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

“狗崽子咬人真狠!這是要老子的老命啊。”令狐奉一邊大罵,一邊猛抽馬臀,平時愛如珍寶的大宛名駒雪如龍此時屁股上血跡斑斑,邁著四蹄奔如騰雲,渾身汗如涌下。

一架由兩馬架著的平板車和四騎緊從在令狐奉的身後。

車上坐著一個婦人和兩個小孩。

車行太快,道路顛簸,婦女只能緊抓車轅,抱住小的。大的約有四五歲,坐不穩當,從車上掉下去了好幾回,累得令狐奉等人只能一再把他撿起。

眼看追兵越來越近,那孩子又墜落地上,哇哇大哭。

令狐奉心急如焚,叫道:“只有爲父的讓子死,哪有當子的拖累父死?老子的種,不能落入賊手!”扭身搭弓就要朝他射箭。

婦人急得喊車邊的從騎們:“救我兒,救我兒。”

從騎多不理會,悶頭催騎逃命。

唯有一人勒馬兜轉,回至孩子落地處,側腰把他抄起。後頭的追兵箭如雨下,快回至令狐奉等人左近時,箭矢中了這人的後心。

這人強忍劇痛,兀自牢抱孩童,對那婦人說道:“夫人放心,公子已經救回了。”說著話,噴出血沫,濺落到衣襟上。

初秋的天氣,位處西北的隴地還頗燥熱,日頭底下,諸人直跑出近百里地,入夜後才藉著地形甩掉了追兵,在一處林間歇下。

令狐奉顧看周圍,想當年威風凜凜,從者如雲,而今虎落平陽,卻只剩下了這麼幾個殘兵敗將,狼狽不堪,悲從中來,仰頭長嘆,說道:“我本欲使諸君榮華富貴,萬沒料到,那狗崽子這般陰毒,反落得諸君從我亡命。”看似心灰意冷地揮了揮手,“罷了,罷了,你們自散了去,各奔前途吧!”

已經到了這等田地,部曲盡失,被國主下令,全境通緝,又還能去何處“奔前途”?當今之計,唯有跟著令狐奉,走一步算一步罷。

跟從的幾人拜倒在地,說道:“臣等忠心耿耿,絕無它意!願從主上再作謀劃,至死不變。”

令狐奉大喜,親把他們一個個扶起,說道:“我舅掌兵萬餘,皆是精銳,現鎮唐興。卿等勿憂,可從我去,有了我舅相助,……”咬牙切齒地道,“我必把那狗崽子千刀萬剮方纔解恨!”給幾人打氣,“阿母說我生時紅光漫天,天命在我!眼下雖一時受挫,你們跟著我,早晚可懷金紆紫!”

發現少了一人,擡臉去找,看見妻子伏在一人身邊,正在給他料理傷勢。卻正是救下令狐奉長子的那騎。令狐奉趕忙大步過去,蹲下來,問道:“怎麼樣?傷哪裡了?”

他妻左氏怨他不但不救兒子,反而還要殺掉,知他心狠,不敢責怪,哀聲答道:“已沒氣了。”淚珠潸潸而下,合住那騎微睜的雙眼,雙手合什,說道,“你捨身救下我子,恩情沒法回報你了,你的大恩大德我永不會忘!乞佛祖能佑護你得登極樂。”

令狐奉瞄了另三人眼,利落地拜倒流涕,對這已經氣絕的騎士說道:“你放心去吧,等我得登王位,一定追贈你個大官!你族中父老子弟。”說到這裡,想到因爲跟從自己叛亂,這人的宗族家人沒準兒已經被那狗崽子殺個乾乾淨淨了,倒也不慌,絲毫無有語塞,流利地接下說道,“只要還有活的,我也一定都封賞他們!逢到你的忌日、清明,我叫我那劣子給你燒紙上香。”

站起身來,他從妻子的身邊揪起長子,怒道,“你這小畜生,使我痛失忠臣!”說著就要把孩子舉起擲地。

那幾個忠心耿耿的隨臣搶上來要奪,左氏突然發出驚叫。諸人齊齊轉目,看見那瞑目未久的騎士抽搐了幾下,竟然又緩緩睜開了眼。

衆人呆愣愣的,令狐奉反應最快,對那騎士喜道:“阿瓜!你又活過來了!”痛罵兒子,“小畜生,險害我棟樑!”將之丟在地上。

只記得前一刻被高樓墜瓶砸中腦袋,怎麼下一刻就在了這裡?這是什麼地方?這幾人怎麼都穿得古古怪怪,瞧著灰頭土面,傻站著看自己作甚?跪在自己身邊的這婦人雖然蓬頭垢面,倒是秀色難掩。這個滿臉絡腮鬍,身高體壯的大漢念念叨叨地作態舉子擲落,是在做什麼?

