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

當(dāng)晚,禿連赤奴住的豪華大帳裡傳出殺豬般的慘叫。

慘叫聲響徹豬野澤畔的夜空,連與赤奴帳篷相據(jù)甚遠(yuǎn)的奴區(qū)都能隱約聽到。

沒有睡的令狐奉等人聚在一起,面面相看。

曹斐說道:“這勾當(dāng)也常見的很,我瞧郭白駒那狗奴整日喜笑顏開的,時日稍久,料子明也就慣了。”

郭白駒是今定西王令狐邕的寵童,深得信賴,令狐奉之所以叛亂未成、慘敗而逃,原因之一便是小看了郭白駒。郭白駒看似人畜無害,卻在暗中聯(lián)絡(luò)內(nèi)外,給令狐邕傳遞消息,遂使令狐邕與忠誠於己的文武官員們順利密謀,末了收關(guān),打令狐奉了個猝不及防。

傅喬不忍地嘆口氣,知道此策是莘邇所出,看了看他,欲言又止,心道:“幼著向來真誠,蒿里走了一遭,怎的性情大變?平日少言寡語,今給主上出的此策也甚刻薄。”

傅喬家傳儒業(yè),是個實誠人,因此覺得莘邇此策冷酷無情,但早上令狐奉又是命令、又是鼓動地叫賈珍去辦這事時,他雖未像曹斐那般助力慫恿,卻也僅是在旁拱聽而已,半句勸阻也無,究己本心,實也是不反對的,是以這會兒責(zé)備莘邇的話無顏去說。

人孰無私?況今亂世,朝不保夕,爲(wèi)了自家的性命、利益,犧牲掉他人,實屬尋常罷了。豈止是犧牲掉某些人,連整個國家也可棄之不顧,江左乃至隴州的不少士人放浪形骸,即使姓爲(wèi)高門、身有才幹,也堅決不肯出仕,緣由何在?很大的一個方面就是爲(wèi)了保全自身。

令狐奉干笑說道:“子明爲(wèi)了大家,甘願出奇制勝,他的付出咱們都不會忘的。”

“出奇制勝”四字,是誰都沒有想到令狐奉會用的,舉座啞然,皆不知該如何接話。

左氏哄睡了孩子,也在場,柔柔地跪坐在帳篷的角落,心中想道:“要非爲(wèi)了樂兒和婉兒,阿瓜也不會出這個主意。唉,就是有些對不住子明,但阿瓜對此事也是很內(nèi)疚的啊。”

人皆有私而又人皆有情,推賈珍入火坑是不得已之舉,莘邇亦很慚愧。下午左氏給他換藥時,周邊無人,他忍不住說了些心中的歉疚。兩人說了好一會兒的話。

“爲(wèi)了樂兒和婉兒”云云,並非全爲(wèi)託辭。大約是因被莘邇救下的緣故,令狐樂這些日與他甚爲(wèi)親近,時常領(lǐng)著妹妹令狐婉膩在他的身邊,兩小說些孩童的稚嫩話。莘邇孤穿到此,舉目無親,於其中頗是得了不少的安慰。他本就憐憫這對小兄妹有個惡父,曬暖無聊時便會偶爾做個小玩意給他倆,一大兩小倒是處出了感情。

充足的野味不是每天都能打到的,部落裡施捨似丟給的那幾個胡餅也非常常都有。大人還好點,令狐樂、令狐婉兄妹兩個孩童正長身體的時候,營養(yǎng)跟不上,面黃皮瘦的,蜷縮無力,與那些皮糙肉厚、追打玩鬧的胡奴小孩相比,著實可憐;吃是一方面,大漠上的秋季,晝熱夜冷,溫差很大,帳中只有幾張氈席,席地裹衣而睡,便是大人也熬不住,更別說小孩子了,想想就叫人心疼。總而言之,莘邇此策之所出,固是爲(wèi)了自身,也有爲(wèi)了令狐樂兄妹兩條小小性命的緣由。

令狐奉打破沉默,神神秘秘地說道:“我已思得一絕佳良策,今有子明爲(wèi)我前驅(qū),至多旬月,赤婁丹部的五千精騎就必能爲(wèi)我所用!卿等就等著跟我再享尊貴罷!”

