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

跪拜在荀貞面前的是宮中一常侍的子弟。

宮中的常侍們久居京都,其宗族、子弟皆有不少跟著他們住在洛陽,荀貞面前的這人便是其中之一。

因此人不是宦官,住在宮外,所以僥倖逃脫了此劫,沒有死在宮城亂中,等到洛陽的局勢稍微平定下來之後,他即潛逃出城,雖然是“潛逃”,穿的只是尋常百姓的衣服,但到底養(yǎng)尊處優(yōu)得久了,膚潤面紅,大腹便便,只他頷下那一捧長鬚,便不是尋常黔首所能蓄的,故此一眼被辛璦看穿行藏,疑非常人,略微嚇唬他了幾句,他就屁滾尿流地如實招出了。

聽得他是宮中常侍子弟,料來必知洛陽實情,因此,辛璦把他帶到了荀貞騎前。

之前荀貞所瞭解到的洛陽變局之實情,大多就是從此人口中得知的。

荀貞問道:“天子現在何處?”

這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頭不敢擡,伏在地上,顫聲答道:“小人從洛陽逃出時,聞人言:張常侍等投河死後,天子與陳留王在盧尚書和閔掾的扈從下,夤夜歸宮。前將軍董卓在顯陽苑,聞洛陽生變,乃引兵急進,於今早天沒亮時抵達城西,聞帝在城北,因與公卿往奉迎於北邙阪下。”

洛陽周圍有很多的苑林,顯陽苑是其中之一,在城西。董卓此前屯軍夕陽亭,夕陽亭也是在城西,從夕陽亭往洛陽,顯陽苑是路經之地。

北邙在洛陽城北,即邙山,自本朝光武帝的族兄城陽王劉祇葬於此後,這裡遂成王侯公卿葬地,乃是洛陽城郊的一處有名墓所。

荀貞聞得北邙之名,不覺頓時想起了一首前世在書中看到的洛陽童謠:“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據說此童謠是出現在袁紹血洗宮城之前,也不知是否真假。

——不過話會回來,便是此事爲真,想來也應是與“兩宮流血”、“洛陽兵災”以及更早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類的預言一樣,只是在無數說錯的預言中碰巧說對的一條、二條而已。

“阪”,意爲山坡、斜坡,“北邙阪”,即是說,董卓等在北邙山下迎到了天子、陳留王。

荀貞一時無言。

他攥緊繮繩,遠眺洛陽城池,心道:“費盡心思,到底還是晚了董卓一步!”

這卻也不怪他。

有句話說:趁時借勢。處在一個時代之中,個人的作用其實有限,放到當下來說,漢室仍爲天下共主,在沒有詔書的情況下,他要想帶兵搶先入京,實爲阻力重重,換言之,他雖有心,敢爲了生民而無視漢室威嚴,可別人卻首先不知何進將死,其次就算知道何進將死、怕也難以像他這樣“膽大包天”,所以除了他自己之外,鍾繇、荀攸、戲志才、程嘉等人都或明或暗地反對他帶私兵擅入京都,這麼個情況下,他孤掌難鳴,雖欲阻董卓入京,卻是迴天無力。

——不但鍾繇等人,便是袁紹,雖然他急於誅宦,可從高幹走到現在有多少天了?卻是隻字片語不見有傳來他召荀貞帶兵入京的命令,也即是說,就連已被逼入絕路的袁紹現下也還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韙。再往前說,皇甫嵩統(tǒng)帶雄兵,擊定黃巾後,威名一時無二,卻一樣因爲漢室爲天下共主之故,先是拒絕閻忠勸他造反的建議,繼而又拒絕皇甫酈勸他攻殺董卓的建議,前者倒也罷了,而後者,他寧坐視董卓懷不測之意、屯兵河東狼顧洛陽,也不肯無詔而擅殺之,可見漢室雖已衰微,然而前後漢至今四百年的天下,其威德卻依然是無人敢違的。

——也許天下的英雄、猛將中,現在敢光明正大挑戰(zhàn)漢室威嚴的,目前大約只有董卓一個。

簡而言之:入鄉(xiāng)隨俗。

想要憑藉一個人的力量,挑戰(zhàn)時代之“俗”,實在是太難了,難如登天,基本不可能實現。

戲志才、鍾繇、荀攸、程嘉等從在荀貞左右,聞得董卓帶兵接住了天子、陳留王,神色各變。

荀攸問道:“董將軍帶了多少兵馬至北邙?”

“這……,這不清楚,只聞騎衆(zhòng)甚盛。”

“天子現在還宮了沒有?”