醒來的這人綜合眼前情況,腦中急轉,驀然悟到:“啊呀!我這是被那花瓶砸死,死而復生,不知穿到何時去了麼?這壯漢投子的一幕好眼熟,莫不是?劉皇叔?我是七進七出的趙子龍麼?不對呀,只見說趙雲從曹營救出後主,沒見說他負傷不支啊。”瞥那壯漢,“他耳朵也不大,胳臂也不長啊。”

忽覺腦中如攪,無數的信息潮涌而入,後背也是大痛,一時腦痛如炸、背痛如剜,抽髓磨骨,難以承受,痛得冷汗頓時下來,他慘叫連連,打滾不止。

左氏從驚喜中回過神來,心道:“定是佛祖開恩,感念我的誠心和阿瓜的忠義,使他復生。”顧不上感謝佛恩,急忙用力把他按住,柔聲說道:“你後心有傷,我剛給你包紮好,不能亂動。且忍一忍痛,等明天給你換過創藥,就會好很多了。”

當今世道不寧,戰火連天,她雖很少親自動手,但聽得多了,對療傷也有些經驗,適才的眼淚還沒擦乾,說著,又喜極而泣。

痛了足足一夜,其間昏厥兩三次,次日早上,死而復生的這人才算穩定下來。後背的傷且不提,大致吸收過腦中涌入的信息,他已明白了自己眼下的處境。

這具身體的本主名叫莘邇,字幼著,小名阿瓜,家本關東士族,流寓在此,是那個壯漢令狐奉的屬吏。令狐奉是定西國的宗室,今之年才十九的少主定西王是他的侄子。定西國建國於隴州,而這隴州的稱呼源自前代成朝。

定西國沒聽聞過不打緊,也許是某個朝代的某個小國,可這個成朝是什麼東西?

根據本主的認知,夏商周後,秦統天下,——這與醒來這人的認知是一樣的,問題出在後邊。

秦沒有兩世而亡,始皇帝的長子扶蘇不僅沒有自盡於邊郡,而且回到咸陽繼了帝位,理政以寬,治民以仁,深得天下士民的愛戴,於是彌補了始皇帝留下的種種問題,大秦帝國胤嗣不絕,直傳到十七世,這才因天子無道,亡了國。

代秦而立的就是成,開國皇帝本是秦朝的小臣,威望不夠,全靠偷機摘桃這才稱了帝,而繼承人們又都不像話,傳了四世即亡。

再然後便是今朝了,國號唐,傳嗣到四十餘年時,宗室的強王們競起奪位,互相打得頭破血流,結果被從秦朝始就開始絡繹遷入國內的六夷們趁虛作亂,並各引境外強大的同族部落入侵,最後唐室的強王們紛紛兵敗,要麼被自己的兄弟叔侄殺掉,要麼死於六夷之手。

剩存的幾支逃去了江左,重建了帝室,可北地、關中卻都落入了夷手。

這定西國可算是唐人在北地唯一的地盤了。首任國主是唐的隴州刺史,因亂自立,雖還自稱唐臣,然與江左道路隔絕,久無消息通連,已與獨立無異。雖然外有諸夷環伺,但在大唐的旗號下團結民心,歷代的定西王也都不昏庸,竟是國存至今差不多八十多年了。

醒來的人理清了頭緒,暗歎道:“江左的那個雖然叫唐,但與司馬氏沒有區別。即便是在秦朝改了個道,繁衍在這片遼闊土地上的諸族卻沒有變,人心也沒有變,結果仍是一樣。”

晨曦透過林杈,投葉影於地,有的覆在了這人的臉上,顯得陰晴不定。

這人性格果斷,既然搞明白了自己的境況,沒想多久,便做出決定,心道:“既來之,則安之。這個時代亂歸亂,好歹是復生了,總比被那墜瓶砸中莫名其妙的冤死好。從今以後,莘邇就我的名字了。”

咂摸了下本主的這名字和小名,他又想道,“莘邇,甚二;阿瓜,你還真是個瓜皮,當爹的都忍心射死兒子,你去救個什麼?赤膽忠心換來兩滴假惺惺的眼淚,不值啊。”低頭拍撫肚子,默道,“你的忠心我是不能給你延續了。多謝你讓我得以重生。你安心去罷。”

前世時,他頗有閱歷,那壯漢令狐奉裝模作樣的嘴臉豈能欺瞞住他?

