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0 曹孟德四策禦敵

劉表看過荀貞、孫堅的這第三道表後,沒有袁術那麼多的想法,因爲他現下的主要精力都在黃祖部曲與袁術部隊的拉鋸戰上。

自從袁術那邊加了一個呂布後,原本相持的戰局漸不利於劉表這邊。

呂布真是能戰,他的部曲也真是精騎,他加入袁術陣營未久,就幫著袁術把袁術部隊在江夏的戰線向南推進了百餘里,現已將至江夏的郡治西陵。

西陵在長江的北岸,一旦此地被攻克,那麼襄陽的東翼就將受到威脅,袁術部隊完全可以由此向西,接著進攻安陸、雲杜等縣,然後沿漢水北上,配合襄陽北部的袁軍,兩路夾攻襄陽。

固然,看眼下的局勢,黃祖已親率精兵入駐西陵,固城堅守,同時呂布也因爲數戰兵疲,自已回到南陽,而今留在西陵前線的只有他帳下的數部兵馬,西陵尚不大可能會在短期內被攻陷,退一步講,即使西陵被攻陷,袁術部隊要想迂迴襲至襄陽的側翼,也還要再攻下數座縣城,路途有數百里之遠,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卻是必須要對此早作提防的。

因了有這層擔憂,劉表儘管看出了荀貞、孫堅這第三道上表的真實用意,卻沒有投之太多的關注。經與蒯良、蒯越、蔡瑁等商議過後,針對目前之形勢,劉表做出了兩個決定。一個是軍事上的,他決定加強防禦,一個是政治上的,他決定遣使去長安,給天子進貢。

軍事上的決定不必多講,既處下風,理當以加強防禦爲要。

他的這個政治上的決定卻是在經過蒯良等數次的爭論之後,他才下的決心。李傕等確然是賊,然天子在長安,就是朝廷在長安,就是大義在長安,李傕爲拉攏袁術,使馬日磾授袁術左將軍印,假節,封陽翟侯,相比之下,劉表僅一荊州刺史的官銜而已,於政治號召力上大爲不如,爲能與袁術在這方面抗衡,他只有遣使入朝,以期得雖爲賊卻掌權的李傕等之封拜。

同時,他也遣使去揚州,欲與陳溫結盟。

一時間,陳溫卻是成了一個搶手的香餑餑。

荀貞、孫堅的前兩道上表,袁紹可以不理,這第三道上表他不能不理了。

拿著這道上表,袁紹示與趙岐等人看,想及此前他對荀貞的幫助,而今荀貞卻落井下石,心中大恨,面上神色從容,溫言笑語,說道:“鎮東、討逆二君,羽翼稍成,竟便以大義責我,託以朝廷之名,究竟是忠是奸,天下有識者衆矣,皆可自辨。”又奮色壯聲,說道,“至於漢室蒙塵,賊亂長安,吾豈不知?吾心豈不痛?奈何公孫伯珪叛逆,恃兵強,來奪我冀,我如不與戰,冀將爲他所有,我又哪裡能帶兵勤王,滅李傕諸賊,迎天子還舊都?”

趙岐等皆道:“將軍所言正是。”

袁紹修書一封,遣人送去給曹操,信中他對曹操說道:君與鎮東故交,熟知其人,鎮東今託名大義,意欲何爲?君有何應對策,可回書告與我知。

曹操沒有在魏郡,他先是從兗北迴到東郡,繼之整軍北上,與田楷交戰於平原、甘陵,數戰皆勝,現已拔高唐,正在考慮下一步的作戰目標。

高唐在黃河南岸,佔據了這裡,就等於堵住了田楷南犯兗州的進口。接下來,曹操可以沿河向東北進攻,繼續攻略平原郡,也可以轉而從東郡的聊城、博平等地向北進攻甘陵國。

接到了袁紹的來書之後,曹操長嘆不已。

夏侯惇等將校問道:“明公緣何嘆息?”

曹操說道:“海內鼎沸,羣雄並起,關東州郡互戰,盡爲私利,幾無乃心王室者。貞之、文臺的這道上表,看似忠誠,而其意卻定不在此。”

“他兩人意不在此,則爲何?”

“貞之先已借追擊黃巾爲由,進兵強駐任城,又駐東平,今他與文臺共上此表,我料他勤王是假,意必在效其故智,欲借本初與公孫伯珪相爭之際,找個藉口,進一步地謀我全兗。”曹操頗有點痛心疾首,連拍案幾,說道,“我與貞之故交,與他初識時,深覺他滿腹赤忱,唯思報國,近年以來,其人其行卻陡然大變,我也不知他此前的作爲是假的?又或是因爲有了一州爲資,致意滿志得,而遂竟有不臣之心?此君折節下士,能得衆心,麾下又精兵強將,謀臣高明,善戰無前,若能爲漢忠臣,則漢家之幸,如不然,我輩之大敵也!是我所以嘆息!”

曹操又道:“孫文臺昔討董卓,亦極忠勇,當年你們也知,關東聯兵雖盛,舍軀命與董卓爭者,文臺、貞之、允誠與我而已,今他卻從貞之,甘爲黨羽,痛哉惜哉!此人雖無士望,知兵敢戰,部曲多百戰士,精銳能鬥,有他爲羽翼,貞之若果有不臣心,恐更難制矣。”

夏侯惇說道:“漢室雖微,而猶有如將軍這樣的忠臣,鎮東、討逆若真的存不臣心,惇等願從將軍共討之!”

