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

與江左朝廷相比的話,定西國國內的行政、軍事等權,目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混亂。

混亂的原因很簡單。

定西國本來是個王國,按照規制,自有一套王國的政軍體系,而隨著定西國的逐漸自立,定西王爲了能夠名正言順地統治地盤,於是兼領了太尉、都督、隴州牧等幾個頭銜,這也就是說,等於在王國的體系之外,又建設了一套體系。

兩套體系的權力出現了重疊。

重疊,當然就會造成混亂。

混亂的主要表現有二。

一個是行政權。

王國內史與牧府皆有行政之權,眼下來說,雖然內史比牧府高了一格,可在具體的施政上,牧府因是直接面對州中各郡、各縣的,其實往往更有權力。

一個是軍事權。

中尉與督府皆有兵權。按照規制,中尉乃是王國的最高軍事長官,依理來講,凡是王國的部隊,皆應該聽從中尉的指揮和命令,然在大都督府設立後,這個權力被督府拿走了大部分。

總而言之,與江左朝廷比較,定西國朝廷的軍政財等構架,現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莘邇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黃榮所說的,設立一個新職位,名爲“錄三府事”。所謂三府,指的即是王府、牧府和督府。換而言之,也就是說,莘邇希望通過新設的此職,可以把定西國混亂的行政權與軍事權之歸屬,統一到一起。

他之所以帶著黃榮入宮,上奏此事,是因爲在“錄三府事”這個職位的構想上,黃榮功不可沒,有些東西,需要黃榮來給令狐樂、左氏解釋。

氾丹與張道將問明白了什麼是“錄三府事”後,立刻就意識了這個職務的重要性。

一旦此職設立成功,王國的官吏、牧府的官吏、督府的官吏,都將成爲其名義上的下屬,王府、牧府、督府三府的權力將從此盡歸其理,出任此職的人,必將權傾朝野。

張道將說道:“這不就是‘錄尚書事’麼?”

錄者,記載、錄製之意,錄尚書事,是江左朝廷常設的一個官職,號爲“職無不總”,總錄機衡。只要是朝中之政,皆屬其管理的範圍。

氾丹說道:“輔國將軍奏請內史宋公出任此職?”

黃榮笑道:“宋公久掌朝端,清名遠著,此職如設,故是沒有比他更合適出任的人了。”

“錄三府事”的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重磅,氾丹與張道將的心思,已然完全不在段承孫的身上。

氾丹玩味地看著黃榮,嘴角露出一點奇怪的笑容,說道:“是麼?沒有比宋公更合適的人了?”

黃榮從容地說道:“至少輔國將軍與下官是這樣認爲的。”

氾丹笑了一笑,沒再多說,從榻上起身,顧對張道將、乞大力說道:“天色已晚,今天的審訊就到此爲止吧。”

瞧了瞧伏在地上,因爲聽到剛纔黃榮說“舉薦宋閎出任錄三府事”這話而面現喜色的段承孫,氾丹憐憫地搖了搖頭。

他正色地對乞大力說道:“乞校事,貴曹用刑未免過狠。即使牧府的任職已被免了,段承孫亦衣冠士人,須得留些體面。你看看你們把他打成什麼樣子了?這兩天就不要用刑了,且讓他緩一緩罷。”

乞大力悄悄地往黃榮那裡看去,見黃榮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痛快地應道:“是。”順手給氾丹拍上一個馬屁,伸出拇指,讚道,“氾公端的宅心仁厚。”爲自己又說了一個成語,而又一次地沾沾自喜。

送了氾丹與張道將出去。

乞大力吩咐下吏把段承孫押回獄內,然後,他問黃榮,說道:“段承孫嘴硬的很,不管怎麼打,他都不肯供說宋方是他的背後主使。黃君,當此之時,下官小小的陋見,以爲決不能手軟,應該繼續猛打纔是!爲何適才老氾說這兩天不要再對他用刑了,你暗示我可以答應?”

黃榮笑道:“你道我今日爲何來此?”

“不知。”

“我是專爲讓段承孫聽到‘將軍奏請設錄三府事,並舉宋閎出任’這件事的。”

乞大力問道:“爲何?”