“小人出洛陽時,聞得天子尚在還宮的路上。”

候在邊兒上的辛璦見荀貞等人無話再問這個中常侍的子弟了,乃問荀貞道:“將軍,如何處置他?”

這人聽得辛璦此話,面如土色,伏地連連叩首,說道:“小人雖爲中常侍子弟,一向在京卻嚴守法紀,無敢有擾民之爲,將軍、將軍饒命!”

這人已知對面馬上的這位將軍是荀貞,荀貞雖未入過洛陽,但他的大名卻早傳遍洛陽,這人亦曾聞荀貞捕殺趙忠一族的事蹟,知道荀貞是宦官們的對頭。

先是聞袁紹血洗皇宮,繼而聞董卓兵迎天子,這兩件都是本朝以來的首見之事,鍾繇等人沒有心思去理會這人的死活,俱皆憂心忡忡,遠望洛陽,猜度洛陽而今的局勢。

荀貞瞥了一眼伏在馬前的這人,吩咐辛璦說道:“我今馳兵向京,而卻於道上相遇此人,也是有緣。既然有緣,……,便留他個全屍吧。”

辛璦應諾,手起劍落,將此人刺死,叫來兩個兵士,拖到路邊丟下。

荀貞轉對鍾繇說道:“元常,君不聽我言,今果被董將軍迎住天子,奈何奈何!”

鍾繇滿面憂懼,頗有悔意,但卻仍保有一線希望,說道:“大將軍雖亡,然公卿俱在,袁司隸兄弟又各握精卒,董將軍便是迎住了天子,以我料來,大約應也不會有什麼跋扈之舉吧?”

聽了鍾繇此話,荀貞苦笑而已。

就如他沒能搶先進入京都不能怪他一樣,鍾繇雖擔憂董卓、卻仍對董卓保有幻想的想法也不能怪鍾繇。

誰叫董卓是這漢末之世的一大異數呢?

本朝以來,雖是宦官、外戚輪番掌權,但因爲外戚沒有深厚的根基,勃也忽焉、亡也忽焉,所以最大的兩個政治集團實際上是宦官與士人,至於武人,是排不上號的,只能算是依附者。

如丁原,雖兵強馬壯,麾下猛將甚衆(zhòng),可何進未死時,他卻也只能依附何進,便是何進死後,他也沒有做出什麼犯上的大逆不道之舉,以是之故,不管是何進、抑或是袁紹,雖看出了董卓懷有狼子野心,可事實上卻都是沒有太在意他,沒有把他當做潛在的大威脅的。

鍾繇此時的想法也是和何進、袁紹相同。

卻是誰也沒有想到,在何進死後,在士人、宦官血鬥之後,董卓竟然敢出來爭奪朝廷的權柄。

戲志才問道:“君侯,現在我等該怎麼辦?”

荀貞沉吟片刻,說道:“孟津離京都不遠,又在城北,丁都尉應已知京都之變,……君昌,你即刻馳馬去城北,尋丁都尉,見到他後,可對他說:我久慕他的威名,十分想與他見上一面。”

既然沒能搶在董卓前邊進入洛陽,那麼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聯合洛陽城內、周圍的軍事力量,形成盟軍之勢,以圖能遏制董卓,使他不敢隨意妄爲。

只是,能遏制住董卓麼?

荀貞對此把握不大。

首先,他不知道董卓帶了多少兵馬來洛陽。

其次,他與丁原素不相識,也不知丁原會不會同意與他聯手。

再次,就算丁原同意與他聯手,丁原只是一個武猛都尉,他只是一個左中郎將,遏制或索性攻殺董卓這樣的大事,也即在京都周邊、甚至城內用兵開戰(zhàn)這樣的大事,卻也不是他們兩個能夠決定的,必須得有朝中的公卿首肯,退一步說,也必須得有袁紹出來挑頭。

程嘉機智,一聞荀貞之話,即明瞭荀貞之意,知荀貞這是想與丁原聯手,以共對董卓,當即應諾。事關重大,他沒有多留,叫來了數十騎護從,於馬上向荀貞一拱手,即離軍馳向洛陽城北,去找丁原了。

“玉郎,你選得力精明的騎士數人,……,不,你傳我軍令,命阿褒馬上去洛陽城外,尋董將軍蹤跡,不管董將軍部兵馬有無入城,務必要探聽清楚他總共帶了多少人馬來洛陽。”

