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

谷陰的東、西兩座苑城現在都有營戶的家屬居住。

東苑城的營戶家屬主要是京師戍衛部隊,如太馬營等各營裡頭營戶兵卒的家屬。

西苑城的營戶家屬,多是莘邇帳下營戶兵卒的家屬。

因爲東苑城“開發”得較早,營戶家屬、谷陰唐人與胡牧中的貧民、外來的本錢少的行商,已基本把此城住滿,故是張韶率部至谷陰後,他部中營戶兵卒的家屬也住入到了西苑城。

此次釋營戶爲編戶齊民的政措,暫時只針對張韶部的營戶,因是兵部、戶部的官吏於這天早上,直接到了西苑城。這是“釋營戶爲編戶齊民”此政的起始,意義相當重要,兵部、戶部來此宣辦的官員,按照莘邇的意思,皆以其主官爲首。兵部的主官是唐艾,戶部的主官是羊馥,二人都是親自出馬,兩人之下,各有本部的正令史、書令史四五相從。

唐艾裹幘敞胸,長袖翩翩,手捉羽扇,靠車廂而悠坐,所乘是舒適的牛車。

羊馥冠服嚴整,腰束革帶,身配印綬,扶前攔而肅立,所乘是黑蓋的軺車。

二部的正令史、書令史,依照尊卑,或亦乘車,或者步行,分隨於唐、羊兩車之後跟進。當

真是如莘邇所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卻見他兩人部中的吏員們,乘車者,兵部的吏員如唐艾,全是牛車,戶部的吏員則如羊馥,全是軺車,而至於裝束,兵部的亦多風流外露的白幘褒衣,戶部的則多正兒八經地官服在身。

兵部的行列在前,戶部的行列在後。

西苑城在中城的西南邊,兩隊人馬一前一後,緊連著從西苑城的東門進入。

兩座苑城作爲貧民和吏戶、營戶這等如似奴婢一般的“賤民”之聚集地,平時少有中城等城區官吏、富人、貴族來的,忽然有十幾個“貴人”到至,頓時引得西苑城中的住戶騷動起來。

西苑城的城牆原本簡陋不堪,城中的道路也都是土路,不但平時無人養護,雜草叢生,路邊到處野生的灌木,崎嶇不平,盡是坑窪,而且一下雨就泥濘難行,莘邇主政以後,專門叫孫衍從國庫撥了一筆款子,對西苑城,包括東苑城的城牆、道路等基礎設施做了修繕,如今比之往前,已是大爲改觀,雖仍不能與中城等三城相較,但至少城牆增高、城門換了新的大門,道路也填平了,並主幹道都鋪上了碎石或砂礫,清除掉了雜草、灌木,算是像那麼回事了。

倒亦方便了唐艾、羊馥等的此次城中行途。

早有西苑城的民事官吏,把張韶部的營戶家屬召聚好了。

這些家屬住的“裡”中狹窄,無有足夠的空間聚集,故是等待唐艾、羊馥等的地方,不在“裡”中,而是在西苑城中心的那座湖畔。

這個湖,即是莘邇當年潛入西苑城,聯絡祆教郭奣時到的那個湖。

西苑城的大小官廨皆在湖邊,西苑城內祆教、佛教等的寺廟也皆坐落湖岸。

此湖方圓不小,要說起來,湖中魚蝦成羣,水產著實豐饒,只唯是其雖位處西苑城,然卻屬定西王室的私產,令狐奉及其之前的歷代定西王,都不許城中的住戶於其中打魚,故是城中的住民,對湖中的魚蝦,原來也只能望之興嘆罷了。令狐樂即位之後,就在去年早些時候,莘邇請得了左氏的令旨,放開了此湖的漁禁,也算是一項惠民的善政。

閒言少敘,唐艾、羊馥等在許多西苑城住戶的尾隨觀望下,徑到了湖邊。

張韶部的士兵,多是出自營戶,現住在西苑城的其部中之營戶家屬共有兩千餘家,差不多萬口左右。

只見那湖水的南岸,幾座參差排列的官廨之前,此時已然烏壓壓的遍是衣衫襤褸的男女老弱。

夏季酷暑,富貴人家的主人、奴婢不耐炎熱,對窮人來說,夏季卻實是比冬季爲好。冬季無衣,他們甚至會被凍死,夏季熱點則無所謂,大不了赤膊就是。這些男女老弱,男人們,泰半即俱是赤膊,有的連形同後世背心的裲襠都沒有穿,赤裸著上身,下邊只穿條短短的犢鼻褲,稍微有錢些的,穿個鞋子,沒錢的,索性光著腳。上身無衣的不止男子,唐艾一眼看到,人羣中的婦人,亦頗有未穿衣服,僅裹了個草蓆之類,以作遮羞的。

唐艾蹙眉,問先與城門處迎接他們,後又前邊引路,帶他們到此的西苑城官吏,說道:“那些婦人無衣可穿,爲何還要她們到這裡來?”

