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

不能只讓氾丹一人表忠心。

既然令狐曲出鎮(zhèn)武都、陰平、隴西,已是勢不可免,莘邇索性順水推舟,在氾丹舉薦令狐曲的基礎上更上一步。

他上書一道,提出“隴西、武都、陰平,皆在(黃)河水以東,渭水以南,據(jù)此三郡,東可順渭而下,脅虜秦之咸陽;南可逾漢水而逼蜀中,遙應江左;置上將、精卒以屯之,則我定西無左顧之憂。宜設秦州”,表拜令狐曲爲“建武將軍、督秦州三郡軍事,秦州刺史,領武都太守”。

莘邇的這道上表中,有三個地方需要解釋一下。

其一,“漢水”云云,武都、陰平兩郡的東邊就是漢中郡,從陰平南下六七百里即是長江,與江、河、淮齊名的“漢水”便正是發(fā)源於武都郡北邊、隴西郡東邊的天水郡境內(nèi)。

其二,“無左顧之憂”者,隴西三郡明明是在定西的東邊,應該是“右顧”纔對,爲何是左顧呢?

這乃是因爲,四個方位裡邊,以南爲尊,是以當今的地圖不是“上北下南”,而是“上南下北”。另外,爲尊者坐北朝南,地圖搞一個“上南下北”,也便於尊者觀看。故是稱爲“左顧”。

其三,遊騎將軍與建武將軍都是四品,令狐曲已是“遊騎將軍”,又不是給他升官,緣何改爲“建武將軍”?

這與本朝的兵制有關。

本朝的軍隊,分爲中軍和外軍。

宿衛(wèi)京城的部隊是中軍,鎮(zhèn)戍外郡的部隊是外軍。

中軍由宿衛(wèi)軍和牙門軍組成,——曹斐擔任的“中領軍”,按照時下江左的規(guī)制,實際上就是京城內(nèi)外宿衛(wèi)軍的最高長官,只是在定西,因爲王國的官制與中央朝廷的官制混合並存,所以纔會又有了麴爽以“王國中尉”的身份,亦領王城宿衛(wèi)軍。

在本朝南遷以前,依仿前代成朝的軍制,在都城之中,中領軍以外,還曾經(jīng)設過中護軍,資望高者稱護軍將軍。中領軍,那時只領京城內(nèi)的禁衛(wèi)軍,京城外的則由中護軍掌領。但在遷到江左之後,朝廷又沒錢,又沒兵,各軍、營的兵士數(shù)量都被極大地縮減,乃至常常出現(xiàn)有將無兵的普遍情況,因此就把中護軍的職能給改了一下,由之管中央駐紮在地方要鎮(zhèn)的軍隊。

這且不說。

只說中央宿衛(wèi)軍的主要編制,“西朝(洛陽在建康西邊,江左的士人因此慣稱西唐爲西朝)”也好,本朝也罷,都是一樣,以“六軍”爲主。

這“六軍”,便是領軍、護軍、左衛(wèi)、右衛(wèi)、驍騎、遊騎六將軍所領之軍隊。

也就是說,令狐曲之前因被莘邇舉薦而得以所任的“遊騎將軍”,是中央宿衛(wèi)六軍的軍職之一。現(xiàn)在他要離開王城,出鎮(zhèn)外郡、外州了,他的官職當然也就需要跟著改變一下。

都督兼刺史,或刺史兼將軍,軍政統(tǒng)管,始於西唐的中後期。

也有隻管政,不領兵的,稱爲“單車刺史”。

較與兼任軍職的刺史,此類的刺史不僅權(quán)責有限,而且不太爲時俗看重。

杜亞的沙州刺史,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單車刺史,他儘管在任命書中被賦予了管轄西域三營的權(quán)力,可在官銜上沒有顯現(xiàn)出來。雖說有莘邇大力舉薦的緣故,但杜亞能以寓士之身,最終得授任沙州刺史,很大的原因,其實也正在於他只是個“單車刺史”。

莘邇的表舉上到朝中,得到了朝議的通過。

……

只有官職,沒有兵馬,是鎮(zhèn)不了“秦州三郡”的。

令狐曲手下沒有多少部曲,只有千餘人。

氾寬走到了前臺,大方地撥給他了一大筆錢,叫他學莘邇組建“健兒營”的辦法,自行從編戶齊民中進行募兵。

督府右長史張僧誠立刻上書,表示反對。

他上書內(nèi)容的大意是:“朝廷每年撥的軍費是有定額的。現(xiàn)在定西全國,共有步騎六萬七千九百人,每年的糧餉、夏冬衣、馬料、軍械補給,單靠軍費已不足用。