傅喬不想說話。曹斐連連點頭。

莘邇問道:“敢問主上,是何佳策?”

令狐奉含笑不語,不肯說。

莘邇注意到曹斐一副深以爲(wèi)然的模樣,心道:“老曹看著像是知道令狐奉的‘佳策’。令狐奉這廝,還是信不過我等!”

令狐奉其實連曹斐也信不過,只是昨日打獵回來時,因見曹斐似有離心,爲(wèi)堅定其念,不致潛逃,所以才把近日苦心思得的“良策”私下告訴了他。

莘邇等人裡邊,曹斐是令狐奉目前最爲(wèi)看重的。傅喬、賈珍,清談、貴遊而已,手不能提,肩不能扛,連個獵都打不了,錦上添花,作個門面可以,當(dāng)下落魄,卻是不能送炭,唯有曹斐的猛鷙纔是眼下不可或缺,極需依仗的。

至於莘邇,能騎善射,也有武勇,可眼下重傷未愈,要非表露出了耿耿的忠誠,早就被令狐奉嫌爲(wèi)累贅了。不過昨夜莘邇的一道上策,使令狐奉對他的認(rèn)識大爲(wèi)改觀,發(fā)現(xiàn)他“也足智多謀”,既然有了更大的用處,他以後的日子想來應(yīng)會好過得多了。

至於令狐奉的“良策”,要說起來確是可行,只是得有前提,那便是禿連赤奴不能繼續(xù)冷遇他,連禿連赤奴的面都幾乎照不上,再有佳策也是無用,適得莘邇的主意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接下來就可用行此策了。

見問不出令狐奉的計策是何,莘邇也就罷了。

等到天快亮,賈珍一瘸一拐地回來了,令狐奉倒履相迎,關(guān)懷備至。賈珍怨恨地看了眼莘邇,栽倒氈上,把頭矇住,誰也不理。令狐奉和幾人尷尬地對視了下,拉起左氏躡手躡腳地出去,回自己帳中補(bǔ)覺。傅喬脫下珍愛的鶴氅,輕輕地幫賈珍蓋好,幾人無話,也各自睡下。

莘邇背上有傷,不敢平臥,趴在爛氈上,聽到賈珍在小聲地啜泣,間或因痛而壓抑著吸口涼氣,心道:“算是把他得罪狠了。老兄,我也是無可奈何,方用此下策啊。”

次日,禿連赤奴遣了親信過來,請他們換帳居住。

諸人一躍升格到了胡人貴族們居住的片區(qū),乃是澤邊這片屬赤婁丹部所有的大牧場上最好的地段,附近有丘陵,能擋風(fēng),離水也近,處在普通族民和奴隸帳落的環(huán)繞中,安全係數(shù)也高;環(huán)境乾淨(jìng),參差種了怪柳等植,不復(fù)臭氣熏天,風(fēng)中帶著近木遠(yuǎn)草的清香。

帳篷大了很多,用料厚實,支撐的木圍和架子被掩在間層,帳壁上繡著豔麗的圖案,不用掀帳幕,推開壁上的窗,其內(nèi)就寬敞明亮,起臥用具齊全,地面平整,鋪陳毛毯,毯上也有繡圖,好看又綿和。

禿連赤奴很大方,不止給他們換了住地、帳篷,而且一下給他們了三個大帳,令狐奉一家住一個,莘邇?nèi)俗∫粋€,賈珍獨住一個。

令狐樂兄妹高興地在帳裡跑來跑去,見到新鮮的東西,脆聲喊左氏去看。

曹斐摸摸地毯,拽拽壁垂下的羊毛流蘇,按按矮榻,提起擺放在榻前的長靿靴往腳上略作比劃,嘖嘖說道:“這帳是連夜趕建的吧,此前沒有見過。”

