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

莘邇料對了一半。

當晚,出了帥帳後,麴球的確如他猜料的那樣,果然入到了俘虜營中,巡視被俘的各部戎人,並且晚上隨便挑了一個戎部,住在了其中,以示對他們的信任。

莘邇沒有料到的那一半,則是麴球在巡視之前,先把被俘各部戎人的頭領都召到了他臨時選住的帳中。

從附蒲獾孫部攻陰平的陰平郡之各部羌、氐,共約三千多人,戰死了些,逃走了些,剩下被俘的有兩千上下,人數不算很多,分別來自四個部落。

此四部之首領,有兩個是本部的酋率,一個是其部酋率的弟弟,一個是其部向來勇名在外的小率,四個人到了麴球臨時選下的帳中,俱懷不安,不知麴球召他們來是爲何事。

到的帳中,燭火明亮,四人看到麴球坐於胡坐上,屈男虎、屈男見日侍立於後。

——麴球這回來戎俘營,沒有帶別的人,只帶了屈男虎父子兩個。原因很簡單,一個是屈男虎父子俱羌人,與那所來之四人係爲同族;一個是屈男虎父子所屬的羌人部落是隴州東南、隴西、武都、陰平這一帶衆多羌人部落中的大部落,其父子之名,戎俘多知。

入帳的四人分成兩排,拜倒行禮。

麴球笑道:“你們起來吧,無須這般多禮。”

四人起身,拘謹地站著。

麴球問過他們的姓名、部落,笑道:“吾隴亦多羌、氐也,在我的家鄉西平郡,數百年來,唐、戎雜居,我從小就與我本地的戎人相熟。我縣的羌部,以屈男部爲盛,乃燒當羌之遺種別部也,你們應該知道此部吧?”指了下屈男虎,“這是屈男虎,屈男部酋率的從弟。”又指了下屈男見日,“此其子,屈男見日。”問四人,“汝四人可聞過他父子之名?”

羌人的先人中有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名叫無弋爰劍,是戰國初期人,“無弋”,羌語中奴隸的意思,“爰劍”,羌語中首領的意思。此人本是秦人的奴隸,後來逃至黃河與湟水間,被當地的羌人推爲了首領。他把從秦國學來的農耕、畜牧等知識,傳授給了當時還非常落後的羌人,促進了羌人社會、生產的發展,使羌人的部落日漸強大起來。自無弋爰劍以後,羌人各部的分支達到了一百五十種之多,其中九種在河、湟以外活動,餘下的都在河、湟地區。

河、湟地區這麼多的羌人各部,在前代秦朝的前、中期時,先零羌最爲強大;隨之,燒當羌崛起,攻滅了先零羌,成爲了新的羌人霸主,常雄諸部。

說來燒當羌與先零羌的祖上,還是親戚。無弋爰劍的五世孫忍,有九個兒子,其中一個叫“研”,最爲豪健,其部落因以其名爲號,是爲研種羌。先零羌,即是研種羌的親屬部落。而燒當羌,也是以部落酋率的名字爲號,燒當是無弋爰劍的十三世孫,亦即是研的嫡系後裔。

燒當羌崛起以後,曾經強盛一時,雄踞湟水,佔據水草豐美的大、小榆谷,即今之隴州東南邊境一帶,並數侵隴西郡等地,屢次與秦軍激戰,堪稱是秦朝中後期時最具威脅的西患之一,其最強大之時,能夠召聚到五六萬的步騎戰士,且在幾次戰中,都給秦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但到底比不了秦朝的國力,在不斷的戰爭中,燒當羌漸漸地衰落了下去,時至如今,已是無此部之號,只留下了一些羌部,自稱是燒當羌的遺種、別部。

屈男部便是其一。還有那姚桃、姚謹所出之羌部,亦自號是燒當羌的遺種。

也許是真,也許是假,這些都不必細究。事實上,隨著燒當羌與秦朝長時間的戰爭,——戰爭,就一定會發生密切的接觸,接觸,就一定會學習對方的長處,所以西羌與夏人的融合,現在來看,卻是比之前更進一步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習俗不說,只說羌人的名字,燒當羌的時候,羌人起名的風俗還是父子相繼,所謂“相繼”,就是父親和兒子的名字中,必有一字是相同的,比如燒當的玄孫名叫滇良,繼滇良酋率之位的滇良之子名叫滇吾,繼滇吾之位的滇吾之子名叫迷吾,其弟名叫號吾,繼迷吾之位的迷吾之子名叫迷唐,如此之類;但現在的羌人各部中,除掉少數的以外,大多開化程度較深的都已經沒有了這種起名的現象,而是與唐人一樣,父子的名字不再有一字相同,按唐人的習俗,搞得跟兄弟似的了。

