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茍雄半渡擊

麴球看罷檄文,神色嚴肅起來。

王舒望注意到了他的表情變化,難免好奇,待要詢問,轉念一想,心道:“我剛受命到此,與麴護軍是初次相見,嚴格來說,還是個外人,並且我現在僅是勳官,便是被任爲了健兒營的佐僚,尚亦不算正式的軍吏。督府的檄文,肯定干係到軍機。罷了,我還是不問還好。”

他收起了想問的心思,麴球倒沒把他當做外人。

麴球一邊收好檄文,一邊對王舒望說道:“拓跋鮮卑在朔方打了個敗仗。”

王舒望愕然,問道:“拓跋鮮卑?”

“是啊。”

“它怎麼會……,哦!是了,趙宴荔不但向我國求援,也向拓跋鮮卑求援了?”

麴球答道:“不錯。趙宴荔以其最愛的幼子爲質,拓跋鮮卑又問他要了他的長子,以此做代價,換來了拓跋鮮卑的五千援騎。帶兵的叫紇骨萬。你聽說過此人麼?”

王舒望對拓跋鮮卑的情況不瞭解,搖頭說道:“未曾有聞。”

“紇骨氏你知道吧?”

王舒望略微汗顏,說道:“不知。”猜測問道,“可是拓跋鮮卑轄下的一個大部落麼?”

一問兩不知,麴球沒有因此責備王舒望,只是溫和地教他,笑道:“你昔在民間,不在軍中,拓跋鮮卑與我國又不接壤,你不知其部中內情也不足爲奇。

“只是,你從今往後就是我定西國軍中將吏的一員了,拓跋鮮卑近年以來發展的勢頭挺強,日後說不得,咱們與他們打交道的次數會不少,你卻要多多對之留心。”

王舒望覺他言如春風,恍惚間,似是回到了王都,讓他回憶起了在莘邇家中與莘邇對談時的場景,只感麴球於待人及物之上,竟是與莘邇有幾分相像之處,不禁心道:“所謂惺惺相惜。這大概就是輔國將軍對麴護軍讚不絕口,我聞麴護軍對輔國將軍亦是敬重有加的緣由吧!”

他恭敬地應道,“是。”

麴球簡單地給他介紹了一下紇骨氏的出處,說道:“拓跋鮮卑的祖地本非盛樂、平城一帶,他們原居於東北漠上,二百年前,他們向南遷徙,至呼倫貝爾大草原,又百餘年前,他們二次南遷,這纔到了他們今之住地。那裡原是匈奴故地。

“就在他們二次南遷之前,因爲部落的人口漸衆,其當時的首領拓跋鄰遂分其部民爲七,使他的兄弟們各攝領之。七部部民各有其號,紇骨氏是其中之一。再後來,拓跋鄰又把其叔父的後裔分出,把遠親各宗編爲一部。加上拓跋氏本部,是共十姓。此即拓跋之貴種十姓是也。”

拓跋部的勢力構架組成,與柔然頗爲相近,或言之,舉凡是主要從事遊牧的胡人“行國”,他們內部的尊卑、遠近等成分組成其實都是大差不差。

柔然是以本部爲主,次爲別部,再次爲役屬於柔然的附屬部落。

拓跋部是以“十姓”爲主,等類柔然的本部;次爲“內入諸姓”,現共有七十五部,等類柔然的別部;再次,是歲時進貢的四方諸部,現約共有三十五姓,也即三十五部,等類柔然的附屬部落。

王舒望欽佩地說道:“護軍真的是博聞多識!”頓了下,說道,“如此,這個紇骨萬應是拓跋酋大的宗親了?”

“此人可不止是拓跋酋大的宗親啊。”

“哦?舒望敢聞其詳。”

“拓跋部的諸部大人、將帥之中,名氣最大的是賀蘭延年。”

王舒望說道:“此人之名,小人曾有聞及,說他可與柔然的溫石蘭相比。”小小地恭維了麴球一句,說道,“溫石蘭雖然名揚漠北,號稱柔然名將,然西海漠中一戰,他卻被護軍與氾將軍大敗破之,唯以身逃。賀蘭延年既與溫石蘭齊名,想亦定非護軍的敵手!”

麴球微微一笑,說道:“西海郡的那場仗,我是在溫石蘭與氾將軍久戰以後,引精騎與鬥,方纔僥倖得勝。如無氾將軍之前的死戰,勝敗怕還在兩可間。”說起氾丹,麴球又道,“你來的不巧,氾將軍剛接旨歸朝,履新考功曹了。你要提前幾日到,還能謁見一下氾將軍。”

氾丹是閥族子弟,與王舒望是截然兩類的人,對見不見他,王舒望興趣缺缺,他應道:“是。”

麴球接著說道:“賀蘭延年以下,拓跋部頗有戰將,紇骨萬便是其一。較以賀蘭延年,紇骨萬這個人,性格有失魯莽,然勇悍則非賀蘭延年可及。虜魏北攻柔然的事情,你知道吧?”

“知道。”

“虜魏攻柔然時,拓跋鮮卑有遣兵相助,時帶兵的諸將中,就有紇骨萬。虜魏兵分兩路,紇骨萬時在右路,連破柔然數部,深入千里,斬獲數萬。此胡之勇,不可小覷!”

王舒望聽懂了麴球爲何細說紇骨萬的原因,驟然擔憂起來,說道:“如護軍所言,紇骨萬這般勇悍,怎麼會在朔方吃了個敗仗?孟朗、茍雄就如此能戰麼?那馳援朔方的我軍?”

馳援朔方的定西軍主將麴蘭,是麴碩的長子。麴球是麴碩的從孫,從孫即親兄弟的孫子。也就是說,麴球的祖父與麴碩是同產兄弟。麴球的父親是麴碩的從子,與麴蘭是從父兄弟。

麴蘭與麴球的血緣關係是很近的。

而麴蘭在定西國中,雖有知兵之名,也算是定西有名在外的戰將之一,但聽麴球適才對紇骨萬的介紹,恐怕於戰力上,他還是有所不如紇骨萬的。紇骨萬統兵五千,都敗給了孟朗與茍雄;戰力大概不如紇骨萬,兵馬又比紇骨萬少的麴蘭,會能是孟朗與茍雄的對手麼?

也就難怪麴球在看完督府的軍報後,神色立刻變得嚴肅。

麴球既是在給王舒望講紇骨萬等的情況,也是藉此在心中分析朔方的戰局,此時,他已有了初步的判斷,說道:“軍報上講,紇骨萬是在渡河的時候,自以爲行蹤隱秘,因而懈於戒備,由是被茍雄打了個埋伏。這是他疏忽大意,可以說是他自討的一場敗仗。

“只要馳援朔方的我軍小心謹慎,絕不浪戰,想那孟朗、茍雄料亦無計可施。”

話是如此說,麴蘭會小心謹慎麼?

……

謝謝大家的推薦、月票和打賞!

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茍雄半渡擊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茍雄請誅奸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
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茍雄半渡擊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茍雄請誅奸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余姚市| 泰安市| 麻城市| 云林县| 韩城市| 绥阳县| 临沭县| 若羌县| 商南县| 长治县| 台江县| 会同县| 临澧县| 常山县| 广州市| 凯里市| 高密市| 晋州市| 肃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汉寿县| 内黄县| 新田县| 嫩江县| 锦州市| 介休市| 敦煌市| 平武县| 扶沟县| 图片| 英超| 弋阳县| 沅陵县| 盘山县| 银川市| 泾川县| 徐闻县| 扎赉特旗| 大港区|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