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

張實、佛澄和推測的不錯,江左唐國的荊州刺史桓蒙,的確是在賀渾邪生亂後不久,就上書建康朝廷,請求允許他趁機帶兵北伐,然而果被建康朝廷拒絕;新上任揚州刺史未久的殷蕩,則在同樣的請求北伐之上書以後,卻得到了建康朝廷的允許。

桓蒙其實對這個結果,也是早有預料的。

畢竟自唐室南遷到江左以今,荊州此地,因其位處長江上游,俯瞰建康,仗有順水而下的天然地利,並轄縣衆多,民稠州富,且擁有一支以大量寓居於此的關隴流民爲基礎所建成的部隊,兵精將勇,能打敢戰,故而一向都是朝廷嚴防的對象,前時桓蒙無詔而以萬人伐蜀,竟然功成,已經給他賺到了偌大的聲名,近些時月來,不斷有懷抱各種目的的士人涌往相投,那麼現下儘管魏國起了內亂,看似是個大好的收復神州的良機,可說是爲了皇權免收威脅也罷,爲了掌權的那些頭等閥族的門戶之利也好,朝中當然是不可能會允許他再次動兵的了。

也正是出於朝中現在對桓蒙已然起了極大警惕的這個緣故,上次桓蒙伐蜀,朝中尚有暇對此討論了一陣,以致沒能及時地給他回覆,這次卻則不然,他的上書纔剛送出沒幾天,禁止他出兵的旨意就加急下到了荊州。

如無旨意,桓蒙還可如上次伐蜀,再次來個無詔出兵,這回旨意下達的如此迅速,倒是讓他不好仍舊一如前例了。

桓蒙這日親訪袁子喬,詢問對策。

袁子喬到底是個文士,雖有膽勇,但時下士人好酒、服五石散等習,他一概俱有,日常缺乏鍛鍊,因而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前次伐蜀,來回數千裡,長途奔波之外,他又數次臨戰於前,親冒矢石,還受了點小傷,因自蜀地歸後不久,就染上了病,這兩個月他一直臥牀不起。

桓蒙沒帶幾個隨從,輕車簡行,到了袁子喬家裡,不叫他的家人通知他,徑入後院,至袁子喬臥牀之室,推門而進。

躺在牀上的袁子喬雙目合閉,面色慘白,散發蓬亂,身上蓋著錦被,露出在外的臉頰、雙臂枯瘦如柴,哪裡還有半分往日倜儻不羈的風流?更不見笮橋戰時,他奮勵進戰的勇武姿態。

桓蒙見之,頓然心生酸楚,顧問跟他進來的袁子喬長子袁方平,說道:“睡了麼?”

子喬,是傳說中周時神仙王子喬的名;方平,是傳說中前代秦朝時神仙王遠的字。江左士族信奉天師道的不少,袁子喬家也是如此,故其父子之名,都是取自古代神仙的名、字。

袁方平年歲不大,七八歲而已,尚未加冠,垂雙髫,穿孺子童服,年紀雖小,行止頗爲成熟,滿是憂心地回答說道:“家君這些天醒來時短,昏睡時長。”

“用飯何如?”

“兩三天吃不了一頓飯?!?

桓蒙瞧見牀邊案上擺著一碗符水,皺眉說道:“這是哪裡來的?”

袁方平答道:“是小子特從張師那裡求來的。”

“張師”,是隨桓蒙從蜀中到荊州的一個蜀地天師道的頭領,向有神妙之名。

桓蒙卻是不信這些,說道:“符水倘使有用,何需藥爲?”

袁方平遲疑了會兒,說道:“近日請來的醫士,都已不肯再爲家君開藥,小子也是無法,因乃向張師討此符水。”

桓蒙聞言,大驚失色,說道:“醫士不肯開藥?彥叔之疾,竟已嚴重至斯?”責問袁方平,“爲何不及早告與我知!”

“家君言說,都督軍政諸務繁忙,不欲以身疾驚擾都督?!?

桓蒙聽了這話,心中更是酸楚,放輕了腳步,到得牀前,彎腰下去,探手欲撫袁子喬的面頰,又恐驚醒了他,猶豫片刻,終是把手縮回,嗟嘆說道:“袁羊!你怎麼這麼傻呢?軍政諸務,俗事耳,何如卿於我之重?”直起身子,吩咐從吏,說道,“立刻把州中的名醫全都找來!藥方有效驗者,我不吝重賞!”

一個虛弱的聲音響起,說道:“明公,不必了?!?

桓蒙趕忙轉回頭來,往牀上去看,見是袁子喬醒轉過來。

“彥叔,你的病怎麼就這麼重了?你爲何不讓方平告訴我?昨天我還派人來探視你的病情,回覆我說你已大好!彥叔,何必騙我!早知你已如此病重,我……”

“明公,我怕是命不久矣。”

桓蒙嚇了一跳,急伸手掩住袁子喬的嘴,說道:“袁羊!你不能這麼說。蜀地咱們都打下來了,一場病算得甚麼?咱們荊州的名醫,我今天就給你全都召來!他們若是不管用,我再遣人分赴各州,把各地的醫士也全都給你找來!不就是一場小病麼?人吃五穀雜糧,誰不會有個小病小災的?不算什麼!定是可以醫好的!”

袁子喬勉強撥拉開桓蒙的手,卻是面色毫無波瀾,既無懼也無憂,看淡生死一般,從容說道:“明公,蜀地之所得克,此人力所能爲事;子喬自家知自家疾,我之此病,非人力可挽也?!?

桓蒙語聲含悲,說道:“子喬!”