四人答道:“屈男校尉父子是我羌人中的勇士,小胡等自知他父子之名。”

麴球回憶過往,笑道:“見日與我是總角之交了,我倆打小就在一起,三兩天不見,便互相想念,或相約馳獵草場,或一道垂釣湟水邊。我倆都不是有耐心的人,馳獵倒也罷了,往往從晨入夜,不覺疲倦,而那裝模作樣學大人垂釣的時候,卻是過不了半晌,就總有一人會捺不住性子,丟下釣竿,脫光了衣服,乾脆跳入河中,游泳嬉戲。哎呀,想起那少年的時光,真是不知愁也!”展開雙臂,展露出身上猶未清洗、滿是血漬、污痕的鎧甲,說道,“哪裡會想到,於今卻常常浴血拼殺於疆場之上,……而與諸君相會於戰場之中?”

四人中,一個反應快的帶頭,麻利地再次跪倒在地,餘下的三人趕緊跟從,也都再次跪下。

那帶頭的說道:“小胡等山谷野人,不識天威,被那蒲獾孫、冉僧奴迷了心竅,一時愚蠢,竟不自量力,敢與將軍爲敵,罪該萬死,乞請將軍治罪!”

屈男見日皺眉想道:“什麼叫‘不自量力’?怎麼,力量夠了,就敢與我定西爲敵了麼?這話說的才叫愚蠢!”轉目去看麴球。

麴球知此人這話當是失言,卻不責備,如似未聞,笑道:“你們與我定西爲敵,我並不怪罪你們。莫說今次你們與我定西爲敵,便是改日,你們又與我定西爲敵,我仍舊不會怪罪。”

那帶頭之人惶恐說道:“豈敢再與將軍爲敵?將軍的神威,小胡等這些天乃是親眼所見,對將軍佩服得五體投地,自茲以後,甘爲將軍馬前卒子,任由將軍驅使,絕不敢再生叛心!”

麴球擺了擺手,笑道:“你說的不是真心話。”

那人說道:“小胡所說,都是肺腑之言!將軍如不相信,小胡敢請剖心以示!”

“剖心就不必了。”麴球從胡坐上站起,踱步到跪地四人的身前,把他們親手一一扶起,用善解人意的語氣,和藹地說道,“我知道你們的苦衷。”

四人起來,不知麴球此話何意。

那帶頭之人讀過些夏人的典籍,稍有文化,便仍由他代表諸人發言。

他問道:“將軍此話,小胡沒有聽懂,不知‘苦衷’二字,將軍指的是什麼?”

麴球把他四人一一看過,喟嘆說道:“生在亂世,戰亂不已,天天不是這裡打仗,就是那裡打仗。強者稱雄一地,弱者爲得求存,就不得不擇一而附之。今秦強而我定西弱也,汝等從蒲獾孫等攻我陰平,我知此乃汝等爲保全本部而不得不爲之的,這就是你們的苦衷。”

麴球的這番話,是那四人萬萬沒有想到的。

四人聽了,大眼瞪小眼,俱啞口無辭,便是那個小有文化的羌人頭領,也不知該何以回答了。

無它緣由,麴球的這幾句話,說的太直白。

麴球回到胡坐上坐下,笑問道:“我說的此一汝等之‘苦衷’,可說對了麼?”

麴球有問,四人不能不答,那帶頭的想不到合適的說辭,只好如實回答,說道:“將軍實在瞭解小胡等部。將軍所言,正是小胡等之‘苦衷’。小胡等從附秦虜,妄與將軍爲敵,並非小胡等的本意,而是因受冉僧奴、蒲獾孫等的脅迫。”

麴球笑道:“你此言不盡不實。不能說你在講假話,然你說的也不全是你的心裡話。”

那帶頭之人想要開口,麴球打斷了他,調笑似地說道:“我已說過,無須你剖心以示。你或許會想問,我怎麼知道你說的不全是你的心裡話?你且聽來,看我說的對不對。

“汝等懼怕蒲獾孫的兵威,自是不假,但汝等願從蒲獾孫攻我陰平,卻也是爲了汝等各部的利益,你們同時一定懷有‘打走了我軍以後,迎了冉僧奴回來,你們便可獲得更多好處’的念頭,對也不對?”