官吏畢恭畢敬地答道:“中臺傳令,命下官等把張將軍部的營戶家屬於今晨悉數聚於湖岸,以恭候二公前來宣旨,下官等故是恭謹從令。”

“你在西苑城爲吏多久了?”

“三年了。”

“你明天不必再來西苑城了。”

那官吏問道:“不來這裡,下官去哪裡?”

“我聽你口音,像是酒泉人?”

“唐公英明,下官正是酒泉人氏。”

“便回酒泉去罷!”

那官吏驚愕,說道:“下官愚鈍,敢問唐公此話是何意也?”

唐艾懶得與他多說,吩咐車邊的一個書令史:“你教教他,我是何意。”自起身下車。

丟下那目瞪口呆的官吏不管,唐艾與下車過來的羊馥聯袂,共往湖邊。

羊馥聽到了他與那個官吏的對話,一面朝湖邊走,一面說道:“千里,你是兵部的主事,管不了吏部的事,這個小吏雖是不恤百姓,你卻有不能擅自革其官職啊。”

唐艾不以爲意,說道:“我給吏部去道書便是。”

羊馥不認可他的做事風格,然知唐艾生性如此,早年落魄時,且我行我素,傲視同儕、上級,以致遭遇排擠,況於今日得志?知道勸說不了他,也就算了,不復多言。

兩人到了人羣前頭,登上臨時壘就的木臺,等西苑城的其餘吏員、營戶的營官們制止住了張韶部營戶家屬的嘈雜鬧聲,羊馥謙讓,就請唐艾宣讀旨意和述說中臺本於旨意而定的政措。

唐艾當仁不讓,他知百姓們聽不懂文言,遂也不照著聖旨的原文讀,用淺顯的白話,把“放張韶部營戶爲編戶齊民”的令旨,及於三天後,將把他們遷往朔方,且在這之前,也就是明天,會給他們每家各“借與”羊、馬牲畜若干,以供他們到朔方後好做放牧,等到後年,再問他們收取“本息”的中臺決定,大聲地對臺下的這上萬男女講了一遍。

他話音未落,臺下的營戶家屬、周邊觀者如堵的城中住民,登時喧譁大作。

周邊的住民不提,只說那營戶的家屬。

這些營戶的家屬,與吏戶的家屬一樣,都是直轄國家的“附屬”,與豪強大族家中的徒附沒有什麼區別,雖是位同奴婢,到底朔方他們爲編戶齊民、遷往朔方此政,是近日定西的一項頭等要政,谷陰的五座城內已是傳得沸沸揚揚,因而他們中也不乏有人已提前曉知,只是提前曉知是一回事,旨意和政措真的下來,傳聞變成了現實,是另一回事。

多數的營戶家屬,頓歡喜不已,自此不再是“低賤”的士家,成爲編戶齊民了,他們的子孫不必再被強制性地當兵,不必再被強制性地給將校、貴人們當牛做馬,並且由今而起,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家產,他們的子孫也可以出仕,能做吏、乃至官了,這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的。

也有的營戶家屬,憂慮重重,脫離了士籍,被放爲編戶齊民固然是好,可朔方是哪裡?遠在大漠東北,離隴州千里之遙,聞聽那裡與柔然、鮮卑等野蠻的胡人接壤,戰爭不斷,去到那裡落戶,從長遠來看,卻則怎麼都覺得不像是件好事。

更有極少數愁眉苦臉,滿心不願的。

這些不願意的,都是營戶中的“上等人”,他們儘管也是營戶,可卻是“屬於張韶”的營戶。依照時下“送故”的俗例,主官離任,當地會送錢給主官,同時也會送些當地的營戶給主官,此類愁眉不展的營戶,就都是張韶離任西域時,被送給張韶,等同是變成了張韶的“私奴”的,不僅相比其它的營戶,比之尋常貧困的編戶齊民,他們日常的生活、待遇,都舒坦很多,不愁吃喝,當然不免就不樂莘邇的此政。