袁子喬掙扎著舉起手,指向案上,說道:“明公,那是我前天精神稍好之時,由我口述,方平代筆所寫的一道議書,還沒能寫完。本待寫成之後,上與明公的。今日明公既來,我這道書也就無需再寫了。明公,勞煩你先看一看。”

案上那碗符水的邊上,折著一張素紙。

桓蒙把那紙拿起,展開來,見上邊寫了有數百個字,便細細觀閱。

雖僅數百字,未竟全篇,但桓蒙看罷,已知袁子喬的此文是想講些什麼東西了,與他今日來訪袁子喬,想要詢問的事情相同,其所欲講者,正是魏國內亂,殷蕩奉旨北伐,荊州該何以應對。那紙上的字體儘管童稚,然其所述的是軍政大事,卻給人以字重千鈞之感。

桓蒙看完了文中所寫,頭一個想到的不是急於知道底下的內容,而是悽然心道:“精神稍好的時候,才能口述此數百個字!彥叔此疾,當真是已入膏肓了麼?”他府中的名士、文吏雖多,但其中的大多數,唯清談士而已,論及實幹之才,只有袁子喬堪爲他的力助,別的不說,只引萬人伐蜀此事,若無袁子喬的戰前定策,及戰中的親勵士氣,就斷然不會成功,一想到袁子喬可能會真如其所言,不久於人世,饒以桓蒙的豪傑氣概,亦不禁如有折臂之痛。

“明公看完了麼?我這道上書,只算寫了一半,後一半尚未寫的,我說與明公聽罷?!?

“子喬,這些事,咱們現在先不說,等你病好了,來日方長,咱們然後再細議不遲?!?

袁子喬說道:“明公,今日不說,恐無來日。”

桓蒙欲待再言。

袁子喬阻止了他,自顧自話,順著往下說道:“明公,若我沒記錯的話,我這道上書,是說到了殷揚州雖得朝廷詔令,將要渡江北上,而明公卻不用爲此擔憂??墒屈N?”

見袁子喬意態堅決,執意要說,桓蒙也是無法,只好說道:“是?!毙匆恍?,說道,“袁羊,你素來過目不忘,記憶超羣,自己寫的東西,又豈能記錯?自是無誤?!?

袁子喬知他此話,是爲了消減室內的哀慼氣氛,還他了一個笑臉,接著說道:“明公,子喬爲何說明公不用爲此擔憂?這是因爲,殷揚州其人,明公是知道的,此人清徽雅量,固是聲聞當世,然治政謀國,用兵奇正,卻非其之所能,又且揚州並無能戰之將,而虜魏今雖內亂,兼外有蒲秦之侵,但無論慕容瞻、慕容武臺,抑或蒲茂、賀渾邪,彼等諸胡,卻無不是善用兵者,因而我料殷揚州絕非是他們的對手,是以殷揚州雖受王命北伐,必不功成!”

桓蒙點了點頭,同意袁子喬對殷蕩其人能力的判斷。事實上,桓蒙與殷蕩曾共在二庾的督府中任職,乃是有過同僚的關係,對殷蕩的才能,他比袁子喬更加了解,便呼殷蕩的字,說道:“深源有德有言,如果任用他作尚書令,足以爲朝廷表率,今國家授揚州與他,委他以征伐之權,卻是任非其人,用違其才。我也以爲他的此次北伐,定然會無功而返?!?

袁子喬咳嗽了兩聲,聲音比之剛纔,更加的微不可聞了,說道:“所以明公大可不必爲朝廷不許明公北伐,卻詔令殷揚州渡江北上而感到憂慮。明公不妨且靜觀之,候殷揚州兵敗以後,明公一方面,可藉機立刻上書朝中,彈劾於他;一方面,亦可再次請求出兵豫、徐?!?

這是一箭雙鵰之計。

江左朝廷的重臣們推出了殷蕩來抗衡桓蒙,那麼就等他兵敗之後,上書彈劾他,就算不能免其官職,捕他下獄,至少也能大大地打擊到他的聲望,如此,朝中望以殷蕩制衡桓蒙的用意自然也就落空了,這是一條;你朝中不許桓蒙伐魏,結果被你們推舉出來的殷蕩卻兵敗,那麼當桓蒙再度請戰之際,朝中的那些重臣們,亦就沒辦法再拒絕他了,這是第二條。

這些,桓蒙是都想到了的,他略作沉吟,說道:“彥叔,卿言甚是,吾亦此見?!鳖D了下,道出了自己的所慮,說道,“彥叔,只是就像你剛纔說的,慕容瞻、蒲茂諸輩,雖胡虜之屬,卻皆堪稱英才,尤其蒲茂,別與諸胡不類,竟識王道,自僭號以來,在關中小行仁義,竊取民心,誠我大唐之勁敵也,我所憂者,是擔心如不能抓住魏虜內亂的這個良機,收復中原、河北,萬一洛陽等地被蒲茂侵據,則其勢必然大興,我如等到那時再北伐,恐怕不易也?!?

袁子喬說道:“蒲茂確然是胡虜中的異類,但明公對他,也無須太過擔心?!?

“哦?”

“將來明公大舉北伐之時,只要能得到一人相助,蒲茂雖雄,不足慮也。”

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茍生矛盾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
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茍生矛盾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宁县| 奉贤区| 阳春市| 罗江县| 哈密市| 西宁市| 云阳县| 龙南县| 金寨县| 历史| 会宁县| 乐昌市| 成安县| 儋州市| 辉南县| 通海县| 东丽区| 紫金县| 香格里拉县| 镇雄县| 固安县| 汝城县| 定边县| 集安市| 长丰县| 获嘉县| 普安县| 庆云县| 丹棱县| 鲁甸县| 祁阳县| 金坛市| 东辽县| 青河县| 澄迈县| 平乐县| 西华县| 天峨县| 西充县| 甘南县|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