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

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促使蒲茂決定採納孟朗的第二策。

孟朗大喜,說道:“大王英明果斷,此古聖主之資也。察歷代開國,或潛伏淵野,而但凡運至,無不逢惑不疑,當機立決!今大王之事成矣!”下拜說道,“臣敢請爲大王效犬馬之謀!”

孟朗的“急策”,說白了,就是造反。

蒲茂雖是宗室,在蒲秦的聲望不低,名譽也很好,但畢竟仍是臣子。造反這等掉腦袋的事情,不是一人建議、一人贊同,然後就能隨便成功的。必須得有完善的謀劃。

孟朗已有成策。

當下,他獻給了蒲茂三計。

蒲茂聽罷,喜道:“管、樂之謀,不及孟師!孤事成矣!”

蒲茂苦心經營多年,在軍中自有親信,當下他把這些親信盡數召來,和孟朗一起,與他們秘議半晌。秘議過後,蒲茂召集各部將校,傳達蒲長生的令旨,下達命令,兩日後拔營歸都。

是夜,左部營中,突然喧鬧。

自古領兵,軍中夜驚,從來都是主將最怕的之一。

大半夜的,黑燈瞎火,兵卒們正入眠之時,大多且有夜盲癥,看不清東西,營內忽生大亂,上級、下級都不瞭解情況,如誤會是敵人夜襲,極有可能就會因此自相殘殺,不戰而潰。

蒲茂聞訊,引親兵急赴左營。

到的營裡,營將已經把紛亂彈壓下去,但還有數百上千的兵卒沒有回帳,聚在校場上,接頭接耳。看到蒲茂來至,這些兵卒中,很多人露出奇怪的眼神。

營將拜迎蒲茂,說道:“三更時分,天降白石,落在了末將營中的校場上。兵卒們因此驚動。”

這是孟朗三計中的第一計。

此一計,也是三計最終能否得用的基礎。

蒲茂壓下緊張的情緒,拿出下午曾有過多次練習的表情,裝作驚訝,問道:“什麼白石?”

四個壯卒擡著一塊半人高的白色大石頭,放到了蒲茂的面前。

石頭潔白如玉,對著蒲茂的這一面,上頭四個紅色的大字:草戊應王。

字看起來不像是寫上去的,而是石頭的天生紋理形成。

蒲茂心中讚道:“孟師早前爲我招攬到的那個方士,倒真是有一手好本事!”

這四個字當然不是天生的紋理,用後世的話,是用化學原料在石面上僞造寫成的。道家的方士,不少都是化學家,風行江左,定西亦頗有人用的“五石散”,其原材料便是幾種礦物質。

孟朗隨行在側,躲在蒲茂身後,於陰影中細細觀察校場上諸多兵卒、軍吏的表情,傾耳聽他們的議論,心中想道:“《河圖龍龜符》中本就有‘草戊應王’的言句。草、戊者,茂也。天降白石,‘白’又合我大秦的尚色。兩下結合,不由得這些愚夫凡俗不信!士心已有三成了。”

《河圖龍龜符》是時下流行於世的百餘種圖讖書籍之一。

相比其他的圖讖書籍,這本“預言書”,更得蒲秦、鮮卑魏國等胡人的相信。因爲在此書中,提出了“五胡次序”的預言。所謂“五胡次序”,這個“五胡”,指的不是五個胡人種族,而是五個胡人,說的是,上天降命,胡人也能作中原的天子,總共有此五人能夠輪流稱帝。

自上古以今,中原向來是夏人稱王、稱帝。一則是出於對歷史傳承的敬畏,二來也是胡人對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緣故,——便在北地爲胡人佔據多年後,尚有胡人的大貴族自己說“自古無胡人爲天子者”,所以從匈奴趙氏建立秦國開始,所有的胡人君主、抑或有野心逐鹿天下的胡人英豪,都在想方設法,爲自己稱帝、奪佔諸夏尋找“法統上”的依據。