歡喜的也好,擔憂、不樂的也罷,旨意已下,政措已定,他們都身不由己,只能遵從。

卻是說了,若是不願去朔方,難道不可以逃跑,以抗拒此政麼?這顯是不可能的。首先,他們沒有路引,哪裡都去不成;其次,即便通過荒山野澤,繞過了關卡,去到了別郡、別縣,他們一無民籍,二無土地,也住不下來,最終只能成爲流民,過上朝不保夕的日子。

營戶的家屬反應不一。

圍觀的西苑城住民們,中亦有營戶家屬,與他們相同,亦是反應各異。有的羨慕;有的竊竊私語,認爲他們雖被免去了士籍,可此去朔方,恐會兇多吉少,不見得是件好事;有聰明的,猜測朝中底下來,可能會把別的營戶也陸續放爲編戶齊民,就更是或喜或愁了。

張韶部的營戶家屬中,有一人聽完了唐艾傳達的令旨和政措,喜不自勝。

此人年約二十,個頭不高,大約是從小營養不良的緣故,身形瘦弱,相貌也很普通,其貌不揚,只一張嘴最爲顯眼,很大,一笑起來,簡直能佔整張臉龐的小半,——現下他的嘴便是這樣。這人大名叫做陳臘,因了他的這張嘴,在營戶家屬中有個綽號,喚作“大嘴”。

站在他身邊一老一小,是兩個婦人。

年老的婦人五十多歲,但因常年的操勞,頭髮稀疏花白,皺紋如壑,體亦瘦小,弓著腰,直如六七十歲了一般。這婦人是陳臘的母親,姓黃。

年少的的婦人,年有十四五歲,小眉小眼,皮膚粗糙,面色灰黑,嘴與陳臘很像,也很大。這婦人是陳臘的妹妹,名叫常哥,其年紀儘管不大,卻已於前年就嫁人了。

陳臘高興地對他母親說道:“阿母,放咱們爲編戶齊民這事兒,竟是真的!從此往後,咱們家是良家了!阿母,你就不用再這麼辛勞,我也能好好地孝順你了!”語轉悲傷,說道,“可惜阿爺看不到今天了!我記得,打我小時,阿爺就常對我說,要能有一天,咱家能脫離士籍,他一定要祭告祖先。阿母,等會兒回到家,我就代替阿爺,將此大喜祭告先祖!”

他的父親跟從張韶去了朔方,參與了此回的朔方一戰,前不久,傳來消息,說他父親陣亡在了疆場。只差了這麼幾天,其父沒有能夠等到免去士籍、成爲編戶齊民的時候。

陳臘的母親黃氏牢牢攥住他的手,流淚說道:“你阿爺當了一輩子的兵,十三歲就入了軍中,先後跟了幾任的校尉,又是跟西域胡打仗,又是跟柔然虜打仗,血裡來、血裡去的,沒過過半天的安生日子!我早就知道,他肯定會死在戰場上。”

黃氏摸了把眼淚,接著說道,“你阿爺戰死的軍報送到那天,我白天晚上的就害怕,怕召你從軍,頂替你阿爺的軍令送來。真是沒有想道,莘公把咱們放爲了編戶齊民不說,剛纔那位貴人還說,凡是家中一子者,到了朔方,無須入、入……,入什麼他說的?”

唐艾講說旨意、政措時,陳臘豎著耳朵,聽得很細,把唐艾的話都記了下來,就回答其母,說道:“無須入郎將府爲府兵。”

——此政是莘邇提出的,亦是一項體恤百姓的良政。

黃氏說道:“對,府兵!兒啊,你不用頂替你阿爺了!這真是太好了!莘公的大恩大德,咱們要報答,回家之後,你不僅要祭告祖先,還要跟著我在佛前爲莘公祈福啊!”

營戶當兵者,父、兄死,子、弟替,陳家人丁不旺,只有陳臘兄妹兩個,他妹妹是個女子,亦即是說,陳臘原本是該接替其父,從軍入伍的。陳臘至今未有成婚,黃氏一則愛子,二來憂心陳家從此絕後,故而在聞知了丈夫陣亡後,這些天一直吃不好、睡不好,確是時時刻刻都在怕召陳臘入伍的軍令傳到。現在,因了莘邇的此條政策,她終於是放心了。

陳臘重重地點頭,應道:“是!”從自己不用再入伍,想起了一事,顧對其妹笑道,“常哥,你不是嫌棄李家那小子醜陋麼?咱們今兒個開始,就是編戶齊民了!你的婚事,再也不歸營官管了,等到了朔方,安頓下來,哥哥給你找個俊俏的夫君!保你滿意!”

