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

追溯冉興國的歷史,可以上至近兩百年前。

時在秦朝末年,海內凌遲,世爲天水戎人大率的冉氏,當時出了一個豪傑,名叫冉建,其人勇健多計,見天下戰(zhàn)亂,爲圖自保,遂率部遷入到了武都的仇池山(今甘肅西和南一百二十里)。

仇池山可以說是冉興國的心臟。

此山背蜀面秦,峭絕險固,壁立百仞,其形如龜,上土下石,山頂有平田百頃,大泉一眼,且有土可以煮鹽。簡言之,一夫守道,萬夫莫向,良田肥沃,水、鹽自產(chǎn),誠風水寶地。

冉興自佔據(jù)仇池一帶以來,軍政的中心雖然不是始終都在仇池山,但每當遇到挫折之後,其統(tǒng)治集團退縮的最後據(jù)點必是此山,而每次也都能借此以得喘息。

秦、成鼎革之際,冉建的後人自號百頃王,也曾參與到西北地區(qū)的羣雄亂戰(zhàn)中,不過因爲勢力小,只能充當依附的角色。

到得本朝,西唐後期,關中戎人造反,冉氏倒沒有怎麼摻和,時爲大率的冉盛僅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觀望局勢。這時的冉興雖未建國,但冉盛可以說是冉興政權的奠基者。

正當海內大亂,不少關隴流民涌向相對富足安定的仇池,冉盛來者不拒,廣納豪傑,有那來了後想走的,他也不攔阻,給以路費、派人衛(wèi)護送離。這些舉措爲他贏得了好的聲譽,不僅仇池一帶的羣戎全部歸服,並且不少的唐人投奔,冉氏的勢力迅速壯大。同時,冉盛還遙尊搖搖欲墜的西唐王朝,獲拜驃騎將軍、右賢王。這兩個封拜意義重大,代表冉氏得到了西唐朝廷的認可,列入到了藩臣的行列。冉盛雖是胡人,卻委實是個眼光遠大的傑出人物。

後來,匈奴趙氏興起,攻打仇池。

冉盛的長子冉弘見趙氏兵強,知不可敵,於是率宗族、部曲向南逃入巴蜀。到了蜀地,他用重金賄賂蜀國的權臣李幼,得到了蜀國的支持。在趙氏退兵後,冉弘還拒武都,旋即叛蜀,進佔武都南邊的陰平等地。李幼懊悔上當,統(tǒng)兵來討,反而兵敗被殺。冉弘偷襲仇池,又大敗匈奴趙氏留下的鎮(zhèn)將,亦殺之。冉弘以區(qū)區(qū)之兵,先敗蜀國,又殺匈奴大將,威風大震,被當?shù)氐娜秩?、唐人呼爲“難敵”,乃以“興”爲號,正式建國。

冉興建國至今,已近百年,憑藉天險,外敵不好打進,但因爲冉難敵之後,其國中內亂不休,冉家宗室爭奪王位,叔殺侄、弟殺兄,自相殘殺,幾無寧歲,也致使他們無力外擴。

因爲冉興境內戎人爲衆(zhòng),而且這些戎人還多還保留部落形態(tài)的背景情況,冉興國內的行政建制與別的割據(jù)勢力不同,他們沒有采用郡縣郡,而是實行以“護軍”爲長吏的鎮(zhèn)戍制。分包括冉氏國人、從屬部落在內的諸戎及徙居本地的唐人爲二十部護軍,各爲鎮(zhèn)戍,不置郡縣。

蒲茂撤兵回咸陽的第三日,麴碩、氾丹等引兵渡河,隴州東南部緣邊的大夏護軍、興唐護軍、武始護軍等部俱皆從軍,又有前些天臨時徵調的兵士,總計步騎兩萬餘,突襲冉興,鏖戰(zhàn)十餘日,先是克取了蒲秦與定西接壤的隴西郡數(shù)縣,繼而打下了冉興西北部的四個護軍鎮(zhèn)。

如今當權的冉興國君名叫冉彤,他的王位是從他的從子手裡奪來的,國中的政局本就很亂,聽到蒲秦來攻,勉強合力對外,忽然蒲秦撤兵,剛剛放鬆警惕,忽又聞定西殺出,麴碩素鎮(zhèn)隴東,冉彤畏懼其名,頓時驚慌失措,都做好見勢不妙,遁入仇池的準備了。

可在這個時候,定西朝廷的一道旨意下到了麴碩軍中。

旨是密旨,麴碩接旨,自己看罷,召集將校,決意退兵。

氾丹等眼見大勝在望,便是此回打不下仇池山,至少冉興的武都、陰平兩郡,足可以打下大半,哪裡甘心此時撤退?氾丹苦諫。麴碩重其閥族名流,便屏退諸將,出示密旨與他觀閱。

密旨上只有兩個字:速歸。

氾丹驚愕擡頭,說道:“怎麼只此二字?”想到了什麼,神色大變,說道,“難道?”