《河圖龍龜符》的作者無人知曉,從書中偏向胡人的言語來看,沒準兒可能是胡人中精通夏文化之人寫的,又或乾脆就是出自稱臣胡人的夏人之手,但不管此書是誰寫成,“胡人也能作天子”之說辭,自此書一出,很快便大興南北,此書也就立刻得到了北方胡人貴族的推崇。

鮮卑魏國、蒲秦之建,羯人賀渾邪之野心滋生,皆是因從此書中比附到了對應的話。

這本書裡,亦有“草戊應王”四個字。

底層的兵卒,大概許多是隻知此書,不知內容,但沒關係,孟朗知道,白石降落的當晚,就有人在營中散播起來了“草戊”即蒲茂,蒲茂“應王”的謠言。

一股暗流在數萬步騎的秦軍中漸漸形成。

兩天後,蒲茂拔營還都。

路上,他行軍甚緩,三十里一歇,日行不過六十里。

從前線秦州到王都咸陽,短短六百里的路程,走了三天,還沒走到一半。

白石與“草戊應王”形成的軍中暗流,在有心人的推動下,慢慢發酵。

第四天上午,兵到雍縣。

雍縣出於咸陽與秦州的中間位置,行軍至此,算是走了半程了。

不知從哪裡傳來的消息,各部營中空穴來風,上到將校,下到兵卒,都聽說了咸陽朝中,丞相蒲光建議皇帝蒲長生,大發唐人兵戶,並徵各部胡兵,五丁出三,攻打定西。

有的胡人士卒不信,說道:“無緣無故的,打定西作甚?”

有的唐人士卒聰明,自以爲知道原因,說道:“咱們跟著大王攻打冉興,爲何還沒開仗就匆忙撤退?還不是因定西奔襲朔方麼?定是丞相與陛下忍不下這口氣,所以要做回擊。”

有的身在士籍的兵卒愁眉苦臉,說道:“春天的時候,從陛下討伐叛亂,打完叛胡,又打乞活;夏天的時候,虜魏的遊兵侵擾邊境,又跟他們打了兩仗。這回說打冉興沒打。想著回到咸陽,總算能夠歇上些時日了,陛下與丞相卻怎麼又要動兵!要打的還是兵強馬壯的定西!”

蒲秦雖說有河、山之固,關中誠然王者之業,可環顧其周邊,它的地理位置其實不好,西邊是定西,東邊是鮮卑魏國,南邊是巴蜀、江左,北邊是柔然、拓跋,四面皆敵,立國以今,幾乎年年打仗,導致民不聊生,結果百姓爲了求活,又此起彼伏地起來反抗,愈是火上加油。

被編入士籍的兵戶們,如同蒲秦的奴隸,被迫成年累月的打仗,父死子繼,兄亡弟接,人生黑暗,看不到一絲光亮,產生厭戰的情緒亦是難免。

沒在士籍的“部落兵”,聞得蒲長生、蒲光居然要“五丁出三”,也是頓生怨望。

這是孟朗的第二計。

細細聽完安插在各營中耳目的彙報,孟朗對蒲茂說道:“士心怨憤。大王,事已成六分!”

離開雍縣,部隊繼續東行。

過了扶風,到達始平郡,咸陽已近在咫尺。

這日,軍中又傳開了一道流言。

蒲長生前日宴會羣臣,齊折部的酋大酒後失態,被蒲長生於堂上手刃,從屬於齊折部的啖提部酋大求情不得,也被蒲長生殺了。

蒲秦的主體種族有兩個,一個是國族,即蒲長生、蒲茂的族人,一個是遠在千餘年前,就與他們在西北部邊地共存的從屬部族。

國族中,共有四個部落最爲高貴,蒲、齊折和被殺的太尉步岐所在之雀戈戈,都是其一。啖提部是從屬部族中的幾個大部落之一。齊折、啖提兩部,現在蒲茂軍中爲軍吏、兵卒的甚多。

蒲長生輕剽好殺,步岐以太尉之尊,只因爲一句歌謠就身死族滅,要說他醉後殺人,不足爲奇。但是,消息傳開後,起初齊折部、啖提部的人並不很信。

無論如何,齊折、啖提都是大部落,一下殺掉兩個酋大,便是蒲長生,估計也沒這個膽子。難道他就不怕激起兵變麼?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不由得他們不信。