剛當面指出“不是真心話”,又直言說其“不是心裡話”,而且隨後的兩通分析,麴球也確實是說中了那四人的心窩。

那四人再看麴球時,只覺麴球的目光,好像能看透人心。

四人都是慌亂不安。

那領頭之人不由自主地第三次拜倒,叩首說道:“小胡等的一點小心思,瞞不住將軍!”

麴球撫須而笑。

那領頭之人再次效忠,比起上回,這次的效忠因爲惶懼而誠心了許多,說道:“小胡等的心思在將軍面前無所遁形,從此以後,斷不敢再生異心,唯從將軍馬首是瞻!”

麴球微笑說道:“你且莫急著表忠心。”

那領頭之人問道:“將軍此話何意?”

麴球說道:“我方纔說了,‘今秦強而我定西弱也’,人附強者、爲己謀利,此人之常情,這是我不怪罪你們的緣故。非要怪罪的話,我也只會怪我定西還不夠強大。

“然今我定西雖尚不如秦強,蒲獾孫、同蹄樑何許人也?蒲獾孫,秦主之兄;同蹄樑,秦之上將也,不卻皆已都敗在了我定西征虜將軍的手下麼?徒領強兵萬餘,他二人單騎遁逃而已。

“你們還未識徵虜,徵虜天資神武,英明過人,統兵以今,不過兩年,先定西域,復取秦州三郡,又克漢中等地,爲我定西開疆千里,破龜茲,滅冉興、蜀李,戰無不勝,我定西之唐士、胡酋,無不對徵虜服膺,爭相投從,強我定西者,必徵虜也!

“反觀蒲秦,秦主蒲茂雖稱仁厚,號爲明主,而優柔寡斷,此治世之良臣,卻絕非亂世之英主也。他若真如傳言中所講的那般仁義睿智,趙興何以棄秦而從我定西?

“假以時日,短則三兩年,長則四五年,我定西必會強過秦虜!我願與汝等爲約,如是到時,我定西依舊不如秦強,那麼是叛、是不叛,便隨由汝等自選。如何?”

說到這裡,麴球收起笑容,握住劍柄,說道,“我還是那句話,汝等今與我定西爲敵,我不怪罪汝等,汝等來日,若果再叛,我仍不怪罪汝等,只到那時,再把汝等擒獲一遍就是!

餘下那三人被他的威嚴震懾,雙腿一軟,亦跟著那領頭人之後,第三次拜倒在了地上。

“汝等願與我爲約麼?”

不提麴球通過客觀的分析,指出了定西將會強過蒲秦,只說麴球既理解這四人的苦衷,又洞察他們四人的心思如神,並且又是寬容地允許他們再叛,又是充滿自信地說如他們再叛,就再擒他們一次,說的每句話都直截了當,又拉又打,已是把這四人搞得對他敬畏不已,不知身在何處了。

那帶頭之人第三次效忠,這回可以稱得上是真心實意,說道:“小胡等豈敢再叛?此約不敢與將軍定!”

麴球順水推舟,便說道:“那咱們就改個約定,約一約你們自此爲我定西臣民。”命令屈男虎、屈男見日,“取梨來。”

不多時,屈男虎父子捧著個木盤,端了一個大梨子過來。

麴球拿梨在手,先咬了一口,傳給那四人,那四人也都各咬一口。

這叫“齧梨爲信”,是氐人、羌人通行的一種盟誓方式。

四人與麴球定下約後,恭敬地伴從麴球,巡視過他們四人各部的戎人俘虜,把麴球送還帳中。是夜,四人沒有回帳,就在麴球的帳外爲他宿衛。

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茍生矛盾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
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茍生矛盾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韶关市| 绍兴县| 枝江市| 铜山县| 凤山县| 依安县| 房产| 贵港市| 将乐县| 天峻县| 虹口区| 开远市| 宝应县| 来宾市| 泸定县| 阜城县| 石首市| 南川市| 运城市| 井研县| 普兰店市| 思南县| 保康县| 邵东县| 冷水江市| 云南省| 清远市| 应城市| 杭州市| 固始县| 浦城县| 肥东县| 都昌县| 霍林郭勒市| 清远市| 兴海县| 工布江达县| 平安县| 剑川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