陳常哥的丈夫與他父親是同一“曲”的,當張韶圍攻廣牧之時,他丈夫與其父這一曲,與其餘一些營頭一起,被張韶用作了攻城的主力,傷亡最重,其夫也戰死在疆場,和其父相繼死在了廣牧城下。如前文所述,依按國法,爲了保證營戶男丁數目的夠用,士籍的婦人,其丈夫死後,會由營官主持給她們改嫁。陳常哥她家的上頭營官,已給陳常哥選好了再嫁的人,可那人醜陋異常,陳常哥萬不情願。現今她家不再是營戶,這件婚事自也就不會再說了。

邊上都是人,陳臘這話說得太直接,陳常哥錘了陳臘一拳,說道:“阿兄!你說什麼呢!”

陳臘哈哈大笑。

唐艾說罷了旨意和政措,他與羊馥帶來的那些正令史、書令史,各於放置在臺下的案後入座,由西苑城的官吏和營戶的營官們組織著這些營戶家屬排成隊列,先到兵部的吏員前,消去士籍,再到戶部的吏員前,報上姓名、家庭情況,登記在冊,戶部的吏員並會把他們的年歲和相貌、身高等個人的特徵簡略記下,隨後,戶部會根據這些記錄,把他們記入“黃簿”。

黃簿,便是黃籍,是用來記錄國中編戶齊民的簿籍。因用的黃紙,故得此名。——與黃籍地位相同的,是白籍,白籍所記,都是僑士。黃籍、白籍,記的都是良民,至於營戶、吏戶等等,他們是沒有資格名入黃籍、白籍的,在國家的案卷庫中,另有屬於他們的簿籍。

上萬民口,登記需要較長的時間,唐艾、羊馥沒有多等,先回中城去了。

兩部的吏員們揮汗如雨地,忙乎到入夜,還沒有登記完畢。莘邇給的命令是,今天必須把此事完成,只好挑燈繼續。直到天亮雞叫,才完成了這項工作。

陳臘一家沒有待到天亮,傍晚前就輪到了他們家,登記過後,就回家去了。到了家裡,陳臘果先祭告祖先,又與其母黃氏、其妹陳常哥在黃氏供奉的小佛像前爲莘邇祈福。晚上,黃氏拿出了家中僅有的一個雞蛋,煮熟了,一家三口配著粗粥、鹹醬,分而食之,算是慶賀。

第二天,工部的吏員帶著大批的畜類,來至西苑城。

張韶部的營戶家屬們再次聚於湖畔,每家每戶,按其人丁數目,各分得了不等的羊、馬。各戶分得的羊、馬的數量皆記在了工部的文檔中,以備後年收回本息。

陳臘家人口少,分到了羊五十頭,馬一匹。

陳臘長這麼大,別說馬了,從來沒有過一頭羊是屬於他的,搓著手,繞著分給他的羊、馬轉了好幾圈,開心得不得了。裡中狹小,其家更小,沒地方放羊、馬,莘邇考慮到了這點,允許他們暫把分到的羊、馬留置湖邊,並專門派了部隊,四面警戒,以避免有人盜竊。雖是莘邇考慮、安排的很周到,陳臘這天晚上,還是住在了湖邊,不親自守住這些羊馬,他不放心。與他同住到湖邊了一夜的,還有別的那些營戶家屬中的人。

第三天上午,所有這些已成爲編戶齊民的營戶家屬,踏上了遷往朔方的道路。

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
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如皋市| 南汇区| 河源市| 元氏县| 和林格尔县| 东至县| 逊克县| 长海县| 阿克苏市| 绵阳市| 伊金霍洛旗| 易门县| 吉林省| 聂拉木县| 石首市| 灵寿县| 新建县| 纳雍县| 新巴尔虎左旗| 曲松县| 巫山县| 修文县| 从江县| 慈溪市| 马边| 毕节市| 汝州市| 张家口市| 成都市| 廊坊市| 高青县| 长沙县| 焦作市| 尉氏县| 南阳市| 文昌市| 辛集市| 石河子市| 石狮市| 襄樊市|