蒲茂攜孟朗,並及齊折、啖提兩部在軍中的幾個將校,宰殺犧牲,痛哭流涕,當衆祭奠齊折、啖提兩部的酋大。蒲茂與齊折、啖提兩部的將校都出來祭奠了,這事看來不會有假。

此乃孟朗的第三計。

數千的兵卒圍觀奠禮。

日頭慘淡,渭水如帶。

蒲茂額抹白巾,孟朗和一干齊折、啖提的將校身著喪服,十餘人拜倒大哭。

兵卒裡頭,有齊折、啖提的部民,也拜倒地上,捶足頓胸,嚎啕哭叫。

一個齊折部的將軍抽出短匕,在臉上劃出了幾道深深的傷口,血流滿面,吼號叩首,幾至昏厥,血、淚混合,悲痛之情,難以言表。他的這個舉動叫做“嫠(li)面”,是戎人喪葬時的風俗。其餘的將校、下邊的兵卒模仿效之,盡皆割面,慟哭嚎叫。其餘將、卒,都覺感動。

那個首先割面的將軍起身到蒲茂身前,大聲說道:“大王!朝中奸臣當道,陷害忠良!長此以往,國家將亡!末將斗膽,敢請大王急行入都,清君側,誅奸佞!還國人朗朗晴空!”

孟朗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恨鐵不成鋼地想道:“小胡粗野,不讀書。就這麼幾句話,我教了他半個時辰,他還是沒能給我說全!不過還好,至少把主要意思說明白了。”

另幾個將校,包括站在臺下的十餘軍官,齊齊上步,共至蒲茂身前,下拜皆道:“敢請大王入都,清君側!”

兩個忠於蒲長生的將領大驚失色,欲要上前阻止,剛到臺上,話尚未說一句,就被幾個軍吏亂刀砍死。一人朝他們的屍體上唾了口,罵道:“奸臣!”

幾天來,先是白石降,繼而朝中將要大發兵,現在又是蒲長生妄殺忠臣。

數條流言、信息會攏,於滿是悲痛的氣氛中,絕大部分的將校、兵卒都受到了強烈的影響。陸陸續續的,不斷有人拜倒,加入到勸說蒲茂清君側的行列之中。

孟朗小聲提示蒲茂,說道:“大王,事已成十分,可以決斷了!”

陰雲蔽日,蒲茂卻覺陽光刺眼,北望渭水,前眺咸陽,偌大的關中之地,思求已久的雄圖霸業,就要成於今日!

他抽出佩劍,看向近處的將校、臺下的兵卒,用最大的聲音,慷慨地說道:“祖宗艱難創業,百戰浴血,才使我等得有關中,基業來之殊難,我輩當廣大發揚,豈可任由斷送奸佞之手?

“衆望不可逆,國賊必當除!今日拔營,發兵咸陽!待誅奸佞,孤上奏陛下,分平陽、河東沃野地,與軍中‘國人’諸部;軍中屬營戶者,免爾等兵籍。以酬忠獎誠!”

三軍拜倒,齊呼萬歲。

在蒲茂的身後,數丈高的軍旗迎風招展,白底黑字,一個斗大的“秦”。

——

謝謝大家的月票、推薦和打賞!

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茍雄半渡擊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
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茍雄半渡擊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新乡县| 泰兴市| 武平县| 龙泉市| 沈丘县| 如东县| 迁安市| 浦县| 定南县| 涞源县| 彭州市| 怀安县| 永平县| 含山县| 宜良县| 资兴市| 双江| 弥勒县| 辽源市| 庄浪县| 台南县| 建昌县| 商水县| 甘孜县| 云林县| 乌兰县| 正阳县| 黄平县| 岱山县| 五寨县| 绥棱县| 平泉县| 太原市| 扶余县| 萝北县| 偏关县| 蓝田县| 麻阳| 清水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