氾丹、麴碩兩人,大眼對小眼,誰也不敢把想到的東西說出來。

“速歸”兩字的密旨,也送到了莘邇的手中。

莘邇遠在千里沙海之外,可這道給莘邇的令旨,比起送達到麴碩處的時間,還提前了一天。

爲防冉興追擊,麴碩親自殿後,三軍徐徐撤還。

麴碩兵渡黃河,到的西邊第一個郡大夏郡時,莘邇已從朔方回師,入到了漠中。

莘邇的部曲都是騎兵,行軍速度快,他又把不必要的輜重和傷員都留在了後頭跟從,隨身只帶精卒晝夜兼行,因是麴碩過大夏,又過興唐,還沒到湟河郡,行不過二百來裡,而莘邇已經(jīng)兵行五百餘里,越過溫池,返至到了隴州地界。

麴碩兵過湟河,回到唐興,莘邇已近豬野澤。

千里沙海,用不惜累廢大量配馬作代價,回程用了不到七天。

出發(fā)時八月中旬,回到王都谷陰,九月中旬。

前後將近一個月,半數(shù)的時間在沙漠,半數(shù)的時間在征戰(zhàn),尤其回來的這幾天,時間緊張,莘邇根本顧不上打理自身。

回到王都,入宮城的時候,他渾身上下髒污不堪,鬍鬚雜亂,頭髮數(shù)日沒洗,迎風衝沙,髒得成綹,把髮髻散開的話,不用怎麼收拾,就能如鮮卑人那樣,弄成滿頭小辮了。

半道路上,莘邇接到了另一道王令,叫他還都以後,立即入宮。

故此,他連兵馬都來不及親自安置,纔到谷陰,就匆忙忙地趕到靈鈞臺來了。

通報過後,陳蓀出來迎他。

陳蓀面色沉重,帶著很深的憂色。

兩人一邊往宮裡走,莘邇一邊問道:“接到王令,我就立即回師了。王令如此緊急,可是主上?”

陳蓀點了點頭,說道:“你回來的正好。大王召內史宋公等人晉見,宋公等人剛到?!?

氾丹、麴碩、莘邇料得一點沒錯。

令狐奉傷情惡化,這些天又幾乎如他才受傷時那樣,整日陷入昏迷,一天醒轉不到半個時辰,明眼人一看皆知,他命不久矣。想來前些日的精神尚可,大約應是短暫的迴光返照。

小半個時辰前,令狐奉從昏迷中甦醒,召內史宋閎、大農孫衍、中尉麴爽、牧府別駕宋方、牧府治中氾寬,還有曹斐、督府的右長史張僧誠,以及王國傅張渾等一干文武重臣入見。

從他初次醒來到現(xiàn)在,他從來沒有一次召過這麼多的臣子,如那張渾,他更是僅在除張道將爲世子友時,召見過他父子兩人一回,其它時候一次沒有召過。

陳蓀推斷,也許他是要託孤了。

進到令狐奉的寢宮。

宋閎等人都已經(jīng)到了,共有十一個人。

內史、三卿、牧府和督府的三個長吏、王國傅以外,還有督府的右司馬唐艾,剛上任不久的世子友張道將。十來人列拜在令狐奉的牀榻下,正在聽令狐奉說什麼。

莘邇與陳蓀各找到自己的班次,拜入人羣其間。

莘邇不知令狐奉在與宋閎等說什麼,只聽到他最後的一句問話:“卿等依按典禮,著速辦理!”

宋閎等人伏拜,多時無言。

殿內氣氛凝重。

莘邇心道:“令狐奉說了什麼?宋閎他們怎不迴應?”

令狐奉咳得好像肺都要咳出來了,他斷斷續(xù)續(xù)地問道:“孤的令旨你們沒聽到麼?怎麼一個個的都不說話!……宋閎,這件事交你主理!”

宋閎扣頭不止,說道:“臣敢請大王三思!”

令狐奉勃然大怒,說道:“思什麼?孤意已決!虜秦、虜魏,胡逆尚敢僭號稱尊,孤應天命,萬民仰望,難道連胡人都不如麼?自我登位,國勢日強,定西威名,遠懾胡賊,阿瓜先爲孤破柔然,麴碩又爲孤取隴西、冉興,王師到處,無往不克!足可見天命之所鍾我!