黃榮目光深邃地說道:“希望越大,最終的失望就會越大。段承孫現下已走投無路,再渺茫的‘希望’也能夠給他一點光明,而光明之後,當失望來臨,迎接他的就將是、也只能是無底的深淵。到的那時,何須再用拷掠?你讓他說什麼,他就會老老實實地說什麼。”

乞大力莫名其妙,抓耳撓腮,不解黃榮之意,問道:“黃君,什麼光明?什麼深淵?你在說什麼?我怎麼一絲都聽不懂。”

黃榮微微一笑,說道:“乞校事,你不用聽懂。且安心地等上數日,再訊問段承孫即可。”

乞大力不明白黃榮的意思,氾丹若是還沒有離開,他卻能理解黃榮之意。

出了校事曹,回到考功曹。

氾丹說出了一句話,話意與黃榮對乞大力所講幾乎相同。

他對張道將說道:“墮水的人,哪怕是一根草,也會忍不住去抓。段承孫在聞黃榮說莘幼著請設錄三府事,並舉宋閎出任此職之後,臉上喜色外露。可憐可嘆!他以爲他有救了麼?恰恰相反,只怕唯是空歡喜一場。”

在回考功曹的路上,張道將反覆思量,已經大概消化了突由黃榮處聽來的“錄三府事”此事。

他說道:“氾公,你是說朝廷不會同意設立此職,還是說?”

氾丹說道:“朝廷不會不同意設立此職的。此職之設,在我看來,已是確然。”

到底年齡較小,從政的經驗不如氾丹豐富,張道將不太明白氾丹爲何會有這樣的把握。

他問道:“爲什麼?”

“你沒有聽黃榮說麼?莘幼著提議設立此職的緣由,是因爲虜秦自蒲茂登上僞位以來,他與孟朗同心一意,稍行良政,於今朔方已入其掌,虜秦頗有興起之勢,已然成爲我國的大敵。

“而觀我國,現在卻權責分散,連政令一統都不能做到。

“一邊是上下齊心,一邊是政出多門。高低優劣,不言自明。

“這種形勢下,短期或許無虞,假以時日,則我國必是無法與虜秦抗衡。

“故此,把各府的權力捏合到一處,仿國朝之尚書檯制,設立‘錄三府事’,總攬朝局,減少內耗,以勵精強國,實時勢之所趨,而迫在眉睫之必舉也。

“明寶,你覺得莘幼著的這個理由,有無道理?”

張道將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地說道:“輔國將軍此議,的確很有道理。”

“這不就行了麼?莘幼著極得中宮與大王的信賴,他的這個提議又是順應時勢,在朝野肯定能夠得到大量的支持,而且最重要的,莘幼著沒有自任此職的意思。幾個方面綜合下來,所以,‘錄三府事’此職的設立,已是必然的了。”

張道將忖思多時,贊同了氾丹的判斷。

他說道:“如此,氾公言說段承孫怕會空歡喜一場,那就是說,內史宋公不會出任此職了?”

氾丹沉默了下,沒有直接回答張道將的問題,而是發了一句感嘆,說道:“就在兩年前,宋家還是我定西國中的頭等閥族,便是你我兩家,也不得不屈居其下,更莫說莘幼著了!這纔多久,宋家怎麼居然就被莘幼著逼到牆角了呢?”

“氾公,此話何意?”

“我料宋閎現下,定是左右爲難。”

“氾公,這話怎麼講?”

“‘錄三府事’,宋閎想不想就任?他絕對想就任。如今宋家的聲勢,已經不如往昔,先王薨時,他家連個顧命大臣都沒有得到,如果‘錄三府事’此職,再被別家出任,宋家的衰微就將會是無可挽回的了。從這一點說,宋閎對此職,定然是做夢都會想。

“但是,依照眼下的情勢,宋閎卻又必然清楚,他是最不可能出任此職的人。”

“爲什麼?”

氾丹說出了三個字:“段承孫。”

“段承孫?”張道將明白了氾丹的話意所指,說道,“不錯。段承孫儘管說毒殺姬韋是他一人的所爲,但王城輿論,卻在傳此事的背後,其實是別駕小宋公的指使。小宋公一天洗不脫這個嫌疑,內史宋公就無法安然地出任新職。……唉,說起來,宋公是受小宋公的拖累了啊!”

“洗不脫這個嫌疑?宋方的這個嫌疑,是斷然洗不脫了!非但他洗不脫,當宋閎不得就任錄三府事的消息傳到校事曹,傳到段承孫的耳中,我看吶,十有八九,在認識到宋家將衰之後,絕望之下,段承孫就會把宋方給吐出來了!”