禿連赤奴也在這片區(qū)域中住,曹斐此前跟著令狐奉來過好幾次,印象中沒有這個帳篷的存在。不止這個帳篷,給他們的這三個帳篷都是昨晚趕建的。

胡人放牧爲(wèi)生,爲(wèi)了方便改換牧場,製作的帳篷都是可以拆卸收攏的,遷徙時,取下外氈,疊起支架,捆置於車上,輕鬆帶走,需用時,尋常小帳,三兩人就能很快搭起,這等較大的帳,也不過個把時辰就能建好。

逐水草而居的六夷住易拆建的帳篷,髡頭不蓄髮,穿窄袖滿檔的褶袴,著長皮靴;定居農(nóng)耕的唐人住土木宅院,束髮結(jié)髻,穿以寬敞爲(wèi)尚的襦裙,著履或屐;唐、夷截然不同的習(xí)俗涇渭分明,說到底,實則都是各自生活環(huán)境所造成的,或用後世的話,是兩種文明形式造成的習(xí)慣的不同。

髡頭方便野外生活,褶袴、皮靴方便乘馬並及在春夏或雨後深茂的草中泥地上行走,如果換成唐人的襦裙,莫說雨後、泥地,只清晨草叢上的露珠就會浸得衣履溼重難行了,這一點,傅喬這些日是深有體會。令狐奉等人尚好,雖非全套胡服,但也不像傅喬下著裙履,均是胡袴皮靴,騎馬、行草都較方便;說起騎馬,前些日乘馬逃亡時,裙下穿著唐人慣著的開襠褲的傅喬,簡直被折磨得欲仙欲死,到了這裡後,緩了好幾天纔過來勁。

隴州最早是六夷的放牧地,今之國都谷陰的舊城便是胡人所建,數(shù)百年前,帝國纔在這裡開郡設(shè)縣,時至於今,州的邊境和內(nèi)地仍還有大量的六夷與唐人雜居,是以包括傅喬在內(nèi)的諸人都熟知胡俗,對他們能很快地搭建起幾個大帳篷並不奇怪。

住的好了,吃的也好了。

禿連赤奴調(diào)了兩個小奴專給他們做飯,並在當(dāng)夜,宴請令狐奉等人。來這裡差不多一個月了,總算有了點“貴賓”的意思。

諸人換上赤奴給他們備下的新衣服,唯傅喬依然唐服,簇?fù)碇裆幊恋馁Z珍,興高采烈地前去赴宴。莘邇沒法去,留了下來。

左氏也沒去,在帳裡照看兩個孩子。令狐樂換了居處的新鮮感過去,嚷嚷著找莘邇玩,令狐婉也嘰嘰喳喳地叫“阿瓜,阿瓜”,左氏無法,只好由他倆人去了。

隴地的百姓因與胡夷雜居,故多染胡風(fēng),然也僅限於衣食,畢竟褶袴、靴子穿起來的確便利,胡炮肉、酪漿、馬奶酒,初嘗不慣,吃喝多了也挺美味,但在男女禮俗上,尤其貴族高門,奉行的仍是唐儒,亡命以前,左氏總在深宅,便是令狐奉的近臣也極少接觸,對莘邇亦較陌生,隨著這些天的相處,才逐漸熟悉起來,換藥時,如無別人在,兩人時或也會有的沒的聊上些許,如那天莘邇對她懺悔便是。孩子去找莘邇玩,左氏還是很放心的。

她走到帳門處,看兩個孩子進(jìn)了莘邇住的帳篷,自己回帳也無事做,便掩裙坐下。

一晃在胡部已近月,來時初秋,此時仲秋,瓦藍(lán)的夜空中,月漸圓滿,灑下清輝,落於棋佈左近的帳上。

左氏悵然心道:“夫君謀位不成,我從他流亡沒甚要緊,只要兩個孩子無恙便好,只我的阿翁、阿母,兄弟姊妹不知怎樣了?初嫁我與夫家,阿翁是想攀附貴親,卻怎麼也沒料到反致禍宗族。”

謀逆之罪,株連是必不可少的,且那令狐奉驕橫跋扈,在兄長前任定西王薨後,欺侄子令狐邕年少,沒少作踐他,甚至明目張到宿留後宮,邕恨至齧血,而今他大事未成,狼狽奔竄,左氏的父母宗族大概與莘邇等人的一樣,現(xiàn)早被令狐邕殺之泄憤了。

想及此,左氏哀泫,舉望明月,心道:“宗族若覆,阿翁阿母撒手而去,由茲便棄我在世,無依無靠了。”甚感孤苦,只覺風(fēng)寒蟲悲,聽到令狐樂兄妹從莘邇帳中傳出的笑聲,蔥指撩袖,拭去眼淚,又想道,“我殘軀不足惜,可怎也要護(hù)住樂兒、婉兒!”