“好在左長史莘邇先領兵擊退了柔然的侵略,接著討定了西域,保住了西域商道的暢通,爲國家增加了不少的稅收,並遣商隊深入虜秦、虜魏,賈貨生殖,這才使軍費的收支勉強平衡。

“饒以如此,輔國將軍莘邇募建“健兒營”的時候,還是十分的小心,不敢放開兵額,命令各地五品以上的駐營將軍、護軍,少則只許召三百人,多也不千人。

“而且輔國將軍莘邇之所以組建“健兒營”,從身家清白的編戶齊民中募兵,設以服役的期限,服役期滿就釋之歸家,給以厚養(yǎng),是因爲營戶世代傳襲,名義爲兵,實爲國奴,看不到自己和子孫脫身的希望,士氣日漸低落,戰(zhàn)力越來越下滑之故。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

“隴西麴球與虜秦一戰(zhàn)和中尉麴爽攻下冉興一戰(zhàn),他兩人各自帳下的“健兒營”表現(xiàn)上佳,尤其是張景威、王舒望所領之“健兒營”部,差點擒獲虜秦悍將茍雄,尤爲出色。這也證明了“健兒營”部的組建,是一個正確的決策。

“但是,決策雖然正確,軍費奈何有限。朝廷固是可以給建武將軍令狐曲一筆錢,讓他自行募兵。募到兵以後,怎麼辦?後續(xù)的糧餉等開支,由誰來出?如果朝廷能夠增加軍費的撥給,那令狐曲就隨便去募兵;如果朝廷不能增加軍費,那以臣之見,這個兵,就不要募!”

張僧誠兢兢業(yè)業(yè),踏實幹活,基本不參與朝中的政鬥,他的這一個上書講的全是公允之言。

氾寬見後,張口結(jié)舌,無話以對。

“募兵”之議,就此寢息。

……

兵既不能募,令狐曲部下的那千餘兵卒,又不夠鎮(zhèn)戍武都等三郡。

沒辦法,氾寬、氾丹、令狐曲只好聽莘邇的。

莘邇一派公正的樣子。

他提出瞭解決的辦法:

首先,秦州三郡鄰蒲秦、蜀中,外有強敵,內(nèi)部民心且不穩(wěn)當,鎮(zhèn)戍的部隊不能少,得有萬人。

其次,令狐曲部下千餘,已定下繼續(xù)屯駐隴西郡的麴球,部下三千餘,將要去陰平做太守的北宮越,部下兩千餘,加在一起,現(xiàn)有可駐秦州的兵馬已經(jīng)七八千了。

再次,麴球部、北宮越部,差不多已夠鎮(zhèn)守隴西、陰平兩郡,唯令狐曲部曲較少,怕是不足鎮(zhèn)守武都;武都處在隴西、陰平間,同時又擔負著支援這兩郡的任務。因是,萬人駐兵中缺少的那兩千餘人,可以撥給令狐曲。

最後,這兩千餘人從哪兒來?中尉麴爽部中的中軍將軍羅蕩,中領軍曹斐部中的驍騎將軍高延世,臣部騎督嚴襲,俱猛鷙悍勇,國家虎臣,可擇一,命領本部歸令狐曲節(jié)制。

羅蕩、高延世、嚴襲三人的部曲,都是兩千上下。嚴襲的部曲本沒有這麼多,只有數(shù)百鐵騎而已,後來經(jīng)過擴建,莘邇給他補充了千餘的唐、夷輕騎,目前已有此數(shù)。

部曲的人數(shù)相同。

不同的是:一者,三人身上的烙印不同,一個是麴家的故吏,一個是曹斐的部將,一個是莘邇的心腹。二來,三人的尊卑不同,羅蕩是令狐曲之前任“王國三軍”中之上軍將軍時的同僚,高延世的“驍騎”,是中央宿衛(wèi)的六軍之一,是令狐曲升官前的同僚,這兩個人的軍職地位都不低,只有嚴襲,僅是騎督,說來也是五品官,卻是不如羅蕩、高延世遠甚。

令狐曲經(jīng)過再三的考慮,聽取了他弟弟令狐京的意見,沒有選擇他較熟悉的羅蕩、高延世,而是接受了嚴襲。

這也並不奇怪。

令狐曲雖是宗室,當令狐奉在世的時候,對他也很重視,但他到底在軍中的聲望不足。

羅蕩不用說了,早前長期從麴碩與蒲秦作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號爲“羅虎”;後跟著麴碩、令狐奉一起從豬野澤殺回王城,在攻打穀陰一戰(zhàn)中,又立下了數(shù)一數(shù)二的軍功;儘管在麴爽攻冉興的時候,他被留在了王都戍衛(wèi),沒能再獲新功,可也不妨礙他於今在定西軍中的名聲遠播。