張道將徹底明白了氾丹的思路,說道:“氾公所言之‘空歡喜’,原來是這個意思。”

也許是兔死狐悲,又或者是被政斗的殘酷觸動,氾丹與張道將都陷入了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張道將低聲說道:“氾公,你說‘錄三府事’此議,是輔國將軍纔想到的,還是他早就想到,而只是在這個時候才提出來的?”

“此議干係重大,必得經過長久的討論和考慮,才能構思成熟。莘幼著定是早有盤謀,只是此前沒有好的時機,故此才放到今日上奏。”

現在,的確是一個提出此議的好時機。

正如氾丹的分析,因爲宋方的牽連,宋閎目下是斷然不敢接受莘邇的舉薦的,那麼在以此進一步地打壓了宋家之同時,又借宋閎的辭任,順便給段承孫造成巨大的壓力,迫使他把宋方攀咬進來,對宋家再一次進行打擊,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天的朝會上,令狐樂和左氏把莘邇設立“錄三府事”的提議下給羣臣商議。

氾寬帶頭支持。

在此議經過了朝廷的通過之後,羣臣再議首任“錄三府事”的人選。

宋閎辭受莘邇的舉薦。

依仿江左“錄尚書事”之職任人的慣例,這樣的職務,只有閥族出身的重臣纔有資格擔任。

閥族這一塊兒,定西朝中夠格的大臣,只有宋、氾、麴、張四家。

重臣這一塊兒,夠格的,無非就是令狐奉任命的那幾個顧命大臣,之前的話,宋閎雖然沒有獲得顧命大臣的身份,但他任職內史、掌握朝權日久,卻也是具備資格的。

兩個標準合在一處,在宋閎辭受之後,能夠出任此職的,只有氾寬、麴爽兩人了。

麴爽一直沒有出任過內史、牧府主吏這類的行政要職,比起氾寬,資歷上有所不如。

這樣一來,能夠出任此職的人選,事實上,就只有一個,便是氾寬了。

不用等別人來提,莘邇再次主動舉薦,薦舉氾寬出任“錄三府事”。

陳蓀、孫衍、張渾等皆表贊成。

在宋閎的面無表情、宋方的瞋目激怒中,氾寬不做推辭,當朝受任了此職。

只等任命的王令下來,他就能正式履職了。

朝廷新設“錄三府事”,氾寬首任此職的訊息,一下子在王城傳遍。

不說氾宅頓時賓客盈滿,只說校事曹的獄內,從乞大力那裡得知了此個消息的段承孫,面如土色,早前的那一點點“希望”落了個空,喜悅變成了絕望。

當晚,黃榮來到獄中,與段承孫談話。

黃榮說道:“你之前不肯供出你背後的主使是誰,所爲者,不過是懼你的父兄、諸子、宗族親戚會遭到報復。氾公因爲輔國將軍的舉薦而出任‘錄三府事’的事,你應該已經知曉。宋家,大樹已傾,已是秋後的螞蚱了。”語重心長地說道,“老段,該怎麼做,你還不清楚麼?”

“我還不清楚麼?”

“老段,你如肯招供,則你雖仍是死罪難逃,畢竟姬韋是你殺的,但主謀與從犯的區別,還是很大的,至少可以保證你的父兄、諸子不受你的連累。你若仍是執意不肯招供,老段,那就只能把你定爲主謀,宋家現下自保不暇,你覺得它還能幫你保住你的父兄、子弟麼?”

段承孫悽然說道:“黃常侍,我如按你的意思招供?”

“不是按我的意思,是如實。”

“好,我若如實招供,那我的父兄、子弟?”

“你放心,絕不會受你牽連!”

“我招。”

段承孫的口供拿到,黃榮立即上報莘邇。

次日一早,乞大力親自帶人,闖進宋方家,把宋方從牀上揪起,用破布堵住了他的嘴,五花大綁的,招搖過市,捕拿到了校事曹的獄中。

下午,莘邇抽出了時間,來到校事曹的牢獄,面見宋方。

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茍將軍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
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茍將軍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龙口市| 镇原县| 桐柏县| 盐边县| 长乐市| 伊宁市| 抚顺市| 龙州县| 宁南县| 哈密市| 涿州市| 广德县| 济阳县| 驻马店市| 抚远县| 大竹县| 苗栗市| 海宁市| 贵南县| 南投市| 长武县| 靖边县| 长乐市| 河间市| 张家川| 丹棱县| 五指山市| 榆中县| 怀远县| 新民市| 乐山市| 丰宁| 黔江区| 镇安县| 烟台市| 洪泽县| 玉环县| 杭锦后旗| 灵川县|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