許是愛惜賈珍,這晚禿連赤奴沒讓他侍寢。令狐奉等人飲罷歸來,餘興猶高,先周到地送了賈珍回帳,然後聚在莘邇?nèi)俗〉膸ぶ小_@會兒令狐樂兄妹已經(jīng)睏乏,回去由左氏摟著睡了。

令狐奉藉著酒勁,叉腰立在莘邇牀前,對他說道:“赤奴今晚招待得很殷勤,連連勸酒,呼我爲(wèi)‘公’!阿瓜,我明日就去給他說我良策,此策得行,阿瓜,我記你首功!”

莘邇伏在榻上,費力地扭擡著臉,心道:“也不知他究竟是何‘良策’?”問道,“主上有把握禿連部大會聽從主上的此策麼?”

令狐奉弓腰湊近莘邇的耳邊,說道:“你知那赤奴爲(wèi)何會與我結(jié)爲(wèi)香火?”

“小臣愚昧,不知。”

“因爲(wèi)他有求於我!”令狐奉直起身,拿手指劃了個圈,說道,“這豬野澤的周邊,赤婁丹不是最大,只能排第二。那最大的部落叫賀幹,與東邊的秦虜有關(guān)係,得其助濟(jì),良弓甲械,皆勝過赤婁丹,所以赤奴打不過他們,佔不到好牧場,年年還得繳納羊馬,並由他們選揀族人,給他們當(dāng)奴作婢;爲(wèi)與之抗衡,所以赤奴求到了我的門下,只是此前……。”他大氣地?fù)]動手臂,“我要謀大事,顧不上幫他。”

莘邇心道:“‘東邊的秦虜’,說的是隴以東、關(guān)中的戎人秦國吧?那秦國居然與豬野澤畔的胡部有來往?這顯是欲謀隴州,所以在此處埋了個釘子啊。”由豬野澤向南,越過大漠,行不多遠(yuǎn)就是定西國的王都了。秦國若是來犯,正當(dāng)隴地全力在東界抵禦之時,豬野澤這裡突然趁虛殺出一支胡騎,直奔王都,就算對軍事不太瞭解,莘邇也能料到所會導(dǎo)致的嚴(yán)重後果。

只是假想一下兩處胡人響應(yīng),數(shù)千胡騎呼嘯卷襲的場景,莘邇就不由悚然。十餘年前,隴地有次夷亂,據(jù)腦中的記憶,胡夷的騎兵轉(zhuǎn)戰(zhàn)迅捷,凡到之處,直若蝗蟲過境,片瓦不留,死傷遍野。見令狐奉卻似渾沒將之當(dāng)回事兒,莘邇真不知他是心大,還是被權(quán)力迷昏了眼,此前居然不顧!

莘邇壓下繁雜的情緒,繼續(xù)聽令狐奉說話,聽他說道:“現(xiàn)在我能幫他了。”

莘邇問道:“這麼說,主上的良策是與此有關(guān)了?”

“阿瓜,你聰明,冰雪聰明,一猜就著!不錯,我的這個良策正與此有關(guān)。”他又把身弓下來,說道,“能使他得利,幫他除掉大患,他爲(wèi)何不從我策?”

莘邇心道:“什麼良策,能幫禿連赤奴除掉勁敵?”想不出來,說道,“如此說來,主上的此策他肯定是會用的了,只是,既已幫他除掉大患,他已得利在手,小臣擔(dān)憂,那他還會再幫主上還都麼?”幫令狐奉奪位,是需要派兵的,這可是實打?qū)嵉母冻觯嵌d連赤奴會願意麼?