此時令狐奉還沒醒,靠著棵大樹在不遠處呼呼大睡,睡著覺,手裡還握著刀柄。

這人莘邇沒好氣地打量他:“沒那金剛鑽,搞什麼作亂篡位!這下好了,喪家犬似的,被你那侄子追得落荒而逃。”轉念一想,“要非這廝叛亂,我這身體的本主也不會中箭不治,按這麼說,我還得感謝他纔對。”

尋著本主救下的孩子,正和幼妹依偎在左氏的身邊,睡於車上。

這孩子也是命大,掉下車幾回,沒受什麼重傷,擦破了點皮而已。

看他與他幼妹都是污臉破衣,拽著他倆母親的裙襟,皺著眉頭,顯是夢鄉里也不得清寧。莘邇心生憐惜,心道:“換了是我,會捨命救他麼?”拿捏不準。這個問題也不需要答案,很多事本來就是到了臨頭才知道自己會怎麼做。

令狐奉逃命關頭,睡不踏實,陽光剛曬到,他便醒了過來,見莘邇正看自己,提著刀走過去,彎腰殷勤問道:“傷勢如何?還疼麼?你放心,等到了唐興,我定找最好的大夫給你醫治。”

莘邇瞇眼避過開刀身的反光,心道:“這人連親生兒子都能殺,心狠手辣,可別因爲見我傷重不便,把我丟下了。”掙扎著要撐身起來行禮,令狐奉壓住他的肩膀,問道:“你這是作甚?”

莘邇揣摩著時下用語,醞釀稍頃情緒,答道:“小臣無能,只能拼力救下公子,不能爲主上殺盡賊屬,恨啊!恨啊!”虎目圓睜,忠烈慷慨之氣,溢於言表。

因爲袍襟被左氏裁下來給他裹傷了,他衣不蔽體,身上盡是乾涸變黑的血跡,失血導致面色煞白,扯動傷處,疼得齜牙咧嘴,還拼命掙扎著要行跪拜大禮。

模樣入到令狐奉的眼中,要多慘有多慘,聞其言語,卻不計自身,只爲不能盡忠恨惱。

饒是兇狠毒辣,令狐奉也不覺感動,連聲說道:“你且安心養傷,日後自有你殺賊的時候!”嘆道,“阿瓜,我竟不知你忠貞至此!往日對你多有虧待,以後我一定補償你。”

那三個從騎也醒了,圍過來。昨晚沒有細看,莘邇這會兒結合腦中的訊息,分辨去看,一個矮壯,披著甲,是個校尉,應是叫曹斐;一個面白無鬚,四十來歲,是個文官,叫傅喬;剩下的一個,莘邇只能用“漂亮”形容,即便讓他與左氏並肩,怕也毫不遜色,逃命整天,野宿一夜,還能聞到他衣服上的薰香味,這人叫賈珍,本是定西國有名的貴遊子弟。

左氏領著孩子近前,小心翼翼地察看莘邇的背創,感激佛祐不止,叫長子跪下來給莘邇道謝。

令狐奉作亂前,爵封定西國的富平公,他長子名樂,是不折不扣的“公子”。

衆人慰問過莘邇,胡亂找了點果子,權作充飢,一行人出林向東,往唐興郡去。

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茍將軍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
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茍將軍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丰城市| 内江市| 太和县| 马尔康县| 从化市| 启东市| 大邑县| 镇康县| 罗城| 沾化县| 老河口市| 西乡县| 施秉县| 隆林| 全州县| 宁晋县| 藁城市| 金堂县| 赞皇县| 兴业县| 武强县| 湘阴县| 察隅县| 海城市| 綦江县| 林西县| 新干县| 增城市| 北流市| 阿图什市| 甘孜| 天津市| 鄱阳县| 江西省| 班戈县| 彝良县| 宾川县| 陆河县| 蒙阴县|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