而高延世,在定西的諸戰(zhàn)將中,也是有名的猛將。

定西的諸軍各營,最精銳的是“太馬營”,營中的兵卒皆是鐵甲的具裝甲騎。令狐奉篡位以後,把這支部隊交給了曹斐。高延世,便是這支部隊中的悍將。只是因爲他歸屬曹斐統(tǒng)轄,方纔錯過了之前西海、西域、冉興的這幾場大戰(zhàn),未能在此數(shù)戰(zhàn)中展現(xiàn)身手,但別的不說,只他以往的戰(zhàn)功,亦仍可與羅蕩齊名。

羅蕩、高延世,可以說是王城戍衛(wèi)諸營中,最爲能戰(zhàn)的兩人了。

能戰(zhàn),特別是能戰(zhàn)的戰(zhàn)將一流,脾氣通常就不會好。

想那羅蕩在攻王城時,連曹斐都不給面子,諷刺他是“情義將軍”。

高延世在昔年,也有過痛毆上吏的赫赫事蹟。

二人之驕橫,可見一斑。

這樣的兩個刺頭人物,令狐曲自問之,他一定是壓不住。

嚴襲的脾氣也不算好,可至少他在軍中的地位比高延世、羅蕩要低。要非是被令狐奉派到了莘邇的帳下,隨莘邇守西海、討西域,立下了一些的戰(zhàn)功,嚴襲現(xiàn)下,大約在定西軍中還是泯然中流的。即便是有了那麼些戰(zhàn)功,畢竟是“軍中新貴”,也還是不如羅蕩、高延世。

所以,令狐曲挑了嚴襲。

這是令狐曲挑的,誰也沒話可說。

……

圍繞武都、陰平、隴西三郡的人事爭奪和軍隊部署,告一段落。

氾寬與令狐曲得了“表”:令狐曲成爲了新設之秦州的最高軍政長官,並直接掌控武都郡。

麴家與莘邇也沒吃虧:陰平歸了北宮越,隴西歸了麴球;嚴襲入了令狐曲帳下。

說到?jīng)]有吃虧,細數(shù)下來,因爲氾丹的橫空一槓子、麴爽的一句捷報中之抱怨,莘邇儘管沒有實現(xiàn)把唐艾留在武都、陰平的意圖,卻不僅仍沒有失去陰平,還把嚴襲弄到了令狐曲那裡,等於間接染指到了武都,倒似乎是不僅沒有吃虧,反而更佔便宜了;其實不然。

北宮越、嚴襲都是武將,智謀方面,十個他倆也比不上一個唐艾。把他倆放到武都、陰平,頂多了,能給莘邇充當個耳目。而如果是唐艾在,那麼莘邇就能切實地掌握一郡,並且能夠依靠唐艾的能力,在武都、陰平、隴西三郡潛移默化地提高和增強自己的威望與影響力。

朝廷的任命很快下達。

令狐曲被拜建武將軍、督秦州三郡軍事,秦州刺史,領武都太守。

麴球以阻秦兵的戰(zhàn)功,因莘邇之舉薦,被拜鷹揚將軍,領隴西太守。

北宮越以寧遠將軍的本官,領陰平太守。

狄道李氏的族長李亮,以從麴爽克冉興的功勞,兼族是秦州冠姓、歷代二千石的家資,因麴爽之推薦,被令狐曲闢爲秦州刺史府的別駕從事。

衆(zhòng)人獲任的次日。

令狐曲率本部、嚴襲部出了谷陰,向秦州進發(fā)。

……

定西朝堂的明爭暗鬥,蒲秦國內(nèi)不知。

就在令狐曲率部出谷陰的前一天,趙宴荔、冉僧奴、呂明、季和也領兵出了咸陽。

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tǒng) 遺策滅賀渾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二)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十二章 援手產(chǎn)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一)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quán) 曹斐用詐撫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yún)光如妝容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茍雄請誅奸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上)第八章 結(jié)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zhàn)擒胡酋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四)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上)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shù)得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
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tǒng) 遺策滅賀渾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二)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十二章 援手產(chǎn)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一)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quán) 曹斐用詐撫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yún)光如妝容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茍雄請誅奸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上)第八章 結(jié)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zhàn)擒胡酋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四)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上)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shù)得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和田县| 岑溪市| 清水县| 临洮县| 遂宁市| 永泰县| 绥芬河市| 繁峙县| 曲水县| 涿州市| 沾化县| 锡林郭勒盟| 观塘区| 长丰县| 石柱| 汉阴县| 依安县| 赫章县| 丽水市| 亳州市| 郁南县| 平定县| 济源市| 昌邑市| 桂东县| 廉江市| 辰溪县| 罗定市| 吴忠市| 芷江| 久治县| 中宁县| 革吉县| 施秉县| 郸城县| 伊春市| 包头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宁国市|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