令狐奉笑了起來,指點莘邇,說道:“阿瓜,你雖然聰明,還是太年輕了。我告訴你,這世上之人,咱們唐人也好,他們胡夷也罷,吃的不同,穿的不同,住的用的不同,但有兩個字卻是相同的。你知道是哪兩個字麼?”不等莘邇回答,自答道,“‘利益’!”充滿信心,“只要我給他足夠的利益,他爲(wèi)何不幫我?可惜族人的性命麼?族人對他,攫利的鷹犬而已!”

禿連赤奴若是視族人爲(wèi)滿足個人利益的工具,那麼令狐奉視莘邇等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胡夷與唐的強(qiáng)雄在這方面毫無不同。

通過令狐奉的這番話對這個時代加深了印象的莘邇默然不語。弱肉強(qiáng)食,肉食者多爲(wèi)己利謀的道理亙古不變,可前世畢竟不如此世顯得這麼直截了當(dāng)。

令狐奉說道:“我不僅能讓他心甘情願地幫我,待登上王位,我還能使他再如以前那般,狗一樣地伏在我的腳下!”顧問曹斐、傅喬,“你二人信麼?”回答他的是陣陣鼾聲,曹斐兩人已然醉眠。

令狐奉無趣地回過頭,對莘邇說道:“你睡吧!明日等我好消息。”

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yǎng)士霸王術(shù)準(zhǔn)備開下一卷,構(gòu)思一下章節(jié)概要,明天更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yīng)徙多貧困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zhàn)將 蛇龍並無存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fēng)雲(yún)(三)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wèi)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fēng)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wèi)先 依士治豪強(qiáng)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四章 機(jī)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yuǎn) 鐵騎漠中來(中)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jǐn)對(中)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yún)光如妝容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wèi)盟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jǐn)對(上)第二十四章 機(jī)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shè)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yuǎn) 鐵騎漠中來(上)第八章 結(jié)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lǐng)兵至(下)第四十五章 姚謹(jǐn)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wèi)敵 宋閎蓄勢撲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八章 翻雲(yún)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shè)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xiāng) 將軍眼烏青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xiàn)策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fēng)雲(yún)(四)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zhàn)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五十四章 擔(dān)責(zé)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wèi)短視徒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五十四章 擔(dān)責(zé)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fēng)雲(yún)(二)第三十一章 基業(yè)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十六章 風(fēng)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五十四章 擔(dān)責(zé)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xiàn)俘赴王都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
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yǎng)士霸王術(shù)準(zhǔn)備開下一卷,構(gòu)思一下章節(jié)概要,明天更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yīng)徙多貧困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zhàn)將 蛇龍並無存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fēng)雲(yún)(三)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wèi)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fēng)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wèi)先 依士治豪強(qiáng)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四章 機(jī)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yuǎn) 鐵騎漠中來(中)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jǐn)對(中)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yún)光如妝容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wèi)盟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jǐn)對(上)第二十四章 機(jī)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shè)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yuǎn) 鐵騎漠中來(上)第八章 結(jié)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lǐng)兵至(下)第四十五章 姚謹(jǐn)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wèi)敵 宋閎蓄勢撲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八章 翻雲(yún)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shè)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xiāng) 將軍眼烏青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xiàn)策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fēng)雲(yún)(四)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zhàn)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五十四章 擔(dān)責(zé)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wèi)短視徒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五十四章 擔(dān)責(zé)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fēng)雲(yún)(二)第三十一章 基業(yè)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十六章 風(fēng)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五十四章 擔(dān)責(zé)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xiàn)俘赴王都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张家港市| 思茅市| 嘉鱼县| 囊谦县| 乌兰察布市| 平陆县| 巨野县| 鹤庆县| 台湾省| 平武县| 拜城县| 嘉荫县| 仁怀市| 武乡县| 台山市| 富民县| 甘谷县| 郑州市| 华容县| 临湘市| 尉氏县| 依安县| 商河县| 崇义县| 沅江市| 广水市| 南丰县| 三河市| 宜宾市| 浏阳市| 黑河市| 卓尼县| 高尔夫| 滨州市| 玛纳斯县| 开阳县| 当涂县| 昌平区| 岑巩县|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