陳褒機靈,這件事只有由他去辦,荀貞才能放心。

辛璦得令,自去尋陳褒傳令。

荀貞回顧東北,又吩咐荀攸:“公達,你辛苦一點,立刻去成皋方向尋找橋東郡,橋東郡如仍駐兵未動,你可將洛陽形勢詳細告與他知,就說是我說的:請他最好馬上帶兵來洛陽,以防董將軍擅朝亂政。”

橋瑁是公族子弟、士人名士,荀攸去見他最爲合適。

只是,和丁原一樣,荀貞與橋瑁也是素不相識,也不知橋瑁會不會因爲他的話而就帶兵上洛。

如果橋瑁肯帶兵來洛陽,又如果丁原肯與荀貞聯兵,又如果袁紹願意挑頭,那麼,數路兵馬相合,加上洛陽城中本有的虎賁、羽林、北軍、西園、城門、緹騎等部兵馬,以及何進、何苗留下的部曲,那麼,就算是董卓帶了萬騎入京,憑藉這些力量也足能壓制住他了。

只是,事情會這樣順利麼?

荀貞心裡沒有底,忐忑憂心之中,他再次遠眺了洛陽一眼,此地洛陽二三十里,已可隱見洛陽高大的城牆,可見洛陽城內高聳的宮殿、門闕了,他傳下命令:“全軍急行,趕去洛陽!”

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 飛書問君何所欲78 好立功業(yè)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0 奉先馳雄擊汝南8 推衣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72 凌霄鴻鵠潁陰侯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6 何爲乳虎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9 袁公路縱虎謀北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59 軺車從事雷霆來51 故事69 英雄志氣袁本初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58 曹子孝奉令趨行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18 謀議取徐分優(yōu)劣 戰(zhàn)起要在以速勝50 排場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8 三軍悄然各入屯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1 辛璦(下)38 荀攸來訪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222 臨將戰(zhàn)復授機宜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43 輕收萬衆(zhòng)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6 初夜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54 焉知生死麴義勇2 安南借重荀與張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54 臨戰(zhàn)合刃之急者三62 太守行春(下)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44 練軍方略16 五日九戰(zhàn)(上)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6 急擊則負緩則勝36 我所邀者仁民名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6 威震郡北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2 枉費心機空費時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3 戰(zhàn)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42 馮鞏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5 言而有信荀貞之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8 遍觀諸郡(下)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4 將近臨湘桃花盛10 督郵在此(下)5 且以盜賊付太守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44 練軍方略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8 程嘉獻策難吳輯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58 劉玄德兩戰(zhàn)援徐32 破敵(中)51 無中生有兵家計136 建功立業(yè)就在冀州(二)9 袁公路縱虎謀北63 同道3 殺人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
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 飛書問君何所欲78 好立功業(yè)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0 奉先馳雄擊汝南8 推衣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72 凌霄鴻鵠潁陰侯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6 何爲乳虎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9 袁公路縱虎謀北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59 軺車從事雷霆來51 故事69 英雄志氣袁本初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58 曹子孝奉令趨行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18 謀議取徐分優(yōu)劣 戰(zhàn)起要在以速勝50 排場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8 三軍悄然各入屯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1 辛璦(下)38 荀攸來訪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222 臨將戰(zhàn)復授機宜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43 輕收萬衆(zhòng)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6 初夜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54 焉知生死麴義勇2 安南借重荀與張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54 臨戰(zhàn)合刃之急者三62 太守行春(下)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44 練軍方略16 五日九戰(zhàn)(上)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6 急擊則負緩則勝36 我所邀者仁民名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6 威震郡北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2 枉費心機空費時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3 戰(zhàn)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42 馮鞏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5 言而有信荀貞之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8 遍觀諸郡(下)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4 將近臨湘桃花盛10 督郵在此(下)5 且以盜賊付太守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44 練軍方略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8 程嘉獻策難吳輯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58 劉玄德兩戰(zhàn)援徐32 破敵(中)51 無中生有兵家計136 建功立業(yè)就在冀州(二)9 袁公路縱虎謀北63 同道3 殺人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监利县| 米易县| 洛浦县| 洛隆县| 磐安县| 吴桥县| 西华县| 高青县| 沙雅县| 九江市| 永胜县| 金湖县| 福建省| 绵竹市| 壤塘县| 伊宁县| 泽州县| 隆化县| 鞍山市| 昔阳县| 景泰县| 衡水市| 刚察县| 马公市| 金昌市| 项城市| 修武县| 探索| 温州市| 四子王旗| 宣城市| 呼伦贝尔市| 台北县| 惠来县| 扬中市| 彭阳县| 修水县| 彰化市| 蓬莱市| 崇文区|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