是桓帝美人的外親,岑晊等勸成瑨將其收捕,旋遇大赦,理應釋放,可岑晊卻對大赦不予理會,竟把張氏給殺了,並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餘人,事情傳到朝中,桓帝大怒,檻車徵成瑨,下獄死。岑晊因他的緣故害死了他的長吏,卻沒有勇氣自投獄,陪成瑨共死,而是逃亡齊魯間,茍且求得了一命。

早年議論天下名士,對成瑨、張儉這類,荀貞、荀攸意見一致,俱鄙夷之。

聽了荀攸此話,荀彧說道:“明公雄才武略,成瑨焉可比之?許子將雖浮華領袖,然今之徐州非昔之南陽,以我觀之,他莫說本無此意,縱有此心,卻是也難爲岑公孝?!?

荀貞問荀彧道:“文若,卿以爲公達所言何如?”

一因本身的興趣使然,二也是因與荀貞密切,受荀貞影響的緣故,荀攸重名法,用權術。與荀攸不同,荀彧儒業精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爲人持重。

因而,雖然在內心中算是較爲贊同荀攸的分析,也看出了許劭到徐州後可能會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但在話語上,荀彧沒有像荀攸那樣“危言”,他說道:“方今創業于徐,正用事於天下之際,許公名重四方,既遠來相投,明公自當禮遇厚待之,以引賢良之續至?!?

如果說荀攸的分析說中了荀貞的隱憂,那麼荀彧的回答亦正合乎荀貞的心思。

荀貞心中想道:“因噎廢食,斷海內賢良之所望,此智者不取。許子將之來徐,誠然是柄雙刃劍,我如置之不管,或會成公達之所言,而如我早作綢繆,則或可免除此憂?!?

至於該如何“早作綢繆”?荀貞已有了一個大略的腹案。

15 出城激戰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39 開練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8 府主簿拒降守名46 呂布撤圍南渡汝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30 臨大事從容不迫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8 第一天(下)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2 安南借重荀與張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38 範繩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8 二月習射(下)37 無禮賠罪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33 程偃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26 決勝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7 蘇合湯餅孰爲香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1 雪夜攻莊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61 仲業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4 高家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6 五日九戰(上)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3 陽翟侯扣使不遣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0 曹孟德四策禦敵3 先表北海刺青州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27 朱公偉奉天子詔62 田使君退還平原25 備寇57 二月習射(上)92 兵臨西華(中)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43 李通難擇良木棲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9 圍不赦以威生仁37 會師(下)33 督郵一怒(下)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9 辛璦(上)上架感言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6 生子當如孫伯符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63 田邊斷案(上)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
15 出城激戰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39 開練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8 府主簿拒降守名46 呂布撤圍南渡汝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30 臨大事從容不迫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8 第一天(下)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2 安南借重荀與張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38 範繩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8 二月習射(下)37 無禮賠罪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33 程偃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26 決勝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7 蘇合湯餅孰爲香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1 雪夜攻莊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61 仲業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4 高家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6 五日九戰(上)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3 陽翟侯扣使不遣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0 曹孟德四策禦敵3 先表北海刺青州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27 朱公偉奉天子詔62 田使君退還平原25 備寇57 二月習射(上)92 兵臨西華(中)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43 李通難擇良木棲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9 圍不赦以威生仁37 會師(下)33 督郵一怒(下)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9 辛璦(上)上架感言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6 生子當如孫伯符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63 田邊斷案(上)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迁安市| 台东市| 广东省| 桐庐县| 弥渡县| 淮北市| 广州市| 札达县| 农安县| 仙桃市| 淮阳县| 剑河县| 伊春市| 原阳县| 乌鲁木齐市| 光山县| 浦北县| 甘孜县| 秦安县| 天镇县| 任丘市| 寻甸| 宁安市| 石家庄市| 晋州市| 阳山县| 昭通市| 稻城县| 台山市| 黔江区| 永安市| 凉城县| 清镇市| 仙游县| 肇州县| 白银市| 渭南市| 金堂县| 太保市|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