陳宮看完了袁紹的來書,思忖多時,對曹操說道:“觀鎮東、討逆舉止,鎮東以廣陵太守攻得徐境,強駐任城、東平,討逆無詔擅破陳、樑,此二君確非良臣,應是如將軍所言,此次他兩人上表,意必在我兗。袁將軍詢問將軍有何對策,敢問將軍,可已有良策相應?”

曹操不假思索,說道:“我思得有四策。”

“將軍請言,宮敢聞之。”

“請趙公去書朱公,述說利害,言明貞之、文臺兩人之本意爲何,使朱公辭盟主位,此其一。”

請趙岐給朱儁寫一封信去,把荀貞、孫堅推舉他爲盟主的用意講說清楚,讓朱儁明白他被荀貞、孫堅當了槍使,自動辭去這個所謂盟主的位置,從而使荀貞、孫堅在名義上受到挫折。

陳宮說道:“先弱其名義,此正策也。”

“貞之如謀兗,我料他必先攻泰山。泰山一下,則兗境盡在其握。當去書劉兗州、應仲遠和允誠,提醒應仲遠,一定要加強泰山與徐州沿邊的守備,防止貞之突襲,請劉兗州暫止與兗北黃巾之作戰,做好馳援應仲遠的預備,並使允誠加緊防範東平、任城的徐州兵。此其二。”

荀貞、孫堅連上三表,就好比開弓,已經把弓弦拉滿了,即使說動朱儁主動放棄盟主的位置,他兩人也不會因此而就放棄計劃,所以,第二步就是得在軍事上積極地做準備。

陳宮點頭說道:“再加強防備,理該如此。”

“本初與劉景升書信甚勤,可去書劉景升,請他調兵進駐荊、揚邊界,再去書陳元悌,使之聯結揚州諸郡,令貞之顧慮廣陵、九江,不能全力圖兗。此其三。”

曹操的這第三個對策有實行的難度,劉表可能無力相助,陳溫是汝南人,與袁術、袁紹俱相熟,和曹操也熟,荀貞一下子成了他們共同的敵人,他倒是很有可能會響應曹操的這個計策。

陳宮不由稱讚,說道:“圍魏救趙,此妙策也。”

“再請趙公去書劉幽州,使他集兵由後擊公孫伯珪,本初固守防線,以耗公孫伯珪之銳,我即日便引兵擊清河,以奪魏郡側翼,削公孫伯珪之形勢,此其四也。”

曹操的前三策,弱名義、強防備、借外援,雖皆可用,但荀貞、孫堅覬覦兗州等地的根本緣故卻是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相爭,所以,要想徹底解決此事,還是要把擊敗公孫瓚作爲重點。

陳宮拊掌說道:“袁將軍如肯從將軍此策,公孫伯珪何足定也?公孫伯珪一敗,鎮東、討逆將不足爲患矣!將軍此數策,誠皆高策。”

2 二李陰與澤賊通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36 會師(上)78 唯先順勢能造勢61 最令人懼是毒計5 冀董幽田兩名俊22 文聘(上)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70 孫曹通脫荀慎行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98 戲忠建言攻山陽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62 賜字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36 第三兄弟84 捕拿張直(下)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55 買馬(上)34 大勝(上)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30 回家8 守職歲滿乃爲真63 滍水星河影動搖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36 什伍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4 戲忠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4 賊困屋中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9 道人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 每思內戰常齧指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6 原盼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67 二月風雷重又動50 祭祀族宴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2 道是襄陽德珪來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44 許仲程偃19 圍不赦以威生仁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29 許季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2 仲仁迫凌去檄書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40 隱秘非只君可尋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3 誰人不知荀貞之
2 二李陰與澤賊通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36 會師(上)78 唯先順勢能造勢61 最令人懼是毒計5 冀董幽田兩名俊22 文聘(上)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70 孫曹通脫荀慎行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98 戲忠建言攻山陽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62 賜字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36 第三兄弟84 捕拿張直(下)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55 買馬(上)34 大勝(上)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30 回家8 守職歲滿乃爲真63 滍水星河影動搖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36 什伍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4 戲忠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4 賊困屋中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9 道人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 每思內戰常齧指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16 原盼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67 二月風雷重又動50 祭祀族宴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2 道是襄陽德珪來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44 許仲程偃19 圍不赦以威生仁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29 許季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2 仲仁迫凌去檄書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40 隱秘非只君可尋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3 誰人不知荀貞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平顺县| 仪陇县| 华蓥市| 德州市| 浏阳市| 卢湾区| 阿拉善左旗| 汝南县| 于都县| 杭州市| 碌曲县| 潢川县| 永吉县| 赞皇县| 荔波县| 深泽县| 晋江市| 新余市| 石楼县| 沙坪坝区| 铜山县| 察雅县| 都匀市| 肃南| 霞浦县| 黄龙县| 临夏市| 文安县| 泰来县| 平南县| 巧家县| 崇礼县| 吉隆县| 宜宾县| 蒲城县| 西藏| 子洲县| 罗田县| 夹江县|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