“孤生時,紅光漫天,孤是天之子也!這個天子,是老天給我的,老子當定了!”

宋閎、氾寬等人力諫。

氾寬情真意切,苦苦諫言,說道:“我國所以能夠立足邊地,環(huán)境皆敵,以一州之地而抗天下之胡者,既因歷代先王之英武,也是因爲我國奉唐正朔,因得隴地民心。大王,今如稱尊號,臣恐士心不服,百姓離散,國將亡矣!”

“什麼士心?哪個不服?你給老子說出來!老子殺得他服!”令狐奉看到了莘邇與陳蓀,指著他倆,問道,“老子要稱帝,你兩個怎麼說?支持還是反對?”

陳蓀懼不敢言。

莘邇這才知道令狐奉在與宋閎等人說些什麼,他心中想道:“氾寬所言甚是。隴州周邊皆敵,所以延續(xù)以今,一則定西前代諸王,頗有重民生的,一則正是因定西仍稱唐臣,由是得以維持人心。如果妄自稱帝,亂局將自此開啓!論以事業(yè),令狐氏保據(jù)隴州而已,並無破滅敵國、收服夏土的特別偉功,憑什麼你敢稱帝?你可稱帝,別人也可稱帝!此舉萬萬不可!”

莘邇學陳蓀,俯首默然。

令狐奉說道:“不說話,就是支持了?”問麴爽、曹斐、宋方、張渾、張道將等人,“你們呢?”

饒以曹斐的粗莽,也知此事不可,但在令狐奉逼視的淫威之下,諸人沒一個有膽子開口的。想那令狐奉,沒準兒下一刻就氣絕了,這個時候,幹嘛觸他黴頭?萬一惹他大怒,被他叫宮外的甲士拖出去殺了,找誰喊冤?

“很好!你們都支持!”令狐奉對宋閎、氾寬說道,“朝中羣賢,今日盡集於此,都支持孤。你兩人還不從命?宋閎!馬上與禮官爲孤置辦登基慶典。孤明日就要登基,明日就要登基!”

宋閎、氾寬也怕令狐奉死到臨頭,乾脆破罐子破摔,把他倆殺了,無奈只得接令。

宋閎問道:“大王登基,不可無有國號。敢問大王,以何爲號?”

好一會兒聽不到回覆,諸人大著膽子擡頭去看,見令狐奉雙眼緊閉,面色慘白,卻是昏厥過去了。陳蓀趕忙喚醫(yī)官進來。四五個醫(yī)官手忙腳亂半天,令狐奉悠悠喘了口氣,醒了。

宋閎再問“以何爲國號”?

令狐奉神智不清,腦海裡浮現(xiàn)出在豬野澤時的日子。

那段日子,是他此生最爲艱難的時月。

美麗的豬野澤水,雪後的草地、沙漠,溫暖的帳內,禿連赤奴和他的兒子、女兒輪番出現(xiàn)。

莘邇回馬救下令狐樂;與曹斐、莘邇殺掉赤奴;麴碩領兵抵達,大敗郭白駒與索重;殺回王都,令狐邕被郭奣的信徒所害,羣臣聞風相降;登上王位,意氣風發(fā),宏圖將展,志滿意得。

他閉著雙目,喃喃說道:“豬野澤?!?

宋閎等人沒有聽清,宋閎再次問了一遍。

令狐奉重陷入昏迷,昏迷前說道:“豬?!?

衆(zhòng)人面面相覷。

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xiāng) 將軍眼烏青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茍將軍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wèi)盟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zhàn)將 蛇龍並無存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三)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上)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yè)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四)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tǒng) 遺策滅賀渾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shù)得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三)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十一章 茍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五)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三)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
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xiāng) 將軍眼烏青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茍將軍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wèi)盟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zhàn)將 蛇龍並無存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三)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上)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yè)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四)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tǒng) 遺策滅賀渾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shù)得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yún)(三)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十一章 茍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五)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zhòng) 季和挫爽軍(三)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丰县| 新乡市| 南投市| 仁怀市| 华宁县| 甘洛县| 元江| 库车县| 弥渡县| 绩溪县| 田阳县| 临颍县| 罗山县| 肇东市| 濮阳县| 云林县| 通山县| 会昌县| 平江县| 新干县| 安龙县| 吉安县| 察雅县| 宜都市| 衡阳县| 宁陕县| 孟州市| 康马县| 雅安市| 广饶县| 舞阳县| 德保县| 逊克县| 五寨县| 洛浦县| 广宗县| 碌曲县| 张北县| 卢湾区| 太湖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